残唐演义李存孝之死(故事残唐第二猛人)
残唐演义李存孝之死(故事残唐第二猛人)只有第三十七个登场的大将,在王彦章手下侥幸逃生,此人就是刘知远,也就是历史上后汉的缔造者,他在小说里的身份是潼台节度使岳彦真的女婿,看到自己的岳父都被王彦章击毙,自然怒火满腔,而且刘知远的大刀的确出众,跟王彦章坚持到了二十个回合,可见他已经是联军中最强一人。但二十回合过后,刘知远也力气不支,最终被王彦章用一招枪里加鞭打伤,要不是他的兄弟们舍命相救,刘知远也就阵亡了。正是通过这样一场霸气四射的狂胜,王彦章奠定了他在五代残唐中的地位,今后还有他战胜残唐第三名将,白马银枪高思继,被五龙联合消灭的故事,就不是本文的篇幅可以呈现出来的了。老乐会在今后的内容中,跟大家在聊这个故事,眼下对各位的捧场与支持,唯有感谢!
市井名著大隋唐,老乐歪批道短长。看到“残唐第二猛人:等李存孝离世才敢露面,沙场首战,横扫三十六大将”这样一个标题,熟悉残唐五代故事的书迷,应该能想到此人是谁吧?当然,由于残唐五代小说影响力不如隋唐主线,而且也没有一个标准的武评,所以除了李存孝是公认的天下第一之外,在他身后,如何排名可谓是众说纷纭。但是,普遍的观点,还是认为铁枪大将王彦章可以排名第二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的沙场第一战,就震慑住了李克用的百万联军。
此事还要从朱温代唐建立后梁说起,关于朱温成为后梁太祖这个事儿,那是一个基本史实,王彦章作为朱温手下名将,也算准确。但是,王彦章在帮助朱温的过程中,小说的描述,明显要比历史夸张很多。甚至是王彦章投靠朱温,都是小说的戏剧化加工。按照小说的设定,王彦章本是水贼,仗着自己一百二十斤的大铁枪,横行无忌,连李存孝都敢劫。结果,他跟李存孝一动手,毫无悬念地被李存孝一招打败,他的大铁枪根本经不住禹王神槊一砸,直接被打成了弧形。经此一败之后,王彦章知道自己跟李存孝实在没法比,立刻决定归隐山林,苦练功夫,但他并不是要等将来找李存孝报仇,而是苦等李存孝离世。因为他知道,只要李存孝在世一天,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达不到十三太保的高度。因此,直到李存孝亡故后,王彦章才敢再次踏上征程,并且成为了朱温的头号大将,被封为后梁的天下督招讨。
然而,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小说中,朱温的行径都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同,特别是晋王李克用,那是绝对的唐室忠臣,小说中更是大唐皇叔,所以他毫不犹豫地举起了讨伐朱温的大旗,并且联合了天下二十七路节度使,组成联军近百万,浩浩荡荡杀奔汴梁城。朱温一看敌军声势浩大,自然比较紧张害怕,毕竟他的实力有限,无论是兵马数量,还是将官的勇武程度,都不敌李克用。在这个关键时刻,王彦章挺身而出,自信地请令,要扫平敌军。朱温一看爱将如此,当然应允,要不然他也没有别的办法,便给了王彦章十万人马,战将百员,迎击李克用。
就这样,两军在鸡宝山狭路相逢,一场恶战就此展开,这王彦章果然不是盲目自信,因为在当时已经没有人是他的对手,无论李克用派上谁,在王彦章面前都是一回合被枪挑。包括很多此前在李存孝马前生还的名将,都被王彦章无情地处理掉了。倒不是说王彦章如今的本事大过李存孝,而是因为李存孝当年打这些节度使的时候,奉命手下留情,否则也等不来如今李克用跟他们结盟的盛景。可无论怎么说,李存孝已经不在,王彦章就这肆无忌惮地横冲直撞,前后一共击杀了三十六员大将,具体名单老乐就不罗列了,毕竟都是背景角色,写份“流水账”意义也不大。
只有第三十七个登场的大将,在王彦章手下侥幸逃生,此人就是刘知远,也就是历史上后汉的缔造者,他在小说里的身份是潼台节度使岳彦真的女婿,看到自己的岳父都被王彦章击毙,自然怒火满腔,而且刘知远的大刀的确出众,跟王彦章坚持到了二十个回合,可见他已经是联军中最强一人。但二十回合过后,刘知远也力气不支,最终被王彦章用一招枪里加鞭打伤,要不是他的兄弟们舍命相救,刘知远也就阵亡了。
正是通过这样一场霸气四射的狂胜,王彦章奠定了他在五代残唐中的地位,今后还有他战胜残唐第三名将,白马银枪高思继,被五龙联合消灭的故事,就不是本文的篇幅可以呈现出来的了。老乐会在今后的内容中,跟大家在聊这个故事,眼下对各位的捧场与支持,唯有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