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哈工大扫地僧考入北大(哈理工扫地僧)

哈工大扫地僧考入北大(哈理工扫地僧)那么这位“武功”高强的扫地僧有多低调呢?从2002年起,王晓琮开始负责学生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工作,在他的带领下,哈工大的学生参加这一竞赛获得的国际一、二等奖加起来有100余项。国外的参赛队伍一听说中国队是王晓琮挂帅,果断改变战略研究怎么保住第二名。此外,王晓琮还是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的评委,整个黑龙江省有且仅有他一位,他在学术界内部的地位是顶级的存在。能被誉为“扫地僧”,王晓琮的“武功”有多高?王晓琮于1964年10月出生,黑龙江双鸭山人。1978年,年仅14岁的王晓琮考入北京大学少年班。这是什么概念?通俗点说,就是普通人眼里的“神童”,和武侠小说里天赋异禀的男主角人设差不多。1986年,22岁的王晓琮从浙大数学系硕士毕业,这就是他青年时的基本求学经历。在学生们的眼中,王晓琮更是强得令人吃惊。相信对绝大多数大学生来说,微积分的计算都是很头疼的,可是王晓琮“无论多复杂的多少重的积分,他

(声明:本文并非新闻内容,请知悉)

在金庸先生的小说《天龙八部》里,有一位连名字都没有的绝世高手,但他却以一人之力对战萧远山、萧峰、慕容博、鸠摩智等武林高手。因为他只是一位在少林寺藏经阁扫地的老和尚,所以被人们叫做“扫地僧”。自他以后,“扫地僧”也被用来指代那些具有极高技艺却深藏不露的人。古人说“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这些“扫地僧”无疑都是隐士一类的人物。

哈工大扫地僧考入北大(哈理工扫地僧)(1)

在这个生活节奏加快、物欲横流的时代,已经很难再见到不为之所动的“扫地僧”了。几乎所有人都在努力用自己的技能去取得收入,只要有些许领先他人,都希望可以站在更大的舞台上,何谈隐藏自己的技能。虽然古人提倡“君子藏器於身,待时而动”,但这在现代社会显然不是一个明智之选。不过凡事都有个例外,哈尔滨理工大学(下文简称“哈工大”)的一位讲师,就是本文故事的主人公。

哈工大扫地僧考入北大(哈理工扫地僧)(2)

在高等院校的教师队伍中,职称的评定也是分级的,讲师属于入门级。可就是这么一位讲师,在哈工大上至校长下至新生,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能有的新来的学生还没见过此人,就早已在学校的论坛等地对他的大名如雷贯耳了,这位“扫地僧”般的讲师叫做王晓琮。

哈工大扫地僧考入北大(哈理工扫地僧)(3)

能被誉为“扫地僧”,王晓琮的“武功”有多高?

王晓琮于1964年10月出生,黑龙江双鸭山人。1978年,年仅14岁的王晓琮考入北京大学少年班。这是什么概念?通俗点说,就是普通人眼里的“神童”,和武侠小说里天赋异禀的男主角人设差不多。1986年,22岁的王晓琮从浙大数学系硕士毕业,这就是他青年时的基本求学经历。

哈工大扫地僧考入北大(哈理工扫地僧)(4)

在学生们的眼中,王晓琮更是强得令人吃惊。相信对绝大多数大学生来说,微积分的计算都是很头疼的,可是王晓琮“无论多复杂的多少重的积分,他一律口算”,除了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王老师都能精准口算”!如果说口算多重微积分还无法显示出实力,那他上课从来不带书,就不是一般的老师能够做到的。大学里的教材,多为名校教授编制,运气好的学生有可能听到作者给自己上课。可是对王晓琮来说,书上有的他脑子里都有,书上没有的他脑子里也有。

哈工大扫地僧考入北大(哈理工扫地僧)(5)

从2002年起,王晓琮开始负责学生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工作,在他的带领下,哈工大的学生参加这一竞赛获得的国际一、二等奖加起来有100余项。国外的参赛队伍一听说中国队是王晓琮挂帅,果断改变战略研究怎么保住第二名。此外,王晓琮还是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的评委,整个黑龙江省有且仅有他一位,他在学术界内部的地位是顶级的存在。

哈工大扫地僧考入北大(哈理工扫地僧)(6)

那么这位“武功”高强的扫地僧有多低调呢?

以王晓琮的学术水平,一般的教授在他面前都会黯然失色,可时至今日他的职称依旧只是一个讲师。在学校里,不熟悉他的人对他的第一印象,几乎都是锅炉房的大爷。毕竟没有人能够想象,这也以为满脸大胡子、驼背、近视、脚上穿着一双几十块的塑料拖鞋的老伯,居然是实力如此强大的名师。王晓琮不怎么在意自己的形象,在食堂吃饭的时候,经常当着众多认识或者不认识的师生的面,若无其事地舔盘子。而他随身带的,永远都是塑料袋,无论什么东西都能用塑料袋装上,区别只在于塑料袋是大一点还是小一点。

哈工大扫地僧考入北大(哈理工扫地僧)(7)

但就是这么一位随和普通的老师,每到考试时就“翻脸不认人”。大学里有“60分万岁”的说法,许多老师会看在某些学生的平时表现上,给58或者59分的学生打个60分。但在王晓琮这里没有这回事,无论平时多么熟、表现多么好,考了59分那就是59分,绝对不存在高抬贵手送一分的说法。

哈工大扫地僧考入北大(哈理工扫地僧)(8)

王晓琮的“格格不入”让他备受关注,因此也吸引来了想要采访的记者媒体,换做一般人可能会提前准备,把握住这个出名的机会。但王晓琮偏偏反其道而行之,甚至对学校领导表态:“如果记者来采访,我就辞职。”对于王晓琮的脾气,校领导是心里有数的,这件事断然开不得玩笑,所以学校也拒绝了媒体对王晓琮的专访。

哈工大扫地僧考入北大(哈理工扫地僧)(9)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世人竞相追逐的名利,在王晓琮眼里都是一文不值的。甚至口腹之欲在他看来,也只不过是维持身体机能的必要任务。至于穿着,只要冻不死就行。这样一位外人看来已经无欲无求的高人,却始终在自己的领域里专研,对于学生们的论文指导工作,无论多累他也从来没有不耐烦。哈理工曾这样评价王晓琮:面对学术浮躁和功利主义,他选择了鄙视追逐。他追求卓越,更崇尚学者风范。

王晓琮这样的人物,几乎是小说里才会出现的世外高人:财富不能动其心,名利不能动其性,超然物外却又活在凡尘之中,或许这就是这位其貌不扬的“扫地僧”最独特的魅力吧。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