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1941年苏联红场大阅兵轰动全世界(荐读不朽的25分钟)

1941年苏联红场大阅兵轰动全世界(荐读不朽的25分钟)莫斯科军区组织阅兵式的经验倒是丰富,不过眼下连凑够分列式的兵力都很成问题,每个人都眉头紧缩。“斯大林怎么有这样不合时宜的想法?现在不是要考虑如何加强莫斯科的防御,乃至疏散莫斯科的中央领导机关和总参谋部吗?市内各主要大桥、重点工厂和关键建筑物已经安放了炸药,随时准备在德军来犯时实施焦土政策,为什么还要搞阅兵?”时任莫斯科军区防空军歼击航空兵司令员的尼古拉·斯贝托夫中将回忆:“10月28日,斯大林召集一批重要将领到克里姆林宫开会。斯大林说,‘十月革命节就要到了,我们能在莫斯科举行一次阅兵吗?’这个问题让大家面面相觑。按照惯例,莫斯科每年都要在十月革命节举行阅兵,但今年的形势太不一样了,谁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面对众人的沉默不语,斯大林不得不将自己的话重复了三遍。直到此时,大家才反应过来,异口同声地说,‘当然了,斯大林同志,阅兵还是要搞的,可以振奋前后方的士气!’”莫斯科城内充满紧张情绪,连繁忙的

1941年苏联红场大阅兵轰动全世界(荐读不朽的25分钟)(1)

75年前,苏联伟大的卫国战争进入到危险时刻,百万纳粹德军进抵莫斯科城下,几十个苏军步兵师拼死苦战,勉力维持防线完整。1941年10月28日深夜,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提出这样的问题:“十月革命节就要到了,我们能在莫斯科举行一次阅兵吗?”答案是肯定的,但准备起来却充满困难。

希特勒想去红场搞阅兵

按照惯例,每年11月7日,苏联都要在莫斯科红场举行庆祝十月革命胜利的盛大阅兵,十月革命节俨然成为苏联的国庆日。这个时候,阅兵是展示苏军最新建设成就和苏联工业发展水平的好时机。

但1941年是个特殊年份。由于不适应纳粹德军的“闪电战”,苏军节节败退。特别是1941年10月10日,莫斯科电台突然宣布,苏军在莫斯科近郊莫扎伊斯克的防线被德军突破,德军先头部队距莫斯科只有100千米左右。

莫斯科城内充满紧张情绪,连繁忙的地铁都一度停运。毫无疑问,莫斯科已被德军重兵包围,连市区都遭到德军飞机的持续轰炸。在希特勒看来,攻陷莫斯科已毫无悬念。他声称,要在11月7日举行红场阅兵,宣告对苏战争的结束,一些德军官兵甚至还拿到了参加阅兵的新礼服。

斯大林拍板了

面对危局,新到任的苏联西方面军司令员朱可夫使出浑身解数,试图将德军挡在首都防卫圈以外。在这样的情况下,斯大林考虑该如何振作苏联军民的士气。他认为有必要照惯例,在十月革命节举行一次红场阅兵,向世界展示苏联人民和红军的勇气和坚毅。

时任莫斯科军区防空军歼击航空兵司令员的尼古拉·斯贝托夫中将回忆:“10月28日,斯大林召集一批重要将领到克里姆林宫开会。斯大林说,‘十月革命节就要到了,我们能在莫斯科举行一次阅兵吗?’这个问题让大家面面相觑。按照惯例,莫斯科每年都要在十月革命节举行阅兵,但今年的形势太不一样了,谁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面对众人的沉默不语,斯大林不得不将自己的话重复了三遍。直到此时,大家才反应过来,异口同声地说,‘当然了,斯大林同志,阅兵还是要搞的,可以振奋前后方的士气!’”

莫斯科军区组织阅兵式的经验倒是丰富,不过眼下连凑够分列式的兵力都很成问题,每个人都眉头紧缩。“斯大林怎么有这样不合时宜的想法?现在不是要考虑如何加强莫斯科的防御,乃至疏散莫斯科的中央领导机关和总参谋部吗?市内各主要大桥、重点工厂和关键建筑物已经安放了炸药,随时准备在德军来犯时实施焦土政策,为什么还要搞阅兵?”

阅兵的决定一作出,所有人迅速动员起来。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内务人民委员会下辖的捷尔仁斯基特别摩步师政委阿加普金任阅兵训练指挥员,莫斯科军区司令员阿尔捷米耶夫把接下来10天无须上前线的训练部队都调集给阿加普金进行彩排。

阿加普金还要召集起一支乐队。由于此前的战争动员,莫斯科乐团的成员大量流失,不得不从高尔基市乐队抽调人员。阿加普金拿着国防委员会的命令奔走于各部队司令部,两天时间确定了受阅部队的数量、人员和装备。各方队集中在一个赛马场进行彩排。

调整时间欺骗德军

当时,德军飞机每天都来轰炸莫斯科,观礼台上的国家首脑很可能遭到德军飞机突袭。要想减少这方面的危险,阅兵最好在黑暗中举行。为此,斯大林想出妙招。他最初发给阅兵指挥部的命令是要在11月7日上午10时开始阅兵,但在一切准备就绪后,却把阅兵活动提前到上午8时。因为上午8时,莫斯科的天还没完全亮,德军飞机即便来袭,也很难看清目标。尽管这一时间调整引发了一些小混乱,但也欺骗了德国人。

这次红场阅兵面临的另一大风险是:德军会不会在11月7日发起大规模进攻。斯大林曾两次召回正在莫斯科外围督战的西方面军司令员朱可夫,询问前线战况。他问朱可夫:“我们想在十月革命节当天举行隆重的阅兵式,你看前线形势允许我们这样做吗?”

朱可夫说:“近期内,敌人不会发动大规模进攻,在之前的战斗中,他们也遭受了重大损失,需要补充兵员,重新集结兵力。至于德军航空兵,倒是有可能继续空袭,所以必须加强莫斯科外围的防空力量。”

回到前线指挥所,朱可夫反复分析德军进攻的可能性,他还派出侦察兵抓来一个德军俘虏。这是一个主管后勤的小军官,被抓时已经穿上了准备去莫斯科阅兵的新礼服。经过审讯,苏军得知德军没有准备过冬的厚衣服,官兵冻伤严重,士气低落。部队长官让他们都穿上新发的礼服,抵挡一下严寒。于是,朱可夫派信使给斯大林送去一张便条,上面写道:“德军士气低落,近期内不会发动进攻。”

也许正是看了这张便条,斯大林才最终作出红场阅兵的决定。

暴风雪中,如期举行

11月6日,即十月革命节的前一天,联共(布)中央在莫斯科地铁的马雅可夫斯基车站举行庆祝活动。内务人民委员会克里姆林宫警卫团派出两个排的冲锋枪手,牢牢把住通往车站月台的进出口,内务部队两个营还封锁了车站与近邻大街的入口。

车站内,斯大林向2000余名各界人士发表演说,他总结了战争以来的态势,分析了前线形势和苏联人民的任务,强调“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胜利必将属于我们”。

11月7日上午6时,五花八门的受阅部队排满了从伏尔加大桥到历史博物馆的大街,他们以连营为单位,排成整齐的方队。为防止意外,克里姆林宫警卫团从凌晨5时就开始在红场周边设置警戒,设置35处紧急医疗点,地铁站全部清空,准备随时充当防空洞使用,10辆救护车、15辆消防车和工程车待命处置紧急情况。

此时,暴风雪正在袭击整个莫斯科地区。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缓步登上列宁墓观礼台,大钟敲响8下,阅兵开始!

“全体都有,注意!”除了风声呼啸,整个红场再没有一丝声响。“同志们,我代表苏联政府和我们的布尔什维克党,向你们祝贺伟大十月革命胜利的第二十四个周年纪念日。”扩音器里传来了斯大林的讲话,演说列举了苏联历史上的伟大人物,鼓舞红军和全体苏联人民继续前进。

随后,分列式开始!军乐队奏响了国际歌,步兵、骑兵、炮兵、防空兵和坦克兵依次通过红场。这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没有往年阅兵式那样的整齐和表演性,步兵走得差强人意,车辆方队的排面根本没有对齐,但在《国际歌》悲怆而有力的旋律中,军队表现出的决死战斗精神,比以往任何一次红场阅兵都要富有感染力。

播音员辛雅维斯基进行了广播,整个阅兵只持续了25分钟,参加阅兵的共有2.8万余人,组成16个方队。空中分列式原来安排了300架飞机,但由于气象条件恶劣,因此取消了飞机的阅兵式。

德军的新礼服白做了

苏联在红场举行阅兵的情况传遍了世界。反观希特勒,他仍在柏林做着攻占莫斯科的美梦。由于他有晚睡晚起的习惯,当莫斯科正在举行阅兵式的消息传来时,希特勒才刚刚入睡。没人敢冒险叫醒希特勒,等到希特勒起床时,他从收音机里听到的已是重播消息了。

希特勒怒不可遏,直接把电话打到莫斯科附近的德军轰炸机部队司令部,命令联队长亲自带队,全力出击。暴风雪阻碍了苏联阅兵机群,也把德国轰炸机阻止在城市之外。第二天,苏军防空军歼击航空兵第6军和高射炮部队报告称,共击落德国飞机34架。

经过浴血奋战,到了1942年2月,苏联红军将德军打退到距莫斯科100千米至250千米的区域,德军损失了50余万人和大量技术兵器,遭受了二战中第一次重大失败。为此,希特勒撤换了35名高级将领。苏联红军所取得的胜利也令英、美两国意识到,苏联是必须团结的对象。

敌前阅兵,极大鼓舞了苏联军民将战争进行到底的决心,关于“联共(布)中央逃离莫斯科”“苏联即将战败”的传言一扫而空。顺便提一下,在组织莫斯科阅兵的同时,斯大林也秘密在古比雪夫、沃罗涅日等后方城市安排了十月革命节阅兵式,万一莫斯科阅兵式遭遇不测,也能移花接木,弥补宣传上的不足。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