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森林里的庄园儿童(森林里来的孩子)

森林里的庄园儿童(森林里来的孩子)我想,现在的孩子背诵唐诗宋词估计也是这样的,背出来了,不知什么意思,长大了,恍然大悟。样板戏,当年,真的几乎算我们电影的精神食粮。但我至今想想,我会哼很多唱段,但没有一段戏词能唱完整。比如,郭建光唱的那段:“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还有李勇奇那段:“亲人呐,我不该唉唉唉唉唉,青红不分皂白,。。。我不该。。。羞愧难言。。。”但有句听得很清楚:“铁梅,你爹不是你的亲爹,你奶奶不是你的亲奶奶。”但觉得这句台词莫名其妙,搞不懂为什么。《沙家浜》阿庆嫂的那段和胡司令,刁德一智斗那段经典唱腔,更是“云里雾里”,唱得错误百出,直到几十年后在卡拉OK里才知道三个人如何用“嘴巴”斗智斗勇“的,心想,那时候全是“胡唱”。“阿庆嫂和沙奶奶打起来了”,还是听得明白的。记得有一年,估计是三、四年级的时候,全校文艺汇演,我还像模像样上去唱了一段杨子荣的《打虎上山》,其实,里面很多句子完全没搞懂,但硬是被我模仿

“森林里来的孩子”老了(五)

森林里的庄园儿童(森林里来的孩子)(1)

小学期间,还有一件事值得说说。

我前面说,我们一帮孩子很喜欢去场里礼堂看电影吗?除了南斯拉夫的《多瑙河之波》,越南的《森林之火》,朝鲜的《卖花姑娘》等几部外国电影之外,剩下的几乎就是反复地看那几部“样板戏”。当时有个顺口溜:越南的飞机大炮,朝鲜的哭哭笑笑,中国的新闻简报,阿尔巴尼亚的“蛤蟆掉尿”(现在也不知道啥意思)。

但无论如何,样板戏是看了一遍又一遍,于是,《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等里面的唱段,那些现代革命京剧的“调调”那个叫“滚瓜烂熟”,至于里面的词,唱错了根本不知道。

比如《红灯记》,李铁梅唱的那段:“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虽说是亲人却不相识,可他比亲人还要亲。”接下来不知啥意思,就胡乱唱,哼哼哈哈。。。然后又接上上,“这里的奥妙,我也能猜出几分,他们和爹爹都一样,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嗯嗯嗯。”至于那句不会唱的,到现在,也不知是哪一句词。

但有句听得很清楚:“铁梅,你爹不是你的亲爹,你奶奶不是你的亲奶奶。”但觉得这句台词莫名其妙,搞不懂为什么。

《沙家浜》阿庆嫂的那段和胡司令,刁德一智斗那段经典唱腔,更是“云里雾里”,唱得错误百出,直到几十年后在卡拉OK里才知道三个人如何用“嘴巴”斗智斗勇“的,心想,那时候全是“胡唱”。“阿庆嫂和沙奶奶打起来了”,还是听得明白的。

记得有一年,估计是三、四年级的时候,全校文艺汇演,我还像模像样上去唱了一段杨子荣的《打虎上山》,其实,里面很多句子完全没搞懂,但硬是被我模仿着唱完了。我记得那是一个晚上,在场礼堂,下得台来,第一句话,居然说,完了,作业还没做,老师说,没事,明天是星期天可以做。这句话可真不是从小就会”装逼”。那天晚上演出结束后,每个上台的小朋友都得到了两个肉包子。

样板戏,当年,真的几乎算我们电影的精神食粮。但我至今想想,我会哼很多唱段,但没有一段戏词能唱完整。比如,郭建光唱的那段:“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还有李勇奇那段:“亲人呐,我不该唉唉唉唉唉,青红不分皂白,。。。我不该。。。羞愧难言。。。”

我想,现在的孩子背诵唐诗宋词估计也是这样的,背出来了,不知什么意思,长大了,恍然大悟。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