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当声音遇见文字(当文字遇到声音)

当声音遇见文字(当文字遇到声音)最初,家人对杨婧很不理解,因为组织活动会占用很多个人时间,一般主题派对朗诵会要筹备两个星期,大型活动则要一个月的时间。女儿刚上小学二年级,需要母亲陪伴成长。后来,家里慢慢感觉到她做的事非常有意义,就支持起来。有些活动她会带着女儿一起参加,让女儿从小感受书香的氛围和团队的力量。今年4月,书友会承办《白衣执甲 英雄归来》公益朗诵会,女儿被选进《等你归来》合诵小组,参加演出。女儿说,当她看着舞台上主持的妈妈,骄傲地告诉小伙伴们:“看,那是我妈妈!”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2016年6月25日,第一期线下主题朗诵派对庄严郑重召开,主题是《与你相遇》,在浪漫的收音机咖啡馆里,14位书友饱含深情地朗诵着自己喜爱的作品。杨婧还特别邀请市古琴学会的张金红、黄敬诒两位老师参加,并现场演奏古琴。当文字遇见声音,当声音遇见古琴!悠扬的琴声贯穿于书香,让书友在美妙的旋律中感受着中国最古老、最具生命力的艺术形式散发的魅

大美诗书韵,顿挫诵读情。在锦州,有这样一个团队——“当文字遇见声音”书友会,她早于中央电视台《朗读者》近一年成立,于2016年5月25日创建,已经度过4岁生日。从最初一人发起、14人始创团队,发展至今,已达235人。书友在美文、美声、美乐、美景的结合中,亲近书香、感悟阅读之美,并影响着自己,成长着自己,塑造着自己。

工作和爱好合为之,一位柔弱女子的思想成熟了,在领导的支持下,走上“当文字遇见声音”的人生路,当后来中央电视台《朗读者》播映时,她被称为“锦州的董卿”。

当声音遇见文字(当文字遇到声音)(1)

采访“当文字遇见声音”书友会会长杨婧前,在电话中,感到她的声音如泉水,涓涓细流,在炎炎夏日里,有一股甘冽的感觉。见到其人,苗条纤细,气质如兰,可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当声音遇见文字(当文字遇到声音)(2)

杨婧,80后,2000年大学毕业后,来到市图书馆工作,任读者服务工作部副主任,2019年到市总工会挂职锻炼。从小,她就喜欢读书、朗诵,唱歌、跳舞,听广播、看电视。在工作中,她思维敏捷,点子颇多,执行能力较强。

杨婧曾经在“喜马拉雅上”听到《声音图书馆》的节目,对她触动特别大。她认为,其实声音更易触碰人心,让感性的文字转换成伴随舒缓音乐的磁性嗓音,并让这种形式走进平常生活,是另外一种重新创作和塑造。常年的工作环境,让她想到“当文字遇见声音”这个点子。

在时任馆长的全力支持下,市图书馆为读者另辟蹊径,打开了阅读的另外一道“窗”。后来,历任馆长都非常支持这项工作。诸多事实证明,领导的思维和眼界与大力支持,是事情成功的“酵母”。

“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拥抱过就有了默契,你会爱上这里。不管远近都是客人,请不用客气,相约好了在一起……”2016年5月25日,杨婧一生都不会忘记的日子,她创建“当文字遇见声音”书友会微信群。招兵买马开始了,在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公告,征集共同爱好的读者,由杨婧确认后邀请进群。回忆最初,杨婧要做的工作很多很杂,逐渐摸索着,做好“常规动作”:她在群里发一段文字,大家分别阅读,然后发给群友,或者在群里直接发语音朗读,这是日常线上交流。做好“固定动作”:利用“为你读诗”软件做范读,这个软件就像一个小录音棚,把音乐结合在朗读里。书友根据自己喜好自由选择健康向上的文章,朗诵录音合成作品发回给她,她再进行主题分类、筛选,每天有侧重分主题向群里推荐优秀作品。做好“特色动作”:书友最喜欢的定期开展的线下主题朗诵派对,大家有机会面对面交流,共同见证读书与朗诵的魅力,每一个人的声音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种声音都会温暖到一些人,因此每个朗诵者都是主角。

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2016年6月25日,第一期线下主题朗诵派对庄严郑重召开,主题是《与你相遇》,在浪漫的收音机咖啡馆里,14位书友饱含深情地朗诵着自己喜爱的作品。杨婧还特别邀请市古琴学会的张金红、黄敬诒两位老师参加,并现场演奏古琴。当文字遇见声音,当声音遇见古琴!悠扬的琴声贯穿于书香,让书友在美妙的旋律中感受着中国最古老、最具生命力的艺术形式散发的魅力……最后,集体诵读《与你相遇》将主题朗诵派对推向高潮,就像《与你相遇》中写得那样:你,读的是我;我,写的是你。

最初,家人对杨婧很不理解,因为组织活动会占用很多个人时间,一般主题派对朗诵会要筹备两个星期,大型活动则要一个月的时间。女儿刚上小学二年级,需要母亲陪伴成长。后来,家里慢慢感觉到她做的事非常有意义,就支持起来。有些活动她会带着女儿一起参加,让女儿从小感受书香的氛围和团队的力量。今年4月,书友会承办《白衣执甲 英雄归来》公益朗诵会,女儿被选进《等你归来》合诵小组,参加演出。女儿说,当她看着舞台上主持的妈妈,骄傲地告诉小伙伴们:“看,那是我妈妈!”

就这样一路走了下去。

2017年2月18日,中央电视台推出了《朗读者》节目。后来,杨婧被称为“锦州的董卿”。

一片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当文字遇到声音,一石激起千层浪。多才多艺、志同道合的人们纷纷加入团队,彰显着人间正能量。

“当文字遇见声音”以爱好出发,抒发情感,只要你喜欢阅读、喜欢朗诵、喜欢声音表达的都可以加入进来。慢慢地,杨婧感觉不再是一个人站在原地,原来身边还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他们通过朗读、分享、聆听,在喧嚣的都市里找到一份属于内心的宁静和丰盈。书友会的骨干会员多是中共党员,他们身上都散发着满满的正能量,尽管从事职业不一,自身素质不一,但都能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不断创造出奇迹。

当声音遇见文字(当文字遇到声音)(3)

1973年出生的当时明月,从部队转业后,就职于市直某机关。当他在市图书馆微信平台上看到“当文字遇见声音”征集读者的启事后,就加了微信,成为书友会的会员。他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并善于补位,成为书友会的骨干力量。无论是选题策划,还是组织实施,他都能谈出自己的思想、看法、路子,并努力促使活动质量提升。他谈话很像写材料:“4年来,通过健康向上的氛围、层出不穷的读书活动,我也获益良多。一是诵读名篇,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二是结交文友,开阔眼界和机遇。三是参加活动,受到培养历练。我先后3次走进锦州新闻广播直播间,参与《听,是谁在读书》栏目,通过收音机和电波为听众朗诵文学作品。”

贾万飞,高级政工师,在锦州银行党群工作部任职,他也是书友会的“资深老人”了,细数书友会组织的线下活动,只有3次因家里有事没能参加。他爱好摄影,在单位就拍摄各种会议,还拍摄过市内一些大型活动。在书友会每次活动中,专业、细腻的抓拍给大家留下美好记忆。他非常热爱书友会这个团队,有一次感冒非常严重,仍然坚持着拍摄照片。他也上台朗诵,“虽然不专业,但毕竟张开了嘴。锦州方言平卷舌不分,通过朗诵,我的平卷舌现在挺标准了。”

符静,个体经营者,她乐观真诚韧性,并热心公益。“参加这个团队改变了我的生活,从原来的懒散惰性变得自律勤奋,从消极虚幻变得积极向上,渴望学习,追逐进步……”2018年书友会举行成立两周年庆典活动,作为相声节目的替补,她兢兢业业进行排练,登台后获得成功;同年底,她再次迎接挑战,和书友一起参加锦州新闻广播《听,是谁在读书》栏目,与听众一起分享外国书信体小说《查令十字街84号》;2019年,她在相声会馆独立为听众分享李诞的新书《笑场》……

会计杨芳是和当过教师的母亲杜玉兰共同参加书友会的,她们参与的第一次活动是书友会成立两周年庆典。母女俩几乎天天排练节目,本来是4人合诵的书稿练到倒背如流,表演成功后,杨婧即兴对82岁的杜玉兰进行采访,精彩问答不断博得观众喝彩和掌声。书友会成立三周年庆典,杨芳和母亲杜玉兰参与了晚会的压轴节目6人合诵《中国话》。六人组里最小的3岁,最大的83岁,在最美的文字和声音的组合里,所有人都忘记了年龄的界限,忘记了哪个是孩童,哪个又是耄耋老人,六人组堪称老中青幼全员参与,这也是全民阅读的充分体现。在书友会庆祝建国七十周年庆典朗诵会上,杜玉兰主动申请表演节目。让全场惊艳的是,她现场朗诵的是《奋斗的理由》,很长的一段文字,老人全程脱稿,铿锵有力,震撼人心。杨芳说:“在诵读中,我和妈妈的兴趣爱好更好契合,情趣更相投,我们互相学习,互相督促,相互成就。书籍改变命运,朗诵改变生活,相信文字和声音的完美组合会伴随我和妈妈晚年的幸福生活直到永远。”

“感谢书友会让我遇见更好的自己。”1989年出生的乔飞,在市教育局挂职锻炼。她已经把阅读当成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对书友会她总是充满感激与热爱,每次参与活动,都主动出谋划策,制作活动海报、开车接送书友、为大家送矿泉水……在学校里积极推广阅读,携手师生开展“图书漂流”“读书汇报会”“校园读书之星评选”等10余项读书活动,为创建书香校园贡献力量。2019年被评为“锦州市第八届全民读书节先进人物”,同年加入辽宁省散文学会、锦州市作家协会,指导多名学生获得“锦州市少年艺术家”等称号。

书友会是公益团队,能够有声有色走过4年时光,得益于书友无私的热爱和自发的奉献。对此,杨婧如数家珍:泥鳅是位IT高手,他为书友会创办微信公众号;王泽在图文制作和节目策划方面非常有创意,每次活动都不辞辛苦地为大家制作图片视频;忍月在录音制作方面经验丰富,量身制作书友会音乐宣传片《你笑起来真好看》;明云是电脑经销商,每次都会无偿为书友会提供活动需要的电脑设备……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方兴未艾的朗诵活动变成因势利导的公益行为 不断成长壮大,不断创新前行。

“当文字遇见声音”书友会成立4年了,目前有会员235人,来自锦州的各行各业。他们坚持以朗诵名篇名著、弘扬先进文化为己任,为锦州读书爱好者、朗诵爱好者、文学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将一批爱好读书、爱好朗诵的人聚集在一起,以有声表达的形式分享文学的快乐、分享读书的快乐,从而延伸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为推广有声阅读和引领全民阅读做出积极贡献。

当声音遇见文字(当文字遇到声音)(4)

当声音遇见文字(当文字遇到声音)(5)

当声音遇见文字(当文字遇到声音)(6)

书友会不断扩大阅读推广的范围,深入社区、高校、消防大队,获得强烈反响,成为锦州一道靓丽的风景线。2019年读书节期间,在市委宣传部的支持下,书友会走进市民讲堂,这是锦州市第一个走进市民讲堂的朗诵群体。活动现场座无虚席,效果“爆棚”,获得市民读者朋友的一致好评,从而引领全民阅读。2020年,承办《白衣执甲 英雄归来》公益朗诵会,在锦州电视台播出,观众反响强烈,相关领导给与高度评价。

当声音遇见文字(当文字遇到声音)(7)

当声音遇见文字(当文字遇到声音)(8)

创新,是不断进步的源泉和动力。他们是这样做的:

创办电台读书类节目《听,是谁在读书》:由锦州市图书馆和锦州新闻广播联合推出的电台读书类节目《听,是谁在读书》开播四年,杨婧担任策划和主播。截至目前共播出68期,深受广大听众和读者喜爱。为带动书友多读书,从2018年10月开始,杨婧带书友走进直播间分享好书并朗诵书中文字,目前已有近40位书友参与节目直播。这个策划,获得全省首届基层图书馆创新创意案例评选一等奖。

创立遇见读书会:文字是内容,声音是形式,两者缺一不可。杨婧认为不能只注重声音的表达而忽视文字带给大家的魅力。无论是朗诵还是播音,一定要有知识底蕴,所以要多读书。2019年书友会创立遇见读书会,目前共推出四期节目,线上三期:《文化苦旅》《世说新语》《沉香屑 第一炉香》,线下一期《笑场》,深受书友好评。

成立遇见空中小课堂:2020年,在抗疫期间,书友会成立遇见空中小课堂。主要是邀请专业老师同书友共同分享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带动大家一起学习进步,共同提升素质。目前已开展一期,主题是《我们一起朗诵吧》,邀请电台主持人为书友做主讲。

开展遇见主题空中分享会:2020年,在抗疫期间,为减少不必要的人员聚集,书友会积极策划,认真准备,多期空中分享有序进行,可谓内容丰富、好戏连台:“众志成城,为爱战疫”线上空中专题诵读会、“莫负春光,遇见读书”空中读书分享会、“最动听的歌献给母亲”母亲节空中演唱会、“书友会四周年线上庆典汇演”“六一线上文艺汇演”等。让书友在特殊时期仍然能够在线上团聚在一起,书友会真正成为了书友的精神家园。(作者:蔡宝鑫、林娜)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