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即美白补水面膜(特写彷徨过后美即面膜酝酿重回巅峰)
美即美白补水面膜(特写彷徨过后美即面膜酝酿重回巅峰)重回巅峰的宝押在林欣荣手里的鲜注膜力面膜上。从顶峰滑落之后,曾经面膜市场的王者美即,正在酝酿重回巅峰。按此标准研发出的“鲜注膜力”面膜,成为了美即重振品牌的再出发点。十五年前,靠销售单片式面膜,美即大获成功,奠定中国面膜市场第一的位置,并成为少有依靠单一护肤品类上市的企业,2012年财报数据显示,美即面膜销售额达到13.53亿港元。但就在2012年财报里预言“面膜将再次洗牌,对美即是巨大机会”后,品牌的表现坐上过山车:半年净利润下降75%,2015年被欧莱雅点名表示其业绩导致集团在中国的增长过低,保持多年第一的市场份额也在2016年一落千丈。根据市场咨询公司欧睿国际的数据,如今中国面膜市场份额前五名已被一叶子、百雀羚等品牌占据,不见美即的身影。2016年7月,欧莱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Jean Paul Agon曾表示:“和2年前收购时相比,美即如今面对着多10倍的竞争者。”
文 | 訚睿悦
编辑 | 许悦
怎样判断一张面膜有用?
“敷过后光泽度提升60%,颜色提升30%。”林欣荣这样回答,他是美即面膜研发中心的研究博士,为美即面膜制定从效果到体验的全线流程。
按此标准研发出的“鲜注膜力”面膜,成为了美即重振品牌的再出发点。
十五年前,靠销售单片式面膜,美即大获成功,奠定中国面膜市场第一的位置,并成为少有依靠单一护肤品类上市的企业,2012年财报数据显示,美即面膜销售额达到13.53亿港元。
但就在2012年财报里预言“面膜将再次洗牌,对美即是巨大机会”后,品牌的表现坐上过山车:半年净利润下降75%,2015年被欧莱雅点名表示其业绩导致集团在中国的增长过低,保持多年第一的市场份额也在2016年一落千丈。根据市场咨询公司欧睿国际的数据,如今中国面膜市场份额前五名已被一叶子、百雀羚等品牌占据,不见美即的身影。2016年7月,欧莱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Jean Paul Agon曾表示:“和2年前收购时相比,美即如今面对着多10倍的竞争者。”
从顶峰滑落之后,曾经面膜市场的王者美即,正在酝酿重回巅峰。
1.
重回巅峰的宝押在林欣荣手里的鲜注膜力面膜上。
这是一款与常规使用步骤不同的面膜,包装上它将膜液与膜布分离,需要消费者自己对折,挤压包装,将两者融合后才能使用。
变化来自使用频率的改变,“从2013年到现在,面膜的渗透率从35%,提升到现在的45%左右,频次也从每周1.3次,增加到每周3.1次,消费者从知道面膜,转变成了真的每天在使用,”林欣荣的工作之一是洞察消费者变化,“这意味着消费者对面膜要求更高了,使用面膜的理由变多了。”
面膜消费频率变化一度是美即制胜的关键。2003年美即创立时,面膜还是新人结婚前才紧急敷几天的特殊消费用品,美即判断面膜使用频率必将增高,率先推出单片出售,大众定价,款式丰富的面膜销售方式,把面膜快消化。而随着巅峰期的屈臣氏一同开拓市场,也将企业发展推向巅峰,据《信息时报》报道,2007年时,屈臣氏成为美即面膜销量第一的渠道,贡献约70%销售额。
但随着面膜消费频次如美即所愿逐年增加后,单片式面膜已经无法满足市场了。消费者从屈臣氏或者大卖场一片片购买面膜,转为去线上买大盒装囤货。近百款的单品组合,成为挑选的负担,也在面膜市场逐渐拥挤之时,丧失了独特性。
美即夺回市场的方式是推出“颠覆式体验产品”。“面膜品类是所有护肤品中最强调消费体验的,”林欣荣解释道,“消费者使用一张面膜至少需要15分钟,可以有充分时间让他们体验和观察面膜效果。“
某种程度上说,撕开包装纸就长得差不多的面膜,在产品之外的地方下点功夫,也不失为增加辨识度的做法。
2017年9月,鲜注膜力就此上市,当消费者撕开面膜纸那刻起,面膜体验就已展开。“还有一些自媒体的因素。”林欣荣颇为得意这款作品,他将其定义为跳跃性产品,“是革新的,竞争小,一出来就很突出。”
但膜液分离并不是最开始的方向,林欣荣最初想做的,是用海藻纤维做膜布,研发一款即轻薄,又能补水的面膜。海藻纤维能承载自身几倍的重量,在吸满膜液后并不会溢出,而是膨胀成啫喱状,拿在手上与市面上面膜拿起来就湿哒哒的状态有明显区别。但当时这个材料在国内没有成熟运用。海藻纤维在膜液中呆久了会被泡烂,这时干湿分离才作为解决方案被提出。
可又造成了新问题,面膜形态影响到从产品到包装的各个步骤,就拿包装上分隔膜液和膜布的压实纹路而言,太细了包装容易在运输时破损,太粗了消费者没法轻易打开,纤维接触膜液后啫喱化过程太长,也影响消费体验。这些都成为林欣荣口中“当时难以逾越的障碍”,最后是靠大量人力,花十八月时间反复试验出来的。
实际上,在体验上下文章,抓住消费者心态的企业不止美即,爱丽小屋就在2016年推出一款奶茶睡眠面膜,外观酷似奶茶杯,杯中“奶茶”和“珍珠”状的啫喱面膜拥有不同功效,在使用方式和频率上都有讲究。而从小红书笔记的数量上看,美即这款鲜注膜力面膜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美即还有另一款新产品,那就是即将上市的膜力面膜。它的膜布被改造为用纤维空隙吸液,以此达到即补水又轻薄的体验感,以解决膜布厚使用不舒服的问题。这种在产品上做些小改变,不改变面膜现有使用习惯的产品,被林欣荣称为“持续性产品“,但这也花了他一段不少的时间。
林欣荣认定体验化将是日后面膜的突围方向,为此他摒弃了一些热点,比如面膜社交化的趋势。“面膜不再是个私人物品,很多人会开面膜趴,但公司资源是有限的,要选最重要的,发展空间最大的方向。“
2.
在鲜注膜力之前,美即也曾尝试从别的方向刺激消费者的购买兴趣。
美即早就看到单片面膜示微的趋势。2015年,在市场份额再次明显下滑时,美即将王牌产品缤纷系列重新剪裁,推出升级版,并推出补水的原生润系列,冰雪奇缘联名款等新品,还追热点般推出当时流行的黑布面膜。无印良品的设计总监原研哉为美即面膜设计的新logo也在这一年亮相,之后还重金买下Papi酱的广告首秀。
但这没能挽回美即面膜一路下滑的市场表现。欧睿国际的数据显示,2016年美即面膜的市场占有率从前一年的11.9%坍缩至3.6%,掉出中国面膜市场前五位置。欧莱雅集团在当年中期年报中提出,“以65.4亿港元收购的中国面膜品牌美即,上半财年减值亏损2.1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5.796亿)。”
那段时间的绝对王者是拥有韩束和一叶子的上海上美集团,欧睿国际数据显示,2015年上海上美集团的市场份额达到14.5%,一年后,上美集团已经以17%的市占率成为中国面膜市场一骑绝尘的老大,紧随其后的是百雀羚、御泥坊等一众国产品牌。截止到2015年末,仅广州市已完成备案的面膜类化妆品就超过2万种.
韩国品牌也在这一年集中发力,典型代表如JAYJUN捷俊,通过海淘和社交网站的传播,在广阔的面膜市场杀出一方角落,SNP率先推出动物面膜,同步出口至中国市场,随着明星在社交平台的晒照,收获一波追捧。而雅诗兰黛、SK-II为代表的高端面膜品牌,也在这期间增速明显。
拥挤的面膜市场带来产品层出不穷的噱头,据不完全统计,当时面膜市场光形态,就出现了贴片式、撕拉式、涂抹式、精华眼霜三合一式等多类。营销手段也朝着多个角度发展,韩妆品牌深耕小红书、微博、达人推荐的口碑路线,国产品牌则大多走节目冠名,网剧植入的国民路线。渠道也随之丰富,从传统的商场和美妆零售店,向网购、海淘、朋友圈四面开花,并展现出巨大的生命力。
逆袭的典型例子是韩束,它当时站上了一个始料未及的新战场——微商。由于制作门槛低和较高的产品利润,面膜成为微商渠道颇受欢迎的产品。拥有第一微商称号的韩束曾宣布,从2014年9月正式进入微商渠道后,40天时间得到1亿元汇款,2015年1月,微商渠道单月业绩超3亿元。尽管这个数据值得商榷,但韩束在此期间获得巨大曝光和知名度。与此同时,通过近5亿元冠名《非诚勿扰》等电视节目,为其集团此后一举成为面膜市场份额第一的成绩,打下不小基础。
“市场有各种变化和策略,会对你原创的初心产生扰动,”林欣荣承认当时美即的发展方向不如今天明晰,“从研发的角度来说,当时已推出的产品还不够极致;且当时的渠道和定价等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3.
在面膜市场迎来新一波洗牌时,美即正好被欧莱雅集团收购。
欧睿国际数据显示,拥有兰蔻,植村秀等品牌的欧莱雅集团,在高端面膜市场上拥有稳固的市场地位。或许正是如此,欧莱雅集团看好面膜市场,“面膜作为中国美妆市场中增长最快的一个品类,我们对其未来几年的增长速度保持乐观。”欧莱雅中国副总裁杜涵泰在美即面膜15周年庆典上说道。
不过,大公司的加入是门玄学。
收购美即,欧莱雅的解释是为了补足集团品牌阵容,开拓大众面膜市场。国际集团的加持有目共睹,收购第二年,欧莱雅便宣布成立首家美即面膜专研中心,为美即配备至少20人的专制研发团队,和各式尖端仪器。
现在林欣荣经手研发的每一款面膜,都能经过3D拍照设备检测面部贴合度,无创皮肤测试仪分析膜液在不同皮层间的渗透率,世界上仅有两个的,欧莱雅集团与日本专业研究机构在测试3000名亚洲女性后得出的“标准脸型实物3D模型”,也能任其所用。乃至提升体验感上,美即也有了一套从撕开面膜纸,展开膜布,到敷上脸后两分钟、3小时、直至6小时后皮肤的感觉的27项面膜研发指标。
但大公司和美即的融合,无论对于哪一方来说都需要互相适应。
在准备融入欧莱雅的2013年,美即的公开信息变少,少有新品或建设新渠道的消息出现,各方面的市场行为趋于平淡。在正式被收购的2014年,美即也没有立马出新动作,而是筹备实验室,团队建设等准备工作。
而计划终中原本承担一鸣惊人效果的2015年大革新,现在看来也趋于保守,在同行加速出新品,扩展新渠道,靠各式营销和价格战厮杀时,美即只是换个logo,翻新原有系列,或缓慢推出些保险产品。
“我们当时选择的是要做比市场上好,价格也更高一点的产品,但现在看其实能有另一种打法,”林欣荣解释这是美即对产品的高要求所致,“比如和竞争对手用同样的技术,通过包装等已有的条件,做一些看起来不一样的产品,在同一个价格带上打。”
回想过去的策略,林欣荣觉得,“欧莱雅研发有自己的骄傲,就是要做不一样的,这事不一定错,当然这个执着有时也会有阻碍。”
4.
但今年美即在坚持初心和跟随潮流间找到了平衡点。
虽然不认为面膜社交化是重要发展趋势,但美即今年依旧推出了艺术绘制面膜。对于美即这样有大集团背景的公司来说,跟上这个潮流,意味着要研究印刷材料的安全性、产品的技术拔高等一系列问题。
美即的解决方式是找懂面膜打印领域的合作对象,加上自己团队在膜布膜液上的专业知识,合作推出类似产品。没有费太多力气研发,也解决了大公司最看重的产品安全性问题。
另一款以合作姿态出现的,是正准备上市的,与设计师品牌合作的密扇MUKZIN系列。林欣荣表示,类似合作的方式将运用到更多后续产品中,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潮流。
而花大力气研发出的鲜注膜力系列,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连续通报两年美即业绩的坏消息后,欧莱雅终于表示,美即业绩在2017年实现了两位数的强劲增长。“美即已经更多地强调创新和研发,这直接帮助美即品牌在2017年重新回到了强劲的增长。”
在美即15周年发布会上,美即宣布把电商渠道作为品牌的主力渠道,聘请关晓彤作为新代言人,并调整产品价格体系,扩大市场范围。而让林欣荣高兴的,则是花十几个月研发出的那两款产品,在技术上的突破,让他的研发计划可以排到几年之后。而此前面膜的功效集中在补水,他的下一步是推出功能上也能颇为颠覆的产品。
在高速变化的市场和公司定位中,美即似乎找到了舒适的应对点,也从过往的彷徨中吸取了更多经验。
但未来仍然充满不定数。
严格说来,印刷面膜的热潮已经过去三年,现在才做反应的美即,胜算未知。在体验和功效上下功夫也不一定被消费者即时感知,在不断有新旧品牌接连发力的面膜市场,那根挠动消费者欲望的金线在哪,依旧微妙。
不过对于美即来说,它决意重返蓬勃时光的行动已经展开。在美即十五周年庆的现场,美即和欧莱雅的高层们与最新的代言人关晓彤将手搭在一起,共同按下象征新起步的按钮,全场人的注视中,一盒全新包装的美即面膜缓缓出现,定格在舞台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