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古惑仔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漫谈五十年之1996年)

古惑仔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漫谈五十年之1996年)1995年,王晶的晶艺公司出品了一部《庙街故事》,导演是摄影出身的刘伟强。刘伟强对《庙街故事》自我感觉良好,可电台里有个叫文隽的家伙把他批得一无是处,气得他打电话向王晶诉苦。“古惑仔”系列骨子里其实是青春励志片1996年1月25日凌晨的香港,“古惑仔”第一部《人在江湖》首映结束,郑伊健、陈小春等五大主演在接受采访。而在尖东的华懋戏院外面,聚集着大批货真价实的古惑仔,他们拎着棍棒高喊“陈浩南!陈浩南!”气势磅礴,让路人侧目。之所以在午夜首映,是因为那个年头的香港电影,还流行午夜试映场制造口碑的惯例。所以本片的制片人王晶当看到这种场面时,就知道这回肯定要爆了。当时王晶邀请一位前辈来看午夜场,完场就听见那人说,“这种戏怎么会成功?”但也就是那天午夜场加子夜场,这部电影就狂收108万了,“三天之后,大家的嘴脸都不同了。”接下来的一个月里,这部剧情平平镜头摇晃画面粗粝的黑帮题材电影大爆特爆,最终票房

本期导读:1996年香港电影行业整体发展的颓势已尽显无遗,创作上因循守旧、新意缺乏;大量人才外流,吴宇森、周润发、林岭东、袁和平等行业顶尖人才远赴好莱坞;面对日益猖獗的VCD盗版冲击,大量电影院倒闭;而国际上随着好莱坞电影的全面侵袭,韩国、台湾等地的片商趁机对港片采取压价手段,而台湾地区这个港产片的大票仓的严重萎缩让香港电影失去了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外埠市场,仅仅依靠香港本土市场已经难以撑起往日那么大的市场规模了。

艰难的市场行情下,一大批中坚力量由于昔日大佬们的出走却得到了出位的机遇,这其中最突出是刘伟强这个最佳拍摄出身的小导演,和文隽这个长期耕耘香港影视圈、游走在香江和内地之间长袖善舞的“老人”。他们联合王晶拿出了小制作的黑帮青春片“古惑仔”系列,结果却意外爆红,一年之间居然连拍三部且部部大卖,主演郑伊健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新人红到了被港媒称为香港娱乐界的“第五天王”,古惑仔一时风头无两。而一直在当年新艺城体系下生产流水式产品的成功商业导演杜琪峰,则逆市而上成立了银河映像公司,在这一年拿出银河的第一部作品《摄氏32度》,虽然票房惨败,但却在市场引起了行业同仁的瞩目。向来极具人文气质的陈可辛和尔东升分别拍出了《甜蜜蜜》、《色情男女》,在来年的金像奖上大包大揽,继续诠释着香港电影人对于艺术品味的坚持。

整体市场低迷,银幕上到处是古惑仔们在喊打喊杀,成龙、周星驰、李连杰这些真正的影坛头部大佬们各自境遇迥异。成龙和唐季礼这对最新搭档继续着自己的国际化之路,一部《警察故事4之简单任务》一举打破香港票房历史纪录,成为了20世纪香港电影票房之最;而周星驰在经历了1995年票房失利之后继续突破求变,《食神》、《大内密探零零发》终于重回香港年度票房前三名;而李连杰却开始在古装武侠片风潮过去后彻底陷入了事业低谷,好莱坞化、致敬李小龙的《黑侠》和模仿夺宝奇兵的《冒险王》都惨淡收场,功夫之王在香港的电影事业也进入了倒计时。

香港电影由盛而衰来得如此之快,但完备的产业体系还在,且看顽强的香港电影人们如何闪转腾挪、败中求胜。

  • 末日狂欢——古惑仔系列爆红香江

1996年1月25日凌晨的香港,“古惑仔”第一部《人在江湖》首映结束,郑伊健、陈小春等五大主演在接受采访。而在尖东的华懋戏院外面,聚集着大批货真价实的古惑仔,他们拎着棍棒高喊“陈浩南!陈浩南!”气势磅礴,让路人侧目。

之所以在午夜首映,是因为那个年头的香港电影,还流行午夜试映场制造口碑的惯例。所以本片的制片人王晶当看到这种场面时,就知道这回肯定要爆了。当时王晶邀请一位前辈来看午夜场,完场就听见那人说,“这种戏怎么会成功?”但也就是那天午夜场加子夜场,这部电影就狂收108万了,“三天之后,大家的嘴脸都不同了。”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这部剧情平平镜头摇晃画面粗粝的黑帮题材电影大爆特爆,最终票房超过两千万。若不是贺岁档排了周星驰的“零零发”,影片还会继续放映。票房大卖,庆功宴一连摆了好几场。从王晶那里拿到分红的文隽和刘伟强,在庆功宴上意气风发。

古惑仔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漫谈五十年之1996年)(1)

“古惑仔”系列骨子里其实是青春励志片

1995年,王晶的晶艺公司出品了一部《庙街故事》,导演是摄影出身的刘伟强。刘伟强对《庙街故事》自我感觉良好,可电台里有个叫文隽的家伙把他批得一无是处,气得他打电话向王晶诉苦。

谁知王晶当了个和事佬,一顿饭局后两人从不打不相识到一拍即合,三人决定一起组个公司,有钱大家一起赚。于是,在香港影业继续步入低谷时,一家名为“最佳拍档”的电影公司,带着首部卖座猛片《古惑仔》横空出世。

文隽曾说,“《古惑仔》的走红,给当时陷入泥沼的香港电影业注入一剂新的力量。”

古惑仔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漫谈五十年之1996年)(2)

王晶、刘伟强、文隽三人联手打造了“古惑仔”

“最佳拍档”成立之初,嗅觉敏锐的王晶将主攻方向定位年轻人市场,刘伟强则将目标锁定在了由牛佬制作的热卖江湖漫画《古惑仔》。

漫画中的陈浩南,牛佬是拿他的朋友吴志雄(B哥)作为故事原型的。

小二就辍学的吴志雄曾混迹铜锣湾一带,最风光时手下有上千小弟跟随,后因沉迷赌博家财散尽,90年代初决心“退出江湖”转战演艺圈。

吴志雄告诉刘伟强:“如果你想拍,我可以帮你拿到版权。”

版权搞定了,选角却一波三折。陈小春被选中是因为那部青春生猛的《朝九晚五》,不仅为他赢得了金像奖最佳男配,也让他得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角色,山鸡。那时陈小春与谢天华、朱永棠有个唱跳组合叫“风火海”,在圈内小有名气。陈小春被选中,“风火海”的经纪人顺带把剩下两位推荐给了文隽。

而陈浩南这个形象,牛佬最初以刘德华作为设计蓝本的。按理说刘德华是最佳人选,但作为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艺人,华仔最终推掉了陈浩南。后来又钟意金城武,但他同样顾虑形象受损而婉拒;此后又心仪何家劲,但展昭大侠正忙着在内地淘金呢。

古惑仔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漫谈五十年之1996年)(3)

牛佬原先以刘德华为原型创作陈浩南形象的

最后欠王晶一部片约的郑伊健被拉进组。

当时的郑伊健作为TVB的众多小生之一并不起眼,台庆表演时他跟二十几个同事给汪明荃伴舞,就半红不红的混着。但王晶慧眼识珠,拉着他主演了好几部影片,结果票房全部扑街。

王晶对郑伊健的评价是“单纯得像张白纸”,从小就是老实孩子,喜欢看漫画打电动,跟陈浩南这种在街头打打杀杀的小混混有着太大反差。王晶和文隽花了好大功夫才哄得郑伊健答应接拍。当刘伟强看到痞帅痞帅的陈浩南时当即就定他了。但郑伊健对于出演此类人物还是有着不小的心理负担。据陈小春回忆,从《古惑仔》第一天开机,每次拍完那些砍人的镜头郑伊健都要来一句:“完了,我的银幕生涯要告一段落了。”

但第一部《古惑仔》上映后,属于郑伊健们的银幕传奇开始了。黎姿回忆,当时上街被人喊“大嫂”,“巢皮”在外面喝酒被粉丝偷偷买单,陈小春在台湾被人新义安的人喊“鸡爷”。

郑伊健凭借陈浩南一角成了当红炸子鸡,票房号召力一时无两,最红时一度被媒体冠以香港“第五天王”的称号。

眼看票房飘红,王晶立马向新宝院线要了档期,不跟刘伟强商量直接把第二部的午夜场上映时间定在了3月28号。

也就是说,第二部《猛龙过江》从前期筹备到上映,留给刘伟强的时间只有40天左右。更要命的是,文隽跟郑伊健的经纪人约档期才得知,因为已经拍完王晶的五部戏约,郑伊健已经安排巡演去实现他的歌星梦了,所以给剧组最多只有4天的档期。

所以《猛龙过江》前后只用了11天拍摄,4天在台湾,3天在香港,最后几天在澳门杀青。陈浩南没时间去台湾,文隽便以山鸡在台湾三联帮的故事为主线,剧本在现场边写边拍。

《猛龙过江》如期上映。这部男主角只拍了4天的电影竟然卖了近2300万,在中国电影史上绝对是一个奇迹。

影片票房狂卖,但批评声也如潮而至。 “古惑仔”定义下的黑社会有了正义和耍酷的外衣,同时包裹着传统英雄片和青春片的精神内核。

这正好迎合了一代人的狂躁青春,不管是在香港还是内地,残酷和热血的青春都是年青人热衷的话题。

90年代中后期,内地高校尚未开始扩招,大量青年既挤不进体制内,又没赶上市场经济的大浪潮。而香港经济经历了辉煌的80、90年代后,此时已经开始走下坡路,新一代的香港年青人也正经历迷茫。

在此时代背景下,对于那些年青人来说如果能像陈浩南和山鸡一样,快意恩仇、以敢打敢拼来混出头,自然要比靠辛苦读书搏前途要来得惬意的多。

《古惑仔》这样的江湖童话成为了一代人的狂欢,也让他们的迷茫和生猛找到了宣泄口,不论社会影响好坏,它终究承载了时代情绪。从这个意义上讲,该系列确属80后的特殊回忆。

1996年的香港影坛有太多特殊意义,行业整体境况下行的背景下,新人的暴走和昔日大佬的战略调整都在悄然进行。限于篇幅,成龙大哥的事业再创新高和周星驰的强势反弹,以及李连杰逐渐落寞,舒淇等新人的崛起,张曼玉、杜琪峰等中坚力量终于开始冒头我们都留着下期慢慢聊了,敬请各位期待!

《漫谈香江电影50年》持续更新中,欢迎同好关注交流。

注:文中所用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进行删除。另外,此文由本人所撰,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否则本人将通过法律途径保护自己的相关权益。

《漫谈香港电影50年》之1995年(上)成龙勇闯“红番区”

《漫谈50年》之1995年(下)大话西游,从被误解到过度解读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