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毅谈留学(海归学者饶毅再次质疑)
饶毅谈留学(海归学者饶毅再次质疑)然而,就在人们以为整件事终于在一年多以后可以尘埃落定了,没想到,就在中科院对外公布调查结果片刻之后,饶毅公开发文,正式实名举报中科院院士裴刚论文涉嫌造假,存在学术不端的行为,并且把检举邮件截图放在文中。这种“硬杠”的行为,顿时受到整个学术界的关注,围观事件后续发展。最终,这封没有发出的“举报信”还是让官方不得不做出表示,强调会对情况做出详细调查。这一调查就是一年多,中科院终于在2021年1月份正式发出情况说明,李红良和耿美玉没有论文造假嫌疑,只是存在图片误用现象。李红良被取消招收研究生资格2年,取消申报国家级项目资格2年等处罚。耿美玉被约谈,进行批评教育。至于中科院院士裴刚,经调查论文未发现造假。2011年,他作为候选人选进入中科院院士初选名单,与其一同竞争的还有时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和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舒红兵,最终,舒红兵成功当选,施一公二选淘汰,他则在初选阶段就失利退
“海归学者”饶毅再次质疑“农民院士”,中科院强硬回应:没必要
进入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日新月异,随之而来的负面因素也不少,学术不端就是其中比较泛滥的一项。为此,国家多次出台规定,要求严肃对待。教育部也屡次发文,就在不久前还联合六部门明确指出师德师风才是评判教师的第一标准。国内学术界顿时引发接连“地震”,尤为让人关注的当属“海归学者”饶毅。并非此人陷入“学术不端”的疑云,而是一口气质疑了国内学术界三位重量级“大咖”,分别是中科院院士、前同济大学校长裴刚,武汉大学三所实验室的主任和基础医学院院长李红良,以及中科院上海研究所女所长耿美玉。
饶毅到底是什么来历,居然敢对国内学术界三位宗师级的科学家同时产生质疑?他是第一个在美国著名高校获得终身讲席教授后,却毅然决定全职回国的生命科学领域的科学家,比闻名遐迩的西湖大学校长、中美“双料院士”施一公全职回国的时间还要早。这位1962年出生的江西学霸,先在江西医学院读完本科,之后在上海第一医学院拿到硕士研究生学位,老师是对中国药物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老一辈药理学家、复旦大学教授张安中女士。
1985年,他远赴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用了6年时间获得了神经学科博士学位。接着,他在美国工作了15年时间,先后在哈佛大学、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西北大学任教,并且于2006年聘用成为美国西北大学终身讲席教授。然而,他在拿到这份人人羡慕的荣誉之后,第二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毅然辞职,全职回国,成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海归学者”饶毅自此以后开始在国内响起,最为人们所知的,当属增选中科院院士。
2011年,他作为候选人选进入中科院院士初选名单,与其一同竞争的还有时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和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舒红兵,最终,舒红兵成功当选,施一公二选淘汰,他则在初选阶段就失利退出,随即宣布从此再也不参加院士评选。于是,“海归学者”饶毅又有了新外号“硬核学者”。
他的“硬核”不止表现在院士竞选,还在对国内学术界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的抨击。他曾经直言不讳地说,亲眼看到几个老院士围着一个小处长赔笑;还在世界著名科学杂志《科学》上公开发文说,在中国,为了获得重大项目,有一个心照不宣的规则,做好的研究不如与某些人拉关系;还有一次在国内某顶尖高校做演讲,接受大学生提问:“饶教授,请问在国内以重大疾病为导向和以兴趣为导向的研究,哪一个更重要?”他语出惊人地说:“在中国做研究,你说的这两个都沾不到边,重要的是以研究文章为导向。”
正是这一句句一针见血、石破天惊的言论,让“海归学者”饶毅成为了我国学术界的一股清流,搅动了大局。而他质疑国内三位宗师级科学家的事情,则要从2019年11月底,突然在网络上疯传的一封举报信说起。这封举报信的内容正是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实名举报李红良、裴刚和耿美玉论文涉嫌造假。就在外界不知这份举报信真伪的时候,饶毅本人亲自发声,直截了当地说:“邮件没有发出,有过草稿!”
最终,这封没有发出的“举报信”还是让官方不得不做出表示,强调会对情况做出详细调查。这一调查就是一年多,中科院终于在2021年1月份正式发出情况说明,李红良和耿美玉没有论文造假嫌疑,只是存在图片误用现象。李红良被取消招收研究生资格2年,取消申报国家级项目资格2年等处罚。耿美玉被约谈,进行批评教育。至于中科院院士裴刚,经调查论文未发现造假。
然而,就在人们以为整件事终于在一年多以后可以尘埃落定了,没想到,就在中科院对外公布调查结果片刻之后,饶毅公开发文,正式实名举报中科院院士裴刚论文涉嫌造假,存在学术不端的行为,并且把检举邮件截图放在文中。这种“硬杠”的行为,顿时受到整个学术界的关注,围观事件后续发展。
事件的主角裴刚没有第一时间发声,反倒是远在美国的裴刚的中国学生和曾经科研团队中的中国学者率先为裴刚辩护,认为饶毅没有认真阅读科学文献,在不熟悉的情况下提出无端指控,是一种完全不负责任的行为,让人感到非常震惊。饶毅对这些都做出了一一回复,并且回复全文都放在了网上,所有文章有理有据,让人信服。几个来回之后,裴刚终于在2021年1月25日通过短信形式表达了对整件事的看法:希望饶毅拿出实质证据!紧随其后,1月26日,中科院也公布了最后的处理意见:表示针对饶毅的举报,我们已经做出过调查,没有发现造假行为,将不再进行调查。简而言之,官方回复就是三个字“没必要”!
那么,这位被饶毅“穷追猛打”的裴刚到底是什么人?这位出生于1953年、比饶毅大9岁的辽宁学者,25岁才上大学。之前,17岁到22岁时,都在农场插队,正是这段经历让他后来还有了“农民院士”的称号。接着,在工厂做了两年学生和一年工人。通过努力考上了沈阳药科大学,不仅在这所大学拿到了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学位,还成功留校,从曾经的“农民工人”成功转职成为“大学教师”。
沈阳药科大学算是裴刚人生中最为重要的转折点,在学校任教时,他获得了出国深造的机会。1985年,去了比利时根特大学进修;1986年,又去了瑞典做了为期一年的访问学者;之后,在美国北卡大学攻读5年,获得了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接着在美国杜克大学做了4年的博士后研究工作。随后,1995年博士后课题结束就立刻回国,正式进入中国科学院工作。一年之后拿到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回国4年后,46岁的他顺利增选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7年,成为中国著名的985高校同济大学的校长,连任十年之久。
如今,中科院针对“海归学者”饶毅对“农民院士”裴刚的质疑做出了最终回复,相信用不了多久,整件事的余波也终将会平息。但是,我们也应当同样相信,通过这件事,国内学术界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涤清学术泥垢”的监督大军之中,这样才能更好更快地扭转国内学术风气,培养出更多既拥有强硬的专业实力又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学者。因为,唯有德才兼备,才是真正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