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虎吼龙吟展鸿图(博图志张向前虎啸天地衔春来)

虎吼龙吟展鸿图(博图志张向前虎啸天地衔春来)该器表面大部分呈黑色,局部留有很薄的绿锈,它和许多出土于湖南的商代后期的青铜器一样,纹饰华美,以人兽为主题。虎是要张口吃人,还是虎拥抱庇护人?着实令人费解。这尊虎与人相互拥抱的合体姿态,表情平和,或许是一种积极的愿望,企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可惜,出土的两件虎食人卣的青铜酒器都流落国外了。虎食人卣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珍品,为商代的盛酒器,相传出土于湖南省安化、宁乡交界处。它的造型取踞虎与人相抱的姿态,立意怪诞。虎以后足及尾支撑身体,同时构成卣的三足。虎前爪抱拥一人,人朝虎胸蹲坐。一双赤足踏于虎爪之上,双手伸向虎肩,虎似张口啖食人首。虎肩端附提梁,梁两端有兽首,梁上饰长形宿纹,以雷纹衬底。虎背上部为椭圆形器口,有盖,盖上立一鹿,盖面饰卷尾夔纹,也以雷纹衬底,与器体一致。虎两耳竖起,牙齿甚为锋利。青铜虎四爪轻叩地面,抬头平视,背直脊凸,腹部略垂,全身布满雷纹装饰,有一种神秘灵异之感。虎口半张,

文/张向前

“牛耕沃野转头去,虎啸天地衔春来。”又一个虎年来了。

说到虎,浮现眼前的是那首人人会唱的儿歌:“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尾巴,真奇怪……”还有更奇怪的老虎——两只尾巴的老虎。这是一件叫“伏鸟双尾青铜虎”的文物,出土于江西新干大墓。它是目前全国发现的体量最大的一件虎文物,堪称青铜器中的虎中之王。

虎吼龙吟展鸿图(博图志张向前虎啸天地衔春来)(1)

伏鸟双尾青铜虎 图据江西博物馆

青铜虎四爪轻叩地面,抬头平视,背直脊凸,腹部略垂,全身布满雷纹装饰,有一种神秘灵异之感。虎口半张,齿牙带锋,两耳竖立,双目圆突,呈静伏蹲立欲纵姿态,王者自威。让人惊叹的是,虎背上静静地卧着一只小鸟,扬起脖颈,悠然自得,与身下那只凶猛大虫形成动与静、强与弱、大与小的鲜明对比。

鸟不惊虎,虎不驱鸟,虎鸟如此和谐相处,颇有哲学意味。两只尾巴末端向上翻了一个卷,不拘常理,造型世界独一无二。这种诡谲、仙逸之气质,是先民神秘旨意的外现,还是商朝人们的审美使然?不得而知。这件青铜虎为传说中“虎方”国的图腾之物。

虎吼龙吟展鸿图(博图志张向前虎啸天地衔春来)(2)

虎食人卣

虎食人卣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珍品,为商代的盛酒器,相传出土于湖南省安化、宁乡交界处。它的造型取踞虎与人相抱的姿态,立意怪诞。虎以后足及尾支撑身体,同时构成卣的三足。虎前爪抱拥一人,人朝虎胸蹲坐。一双赤足踏于虎爪之上,双手伸向虎肩,虎似张口啖食人首。虎肩端附提梁,梁两端有兽首,梁上饰长形宿纹,以雷纹衬底。虎背上部为椭圆形器口,有盖,盖上立一鹿,盖面饰卷尾夔纹,也以雷纹衬底,与器体一致。虎两耳竖起,牙齿甚为锋利。

该器表面大部分呈黑色,局部留有很薄的绿锈,它和许多出土于湖南的商代后期的青铜器一样,纹饰华美,以人兽为主题。虎是要张口吃人,还是虎拥抱庇护人?着实令人费解。这尊虎与人相互拥抱的合体姿态,表情平和,或许是一种积极的愿望,企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可惜,出土的两件虎食人卣的青铜酒器都流落国外了。

虎吼龙吟展鸿图(博图志张向前虎啸天地衔春来)(3)

阳陵虎符 国家博物馆藏

在古时,最权威“虎”的器物是虎符。它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作为中央发给地方官或驻军首领的调兵凭证,其背面刻有铭文,分为两半,右半存于朝廷,左半发给统兵将帅或地方长官。调兵遣将时需要两半勘合验真,才能生效。

熟悉《三国演义》的人都记得,诸葛亮“窃符夺城”的故事。曹操因赤壁之战兵败北退,诸葛亮乘南郡空虚,传令勇将赵云攻城得手,并俘获守将陈矫,取得虎符。然后,以此虎符诈调荆州守军出救南郡,趁势又由张飞袭取荆州,接着再用同样方法调出襄阳守军,乘机由关羽袭取襄阳。诸葛亮仅凭一枚小小的虎符,便将曹兵调开,兵不血刃夺取三处城池。而耗费许多钱粮兵马的东吴周瑜却一无所获。可见,虎符在当时作用之大。

虎吼龙吟展鸿图(博图志张向前虎啸天地衔春来)(4)

杜虎符

1973年,西安郊区出土的杜虎符,上刻错金铭文:“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杜指当时秦国杜县)。凡兴兵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之事,虽毋会符,行殹。”据此可知,当时用兵50人以上,必须出示合符。但如遇烽火,不用合符,也可以用兵。它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虎符实物。

辽代曾虎患横行,使百姓不得安生。辽国第五位皇帝景宗耶律贤知道后,决心保护民生,亲自带着将士前往森林中杀虎。他们在森林中布满陷阱,用带毒的弓箭射杀老虎。在皇帝身先士卒的影响下,辽国掀起一场打虎热,甚至有人在猎得老虎后,还被辽景宗封官进爵。

这场打虎热持续了多年。一次,景宗又带队出猎,与一只老虎头不期而遇。一帮人敲锣打鼓,呼来喝去,张弓搭箭,吵吵嚷嚷。老虎哪见过这种阵仗,吓得趴在草丛中战栗不敢抬头,最终仓皇逃走。帝王的威仪,战胜了百兽之王。后人据此传说,专门雕刻了一件“景宗降虎玉摆件”。玉摆件上的景宗头戴冠冕,穿窄袖长袍,安坐于洞石旁,身旁中蹲卧一只如猫乖巧的老虎。老虎因利用了原有的玉皮而呈现出斑斓的毛色。谁能否认,它不是世上最温顺的玉“虎”。

虎吼龙吟展鸿图(博图志张向前虎啸天地衔春来)(5)

景宗降虎玉摆件

“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一次,循着李白的诗,随朋友登上咸阳原,遥见汉家陵墓赫赫列陈,让人怀想。在汉武帝刘彻茂陵东侧,是骠骑将军大司马冠军侯霍去病墓。霍去病墓前众多的石雕中,除那尊永恒经典的“马踏匈奴”,还有一尊石虎给人印象深刻。雕刻者利用一块波浪起伏不规则石料,把凶猛桀骜的“虎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虎头、颈与胸连在一起,似为积蓄力量,一蹴而发,极像一位威武的勇士镇守墓主。长长的虎尾卷搭在后背上,虎身斑纹不雕而现,异常生动。

墓前置石虎的习俗,缘于古文献:“《周礼》方相氏,葬日,入圹驱罔象,罔象好食亡者肝脑。人家不能常令方相立于侧,而罔象畏虎与柏,故墓前立虎与柏。”罔象是传说中食人的水怪,而猛虎则可以克制罔象,因此人们会在墓前树立虎像。霍去病墓前这尊石虎最为著名,阴刻线条呈现皮毛的质感,粗犷彪悍中透出一种顽皮来。

虎吼龙吟展鸿图(博图志张向前虎啸天地衔春来)(6)

霍去病墓前石虎

那年去延安,春寒料峭,仍不免冷彻。村委大院里,见一群一群的孩子在嬉戏玩耍,脸冻得红扑扑的,嘴里热气腾腾往外冒。抢人眼球的是,这帮孩子,大多头上戴着红艳艳的虎头帽,脚上穿的是新崭崭的虎头鞋,虎虎有生气。原来,当地有送布老虎的风俗。小孩满月时,舅家要送去红布做的老虎一只,进大门时,将虎尾折断一节扔到门外。送布老虎是期望孩子长大后像老虎那样有力;折断虎尾,则是希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免灾免难。

当然,还有一兜红布做的虎头鞋、虎头帽、虎头肚兜等相关穿戴品,也是家人寄希望于威猛的虎来保佑孩子远离邪魔。飒飒寒风中,这群虎头虎脑的虎娃们玩兴正浓,全然不顾路旁观望好奇的过客。这是我见过最呆萌最可爱的“虎”。在他们身后,花苞嫩芽初绽,大地写满春的讯息。

【作者简介】

张向前,笔名阿若,四川资中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鲁迅文学院四川班学员。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中国青年报》《四川文学》《湖南文学》《散文诗世界》。作品多次入选中国散文年度精选,多次获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