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哪些(教师的必备教学能力到底有哪些)
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哪些(教师的必备教学能力到底有哪些)教师能否上好每节课,教学的认知能力是前提,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力。教学设计能力师以能为本,有能,则可大有作为。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认知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交往能力和教学能力等。其中尤其要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执行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等。进入新世纪,随着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的发展,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也随之增加了一些新要求。一
师训君评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我国历代教师基本精神操守,也是社会评定、衡量教师的重要依据之一。教师除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还需要理解教师的职业心理素质、职业角色以及如何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专家型教师。
本文将主要介绍《当代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帮助教师用专业的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阅读时间:5分钟
师以能为本,有能,则可大有作为。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认知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交往能力和教学能力等。其中尤其要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执行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等。进入新世纪,随着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的发展,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也随之增加了一些新要求。
一
教学设计能力
教师能否上好每节课,教学的认知能力是前提,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力。
所以教师要对教学目标、学习任务、学习者特点、教学策略与方法以及教学情境等进行深度的分析判断,也就是说,教师要深入了解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明确教学目的、重点及要求,使之转化为教师教学的指导思想。
1. 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能力
深入研究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情感发展特点,这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外部表现了解他们的个性和心理状态,如思想状况、道德水平、知识基础、智力水平以及兴趣、爱好、性格等。只有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2. 钻研和组织教材的能力
教师要上好课,必须事先要备好课。所谓备好课,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只有把教材的内容弄懂,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才能使之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研究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使教学内容适应学生接受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实现教育的目的。这种能力越强,备课的效果就越好,十分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
教学执行能力
执行能力主要表现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策略,即教师如何管理组织课堂、引导学生、测评教学效果等,教学策略的运用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
1. 处理人际关系能力
教师的人际关系主要是与学生、同事、家长的关系。教师要从尊重学生开始,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尊严,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在教师与学生这对关系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对学生的精神影响是巨大的,所以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能力是教师必备的。
教师是教师群体中的一员,学会跟同事交往、合作,不仅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也更有利于自己的成长。教师和家长都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为了使双方的教育形成合力,双方应该互相支持,经常沟通。
2. 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为了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而又有效地进行,教师应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例如,小组学习,教师必须有善于收集资料、倾听、表达、角色分配、质疑和反思等;开展教育活动,教师必须善于制定计划、动员发动、培养和使用骨干、组织指挥、总结评比等;组织教学活动,教师必须善于启发诱导,能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善于机智地处理偶发事件等。
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包含一定的创造性,既需要认知经验,又需要满腔热情,更需要在实践中坚持不懈地研究、总结、反思。
3.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如何,直接影响教学工作的效果,这也是教师的基本功。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发音准确,使用普通话教学;简练明确,内容具体,生动活泼;合乎逻辑,语法正确,流畅通达;富于感情,有感染力。
4. 把握信息技术能力
信息时代的教师要有一定的信息知识与技能: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软件工具的基本操作;掌握信息检索的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地检索并获取信息。同时,教师要能够进行信息的应用与创新,能够自觉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活动。
三
教学评价能力
为了保证教学成功,实现预期教学目标,教师需要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教学监控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能力上,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认知监控和自己反思的过程。
1. 选择评价方法和收集评价资料的能力
基础教育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和创新能力,强调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注与整合,强调评价的过程性并且关注个体差异。这就要改变将纸笔测验作为唯一或主要的评价手段的现象,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例如,除了纸笔测验以外,还有访谈评价、问卷评价、小论文、成长记录袋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等。
学生评价的资料是指学生的作业、小测验、问卷调查表、小论文、计划书、实验报告、活动过程记录等表明学生学习状况的原始资料,还包括对上述内容的评价,如分数、等级、评语及改进建议。
有效的评价资料是保证达成恰当的评价结论的基础,对于形成对学生当前学习状况的正确认识有重要作用。同时,学生评价资料还表明了学生在某一方面发展变化的轨迹,对于改进教学和学习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是教师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
2. 反馈和矫正的能力
反馈与矫正是教学评价的目的,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这也反映了教师对课堂状况的把控、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的敏感程度,每一次反馈和矫正都对以后的过程产生影响。教师要有意识地、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修正,在一堂课或一个阶段的课上完后,对自己已经上过的课的情况进行反思和评价,仔细分析自己的课在哪些方面取得成功,在哪些方面还有待改进,分析自己的教学是否适合于学生的实际水平,是否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等,能使自己不断在改进中有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