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体育和成都体育哪个好(成都体育将在更高起点踔厉奋发)
武汉体育和成都体育哪个好(成都体育将在更高起点踔厉奋发)14天前,成都高新体育中心多功能馆,随着国乒队员王楚钦拿到最后1分,中国队在成都世乒赛团体赛决赛中3比0横扫德国队,实现赛事十连冠。就在中国男乒捧杯的前一天,中国女乒也如愿实现五连冠。男女乒双双第22次捧起斯韦思林杯和考比伦杯。是成都体育的时代表达这是最好的新时代,成都被赋予了建设世界赛事名城的光荣使命,体育高度融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进程中,全体市民的民生福祉和运动健康得到了丰富灌注。一张宏伟蓝图擘画开来,正待成都体育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拼搏实现。01建设世界赛事名城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体育工作摆在党和国家事业的关键位置。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
东安湖体育公园,美仑美奂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成都体育阔步迈过非凡十年。一项项大赛落地举办,体育成为城市对外宣传、展示综合实力的最好窗口;一座座场馆拔地而起,城市体育建设完成从量到质的蜕变;一处处家门口运动空间批量上新,市民健身锻炼举步可就、生活品质不断提高;一枚枚金牌荣归天府,年轻的体育健儿为成都竞技体育捍卫荣誉;一个个体育企业蓬勃生长,为成都体育产业建圈强链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心剂。
公共体育服务质量全国第一;中国最爱运动健身城市排行榜排名第一;体育赛事国际传播指数全国第二;全球赛事影响力城市榜单从第89位跃居至第28位,进入全国前三;大型体育场馆综合水平跻身全国前五;成都市体育局获得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称号……成都体育取得一系列亮眼成绩背后,是“体育改变城市,运动让生活更美好”的精准注脚。
这是最好的新时代,成都被赋予了建设世界赛事名城的光荣使命,体育高度融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进程中,全体市民的民生福祉和运动健康得到了丰富灌注。一张宏伟蓝图擘画开来,正待成都体育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拼搏实现。
01
建设世界赛事名城
是成都体育的时代表达
14天前,成都高新体育中心多功能馆,随着国乒队员王楚钦拿到最后1分,中国队在成都世乒赛团体赛决赛中3比0横扫德国队,实现赛事十连冠。就在中国男乒捧杯的前一天,中国女乒也如愿实现五连冠。男女乒双双第22次捧起斯韦思林杯和考比伦杯。
成都,第一次以东道主的身份,将自己的名字,镌刻进这项乒坛全球最高级别赛事的历史丰碑中。这座城市,也再次因体育而出圈。国际乒联主席佩特拉·索林激动地说,“成都让所有不可能变成可能,成都世乒赛团体赛注定将成为里程碑”。贴心细致的服务保障,徇烂多彩的文化展示,成都被全球顶尖乒乓运动员“圈粉”。他们把满意的微笑留下,把难忘的成都带回来了家。
一次完美办赛,收获各方赞誉。成都打出了世界赛事名城建设以来的最响一炮。利用办赛契机,向世界多维度呈现了成都魅力,进一步扩大了城市影响力,擦亮了成都体育名片,点燃了城市运动氛围,带动了体育产业发展。
女乒五连冠,成都是福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体育事业发展得到高度重视,在国家发展舞台中已占据重要一席。在此背景下,2017年,成都提出了建设世界赛事名城的时代表达和发展战略,以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坚持“办赛、营城、兴业、惠民”体育理念,持续发挥体育赛事聚人气、体育设施提能级、体育产业添动力、体育运动惠民生的独特作用。2021年,《成都世界赛事名城建设纲要》正式发布,提出成都将在2025年建成世界赛事名城,2030年建成世界体育名城,2035年建成世界生活名城,着力打造“两都四中心一极”的世界赛事名城体系。表达了成都发展体育的坚定信心,描绘了成都建设世界赛事名城的美好画卷。
以赛营城,成为成都提升城市发展势能的重要抓手和展示城市文化品格的对外窗口。近年来,成都成功申办了大运会、汤尤杯、世运会,高质量举办了世乒赛团体赛、世界警察和消防员运动会、国际乒联男子和女子世界杯、铁人三项世界杯、国际篮联三对三世界巡回大师赛等近70项国际高级别体育赛事,先后获得国际篮联、国际网联、国际乒联等国际组织授予的“黄金主办城市”“卓越贡献城市”等奖项。持续培育了“一带一路”“天府绿道”“熊猫杯”“天府龙泉山”四大自主品牌赛事,成都马拉松则成为了中国首个世界马拉松大满贯候选赛事,厚植了城市的运动氛围。成都自古就是一座充满运动底蕴的城市,如今在家门口就能上演、观看高水平体育赛事,成都市民多年夙愿得以实现,曾经的”金牌球市“,正迸发出新时代强劲的体育活力。
一系列大赛落地蓉城,也成为城市体育建设的助推剂,体育民生福祉的显影剂。东安湖体育公园、凤凰山体育公园、高新体育中心、城北体育馆、猛追湾游泳场、市乒校、市射校等49个新建、改扩建大运场馆,以全新面貌走进成都人的运动生活中,成为市民健身新主场。与国内外顶尖运动员上演一场错位时空版的同场竞技,不再遥不可及。
去年4月,成都实施“大运场馆惠民行动计划”,仅一年时间就举办各级各类赛事活动、商业活动727项,各场馆对外开放惠及市民达228.62万人次。一句”走,到大运场馆打球”,成为市民之间的日常邀约。
02
竞技体育再攀新高
“造星模式”下人才辈出
2021年8月3日,东京奥运会体操男子双杠决赛中,随着最后一跳稳稳落地,邹敬园拿到了9.333分的高分,以近乎完美的表现摘得金牌,同时也为成都再添奥运金牌荣誉。
邹敬园
邹敬园是成都与宜宾联合培养的奥运冠军,他不到7岁就来到成都训练,是成都竞技体育近10年来高水平发展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成都共产生各类世界冠军和奥运会冠军32个,涌现出体操奥运冠军冯喆、跳水奥运冠军任茜,乒乓球世界冠军朱雨玲,软式网球运动员谢思琪,棋类运动员郑惟桐、党毅飞等多位杰出运动员。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2019年二青会和2021年全运会等重大赛事上分别获得1金1银、2金2铜、36金和6金6银7铜的优异成绩。
同时,在职业体育关注度最高的足球方面,成都蓉城足球俱乐部在今年顺利冲超,成都足球时隔10年重回国内顶级联赛,过去响彻全国的“雄起声”,终将再次回荡在蓉城的绿茵场。篮球方面,2016年的初春,四川金强队在省体育馆近万名成都球迷的见证下,以总比分4比1击败辽宁男篮,成为CBA历史上第五支夺得总冠军的球队。同时,成都也建立起西南第一支三人篮球职业球队“成都和众三人篮球队”。有着棋城美誉的成都,在象甲联赛更是展现出统治地位,成都象棋队实现了联赛三连冠,诠释着“稳稳的幸福”。
成都蓉城冲超成功
在今年首届四川省体总杯“三大球”联赛中,成都队获得男子足球、男子排球冠军;女子排球、女子篮球亚军。在省十四运上,成都体育代表团取得226金、135银、117铜的傲人战绩,金牌数量和占比均创新高。其中,游泳项目拿到了全部62枚金牌中的52枚,田径项目多名队员打破赛会纪录,在省运会上首设的花样游泳和轮滑冰球项目上实现了金牌的包揽,棒球项目创造了省运会七连冠创举。在嘉州大地赛场上,成都展示出强大的竞技体育综合实力。
首届四川省体总杯“三大球”联赛,成都队获男子排球冠军
成绩背后,是成都竞技体育“四线并行”发展模式愈发成熟的体现。即在“体教融合”的大背景下坚持多元化,以校园体育人口培养为工作基础,以各级各类体育运动学校为强化阵地,以社会有生力量为有益补充,以职业体育高质量发展为再生动力,推动促进青少年体育人口基础逐年扩大,后备人才队伍更加扎实牢靠,社会体育市场更加规范壮大,职业体育重焕生机。
一个显著变化是,2015年以前,成都重点布局优势奥运会项目只有体操、乒乓球、射击、足球、游泳、田径6项,提升项目10项。随着经济实力增长和城市体育氛围提升,如今优势项目已经增至15个,同时还有速度轮滑、赛艇、皮划艇、冰球等23项新兴时尚体育项目,夏季和冬季奥运会项目均有涉及,组成了较为完善的竞技体育项目体系。
此外,在2015年,成都只有3家训练单位被评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4个训练基地获“省级高水平基地”认定,建设市级重点班23个。而截至目前,成都新增田径、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9个国家单项基地,打造4个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成都市天府国际竞技训练中心、成都市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成都市全国重点乒乓球运动学校、成都市射击射箭运动学校),5个省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30个市级重点班运动队。各类基地、单位建设,为成都深耕竞技体育人才培育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成都目前已向各级国家队输送优秀运动员50人,向省、市优秀运动队输送优秀运动员113人。
03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校园体育与全民健身同频共振
培养青少年终身体育运动习惯,帮助青少年在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和锤炼意志,这是成都开展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根本遵循。体育在校园,在青少年儿童中,走出了一条宽阔的育人之道。
如果你去过电子科大附小,一定会被那里的乒乓球氛围所震撼。这所学校提出了“单打竞争、双打合作、捡球助人为乐”乒乓文化,在该校五个校区,密密麻麻摆放了800多张乒乓球桌。操场摆不下,就摆到室内运动馆、教学楼中庭,甚至是楼顶天台,总之见缝插针不“留白”。一到课间,学生们从教室涌出,走上乒台,用球拍奏响动感的乒乓交响曲。
乒乓球是电子科大附小进行体教融合的突破口,足球则是温江区和盛小学打开体教融合大门的密匙。11天前,在2022年U17女足世界杯小组上为中国队力克墨西哥队打入关键一球的余星悦,就出自和盛小学。在该校女子足球队中,已经累计走出34名大学生,其中不乏从浙江大学、西南财大等名校毕业的青年才俊。她们的成才,离不开体育的赋能。
余星悦踢进了关键一球
去年年底,市体育局与市教育局共同制定了《成都市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结合实际精准施策,通过打造三星赛事体系(快乐之星、希望之星、奥运之星)、推动“一校多品”项目开展、各类体育场馆向青少年开放、校园后备竞技人才培养“631计划”、幼儿体育基础培育等若干创新举措,助力成都青少年健康成长。截至目前,成都建设有国家级体育特色传统学校5所,全国足球特色校405所,全国幼儿体育特色园120所,全市共计659所中小学开展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建设工作,形成了“学生都参与、班班有队伍、校校有特色”的良好局面。数据显示,2021年成都开展各级青少年赛事活动1600余场,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达1100万人次,学生体质合格率已超过97%。
如果说青少年体育发展,承载着一座城市的体育希望。而群众体育的开展,则是城市活力的基因保障。在街头巷尾,在公园绿道,在体育场馆,在城市中的每一个运动空间,都能看到全龄段市民运动健身的身影。他们或健步如飞一路奔驰,或跟随节奏舞动身体,或以球会友来场竞技。在运动中,幸福感和获得感油然而生。
过去,府青路三段立交桥下,是一片无人问津的空地。经过改造,一个崭新的府青运动空间在去年5月亮相了。很快,这里就成为周边居民运动打卡的首选地。17岁的蒋轶,以前练习滑板要坐车到太古里附近,而现在在府青运动空间,有多个起伏地供他滑行,下楼就能玩。
府青运动空间
去年7月,《成都市家门口运动空间设置导则》全国首发,推动利用闲置空地、城市“金角银边”等布局多样化、便民化运动空间。截至2021年底,打造了“社区运动角”70处、天府绿道健身新空间203处,累计在天府绿道植入体育设施近1500处,促进群众健身举步可就。今年,《成都市“十四五”期间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行动计划》印发实施,提出到2025年,高质量构建“运动成都15分钟健身圈”,推动形成以社区级公共体育设施为主,体育公园和天府绿道健身新空间为特色,充分利用城市“剩余空间”“金角银边”建设社区运动角等为补充,加大学校等存量运动场地设施开放共享为支撑的成都市“家门口”运动设施体系。为更大范围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新建户外智能健身房、扩大体育用地提供了硬件基础。
天府绿道
政府搭台,群众唱戏。场地有了,天府绿道健康行、社区运动节、乡村运动节、全民健身运动会等一系列成都市民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活动火热开展。仅在今年上半年,成都就举行各级各类全民健身活动2650场次,实现了“年有主题、月有赛事、周有活动”。另一方面,群众体育开展离不开科学健身指导,成都大力推动“社会体育指导员下沉社区”,上半年建设运动促进健康服务站点130个,培训社区运动健康师360名,完成国民体质监测6.5万人。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达到900万。
04
体育产业能级跃升
成都向全球释放合作机遇
北京冬奥会开幕前,谷爱凌在成都新都尖锋旱雪四季滑雪场进行了秘密训练,这为她后来在冬奥赛场上做出向左偏转双周偏轴转体1620度加安全抓板的高难度动作,并一举斩获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金牌,奠定了坚实基础。不止谷爱凌,包括苏翊鸣在内的多位国家队运动员,在备战北京冬奥会期间,都曾来到成都进行封闭集训。
此前谷爱凌训练的专业滑雪大跳台
这一切背后,与尖锋旱雪四季滑雪场这家土生土长的成都体育企业的崛起,有密切关系。2020年,该滑雪场为助力国家队冬奥会比赛项目训练,修建了目前全国最标准的旱雪训练大跳台“Big Air”(总高度43米,总长度112米)。从此,这里成为国家滑雪队以及省市滑雪队伍进行反季节滑雪训练的重要场所。国家队教练对尖锋旱雪四季滑雪场所采用的自主研发的“金针菇”旱雪毯以及诸多雪场“黑科技”,给予了充分肯定。目前,这种”成都造“金针菇旱雪毯已经出口10余个国家,其中不乏美国、加拿大、日本、俄罗斯等冰雪传统强国。
前不久结束的成都世乒赛团体赛,无论是赛事组织还是服务保障都得到了各方赞誉。主营赛事实时计分系统业务的成都威威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参与到这次成都世乒赛团体赛的赛事保障工作中,为赛事圆满举办作出积极贡献。同样来自成都的、以智能健身镜打出名堂的FITURE沸彻,则入选了胡润研究院《2022年中全球独角兽榜》。
成都办赛,值得信赖
体育企业的不断壮大,体现体育市场的健康流转,彰显体育产业的扩能增效。劲浪体育、城市绿茵、和嘉天健、尖锋旱雪、沸彻科技、咕咚等,越来越多的成都体育企业,投身世界赛事名城建设,为青少年体育、竞技体育、群众体育的发展提供势能。今年6月,市体育局印发了《助力体育企业纾困解难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十条措施》,积极开展体育产业专项资金申报评审,做大做强市场供给主体,提升体育产业竞争力。在“体淘荟”体育资源交易平台,上半年成交体育产业项目24个,成交金额超6亿元。
体育会展,也是近年来成都主打的一张体产发展牌。对标国内优秀体育城市,成都去年打造了全国首个体育服务贸易类展会——中国(成都)国际体育服务贸易及装备博览会,同期举办世界赛事名城发展大会暨成都市体育产业大会,发布了世界赛事名城建设机会清单,向全球释放合作机遇和产业潜力。在世界赛事名城建设红利下,去年成都新签约重大体育产业项目38个,签约总金额近300亿元,体育产业总规模达925亿元。相比10年前(2012年),体育产业总规模翻了约5.7倍。
同时,成都市金牛区、四川领跑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劲浪体育)和西村大院体育综合体,分别被命名、认定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近年来,成都累计已有十余个区市县、景区、综合体获评”国家级“荣誉,有力促进文商旅体农融合发展。
去年,“成都体育消费新场景100 电子地图 ”榜单出炉,解锁了在成都运动的百种可能,一大批新兴时尚运动走进市民生活。在锦城湖划皮划艇,在桂溪生态公园玩飞盘,在江家艺苑耍滑翔伞,在麓客岛潜水,在环城生态公园骑行,在轻极限公园体验陆地冲浪,在青龙湖公园露营……运动与惬意撞个满怀,生活是如此多彩。当然,时尚运动激活的不止是成都人的诗和远方,还有体育消费。
麓客岛
《2021年成都市居民体育消费调查报告》显示,2021年,成都市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533.7亿元,居民人均体育消费支出2518.6元,两项消费数据较上一年分别增长10.9%和9.6%。在该报告中,成都市居民体育消费满意度综合得分为80.35分,处于“比较满意”的水平。显然,在争创国家体育消费示范城市、推动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突破1000亿元的前进过程中,成都人乐意为运动、为健康买单。
05
结语:
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贡献成都力量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关乎人民幸福,关乎民族未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体育工作的要求,更进一步为全国体育战线明确了奋斗方向。
马拉松,成都的又一名片
回望这十年,成都体育建功立业,取得非凡成就。运动成都、世界赛事名城,成为城市熠熠生辉的标签和名片。站在更高的新起点,成都体育人将勇毅前行,推动青少年体育、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发展同频共振,迸发出更强大的动能和活力,为2030年成都建成世界体育名城,奠定胜利基础!为国家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贡献成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