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的荷西什么时间在哪里死的(荷西离世已有12年)
三毛的荷西什么时间在哪里死的(荷西离世已有12年)近几十年来,不知有多少少男少女,捧着一本三毛的著作,沉浸于她笔下的那个充满魅力的世界和那可以直击人心灵深处的文字。三毛原名陈平,出生于浙江舟山,后来随着家人一起搬到了台湾。她只在这个喧嚣的尘世呆了47年,但是她却给世人留下了无数令人回味无穷的经典之作。“小熊,我走了,这一回是真的。在敦煌飞天的时候,澔平,我要想你。这次我带了白色的那只小熊去,为了亲它,我已经许久不肯擦上一点点口红,可是它还是被我亲得有点灰扑扑的。如果我不回来了,要记住,小熊,我曾经巴不得,巴不得,你不要松掉我的衣袖,在一个夜雨敲窗的晚上。好,同志,我要走。落款,爱人三毛。”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台湾曾涌现出了不少令人惊艳、风靡一时的作家。曾写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去哪里都是在流浪”的三毛,也曾经是众多文艺青年心中的偶像。
刻意去找的东西,往往是找不到的。天下万物的来和去,都有它的时间。——三毛
三毛,曾经是惊艳了一个年代的风云人物,她常常用温柔的眼光看待世界,用温柔的笔触记录生活。
她的一生,一直在寻求一个可以让灵魂安居的地方,但是却总是不断地失去。
最终,她在爱人荷西去世的12年后选择自杀。对于三毛自杀的原因,众说纷纭,直到17年后,她的挚友公布三毛的遗书,人们才从那短短的几段文字中窥到些许真相。
“小熊,我走了,这一回是真的。在敦煌飞天的时候,澔平,我要想你。这次我带了白色的那只小熊去,为了亲它,我已经许久不肯擦上一点点口红,可是它还是被我亲得有点灰扑扑的。如果我不回来了,要记住,小熊,我曾经巴不得,巴不得,你不要松掉我的衣袖,在一个夜雨敲窗的晚上。好,同志,我要走。落款,爱人三毛。”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台湾曾涌现出了不少令人惊艳、风靡一时的作家。
曾写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去哪里都是在流浪”的三毛,也曾经是众多文艺青年心中的偶像。
三毛原名陈平,出生于浙江舟山,后来随着家人一起搬到了台湾。她只在这个喧嚣的尘世呆了47年,但是她却给世人留下了无数令人回味无穷的经典之作。
近几十年来,不知有多少少男少女,捧着一本三毛的著作,沉浸于她笔下的那个充满魅力的世界和那可以直击人心灵深处的文字。
然而,就是这个即使是在撒哈拉沙漠也安之若素的女子,却毫无预警地在厕所里自杀了。
她的死亡,令无数人震惊、难过,他们不敢相信那个被他们奉做偶像的女神,竟然只是一颗流星,在惊艳了世人之后便匆匆离去。
对于三毛自杀的原因,人们有着不同的猜测,有的人认为三毛是为情自杀,但是这个猜测一经提出便遭到了无数人的反对,因为那时距荷西去世已经过了12年的时间。
如果三毛想要追随荷西而去,为什么没有在当年就选择自杀呢?
除了为情自杀,人们还提出“因病自杀”“抑郁自杀”等猜测。不过,直到三毛自杀17年之后,随着三毛留给好友小熊的一封遗书重现天日,人们对三毛自杀的真正原因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说三毛最终选择自杀是无法逃避的“果”,那么她小时候的经历便是众“因”之一。
三毛虽然在文学上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天赋,但是在数学的学习上却常常表现得不尽如人意。
在一次数学课上,三毛因为没有回答出老师的问题,老师当着所有同学的面在三毛的脸上划上了两个大大的“鸭蛋”,并且狠狠地数落、羞辱了她。
三毛从小就是内心敏感之人,在受到了如此欺辱之后,她开始恐惧上数学课,渐渐发展到了恐惧上课,甚至在见到学校的那一刹那变回因为极度的恐惧而晕倒。
在接连晕倒过几次之后,医生断定三毛的心理出现了问题,不适合再继续上学。
因为那段被欺凌、羞辱的经历,三毛虽然在父母的呵护下健康长大,成为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但是她的内心一直被不安和恐惧包围着。
为了治愈那不堪回首的童年记忆,三毛甚至将心灵寄托在虚无缥缈的神学之中。
在进入社会之后,三毛开始尝试着忘却过去残留在心中的阴影,以教师的身份站在了中国文化大学的讲台上。在那里,她在偶然间认识了一位德文教师。
那位德文教师虽然比三毛年长不少,但是为人热情大方、风趣幽默,是三毛欣赏的类型。很快,他们便确定了恋爱关系。
厄运似乎非常青睐于三毛。就在三毛满心欢喜地筹备着婚礼的事宜之时,未婚夫突然晕倒在她的怀里。
还没有等三毛反应过来,未婚夫便停止了呼吸。
亲身感受到未婚夫的身体在自己怀里渐渐僵硬的三毛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她觉得她受到了命运的玩弄。再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三毛都难以从悲伤中走出来。
仍对生活怀有无限憧憬的三毛无法忍受自己过于消沉,于是她去到了西班牙——在“神”给的预言中里,西班牙将是她能够找到灵魂安身之地的地方。
事实上,这并不是三毛第一次去西班牙。早在算出“预言”的那年,三毛便到过西班牙,在那里,她还认识了一个名叫荷西的男孩。
那个男孩在见到三毛的第一眼便无法自拔地爱上了她,甚至甘愿放下自尊,恳求三毛等他六年之后来娶她。
在西班牙马德里的街头,三毛再一次遇见了那个曾经对她许下六年之约的荷西。
六年的时间匆匆而过,荷西对三毛的感情却没有一丝一毫的削减。和三毛重逢之后,荷西对三毛展开的热烈的追求。
最初的三毛对荷西并没有男女之情,但是荷西那炽热、强烈的爱如同一团团火焰,闯入三毛的生活,将三毛冰冻的内心渐渐融化。
三毛是一个细腻而浪漫的人,她一直都向往人烟罕至的撒哈拉沙漠。在得知三毛这一愿望之后,荷西竟然放弃了原本前途大好的人生规划,陪伴着三毛一起到了撒哈拉沙漠。
荷西的这一系列举动打动了三毛的心,她发现眼前这个用充满爱意的眼神看着自己的男孩,竟然是一个可以给自己无限安全感的人,是一个可以让她漂泊的灵魂得到暂安宁的依靠。
她最终接受了荷西的告白,并和这个小丈夫在撒哈拉沙漠定居。
撒哈拉沙漠是人尽皆知的沙漠地带,当人们提起“撒哈拉沙漠”时,“干涸”“荒芜”“贫穷”“战乱”等种种负面词汇便浮现在人们的脑海之中——那的确不是一个安居的地方。
正如罗丹所说:“世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面对这个环境恶劣的沙漠,三毛想到的是非洲大陆的神秘,她和荷西在撒哈拉的一片绿洲定居了下来。
在那段时间,不仅是三毛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还是她文学创作灵感爆发的阶段。在满目疮痍的沙漠,三毛写下了《撒哈拉沙漠》《温柔的夜》等散文集。
三毛记录下了她和荷西在沙漠里生活的点点滴滴。
从三毛那细腻的文笔里,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三毛与荷西的幸福。在经济落后、消息闭塞的撒哈拉沙漠,三毛尝试着做一位贤妻。
她怀着对安定生活的敬意,一心一意地收拾着他们那个小小的屋子,估计着荷西下班的时间,做好晚饭等待着荷西的归来。
在荷西不能准时回到家里的时候,她会立刻拨通荷西的电话,用恐惧和祈求的语气告诉丈夫她此刻的不安。
荷西则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在家里等待着他的妻子。当荷西风尘仆仆地回到家里的时候,他总会给等待着他的妻子递上包含自己心意的礼物。
荷西深深地明白虽然这些礼物不值钱,却能给依赖着自己的妻子满满的安全感。偶尔不能回家的时候,荷西会因为担心妻子而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荷西寻觅到了自己的命中注定,而流浪的三毛找到了自己的港湾,他们的爱情里没有掺杂任何的杂质,纯粹、质朴地如同童话书里的爱情故事。
谁也没有料到,这一对神仙眷侣,竟然会在结婚不过几年之后便天人永隔了。那是一个极其平常的下午。三毛和往常一样等着荷西的归来。
但是这一次她没能看到荷西伴随着风沙归来的身影——荷西在潜水时因为意外去世了。
荷西的去世如同晴天霹雳,狠狠地砸在了三毛的头上。她完全不敢相信那个永远用深情的眼眸注视着她的爱人会永远离他而去。
那时候的三毛万念俱灰,一度想要追随荷西而去。
但是她无法自私地抛下早已年迈的父母。虽然三毛跟着父母回到了台湾,但是那时候的她就已经有了自杀的想法。
在丈夫去世之后,三毛那原本已经停泊靠岸的灵魂再一次流浪。三毛虽然为了子女的责任而被迫坚强,但是她从未有一刻停止过对丈夫的思念。
她将对荷西的缕缕思念都写进了文字之中,希望荷西与她的爱情能够依托文字而永存。
在三毛生命最后的那几年,她认识了一个自小便崇拜的男人——王洛宾。
当三毛从报纸上看到王洛宾采访的时候,她表现得和所有粉丝一样,迫不及待地打听王洛宾居住的地方,并不远万里的去到了王洛宾的家——中国新疆。
“是谁在敲门,声音那样轻,像是怕惊动主人”当两个同样有着浪漫的情怀和热烈感情的作家相遇,灿烂的火花立刻就被点燃。
在那段如梦如幻的时光里,王洛宾邀请三毛住在自己的家里,三毛则戴上围裙,为王洛宾洗手作羹汤。看不见的情愫渐渐萦绕在两人的周围。
三毛的感性的,在那段暧昧的时期,她已经打算着在新疆定居。
但是王洛宾是绝对理性之人,意识到三毛对自己的感情之后,他无法说服自己为了眼前这个比自己小很多的女人与伦理作斗争,只好疏离三毛。
意识到王洛宾的疏离之后,骄傲的三毛并未多说什么,直接洒脱地离开了新疆,回到了大陆。那一次的分别,成为了两人的永别。
回到台湾之后,三毛怅然若失,她已经获得了绝大多数人孜孜以求的东西:名誉、金钱和人们的崇拜。
但是这些都不是她想要的,她真正追求的爱情和爱人,却是她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她对这个世界再也没有了一丝眷恋,活着的,不过是一个即将面对死亡的身躯。
1991年,压倒三毛的最后一根稻草出现了——她患上了子宫内膜肥厚。虽然医生保证子宫内膜肥厚并不是绝症,但是万念俱灰的三毛已无心于世。
她在日记中用淡然的笔触写道:“寿衣想来很好看,我也去做几件放着。”这句话或许就是三毛对这个“无趣”的世界的告别。
当年的四月,三毛在医院的卫生间,用一双丝袜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那一刻,她的灵魂终于得到了永远的安宁。
三毛的死亡,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童时期被欺凌的阴影,爱人的意外去世和病痛的折磨,都激化了三毛的厌世心理。
三毛是夜空的一颗星星,虽然她早已离人们远去,但是当人们抬头仰望星空,偶尔会想起那个一生都在流浪的人,一生都在寻求港湾靠岸,却又不断面对失去的女人。
她虽如流星,却用笔给无数人构建了一个浪漫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