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训练小孩智商的书籍(谁在用这样的书)

训练小孩智商的书籍(谁在用这样的书)同时,高级的幽默是不动声色的,是意会的,不需要言传的。这种幽默会让人发出会心的微笑,而不是那种肥皂剧里的罐头笑声。这也是好的漫画与低劣漫画的差别,即幽默和耍贫的差别。四格(多格)漫画以幽默见长,一些校园流行漫画跟一些流行读物一样,将所谓风趣、搞笑建立在调侃同学、恶作剧、嘲弄别人之上,甚至不惜以同学的生理缺陷为噱头,这样的作品走向庸俗化,自然难言格调。显然,在这一过程中,极大地锻炼和开发了孩子的上述能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类漫画故事总是以幽默行文,读漫画书能培养孩子的幽默细胞。好漫画差漫画区别在哪?好漫画与好的文学作品一样,首先它的文本也就是故事要有格调。

索菲爸爸:山东省第一届阅读推广人,资深媒体人,独立书评人。陪伴女儿亲子阅读十几年。

经常有家长咨询漫画的问题,问孩子能不能看漫画书,有哪些适合孩子看的漫画书?其实,漫画书跟文学书一样,不存在能不能看的问题,只有看什么和怎么看的问题。

我们这里所说的漫画,是指以四格漫画为代表的叙事漫画,形式上是以四个(或多个)格数来构成一段故事或一个创意点子的漫画形式。经典的代表作如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我国漫画家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等。当然,现在校园里流行的快餐类的漫画书也不少。

训练小孩智商的书籍(谁在用这样的书)(1)

训练小孩智商的书籍(谁在用这样的书)(2)

看漫画有什么好处?

既然四格(多格)漫画是以漫画来讲故事,那么它的叙事语言就是画面。在这种情况下,阅读者就要调动全部的读图能力,运用观察、想象、理解、概括等能力,还要加上对生活经验的联想,全力解读画面所讲解的故事。

显然,在这一过程中,极大地锻炼和开发了孩子的上述能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类漫画故事总是以幽默行文,读漫画书能培养孩子的幽默细胞。

好漫画差漫画区别在哪?

好漫画与好的文学作品一样,首先它的文本也就是故事要有格调。

四格(多格)漫画以幽默见长,一些校园流行漫画跟一些流行读物一样,将所谓风趣、搞笑建立在调侃同学、恶作剧、嘲弄别人之上,甚至不惜以同学的生理缺陷为噱头,这样的作品走向庸俗化,自然难言格调。

同时,高级的幽默是不动声色的,是意会的,不需要言传的。这种幽默会让人发出会心的微笑,而不是那种肥皂剧里的罐头笑声。这也是好的漫画与低劣漫画的差别,即幽默和耍贫的差别。

在艺术技巧上,高级的幽默除了借助机智和智慧,还应该有想象、情感等非理性因素,传达的是人类普遍的体验或者感受,在故事“好玩”的同时触动读者。所以,尽管《父与子》创作于二战之前的德国,但在今天的我们看来,仍“於我心有戚戚焉”,发出会心的一笑。

训练小孩智商的书籍(谁在用这样的书)(3)

幽默除了来自生活的趣味,有时候还来自生活的沉重。这种幽默往往是更高级的层次。这个层次,更是那些校园流行作品难以企及的。

儿童文学专家朱自强认为,高级幽默是一种高级智慧,幽默本身便是一种人生观,一种人生态度。因此,没有一个健全的人生态度,没有获得人生的大智慧的话,要想获得高级幽默是不可能的。

也因此,孩子们阅读经典的传世漫画书,抑或看那些肤浅的流行搞笑作品,获得的营养和智慧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正如作家彭懿说,不要认为孩子笑了就幽默了。

谁在抹杀孩子的想象力?

这里重点要说的,是一些经典的漫画书,如何被国内一些出版商搞得不伦不类。最典型的莫过于《父与子》。

德文原版的《父与子》每个漫画故事除标题外,没有任何对话和解说,只在店铺招牌等处有少许文字予以提示。

但曾几何时,国内众多出版商给这部经典漫画书配上解读文字,生怕孩子看不懂。甚至还以此作为“卖点”,宣称可以“提升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更可笑的是,一本无字漫画,竟出来所谓双语版!

训练小孩智商的书籍(谁在用这样的书)(4)

然而,这种画蛇添足的做法,对孩子有百害而无一利!

正如德文版序言所言,不靠文字来体现思想的漫画,是一个幽默画家展示给读者的最难、最精细的作品。这时文字或许有点多余,因为当漫画像符号一样清晰、明确而饱含寓意时,它本身就足够说明一切。谁有心,谁就能听出其中的弦外之音。

事实也是如此。《父与子》出版后的第一年,孩子们给卜劳恩写了不计其数的信。作者无论走到哪个陌生的班级,总会被激动不已的孩子们团团围住,他们熟悉父与子的每一次冒险;当卜劳恩离开时,也总能得到孩子们对儿子的问候。

也就是说,孩子们完全能够看懂并会意其中的幽默,加旁白加解读不仅多余,简直就是侮辱孩子的智商!

训练小孩智商的书籍(谁在用这样的书)(5)

前面讲过,漫画对于孩子有开发诸多能力的作用。而加上所谓旁白解读,就像把馒头嚼烂了喂给孩子,长此以往,会造成孩子咀嚼肌和消化能力的退化——这种填鸭式的阅读,退化的就是孩子的想象力、理解力、观察力、联想能力……

退一步讲,即便有个别的故事一时没看懂也没有关系,再看一遍琢磨一下可能就明白了。或者放一段时间再看,也会恍然大悟。这正是孩子开发想象力的过程。

漫画大师华君武曾说过,《父与子》无需什么解释,谁都读得懂;孩子们看了好笑,成人们看了也好笑,各人去笑各人所理解的。这就是卜劳恩《父与子》的魅力。

“各人去笑各人所理解的”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每个人的生活体验是不同的。为什么要所有读者按照编纂者的理解去解读呢?这样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理解有什么好处呢?没有任何好处,只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如此一来,会不会就像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讲的,有人读了《小淘气尼古拉》就问,“幽默在哪儿”,孩子长大以后成为一个无法欣赏幽默的人。

与故事书不同,很多漫画不存在翻译的问题,因此其幽默等元素不会因为语言转换的问题而失色。所以,为《父与子》等无字漫画加上解读,正所谓画蛇添足!

索菲爸爸推荐版本:译林出版社《父与子(75周年纪念白金版)》(央视读书栏目推荐版本 )

更多阅读理念与童书信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索菲爸爸讲童书”。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