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四大家族后代谁厉害(香港四大家族太狠了)
香港四大家族后代谁厉害(香港四大家族太狠了)有人愁,自然也有人喜。曾经的中国大陆首富 许家印过去这一年多来,中国大陆的地产商,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惨”字了得。曾经的行业四大领头羊“碧万恒融”,如今也就万科看上去似乎还“没毛病”,其它几家的股价都已经“一泻千里”,市场上有关它们的负面消息是铺天盖地,怕是空穴来风。连行业的带头大哥都遭遇“滑铁卢”,难免会殃及池鱼。数十家颇有名气的房地产商都在过去一年里陷入了财困,有的甚至已经出现违约,“爆雷”一词频频出现在房地产行业的相关新闻中。
房地产市场
地产江湖,血雨腥风。
经过这一年多,才终于明白,香港四大家族,太狠了。
#房地产# #香港#
大陆房企身陷囹圄
过去这一年多来,中国大陆的地产商,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惨”字了得。曾经的行业四大领头羊“碧万恒融”,如今也就万科看上去似乎还“没毛病”,其它几家的股价都已经“一泻千里”,市场上有关它们的负面消息是铺天盖地,怕是空穴来风。
连行业的带头大哥都遭遇“滑铁卢”,难免会殃及池鱼。
数十家颇有名气的房地产商都在过去一年里陷入了财困,有的甚至已经出现违约,“爆雷”一词频频出现在房地产行业的相关新闻中。
曾经的中国大陆首富 许家印
港商笑傲江湖
有人愁,自然也有人喜。
就在近日(2022年9月8日),香港四大家族之一的郭氏家族旗下的新鸿基地产,公布去年的全年业绩,税后基本溢利达287.29亿港元,比起去年同期的298.73亿港元仅微跌3.8%,在受到疫情影响的当下,能取得如此业绩,确实令一众大陆地产商实名羡慕!
香港 郭氏家族
除了稳定的高利润,更令大陆地产商望洋兴叹的,是新鸿基地产低至17.4%的净债务率,要知道,中国大陆几乎任何一家规模房企的净债务率都高过50%。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标普对新鸿基地产的评级分别是A1和A ,评级展望均为“稳定”;反观大陆房地产商,许多都已被国际评级机构下调至“垃圾级”。
截至2022年6月30日,新鸿基地产的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资产高达6019亿港元,几乎是大陆几家龙头房企的总和。
郭炳江和郭炳联
在受到多重压力的行业环境下,港商坐镇香港本土所表现出来的“稳健”是大陆的新兴企业无法与之相比的。
除了郭氏家族的新鸿基地产之外,李兆基家族的恒基兆业地产在去年也实现了132亿港元的税后净利润,还以508亿港元的天价投得港岛中环海滨道的“地王”;
“超人”李嘉诚家族旗下的上市公司“长和系”在今年上半年的税后净利润更是高达320.24亿港元,其中长江实业集团的净债务已降至0,账上多出139亿港元的净现金。
(也许有网民不清楚什么叫“净现金”,通俗来讲,就是没有任何债务的情况下多出来的现金。不像某些公司账上虽有1000亿现金,但还欠着银行2000亿,在这种情况下,净现金便是负1000亿,坦白讲,所谓的账上现金全是银行和债主的钱。)
香港四大家族之 李兆基博士
至于香港四大家族之一的郑氏家族,就在刚刚过去的9月5日,仅以19亿元便买下了大陆房企龙光集团旗下的广西龙光贵梧高速公路有限公司40%的股份,趁对方陷入财困之际抛出“橄榄枝”,真够狠的。
前几天,郑氏家族的长孙郑志刚先生,公开宣称将在未来一年里斥资100亿元在上海、广州、杭州、深圳拿地。
郑志刚
郑志刚自信满满地说道:
大陆的房地产市场已经触底,接下来将缓慢复苏,我是非常乐观的,相信在未来一到两年内,它将复苏到非常好的状态。现在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增加土地和资产储备的好机会。
这,被内地媒体解读为“港商杀入内地来抄底了”。
也许有外行人会质疑,区区“100亿元”的资金,不够在一线城市买几块地。
事实上,房地产行业的资金是由“自有资金、银行贷款、房屋预售款”组成的,倘若今时今日有100亿元的净现金,那么完全可以轻松撬动价值数百亿元的地皮。
香港 四大家族
普罗大众看这地产江湖,如同看戏一般,戏台上是有人登台、有人退场,可港商就像是一位始终长袖善舞的“名角儿”。
这出戏唱到这儿,不得不承认,香港四大家族,太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