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河南新乡聆听幸福(心怀蓝天任翱翔)

河南新乡聆听幸福(心怀蓝天任翱翔)1984年,因身体原因,拜克明退役回到家乡,成为国网新乡供电公司一名基层电力职工。“当时的情绪确实有些低落,但很快转变了过来。人这一生就像飞行一样,不仅是要从一个高度冲向另一个高度,有时还有转场的情况,那就把退役当作人生的一次‘飞行转场’吧,新的工作领域同样是一片蓝天啊,同样是可以飞起来的。”每说起当年的这一人生转折,拜克明总习惯用手掌比拟出一个“飞机跃升状”。拜克明出生在我市卫水河畔,童年时家庭生活很艰难,但窘迫的家境未能阻挡得住他勤学上进的心。1981年7月,拜克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开启了翱翔蓝天的梦想。人民军队大熔炉的烈焰锻造了他坚韧的品格,更熔热了他一身的热血。凭着过硬的技能和素养,拜克明连续两年被评为“全优飞行员”。他叫拜克明,现任国网新乡供电公司科技创新组组长。他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首批中原大工匠入围奖获得者。他既是高级技师、主任工程师、教授

苏洪峰

河南新乡聆听幸福(心怀蓝天任翱翔)(1)

拜克明进社区义务服务群众。

一个爱蓝天的人,胸怀必定博大宽广;一个把事业比作蓝天的人,心灵必定清澈明亮。

他曾从戎入伍,驾驶战机鹰击长空,忠实履行一名军人的神圣职责;他退役回乡,在供电事业的蓝天里振翅翱翔,用忠诚和奉献书写人生华章。

他叫拜克明,现任国网新乡供电公司科技创新组组长。他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首批中原大工匠入围奖获得者。他既是高级技师、主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经济师,还是省重大建设项目评标专家、国家电网公司“首批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领军人才。在今年7月召开的全国退役军人工作会议上,拜克明被评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在今年9月召开的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拜克明作为全国退役军人的代表、全省供电系统职工的代表,光荣担任火炬手。沉甸甸的成绩单和荣誉,诠释了他39年来对职业的坚守、对事业的挚爱。

开辟人生新战场

河南新乡聆听幸福(心怀蓝天任翱翔)(2)

拜克明在试验室。

拜克明出生在我市卫水河畔,童年时家庭生活很艰难,但窘迫的家境未能阻挡得住他勤学上进的心。1981年7月,拜克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开启了翱翔蓝天的梦想。人民军队大熔炉的烈焰锻造了他坚韧的品格,更熔热了他一身的热血。凭着过硬的技能和素养,拜克明连续两年被评为“全优飞行员”。

1984年,因身体原因,拜克明退役回到家乡,成为国网新乡供电公司一名基层电力职工。“当时的情绪确实有些低落,但很快转变了过来。人这一生就像飞行一样,不仅是要从一个高度冲向另一个高度,有时还有转场的情况,那就把退役当作人生的一次‘飞行转场’吧,新的工作领域同样是一片蓝天啊,同样是可以飞起来的。”每说起当年的这一人生转折,拜克明总习惯用手掌比拟出一个“飞机跃升状”。

刚到新乡供电公司工作时,面对陌生的环境,看到电网繁杂的自动化装置,听着一个个生冷拗口的专业技术术语,一向很自信的拜克明感到有些手足无措。畏难退缩不是军人的本色!他拿出了在部队和战友进行抗过载训练的劲头,迎难而上,投入到新的学习之中,每天晚上阅读专业书籍至凌晨。他还跟随野外工程施工队施工,一干就是3年,期间没有休息过一个周末。煎熬和不适随着一个个难题被攻克而烟消云散,拜克明在较短的时间内由实习学员成长为技术骨干。

在从事继电保护技术工作的6年时间里,拜克明新安装调试并定期检验了各县(市)、区所有的继电保护装置,他对继电保护调试的所有规程倒背如流。

顽强的军人作风和出色的业绩,让拜克明赢得了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1990年,拜克明被任命负责无线负荷管理系统技术工作。他带领工友无数次来到工厂、车间实地勘察,反复分析数据,出色完成了新乡供电区“负荷管理系统轮次限负荷”方案,让电力供应紧张的新乡电网得到了规范有序运行。他们所创建的新乡供电区负荷管理系统在全省创下了3个“第一”,第一个通过了部颁标准的实用化验收,第一个完成电网迎峰度夏期间的负荷管理系统安装任务并直接投入电网运行,第一个预购电应用率全省第一。2000年,拜克明带领工友利用无线数据传输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过查阅、分析、鉴别实际用电和理论用电的数据反差,发现了10多起大宗工业用户用电数据异常,有效防范了不规范用电现象的发生,为供电企业挽回了上千万元的经济损失。

在这段时间里,拜克明一直坚守在一线,人瘦了,皮肤晒黑了,但对复杂的电力设施再也不陌生了,他像珍爱战机一样从事继电保护、设备维护工作,从普通员工成长为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在供电事业的蓝天里,拜克明艰难而又漂亮地完成了自己的起航、飞跃。

醉心发明的“专利大户”

河南新乡聆听幸福(心怀蓝天任翱翔)(3)

拜克明给青年职工讲解线路相序图。

2008年9月30日,已经担任新乡供电公司营销部主任工程师的拜克明接到了新的任命:负责公司营销专业的科技创新工作。面对新的“军令”,拜克明心里明白,由于起步晚、底子薄、力量弱,公司在这方面的科技创新几乎就是空白,对他来说,领衔搞科技创新就是一场全新的、高难度的飞行啊!

拜克明压力巨大,一筹莫展,把自己关在家里整整七天,平日极少抽烟的他抽掉了一整条香烟。

“技术创新就是填补空白,要想填好空白就必须了解使用者的感受,还得清楚设计者的思路。就像当年飞行训练后,飞行员总会第一时间与机械师交流飞行时的操纵感受和各种姿态下的信号特征。机械师从飞行员的问题中可以总结出更高效的维护技巧,飞行员从机械师的答复中了解到飞行手册上所没有的细节。这种相互受益的提升不就是一种技术技能的创新提升吗?”部队的磨炼就是智慧财富,终于,他从当年的飞行经历中把住了创新的脉络。

拜克明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给科技创新工作定了原则——从日常的生产实践中、从经验教训中、从工作的交流感悟中找思路、找答案。拜克明坚信勤能补拙,那段日子,他把所有的时间都交给了供电一线、技术资料阅览室、试验室。历时三个月,他完善创新出了一套供电区负荷管理系统,该系统第一次利用预购电制度来完成电费的收缴和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规避了电费流失的风险。

面对领导和同事们的交口称赞,拜克明并没有陶醉其中。成功的喜悦和研发感悟,一下激发了他创新创造的激情和灵感。从那一刻起,拜克明与专利发明结下了不解之缘。

为了“飞”好这场全新的、高难度的飞行科目,拜克明倾尽了全部的心血。他订阅了《电网技术》《中国电力》《需求侧管理》《电力系统自动化》等专业刊物,坚持每天必读。为了早日出成果和多出成果,他找问题、搞设计、画图纸、忙试验,常常通宵达旦,到了废寝忘食、如醉如痴的地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无数次挑灯夜战,“车载电气调试装置”研发成功了,在电力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产生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利用无人机技术,成功展放导引线,大大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提高了架线施工效率;供电终端天线安装塔架、升降式多功能路灯、六芯电力数据传输屏蔽电缆、单项电度表校验线连接器……一项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孕育而生。

拜克明成了全省供电系统闻名的“发明家”“专利大户”,奖励、荣誉接踵而来,欣喜中的他更愿意把心沉下来,沉在一线,沉在实验室里,沉在书里。对拜克明来说,他的这次高难度飞行,还远远没有达到他期望的高度。

创新路上领航人

河南新乡聆听幸福(心怀蓝天任翱翔)(4)

拜克明带领科技攻关团队研究无人机在输电线路上的应用。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拜克明在工作中很注重培养新人、带动新人,特别提倡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团队学习”理念。国网新乡供电公司基于他优秀的科技创新业绩,为激励职工敬业钻研,2012年,专门成立了以拜克明名字命名的“拜克明劳模创新工作室”。

拜克明从公司退役军人中挑选了10多名业务技术精、思想品德好的职工加入进来,用军人作风打造该“劳模创新工作室”,激发创新潜能、承担创新课题、实施创新攻关项目。拜克明毫无保留地传授技能和经验,通过技术培训、“传帮带”,积极帮助和引导青年职工和退役军人向研究型、创新型人才转变,陆续培养出一大批青年科技创新骨干。

“拜工不仅是个自己能飞得很高很高的人,他还是一个能带人、爱带人一起飞的人。2012年,在拜工的引导下,我加入了科技创新团队,这7年的收获真大啊,眼界开阔了,科研素养上去了,思想觉悟也提高了。在拜工的悉心指导下,我本人也研创出了好几个专利成果。我们一批加入创新团队的几个年轻人,如今个个都是‘革新能手’‘创新迷’,成为公司的科技创新骨干。我们真希望在拜工的领航下,能飞得更高些!”一说起拜克明来,公司营销部工程师、采集运维班班长霍宣敏由衷地感佩。

“拜克明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拜克明带领团队共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300多项,撰写了100多篇科技论文,20部国家级科技论著。

为弘扬劳模精神,“拜克明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先后开展“科技进校园”“创新创业、科技惠民”宣传周等活动100多场,发放各类科技书籍和资料2万余份,提供科技咨询近2万人次。他们还组建了退役军人电力服务队,以“天天都是服务日、时时都在服务中”为服务宗旨,为孤寡老人、敬老院、学校、军营提供义务用电服务。

“拜克明劳模创新工作室”先后涌现出3位国家电网公司劳动模范,1位国家电网公司十佳服务之星,10位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劳动模范,16位新乡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拜克明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了培育劳动模范的摇篮。

2015年11月,“拜克明劳模创新工作室”被授予“河南省首批示范性创新工作室”称号,两年后又被授予“国家电网公司首批示范性创新工作室”称号。

从转场到起航、飞跃、高空翱翔、带队领航,拜克明在他事业的蓝天里留下了一名军人、电力专家、劳动模范的飒爽英姿。

蓝天永远属于勇敢的翱翔者。今天的拜克明依然坚守在一线,精心抚育着“创新之花”,同时作为省、市工匠劳模宣讲团成员,作为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他把忠诚、执着、顽强的信念带进了校园、企业、社区和军营。今天的他,初心依旧、热血依旧。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