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与幸福的距离其实很接近(我们与幸福的距离有多远)
你与幸福的距离其实很接近(我们与幸福的距离有多远)如此看来,近两年年轻人之间“不快乐文化”的盛行并不奇怪,可以视作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共同结果,作为青年文化的一种新形式,它在年轻人圈层里引起关注、讨论,继而自发参与传播,是偶然中蕴藏的必然。换句话说,这是一个混乱不稳定,一切都悬而未决的特殊时期,处于这个阶段的年轻人,一方面已走出了青春期到处疯闯的稚嫩,另一方面又尚未走进成年期那种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具体责任的阶段,在情感、职业、世界观上会产生许多自我难以治愈的内心挣扎与迷惘,容易感到恐惧、无力、厌倦。此图一出,迅速受到了网友的热烈追捧,网民们还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再创作。根据百度指数显示,“葛优躺”搜索指数在2016年7月29日达到峰值,正式成为年轻人“不快乐文化”的引燃点。除葛优躺之外,还有一大批带有难过色彩的作品及其衍生物受到了年轻人的追捧。悲伤蛙pepe、《king of the hill》中面瘫脸的鲍比希尔、长四肢的咸鱼、动画片《马男波
文|王叁伦
原载于《中国青年》杂志2019年第24期
2016年夏天,“葛优躺”火了。
《我爱我家》中葛优饰演的角色纪春生整天无所事事,在贾家蹭吃蹭喝,表情包上的他一脸生无可恋地瘫躺在沙发上,趣味十足。
此图一出,迅速受到了网友的热烈追捧,网民们还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再创作。根据百度指数显示,“葛优躺”搜索指数在2016年7月29日达到峰值,正式成为年轻人“不快乐文化”的引燃点。
除葛优躺之外,还有一大批带有难过色彩的作品及其衍生物受到了年轻人的追捧。悲伤蛙pepe、《king of the hill》中面瘫脸的鲍比希尔、长四肢的咸鱼、动画片《马男波杰克》中的马头人身主角……
心理学上,18-25岁被看作是“成年初显期”,对人生可能性的探索是这个时期最显著的特征。
换句话说,这是一个混乱不稳定,一切都悬而未决的特殊时期,处于这个阶段的年轻人,一方面已走出了青春期到处疯闯的稚嫩,另一方面又尚未走进成年期那种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具体责任的阶段,在情感、职业、世界观上会产生许多自我难以治愈的内心挣扎与迷惘,容易感到恐惧、无力、厌倦。
如此看来,近两年年轻人之间“不快乐文化”的盛行并不奇怪,可以视作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共同结果,作为青年文化的一种新形式,它在年轻人圈层里引起关注、讨论,继而自发参与传播,是偶然中蕴藏的必然。
然而自今年起,不少人发现,潮水的流向似乎开始转变。“不快乐文化”不再一家独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直白坦荡地表达自己对于“快乐”的期待与渴望,并为此付诸行动。
人们所追求事物的c位,正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关照自己的感受
前段时间,有网友总结出各年龄段的辞职理由——60后:什么是离职;70后:为什么要离职;80后:收入更高我就离职;90后:领导骂我我就离职;95后:感觉不爽就离职;00后:领导不听话就离职。
90后、00后爱跳槽是因为难搞、任性、吃不了苦,似乎已经成为一些管理层的普遍认知。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不同年代年轻人的价值观在发生迭代——我们开始重视表达自己的诉求和观念,认为愉悦感来自个体的归属感,比起稳定更注重职业薪资福利、工作氛围和个人的成长及发展空间,希望在工作环境中展现个人价值,感受到尊重与平等。
王小波在《人性的逆转》里写道:“人是一种会自己骗自己的动物。我们吃了很多无益的苦,虚掷了不少年华,所以有人就想说,这种经历是崇高的。这种想法可以使他自己好过一些,所以它有些好作用。”
“很不幸的是它还有些坏作用:有些人就据此认为,人必须吃一些无益的苦、虚掷一些年华,用这种方法来达到崇高。说到吃苦、牺牲,我认为它是负面的事件。吃苦必须有收益,牺牲必须有代价,这些都属一加一等于二的范畴。假如从整个人类来考虑问题,早就会发现,趋利避害,直截了当地解决实际问题最重要。”
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总能听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权威”“大拿”为人生做出指点,给吃穿用住、生活恋爱制定质量标准。于是我们被焦虑追逐,在他人制定的游戏规则里盲目地奔跑,仿佛一落后,就要挨打,被压力挤逼得难以喘息。
无论是“苦难财富论”还是“不快乐文化”所推崇的躺平任嘲,本质其实都是对痛苦、对困境的消解与排遣。
时间来到2019,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意识到,苦难从来不是财富,躺平也只得一时喘息,对痛苦的反思与总结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它使得我们明确自己追求的到底是什么,提升勇敢表达自己的勇气,在之后的路途中有所参考借鉴。
正面迎战恶龙,才能赢取长久而真实的获得感、成就感和愉悦感。
当你伤心了,就奔跑吧
这一年,当“快乐”重新占据c位,对于追求它的方式和途径要有更审慎的思考。因为大量事例表明,过分聚焦于追求快乐反而会让人不快乐。正如哲学家、教授陈嘉映所说:“我们为了正面或负面的、高尚或低俗的种种目标而做事情。
而这些事情一旦有成,会给我们带来快乐。”因此,快乐不是人生的目的。尼采也说过类似的话——快乐本身不发动任何事情,快乐是伴随着你的活动而来的。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来说,快乐是“附随”的。
关于宇宙,有这样一种认识:在我们的宇宙中,所有可见的物体加在一起,仅仅是全宇宙质量的4%左右。而另外的96%,是暗物质和暗能量。
而研究发现,我们生活中大约80%的想法都是消极的,因此从某种角度来看,一个人也是一个小小的宇宙,负能量的存在使得它变得完整。我们需要做的从来不是剔除所有负面情绪,而是健康地疏导自身,享受过程,和情绪交朋友。
曾有位探险家花了数周时间独自在亚马逊丛林中度过,探险结束后记者问他冒险中最困难的部分是什么,他回答说:不是数以百万计的追着他叮咬的蚊虫或恶劣的天气状况,也不是丛林中凶残的野兽,而是无穷无尽的孤独。
几乎所有人都有一种内在的社交关系的需求,我们必须与人交流使得大脑不至于萎缩。与人交谈时,可以交换信息、一起解决问题、互相开玩笑,这些活动为我们创造愉悦的情绪。
在遇到不可避免的困境时,通常很难只靠自己摆脱,而通过和他人的社交联系,用感情创立一种联结,让彼此都振奋起来,使得我们不会孤身一人战斗。
与此同时,我们可以修正每天消极想法的数量和每天积极想法数量的比例,养成表达感激的习惯,训练大脑去寻找生活中的美好。经过这样的训练,越来越多的积极想法会在我们的脑海中成型。
你肯定也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做过的蠢事、让自己感到尴尬的场景一遍又一遍地在脑海中回放,使我们不由自主地作出消极的假设,对过去的失败耿耿于怀。这样的行为叫作“过度思考”,如果不对过度思考加以控制,就会陷入消极漩涡,很容易花费很多时间来折磨自己。
尽早发现自己处于消极漩涡中是非常重要的,及时抽身去做一些对未来有影响的事情,才是寻求快乐的不二法门。
快乐是意义的表征,意义是快乐的源泉。这份意义来自每一份微小且确凿的行动与付出,当越来越多的人以积极的状态生活,见到这种生活方式的好,新的良性场域就会形成,人们可以在一次次自主的行动中获得归属感、追逐超越自我之外的事物,从内在发展出最好的自己。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谈论道:“当我们爱,就须承受伤害和失去之险。”
或许你暂时所处的境遇并不顺遂,但请不要慌张,不要害怕,保护好追逐快乐的激情和勇气,勇敢地表达对明天的期待,因为暗淡静默的地带,一定也是生发幸福的最具生机的土壤。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责编:申西
审校:百宝、刘晓
终审:愉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