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怎么看待成年人过儿童节(成年人为什么热衷过儿童节)

怎么看待成年人过儿童节(成年人为什么热衷过儿童节)新华社发 吴勇兵 摄而儿童节也就顺势成为成年人抒发情绪、化解压力的突破口。平时不苟言笑,那么儿童节不妨卸下防备卖个萌、撒个娇;平时两点一线、忙忙碌碌,儿童节不妨去游乐园散散心;平时辛苦赚钱养家,儿童节不妨买一件心仪已久的礼物犒劳自己。不管几岁,开心万岁,暂且卸下盔甲,像孩子一样天真烂漫、快乐自在地过一天,然后鼓足勇气再次向目标进发,这也是成年人过好生活的“小心机”吧。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就像歌词唱的那样:“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长大后世界就没童话。”褪去童话故事的光环,成年人的世界什么样,我们从流行语中就可以窥探一二。网络上,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我太南了”“有点emo”“天选打工人”“小腿一蹬,与世无争”等口头语,这些表达虽有自我调侃之意,但也或多或少折射出这届年轻人身上背负的压力与责任。自从迈入18岁的大门,毕业求职、结婚生育、买房置业、扶老携幼等人生大事就逐渐被提上日程,成为生命中不能

怎么看待成年人过儿童节(成年人为什么热衷过儿童节)(1)

文|天水

“成年人是过期的小朋友”“今天记得去幼儿园接我”“一起去吃儿童餐吧,带玩具的那种”……每逢六一儿童节,各大社交媒体上总会掀起一波不亚于520、双11的过节热潮。仔细观察不难发现,除了本应欢度节日的孩子们,许多成年人也“理直气壮”地混入其中,体验“做一天小朋友”的限定快乐。

怎么看待成年人过儿童节(成年人为什么热衷过儿童节)(2)

小时候,我们渴望长大;长大后,却总在追忆似水年华。其实在儿童节前一天,“算是把儿童节玩明白了”“谁还不是个宝宝”等话题就登上了微博热搜,引发千万网友跟帖讨论。与孩子们用文艺表演过六一相比,成年人的节日“打开方式”可谓是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男性喜欢晒出自己的复古游戏机和珍贵手办,女性喜欢模仿旧照片里的自己扎起双马尾、穿上小裙子,而各种童年零食、玩具和游戏则瞬间将时间拉回到过去。朋友圈中,看似漫不经心的照片搭配古灵精怪的文案,让这场儿童节行为大赏仪式感满满。

有人担心,成年人过儿童节是不是一种幼稚病?非也,非也。与其说成年人在拒绝成长,倒不如将“大朋友”这些与年龄不符的幼稚行为看做一种精神慰藉——借儿童节重温童年的欢乐时光,寻找遗失的美好与力量。

怎么看待成年人过儿童节(成年人为什么热衷过儿童节)(3)

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就像歌词唱的那样:“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长大后世界就没童话。”褪去童话故事的光环,成年人的世界什么样,我们从流行语中就可以窥探一二。

网络上,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我太南了”“有点emo”“天选打工人”“小腿一蹬,与世无争”等口头语,这些表达虽有自我调侃之意,但也或多或少折射出这届年轻人身上背负的压力与责任。自从迈入18岁的大门,毕业求职、结婚生育、买房置业、扶老携幼等人生大事就逐渐被提上日程,成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有网友感叹:“哪还记得儿时的梦想,每天只求能演好一个情绪稳定的大人。”

而儿童节也就顺势成为成年人抒发情绪、化解压力的突破口。平时不苟言笑,那么儿童节不妨卸下防备卖个萌、撒个娇;平时两点一线、忙忙碌碌,儿童节不妨去游乐园散散心;平时辛苦赚钱养家,儿童节不妨买一件心仪已久的礼物犒劳自己。不管几岁,开心万岁,暂且卸下盔甲,像孩子一样天真烂漫、快乐自在地过一天,然后鼓足勇气再次向目标进发,这也是成年人过好生活的“小心机”吧。

怎么看待成年人过儿童节(成年人为什么热衷过儿童节)(4)

新华社发 吴勇兵 摄

与此同时,线上线下,各种契合成年人过节心理的儿童节活动也顺势展开,在80后、90后中间掀起一波波“回忆杀”。旺旺推出了1kg儿童节零食大礼包,买家秀中网友直呼“过年了”;川航为旅客发放充满童趣的小礼物,一位银发奶奶拿到“大风车”后笑容满面;《黑猫警长》《哪吒传奇》等经典国剧国漫,经过修复,在六一期间重新登录视频网站,让大朋友的童年记忆更加清晰可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童年回忆,回忆的载体也许并不相同,但带给我们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却别无二致。

《小王子》的译者尹建莉在译者序中说过这样一段话:“从一个孩子变为一个成年人是件极其简单的事,只需要时间就可以;从一个成年人回归为一个孩子则极为困难,需要智慧和勇气。”既然童年留不住,那就让我们努力葆有一份童真,像孩子一样,用纯粹来抵御沧桑,用真诚来接人待物,用热情和好奇来探索世界,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人生境界呢。


文字:天水

图片:新华网等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