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出血液加氧回输叫什么(输血供氧变为造血制氧)
抽出血液加氧回输叫什么(输血供氧变为造血制氧)“在帮扶过程中,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援疆工作提出‘以院包科’的支援模式,围绕当地人民群众就医需求,集中力量加强医院临床专科建设。”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李大川介绍,具体而言,在坚持一个省(市)负责支援一家医院,并明确一家牵头单位负总责的“组团式”支援基础上,分别确定一家支援单位分别帮扶受援医院一个或几个科室。支援任务不结束,结队关系不脱钩。集中支援省份优质医疗资源,推动各受援科室的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援疆是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由中央组织部牵头、国家卫健委组织实施的一项系统工程。7年多来,相关部门不断深化医疗人才“组团式”支援工作,有效提高了受援医院医疗服务水平,探索出一条加快西藏新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新路子。西藏受援医院开展三四级手术占比达到56%,危急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达到89%;新疆8家受援医院实现了一批重点专科“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转变……医疗人才“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江苏省卫健委和江苏援藏指挥部组织医疗专家日前在西藏拉萨开展真情“佑”心动活动。医疗专家先后奔赴曲水县、林周县、达孜区、当雄县、尼木县、堆龙德庆区,对0至18岁人群开展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筛查出的患者将到江苏接受免费手术治疗。 图为4月22日,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医生宋桂仙(左)为曲水县小学的学生做先心病筛查。 新华社记者 李 键摄
图为2月22日,春节后返疆第一天,来自江苏淮安的援疆医生谷彪(右一)和王成祥(左二)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医院专注地做手术。 徐昌政摄(人民视觉)
6月9日,来自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人民医院的北京市第七批“组团式”援藏医疗专家,来到当雄县格达乡为居民义诊。图为北京市第七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专家、拉萨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汪红兵(右)为居民义诊。 新华社记者 张汝锋摄
西藏受援医院开展三四级手术占比达到56%,危急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达到89%;新疆8家受援医院实现了一批重点专科“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转变……医疗人才“组团式”支援工作实施以来,西藏、新疆地区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人才培养更加系统精准,医院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当地群众的健康获得感不断提升。
围绕就医需求
发挥组团优势建设重点专科
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援疆是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由中央组织部牵头、国家卫健委组织实施的一项系统工程。7年多来,相关部门不断深化医疗人才“组团式”支援工作,有效提高了受援医院医疗服务水平,探索出一条加快西藏新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新路子。
“在帮扶过程中,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援疆工作提出‘以院包科’的支援模式,围绕当地人民群众就医需求,集中力量加强医院临床专科建设。”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李大川介绍,具体而言,在坚持一个省(市)负责支援一家医院,并明确一家牵头单位负总责的“组团式”支援基础上,分别确定一家支援单位分别帮扶受援医院一个或几个科室。支援任务不结束,结队关系不脱钩。集中支援省份优质医疗资源,推动各受援科室的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不以诊治多少例‘首例’疑难疾病、救治多少例危重患者为自豪,而以当地同仁能独立常规开展多少项新技术、新项目为骄傲。”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韩丁介绍,作为“组团式”援藏的牵头单位,北京协和医院前期充分调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了“菜单式定制”模式,以学科建设为主线,以提升平台科室能力为基础,全方位带动当地重点专科建设。
“众所周知,适宜治疗的前提首先是明确诊断,其次是综合支撑和保障,才能确保医疗的质量和安全。”韩丁说,北京协和医院从一开始就坚持需求导向,派出了放射、检验、超声、病理等5个平台科室及麻醉、护理、重症等4个支撑学科,既做强了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平台科室,又提供了有力保障,让团队诊断有依据、治疗有支撑、敢做大手术,放开手脚救治复杂、疑难和重症患者。近几年,北京协和医院又增派了基本外科、妇产科、神经科等重点优势学科,为当地医院的重点专科建设再添活力。
“仅在第七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支援期间,援藏医疗队就帮助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开展了新业务、新技术87项,填补了技术空白29项,申请科研立项37项,健全各类管理制度186条,帮助建立了肺癌和普通外科的多学科诊疗中心。”李大川说,经过7年持续不间断的支援,目前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学科体系更加完善、服务流程更加优化、管理机制更加健全。
通过组团帮扶,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先后获批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4个专科培训基地,成立了18家省级质控中心,辐射带动74家县医院。新疆8家受援医院实现了一批重点专科“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转变。目前受援的16所地市级以上医院均建成三级医院,其中15所建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也为新冠肺炎疫情处置和满足日常医疗服务需求打下坚实基础。
“输血”变“造血”
培养“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人才工作是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援疆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将先进诊疗技术和优秀管理理念“带着泥土”移栽到当地,变“输血供氧”为“造血制氧”,是国家开展这一工作的目标。
“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援疆工作采用‘团队带团队’‘专家带骨干’‘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努力为当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人才队伍。”李大川指出。
以上海市为例,依托当地的医学教育资源,上海围绕学历教育、毕业后教育和临床骨干医疗人才培养三方面,助力新疆喀什地区构建完善的卫生人才队伍培养体系。
上海市卫健委党组副书记闻大翔介绍,在强化喀什地区学历教育培养体系方面,“十三五”以来,上海市先后委托上海健康医学院为喀什地区定向培养医学本科人才,截至目前已培养124名医学本科人才;依托复旦大学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以及同济大学医学院为喀什地区定向培养医学研究生人才。
同时,上海援疆对口的喀什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还开设并招收了高职临床医学和高职护理学的学生,在上海和喀什两端构建了一个比较完善的“高职-本科-研究生”的系统卫生人才学历教育培养体系。
在构建毕业后教育卫生人才培养体系方面,上海助力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积极打造南疆医学高地,创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培养搭建平台,并按照“打基础、育骨干、拔尖子”3个层次为喀什地区构建公共卫生毕业后教育培养体系。
“此外,上海通过医生来沪进修、派专家到喀什进行指导,手把手教学以及通过远程教学等手段和方式来进行医、教、研的定向培养,提高医院骨干医师综合能力和素质。”闻大翔介绍,“十三五”期间,在做好学历教育、毕业后和临床骨干医学人才培养的同时,上海还开展了线上线下各种形式的讲座、培训,累计覆盖了当地医务人员3万余人次。
据统计,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援疆以来,已选派高水平医疗人才2500余名,为西藏、新疆帮带医疗团队千余个、医务人员5800余名,精准培养不同层次医疗骨干1万余名,有计划有步骤接收4000余名医务人员到对应的支援医院培训进修,医务人员整体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各支援医院选派优秀管理人员到受援医院担任党委书记、院长、副院长等职务,帮助西藏、新疆各医院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优化医疗服务流程。西藏新疆各受援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得到高质量提升。
常见病被遏制
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针对西藏常见的先心病、高原性心脏病、包虫病等重大疾病,医疗援助持续精准发力,不断提高当地诊疗技术能力。
“我们在当地开展了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B超筛查以及手术治疗等相关工作。随着诊疗水平和防治能力提升,包虫病手术患者的数量在逐年下降,从原来每年170多例下降到2020年的66例。”闻大翔介绍,在上海市医疗团队的支持下,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包虫病筛查救治能力以及治疗水平都有了明显提升,从2017年到现在已经完成包虫病手术治疗575例。
此外,通过落实早发现早治疗、群众健康教育、传染源管理、环境治理等综合防治措施,现在日喀则市包虫病高发的态势已得到有效遏制,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先心病是儿童最常见的心脏病,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因素相关。西藏受高寒缺氧等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是先心病的高发区。为此,上海支持西藏把先心病儿童集中筛查和日常诊查相结合,日喀则在2019—2021年集中筛查14万人次,累计救治先心病儿童187人。
针对西藏地区高原性心脏病高发的特点,上海市将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作为工作重点,从高原性心脏病、高原性肺水肿的发病机制入手,指导当地医院加强扩血管降压等治疗。2018年—2021年,仅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就诊治了肺水肿患者1565人次,诊治高原性心脏病患者569人次。
截至2021年底,西藏已实现419种大病不出自治区、2413种一般病不出地市、小病不出县区就能得到治疗;新疆8家受援医院实现了一批重点专科“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转变,已有332种急危重症不出自治区、1914种常见病不出地州市就能得到治疗,两地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