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界四大天王系列(伦敦野性的呼唤)
动物界四大天王系列(伦敦野性的呼唤)15岁借钱买了一艘单桅帆船去偷牡蛎(当时私挖生蚝属于违法),人称“牡蛎海盗王”;他早年生活艰辛,10岁开始做童工养家;在此必须先说说作者的个人经历,他的一生就是传奇。 杰克·伦敦1876年生于美国旧金山,生父不肯认账,他随继父姓(继父约翰·伦敦John London)。
《野性的呼唤》又一次搬上大屏幕,电影准备下周公映。查了一下,北美票房并不理想,普遍诟病该片改编失败,小说的深刻内核没了,影片显得扁平化与套路化,思想深度、情节寓意远远比不上小说精彩动人。
这部被誉为“世界上读得最多的美国小说”一再翻拍,如果拍成温情脉脉的“人狗情未了”就太可惜了。
《野性的呼唤》于1903年发表,是杰克·伦敦的代表作之一,叙述一只叫“巴克”的狗如何历经磨难,最终“听从内心的声音”回归森林的故事。小说充满“肌肉感”,风格壮烈阳刚,情节起伏跌宕、荡气回肠,读起来非常过瘾。
动物题材多见,但为何《野性的呼唤》百年来热度不减?或者说,为何杰克·伦敦的作品一直深深吸引着不同时代的读者?
在此必须先说说作者的个人经历,他的一生就是传奇。
杰克·伦敦1876年生于美国旧金山,生父不肯认账,他随继父姓(继父约翰·伦敦John London)。
他早年生活艰辛,10岁开始做童工养家;
15岁借钱买了一艘单桅帆船去偷牡蛎(当时私挖生蚝属于违法),人称“牡蛎海盗王”;
17岁他参加征文获奖,从而立志成为作家;
18岁他徒步横贯美国各州,辗转加拿大,过着流浪漂泊的生活;
19岁他凭着聪慧和意志,修完高中课程并取得高中文凭;
20岁他考进大学,但只读了一个学期,因贫困退学,随后加入阿拉斯加淘金热潮。
他博览群书, 24岁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声誉鹊起;27岁出版《野性的呼唤》,畅销不衰。
他一共写过19部长篇小说,150多篇短篇小说和故事,3部剧本等。
40岁他因服用过量吗啡死亡,是否自杀至今是个谜。
杰克·伦敦没有受过系统正规的文学教育,白手起家,崇尚冒险,世界各地游历,生活经验之丰富在作家中并不多见。
他是美国一个时代的发言人,既是作家和记者,也是冒险家和行动派,一扫当时文坛的浮华文风,他的短篇小说《热爱生命》曾让重病卧床的列宁感慨落泪。
他的人生经历与作品思想都很复杂,“他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全部熔铸到所创作的角色身上,作品无不带有他自身奋斗和成长的印记。”
据统计,杰克·伦敦是包括前苏联在内、整个欧洲作品被翻译最多的美国作家,而《野性的呼唤》居其作品之首。
杰克•伦敦,Jack London(1876-1916)
从文明到蛮荒《野性的呼唤》主角是一头狗:巴克,它有过四任主人,从享福的宠物狗蜕变成群狼之首,过程相当残暴粗粝。
巴克第一任主人是米勒法官。它住在米勒法官的家,统领宏伟的庄园。它的父亲是一头巨大的圣伯纳犬,母亲是苏格兰牧羊犬,“一百四十磅的身材加上优渥的生活与众人的尊敬”,四年来过着富足的贵族生活。
1897年秋,淘金热把世界各地的人们吸引到北极,长毛犬成为抢手货。园丁助手马诺沉迷赌博,他偷偷卖了巴克。
“巴克静静地、庄严地任马诺绑上绳子。当然,事情有些不寻常,但它早已学会信赖熟人。”
巴克被丢进火车、马车,没吃没喝。“它被猝然拉出文明的心脏地带,丢入原始的蛮荒中心”。
它被红衣男子用棍棒毒打,这是它第一次挨棍子,败得一塌糊涂。
“它学到了这辈子永远不会忘记的一次教训,那根棍子是神的启示,带领它进入原始法则的世界,它也只能妥协接受。”
巴克很快迎来第二任主人:佩尔特、法兰斯瓦,他们是加拿大政府的信差。
巴克从温暖的西雅图被带到寒冷的北极,见识了第一场雪,也见识了狗像狼一样打架。
它的同行伙伴:性情善良、脾气温和的纽芬兰犬可丽,如常向一只哈士奇示好,瞬间被咬了一口,随即被三四十只哈士奇围攻,当人们反应过来去驱散狗群,可丽已经被撕成碎片。
巴克吓坏了,它上了深刻一课。
“原来这里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没有公平,只要倒下,就没机会再爬起。很好,它现在知道了,它永远也不会让自己倒下。”
巴克很快意识到这片土地危机四伏,混乱动荡。
“这里的人和狗与城里的人和狗大不相同,一个个全是穷凶极恶的家伙,目无法纪,唯一服从是棍与齿的法则。”
巴克被套上背带,成为一条雪橇犬。它决定听天由命,全力以赴,认真工作。第一晚,它学会了挖洞穴来藏身睡觉;第二天,它学会了狼吞虎咽和抢食。
巴克的道德感一步步瓦解,它适应得很快,不知不觉习惯了新的生活方式。
“在这种残酷的竞争环境下,讲求道德不仅是白费力气,更会扯后腿。在遵循爱和友谊的南国,尊重私人财产和个人情绪当然不成问题,但在这片极北之地,法则是由棍子和利齿所订立,在意礼教情感愚不可及,不入乡随俗它绝对难以立足。”
巴克的肌肉变得坚硬,视觉和嗅觉变得敏锐,从经验中学会预测天气,迅速找到背风位置。它的驯化特质逐渐消失,本能开始苏醒,学会了狼族用牙撕咬和一击即退的战斗方式,在寂静的寒夜昂首向天,像狼一样对着繁星长啸。
电影《野性的呼唤》(1972年)
争当领袖犬巴克和队友们日复一日从事艰苦的拉雪橇工作,它的脚掌也越来越坚韧了,不只熬过了种种考验,还日益茁壮。
它尽可能避开冲突,但领袖犬斯皮茨意识到它的威胁,不断挑衅它。巴克的天性逐渐展现,它想当领袖犬,它开始挑战斯皮茨的地位,暗中造反,煽动其他雪橇犬抗命。同时它认真工作,聪明地不让驾驶员当场逮着。
一晚,狗群追逐一只野兔,巴克一“狗”当先,奔驰纵跃,陷入生命的狂喜巅峰。
“它完全被生命的波涛和生存的浪潮所支配,每一处肌肉、每一个关节,每一条肌腱都沉浸于喜悦之中,因为活着而炽热燃烧,在奔跑中尽情展现。巴克在星光下狂喜飞跃,越过那了无生气的死寂大地。”
斯皮茨故意偷袭、吃掉野兔,巴克爆发了,和斯皮茨展开生死对决。巴克除了依赖本能战斗,也懂得运筹帷幄,它拥有成大事者必备的特质:想象力。一场恶战后它最终打败了斯皮茨,斯皮茨消失于狼圈。
“胜者为王,它体内的那头原始野兽完成了杀戮,它满足了。”
巴克如愿当上了领袖犬,它知道怎么订立规矩,扛起领袖犬的责任,表现异常优秀。
电影《野性的呼唤》(1992年)
差点被害死信差佩尔特、法兰斯瓦被调离了,巴克和队友被苏格兰混血儿接收,成为邮局的送件队。
几个月的苦役榨干了雪橇犬的力气,它们没有时间恢复,官方派来一批新的犬只替代这批老将,老将全部低价抛售,巴克迎来了第三任主人:美国人霍尔、查尔斯、玛赛迪丝。
霍尔是中年白人,查尔斯是个年轻小伙子,玛赛迪丝是霍尔的夫人、查尔斯的姐姐。这一家人以极低的价格买下了狗队和装备,但他们毫无经验,不会驾驶雪橇、不会规划行程、狗粮储备不足、不会收拾行李而且行李太多。
雪橇队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三人不断争吵,日子越来越难过。狗一只接一只倒下,14条狗的雪橇队只剩下5条狗,狗粮也没了。巴克依旧是领袖犬的位置,它也不管纪律了,大部分时间它因过度虚弱而两眼昏花,摇摇欲坠。
春日,队伍到了白河河口的营地。在营地养伤的约翰·桑顿忠告他们不要前行,冰层已经开始融化,随时可能崩垮。三人坚持要走,巴克第一次抗命了,它怎么鞭打也不肯起来。
“它隐隐有种大难临头的预感,抵达河畔时这个预感已经很强烈了,至今仍未消失。”
霍尔扔下长鞭,用棍子不断打它,几乎把它打死。此时,约翰·桑顿出手救了巴克,雪橇队继续前行。约翰·桑顿和巴克一人一狗眼睁睁看着雪橇横越冰面,整块冰层突然坍塌陷落,雪橇队瞬间消失无踪。
电影《野性的呼唤》(1997年)
找到完美的主人约翰·桑顿成为巴克第四任主人。约翰·桑顿不仅救了它,还是完美的主人。约翰·桑顿把它当作自己的小孩,不仅悉心照顾它,还和它嬉戏、长谈。
巴克一天天恢复,身体也越来越健硕。它拥有狗的忠诚和奉献,也依然保有野性和狡狯。它威猛不减,战斗技巧更为精炼。
“巴克下手毫不留情,它深谙棍与齿的法则,绝不放过任何一个有利的机会,也不会饶恕任何被它逼上绝境的敌人。它从斯皮茨、警犬和邮橇队的雪橇犬那里学到,这世上并没有中庸之道,你要不称王,要不就任人宰割。展现慈悲是软弱的表现,慈悲不存在于原始生活之中,那会被误解为恐惧,而误解会招致死亡。在这里,你不杀死对方,就等着被杀;你不吃对方,就等着被吃。这条铁律如时间的存在一样久远,不可撼动,巴克心悦诚服。”
巴克常常听到森林深处的声音回响,这声音神秘、刺激,充满诱惑。它不由自主朝着声音飞奔,但对约翰·桑顿的爱又把它拉回来。
它只在乎约翰·桑顿,对他的爱一天比一天强烈。只要桑顿下令,不管多困难的要求,巴克一定使命必达。即使前方是悬崖,桑顿叫它跳,它也会毫不犹豫就跳。
到了阿拉斯加营地,巴克声威大震。
它在酒吧护主;
它英勇救了落水的约翰·桑顿;
它为约翰·桑顿赢得了旅行物资:在道森,金矿大王和约翰·桑顿打赌巴克能否拉一千磅走上一百码,巴克替约翰·桑顿赢得1600美元,让主人不仅还清债务,还可以和同伴去追寻失落金矿。
约翰·桑顿和两位同伴,带着巴克和其他7条狗上路了。他们深入荒野,沿途打猎,这是巴克最美妙的时光。
经过漫长的旅程,他们终于在一座宽阔的谷底发现一处浅滩,那里满是金砂。主人淘金,巴克无事可做,它总是听到森林深处传来的呼唤,感觉模糊而甜蜜的喜悦,体内升起狂野的渴望。
“像人类看书一样,巴克也在解读各种声音和符号,不停寻找那个发出神秘呼唤的东西——不论它清醒或沉睡,那东西每时每刻不在呼唤着它,要它归返。”
巴克正值生命的巅峰,精力充沛,拥有狼和野兽的狡狯,也拥有牧羊犬和圣伯纳犬的智慧。
“巴克从来没有这么强烈渴望鲜血过,它是一个杀戮者,它狩猎,活生生的动物就是它的食物。它独来独往,自食其力。这是只有强者才能生存的世界,但它仅靠着自己的力量和勇气,就在这弱肉强食的严酷环境下安然存活。”
电影《野性的呼唤》(2020年)
回归野性秋天,巴克花了四天终于打倒一头大公鹿,吃饱睡足才返回营地。没想到,在它离开时,依哈兹土人洗劫了营地,此时他们正在营地跳舞狂欢。巴克狂性大发,冲进在营地大开杀戒,对逃兵赶尽杀绝。
“这是它首次决定要顺从这呼唤。约翰·桑顿已从这世界消失,它与人类间最后的联系也跟着断了,人类或人类对它的索求再也不能束缚它。”
从此,巴克成为了狼群的领袖,也成为了依哈兹土人口中的“魔狗”。“总是趁着严冬到他们营里偷窃,破坏他们的陷阱,杀死他们的狗,还击败他们最英勇的猎人。”
从此,“那座被恶灵占据的山谷”成为依哈兹土人的禁地,巴克每年都会拜访,沉思片刻,发出一声长长的悲嚎,然后转身离去。
2020年《野性的呼唤》电影剧照
“绝不为了苟活而虚度光阴”回顾巴克的故事,第一任主人给了它富足的生活和尊严;第二任主人让它尝到生存的残酷和无尽的苦役;第三人主人傲慢无知,差点害死它;第四任主人让它感受到爱和幸福。可惜深爱的主人消失于弱肉强食的世界,斩断了它对人类的连接,它回归狼群,傲然称王。
这部被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狗的故事”,展示了一个大众陌生而广阔的世界:荒凉空旷但蕴藏财富的阿拉斯加,形形色色的鲜活人物,性格各异的动物,人与自然的严酷搏斗,动物世界的血腥杀戮……
这是动物小说,但很多人认为是寓言故事。把巴克换成人试试?
巴克出身富庶之家,自小养尊处优,突遭变故,他被迫懵懵懂懂步入社会,到处碰壁,被残酷社会狠狠教训。他醒悟过来,灵活应变,努力学习生存法则,运用智慧和力量一步步走向成功。在他以为收获美满人生的时候又遭意外,他终于大彻大悟,听从内心的声音,做出最由衷的选择。
你看看,故事是不是也完全成立?
不必纠结达尔文主义或超人理论,小说透露出作者的乐观与宿命:生存是第一需要,适应能力决定生存能力,但遗传因素又决定了本能。
巴克体内遗传的野性,在文明社会处于休眠状态,在丛林社会极地求生中被激活。
面临残酷无情的生存竞争,它很快背弃文明,变成一只狡猾、凶残的野兽。当人类给予爱,它回以绝对的忠诚与彻底的奉献;当它唯一重视的主人消失了,它的兽性就彻底回归了,本能让它最终听从“野性的呼唤”。
巴克强悍而聪明,面对不同的环境能迅速适应与学习成长,到底是环境决定命运,还是本能决定命运?从小说结局来说,我想更准确的表达是:人是遗传、自然与社会的合力关系,爱是最终救赎,听从内心的声音,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
杰克·伦敦在写作笔记中提到创作《野性的呼唤》的最初轮廓:“我必须写一部人与一条狼狗的震撼人心的故事,而且这条狼狗不可征服、无畏、凶猛、不择手段。”
有意思的是,三年后他又创作了姊妹篇《白牙》:“不再描写一只狗的丧失文明的退化,我打算描写一只狗的进化与文明,描写它的爱家、忠诚、爱、道德以及所有的礼仪和美德的发展。”
《野性的呼唤》讲述狗如何变成狼,而《白牙》讲述狼如何变成狗,依旧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尽显生命原始的坚韧、勇气和力量。
杰克·伦敦一生浓烈精彩,“犹如一场从未松懈过的漫长探索,探索本身就是目的”。他出身社会底层,凭个人努力改变命运,享受舒适和精致的富裕生活依旧执着冒险,向往回归野性。他就像笔下的狼,英武无畏、坚韧不拔,在任何困境都顽强生存,与敌人殊死搏斗。
杰克·伦敦活得生机勃勃,他说过:“人的使命不是存在,而是好好去活,我要好好利用我的每分每秒,绝不为了苟活而虚度光阴。”
《野性的呼唤》写的是动物,但分明读出了热血人生。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