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孝从哪两个方面论述(孝有统一标准吗)
孔子论孝从哪两个方面论述(孝有统一标准吗)第8代宗主孟僖子让儿子孟懿子拜孔子为师,因此我们能看到上面这一则语录。春秋末期的鲁国,有三家大夫掌权,他们分别是:孟孙、叔孙和季孙。这里的孟懿子就是孟孙氏的第9代宗主。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译:孟懿子请教孔子怎样尽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违背礼。”樊迟替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违背礼。”樊迟说:“这有什么深刻含义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 ★ ☆ ★
咱们总是说孔夫子“因材施教”,可究竟是怎么个“因材施教”法?今天就让一纯给您扒一扒!
“因材施教”的定义是:根据学生自身的特性给出最适合的教育。
那么我们要找素材的话,不同的人问相同问题就最合适了。
咱随便翻翻《论语》便可发现:几个人询问同一问题的这种情况很常见,而最为清晰可见的应该是出自《论语·为政》的4则,一连4个都是“某某问孝”的内容:
——①——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译:孟懿子请教孔子怎样尽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违背礼。”樊迟替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违背礼。”樊迟说:“这有什么深刻含义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 ☆ ★ ☆ ★
春秋末期的鲁国,有三家大夫掌权,他们分别是:孟孙、叔孙和季孙。这里的孟懿子就是孟孙氏的第9代宗主。
第8代宗主孟僖子让儿子孟懿子拜孔子为师,因此我们能看到上面这一则语录。
而此时各个诸侯国都是大夫掌权,大家都不再遵守礼的规定。我们可以想象,孟懿子作为掌权者对礼也重视不到哪里去。
鲁昭公曾要判决另一个掌权大夫季平子,而孟懿子支持季平子,最终鲁昭公出逃在外。只这一点我们就可以证实之前的想象。
因此孔子根据孟懿子不守礼节的特点,给出建议:无违。
——②——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孟武伯请教孔子怎样尽孝,孔子说:“使父母只为自己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
★ ☆ ★ ☆ ★
嘿,这孟孙家的人对孔子情有独钟啊!这不,第10代宗主孟武伯也来了。
回归到文本,这一则有另一个普遍的译法:对父母,要为他们的疾病担忧。
这看起来貌似没错,然而却经不起推敲——你只是担忧父母的身体状况就称得上孝顺?真正的孝顺不仅要注意父母的身体情况,更要使他们的心灵愉悦啊!
能做到“使父母只为自己的疾病担忧”其实正正说明了,做子女的各方面表现都出色,父母没什么好担心的!因为疾病是不可抗力的,这一点谁都无法掌控,因此只在不可抗力的事情上让父母担忧,其他事情都通过努力做到最好,这样才算优秀!
究竟孟武伯有没有把孔子的话记在心里了?答案是肯定的!
从孟武伯的爵位上来看就非常清楚:周朝的爵位由大到小排列为“公、侯、伯、子、男”,他的父亲孟懿子是子爵,按照世袭制孟武伯也应该是子爵“孟武子”才是,可为什么孟武伯的爵位要比世袭的子爵高一位?
只能说明,孟武伯一生中做过较大贡献,国君破例提升他的爵位为伯爵!
——③——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译:子游请教孔子怎样尽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然而犬马都能侍奉好主人。如果不是发自内心孝敬父母,那么子女赡养父母与犬马侍奉主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 ☆ ★ ☆ ★
这“子游问孝”与“孟武伯问孝”有一点相通:孝顺父母不仅是使他们的物质生活丰富,更要使他们的精神生活充实。
特别要说一下的是,这一则在翻译上也存在差别,有人把“至于犬马,皆能有养……”这一句理解为:然而犬、马也都能够得到人的饲养,如果不能从内心孝敬父母,这跟对待犬马有什么区别?
这种翻译读起来似乎也通顺流畅,想想也有一定道理,但仔细推究就会发现不妥啦——按照这种翻译,“何以别乎”把“赡养父母”和“饲养犬马”放在一起对比,就变成“父母”和“犬马”同一级别了。这可是大不敬啊,在春秋那样的时代怎么可能有这样的念头!
——④——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译:子夏请教孔子怎样尽孝,孔子说:“对父母和颜悦色最难。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先吃’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 ☆ ★ ☆ ★
这一则也很明显,不是你能让父母衣食无忧就算孝顺,做子女的要去填补父母心灵的空虚。
子夏大概跟今天的上班族差不多,把工作中的不如意带到家里,对父母也没有好脸色。因此孔子特别强调“色难”。
纵观孔子对这4位同学“问孝”的回答,虽然答案各有不同,但我们依然能够发现:对于“孝顺父母”,孔子有一条“既定”原则,就是孝顺必须包含两个方面:要让父母的物质与精神两方面都得到最大的愉悦!
(本文作者一纯,今年17岁,在家自学国学三年,有所感悟,愿能与您分享交流,您的点赞、转发、评论是我前进的最大动力,谢谢!*^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