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经典的三首劝学诗(这首诗绝对排劝学诗)
最经典的三首劝学诗(这首诗绝对排劝学诗)既然读书有如此好处,劝学也就成了文人们写诗作文的一个长盛不衰的题材,好多人都写过劝学诗文。民间也流传着很多劝学的谚语、俗语。自古以来,没有一个时代的文人学习不是为了出人头地,打造个好饭碗。古代实行科举制度,学习就是为了做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就是真实的写照。现在如此,古代更是如此。为何古人能头悬梁锥刺股,为何能做到“三更灯火五更鸡”,这仅仅是为了有学问?鬼话。我们很多时候都会赞扬隐士,其实从来就没有天生的隐士。所谓隐士,不过是目标不能实现后的托词而已。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勤奋苦学的传统,学习那么辛苦,但那么多人孜孜以求,即使是头悬梁锥刺股也在所不惜。一直以来,文人都以修齐治平为理想。其实,对一般人来说,这种理想太过远大,有点缥缈有点远。但古代文人没有这样理想的,也能刻苦勤学。
现在有人在喊,我们的教育存在功利主义,学生学习也存在功利主义。其实,功利主义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教育,学生学习没有功利主义的支撑,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古今中外都是如此,说学习是为了有情怀提高素质,都对,但没有功利,没有人会那么辛苦去学习。
现在如此,古代更是如此。为何古人能头悬梁锥刺股,为何能做到“三更灯火五更鸡”,这仅仅是为了有学问?鬼话。我们很多时候都会赞扬隐士,其实从来就没有天生的隐士。所谓隐士,不过是目标不能实现后的托词而已。
自古以来,没有一个时代的文人学习不是为了出人头地,打造个好饭碗。古代实行科举制度,学习就是为了做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就是真实的写照。
既然读书有如此好处,劝学也就成了文人们写诗作文的一个长盛不衰的题材,好多人都写过劝学诗文。民间也流传着很多劝学的谚语、俗语。
那么,问题来了,从古到今,谁写的劝学诗文深入了学子的骨髓,成为流淌于他们身体里的血液?确实有这样的诗文,比如我们经常说到的《昨日歌》《今日歌》《明日歌》都是劝学诗。这些诗确实能起到警醒人们学习的作用,但真正算得上进入骨髓融入血液的,只有一首。
那么是哪一首呢?这就是赵恒所写的《劝学诗》,全诗如下: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是不是平白如话,跟民国时代的胡适的诗有点相像?但是,这位可是生活在北宋,他也不是一般的文人,他可是是宋朝的第三任皇帝。这首诗的影响太大了,比任何一首有名的诗对后世的文人影响都大。
富裕之家,不用买田地,只要读书就行了,因为“书中自有千钟粟”,千钟粟是什么东西?粮食大大的有,有吃有喝,只要你读好书,吃喝不用愁。
想安居,也不用建设高达豪华的房子,只要读书就行了,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钱多多,只要读好书,绝对不差钱。做官了,还会差钱吗?
出门不要怕没车坐没跟班,只要读书就行了,因为“书中车马多如簇”,书中有车马有跟班什么都有,只要你读好书,这些都不是事。
想娶妻怕没有红娘,不必担心,只要读书就行了,“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美女多多,颜值都高耸入云,但你得读好书。读好书,就不怕没有美女爱上你。
男儿要想实现远大抱负,就勤学苦读吧,只要读好书,一切都会有的!
是不是太厉害了,每一句都说到了人的心里,从低级需要吃喝拉撒到高级需要爱情理想全都在里面了。这样的诗,根本不用任何华丽的辞藻,不用任何典故,就能深入人心。虽然不少伪道学嘴上否认自己的目的是这样,而实际上,心里就是这样想的,没有任何例外。
哪怕就是今天,我们每年高考,那么多学子,想进清华北大,想到国外留学,为了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其实不过是比这首诗写的稍微拓宽了一些,本质的东西还是这首诗所表达的。赵恒可不怕人说功利主义。
有人可能一直都在引用赵恒这首诗里的名言名句,比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只是并不知道是出自赵恒这首诗里罢了。
大家对于赵恒这首《劝学诗》有何看法?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