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大山里走出的孩子(大山里走出双胞胎博士)
静宁大山里走出的孩子(大山里走出双胞胎博士)多年后,刘智远在他的文章中写到:“当时我们住三十多人一间的集体宿舍,生活是苦了点,但求学的志向从未改变。坚守乡村小学土讲台43年的父亲常常对我们说:学习上要和好的比,生活上要和差的比。我和我的哥哥那时候都做到了。”2002年从西吉中学毕业 上了高中,学校离家远了,离开孟湾村,刘智永、刘智远第一次坐上了通往西吉县城的大班车。那时候西吉中学条件还是很艰苦,三十多人挤一个宿舍。兄弟二人住一个宿舍,一张床、一套铺盖、一盏煤油灯、一个木箱子。晚上点煤油灯熬夜学习,经常熬到天亮。兄弟二人在生活上十分节俭,反而,在学习上又十分努力。 学校的食堂是一排矮矮的平房,大概有七八间小灶房。学生们都是在食堂门口的院子里蹲着吃饭。最怕下雨天,在院子里吃饭常常被雨水浸透了全身。每个灶房做的饭菜是一样的,所以大家提前缴好了饭钱,就不会再有变动。没有早餐吃,平日里的午饭和晚饭都是洋芋汤面。日子久了,父亲会到县城来看望兄弟
刘智永、刘智远,双胞胎兄弟,1983年11月出生在宁夏西吉县震湖乡孟湾村一个普通家庭。
2002年,兄弟二人从西吉中学毕业,分别考入湖南衡阳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湖北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专业,攻读本科;2007年,二人同时考入湖南湘潭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分别就读于计算数学专业、中国哲学专业。取得硕士学位以后,两人又相约同时考入西安交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分别就读于数学学院、人文学院。如今,兄弟二人耕耘在家乡的热土上,成为教育的“守望者”。
下图:2020年为母校震湖中学捐赠体育器材
在西吉中学
上了高中,学校离家远了,离开孟湾村,刘智永、刘智远第一次坐上了通往西吉县城的大班车。那时候西吉中学条件还是很艰苦,三十多人挤一个宿舍。兄弟二人住一个宿舍,一张床、一套铺盖、一盏煤油灯、一个木箱子。晚上点煤油灯熬夜学习,经常熬到天亮。兄弟二人在生活上十分节俭,反而,在学习上又十分努力。
学校的食堂是一排矮矮的平房,大概有七八间小灶房。学生们都是在食堂门口的院子里蹲着吃饭。最怕下雨天,在院子里吃饭常常被雨水浸透了全身。每个灶房做的饭菜是一样的,所以大家提前缴好了饭钱,就不会再有变动。没有早餐吃,平日里的午饭和晚饭都是洋芋汤面。日子久了,父亲会到县城来看望兄弟二人,给他们带些母亲烙的锅盔,还会带去街道上吃一碗凉皮。走的时候父亲会留些零花钱,兄弟二人当着父亲的面把钱接到手上,但经常趁他不注意的时候又悄悄放回了他的口袋。锅盔纵然好吃,能够辅助填补肚子,因为灶房的汤面是吃不饱的,但锅盔锁在箱子里面,经常发霉,长满蓝色的毛。馍馍发了霉,他们也舍不得扔,就用小刀片将发霉的一层刮去,再撒上一些从食堂要来的饭盐,吞下去的时候咸咸的,掩盖了苦味。
常常晚饭后,兄弟二人夹着一摞厚厚的书,到学校的排球场开始晚读。因为他们是双胞胎,常常会引来很多人围观,甚至有些人也不自觉的开始模仿他们的样子,跟着一起晚读。
2002年从西吉中学毕业
多年后,刘智远在他的文章中写到:“当时我们住三十多人一间的集体宿舍,生活是苦了点,但求学的志向从未改变。坚守乡村小学土讲台43年的父亲常常对我们说:学习上要和好的比,生活上要和差的比。我和我的哥哥那时候都做到了。”
2015年,刘智永、刘智远阔别十几年后,再次回到西吉中学,为高三年级学生做励志讲座。迎接他们的是老校长,那一刻,他们热泪盈眶。
上图:刘智永主编书籍
重逢湘潭
本科毕业后,刘智永、刘智远相约一起考进湖南湘潭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刘智永选择了计算数学专业,刘智远则选择中国哲学专业。刘智永的导师是国内著名计算数学家黄云清教授,刘智远的导师是国内著名哲学大师启良教授。这是他们自西吉中学后,又一次进入同一所学校学习,住进了同一个宿舍。
兄弟二人保持着一贯的学习韧性,不断的学习并钻研着他们各自的领域。他们有时候也互相串门去听课。哥哥跟着弟弟去听启良教授的讲座,弟弟跟着哥哥去听袁亚湘院士的报告。他们穿着一样的衣服,穿梭在校园里,从图书馆到琴湖公寓,从北山一教到湘潭大学三道拱门,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他们一如既往,保持着西海固人的淳朴,坚守着永不蜕变的执着和追求。
学习之余,兄弟二人的爱好是写散文。他们经常在《湘潭大学报》上发表文章。有一次,他们写自己的家乡,刘智永的《小镇西吉》和刘智远的《牧羊人生》出现在了同一个版面上。2010年6月,毕业的日子临近了,刘智永深情写下:
蝶恋花•别湘潭大学
楼后青苔楼前树。楼上云霄高处鸣钟鼓。片片柳叶随风游,竹林深处有人愁。 辞去湘潭仲夏雨。夜夜湿枕浸透别时苦。静话湘江细水流,北行宁夏何时归?
刘智远第二部著作《有一天发现 你也神性地活着》
走进西安交通大学
在刘智永和刘智远的眼里,对学习的热情和对学术的追求似乎是无止境的。2011年,双胞胎兄弟又同时考入西安交通大学,他们又一次在同一所大学,开始了他们的博士阶段学习。刘智永依然忠爱着计算数学,刘智远也依然选择了中国哲学专业。他们更加是夜以继日,在各自的领域埋头苦读,潜心钻研。
在西安交通大学的几年时间里,住宿条件已然好了很多,俩人住在同一间宿舍。每到星期六下午,兄弟二人便约着去兴庆公园散步。兴庆公园在西安交通大学的北门,离学校一路之隔。周末的兴庆公园十分热闹,有唱歌的,有拉小提琴的,有唱秦腔的,是很多学子放松心情、缓解学习压力的好去处。他们谈一星期的学习收获,谈研究领域中取得的小小成就,谈理想和抱负。刘智永研究径向基函数无网格方法的数学理论和应用。那时候,国际上研究无网格方法数学理论的学者并不多,主要有哥廷根大学R.Schaback教授所领导的团队,包括他早期指导的两名非常著名的博士吴宗敏(1988获哥廷根大学PHD 现为复旦大学教授)、H.Wendland (1996获哥廷根大学PHD 现为拜罗伊特大学教授)。刘智永基于Schaback的线性离散理论,发展了多种多尺度径向基函数配点方法;并利用所研究的方法数值求解了不连续系数椭圆问题和强非线性Monge-Ampere方程。这些结果均发表在一些权威的SCI检索期刊上,R.Schaback K.Bohmer等著名学者在其论著中引用过这些工作。刘智永对径向基函数的热爱促使他后来选择在复旦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很荣幸的是,吴宗敏教授成为了他的博士后导师。
2013年春节在震湖老家
归 来
毕业后的刘智永、刘智远双双选择回到故乡,从事教育事业。他们在各自岗位上耕耘不辍、学而不止,始终相互激励、在教育的热土上发光发热。刘智永现为宁夏大学数学统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科学工程计算中微分方程数值方法的研究,尤其是多重网格方法、区域分解方法、径向基函数方法、以及多尺度配点方法等的研究。
2017年至2020年,在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18年入选“宁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发表SCI检索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2部:《数值方法》、《常微分方程:解析方法与数值方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1项;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宁夏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青年教师培养项目1项;宁夏青年托举人才工程项目1项。获国家级奖励1项,省部级奖励2项;获省级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励2项;获校级教学奖励3项。刘智远现为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中国哲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等相关领域的教科研工作。所讲授的课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深受学员喜欢,在我区产生了广泛影响力。牵头推出的“思政大讲堂-访谈式教学”、“思政大讲堂-情感式教学”,受到了中国教育电视台、宁夏电视台、《宁夏日报》、宁夏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为我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锦上添花”。多次荣获“自治区优秀思政教师”、“自治区思政骨干教师”荣誉称号。2019年入选“宁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出版个人著作《永恒不在远方》、《崇高的卑微》、《有一天发现你也神性地活着》3部,参编著作5部。2015年,刘智永、刘智远家庭被评为“自治区‘书香之家’”。
谈起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双胞胎两人都有深刻的体会,他们一致认为:“教育就像一盏灯,教育的本质就是爱。”两人一文一理,虽然专业不同,但有着一致的授课风格。他们诙谐幽默、寓教于乐,课堂上时常充满着笑声和掌声。多年从教以来,他们已是桃李满天下。
情系桑梓,为家乡的教育做点事
2020年12月18日,走出大山的刘智永、刘智远再一次回到母校震湖中学。这一次,他们为学弟学妹带来了一万两千元的体育器材,满满的十八箱。站在母校的讲台上,刘智永、刘智远为在座的270名学子做了生动的励志报告。报告中,刘智永讲到:“我觉得学习没有什么别的窍门,就是要能吃苦。吃苦,吃苦,再吃苦!这和我们祖祖辈辈顽强地在贫瘠土地上长年累月耕耘是一样的,吃苦!愿吃苦,敢吃苦,能吃苦!吃苦是最好的资本。”刘智远深情地讲到:“九年前我和哥哥默许,每隔三年要回一次震湖中学,这是第三次回来。站在熟悉的讲台上,每一回,我都无比激动。我觉得能为家乡的教育力所能及做点事、尽一份心,这是最基本的情感。”参加工作以来,刘智永、刘智远多次回到西吉,开展励志讲座、捐资捐物,并被聘为西吉县青年志愿者协会银川分会指导老师。兄弟两长期关注家乡教育和公益事业的发展,把家乡教育和公益事业的发展作为自己事业发展的一部分,不忘初心、不忘来时路。(来源:西吉大城小事 通讯员/司彦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