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老上海商品大全(老上海心中独特的)

老上海商品大全(老上海心中独特的)据本地一些年长的老人回忆,当时山阴路、多伦路、四川北路上的许多房屋内都有日本人留下的家具等物品。新住户进去后,请人将清理的旧物运至虬江路卖。加上社会上各种旧物品和工业淘汰产品也源源不断地流入,虬江路便成了上海远近闻名的旧货市场。20世纪30年代,虹口成为日侨集聚的区域。抗日战争胜利后,大批日本侨民回国后,许多遗留下的家什进入虬江路旧货市场。“虬江今自嘉定封家浜东南下,越下槎浦入真如区;又东南行过牧渎港口,折而东向,过徐家桥,会梨园浜,名潭子港,合于吴淞江。又自潭子港,分支东向,出万年桥,穿京沪路,北为彭越浦,东为虬江。虬江东经闸北、引翔二区,至虬江桥,注入黄浦。嗣闸北繁盛,自铁路以东至芦泾浦(今俞泾浦)间,悉经填平成路,为中兴路、虬江路等,都是旧日江水流经的地方。通浦的水道,从此便告中断。”虬江路所在河道被填平成路后,随着城市建设发展以及淞沪铁路宝山路站设在附近,大量人流从吴淞镇、高境镇和

老上海商品大全(老上海心中独特的)(1)

老上海商品大全(老上海心中独特的)(2)

平川为陆

虬江,本是河,流经市中心区东北、西北部及嘉定南部,横跨嘉定、普陀、原闸北、虹口、杨浦等区,分为东西两段,东段连接黄浦江,西段通连吴淞江。

虬江本为吴淞江下游主河道,原独流入海,入海口在今复兴岛东,高桥港南,旧称南沧口。唐时,江面宽达20里。1042年后,上游截流建堤,江水不畅,海潮逐年侵涨,流沙淤积,河宽递减至9里、5里、3里、1里,以至河床大部分淤成平陆。吴淞江主流南移,漫溢为灾,后夺其支流宋家浜(亦名宋家港、减水河)通黄浦而入海。原吴淞江故道,乃称旧江,后以江流虬曲多变,转音为虬江。

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上海通志馆期刊》所载吴静山的《吴淞江》一文内记述:

“虬江今自嘉定封家浜东南下,越下槎浦入真如区;又东南行过牧渎港口,折而东向,过徐家桥,会梨园浜,名潭子港,合于吴淞江。又自潭子港,分支东向,出万年桥,穿京沪路,北为彭越浦,东为虬江。虬江东经闸北、引翔二区,至虬江桥,注入黄浦。嗣闸北繁盛,自铁路以东至芦泾浦(今俞泾浦)间,悉经填平成路,为中兴路、虬江路等,都是旧日江水流经的地方。通浦的水道,从此便告中断。”

虬江路所在河道被填平成路后,随着城市建设发展以及淞沪铁路宝山路站设在附近,大量人流从吴淞镇、高境镇和江湾镇坐着“小火车”来到这里。这里又是旧时上海租界和华界交界处,有着两界接合部地区特有的优势。当时,广东街(现新广路)至龚家宅路、中州路这一带出现许多以卖旧货为主的摊贩,规模不断扩大,从虬江支路到四川北路,占地有2000余平方米。

旧货集聚

20世纪30年代,虹口成为日侨集聚的区域。抗日战争胜利后,大批日本侨民回国后,许多遗留下的家什进入虬江路旧货市场。

据本地一些年长的老人回忆,当时山阴路、多伦路、四川北路上的许多房屋内都有日本人留下的家具等物品。新住户进去后,请人将清理的旧物运至虬江路卖。加上社会上各种旧物品和工业淘汰产品也源源不断地流入,虬江路便成了上海远近闻名的旧货市场。

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虬江路旧货市场迎来了鼎盛时期,市场内各种生活、生产资料应有尽有,旧商品修理也随处可见。

资料显示,当年虬江路各类旧货店、修理店多达百余家,加上每天的流动摊贩,最多时有500余家,店铺小的只有七八平方米,有的甚至一个门面隔成两家再租给经营者。这里不但吸引了上海本地人前来淘宝,连苏浙一带的人也来淘宝,每天的营业额高达20多万元,这在计划经济时代是一笔很大的数额。

我读小学时,市场上还少有半导体收音机可买,想听广播成了一种奢望。有一天,我看到隔壁邻居在用矿石收音机收听电台广播,顿觉好奇。隔壁邻居借我听了一会,我则一心想着自己能做一台就好了。

说干就干。我开始学装矿石收音机。不过,那时没有机盒,也没有电器零件。在邻居的带领下,我第一次走进虬江路市场。

第一次走进去,发现市场好大,旧货商品琳琅满目,看了眼花缭乱,小到一颗螺丝钉,大到机床,什么商品都有。邻居带我挤过人群,熟门熟路地来到售卖电器零件的摊位讨价还价。摊主看在老顾客的面上,以相对低的价格卖给我装矿石收音机的零件。

老上海商品大全(老上海心中独特的)(3)

古玩店里买全新一季的洋基队棒球帽,玉石店里全都是带皮的籽料。不怕你想不到,就没有商家不卖的。价格别问,问了都是底价,出来混,主要还是交个朋友。董天晔 摄

“虬江牌”矿石机

那些年上学是半天制,轮到下午没课的日子,我便在家装矿石收音机。知道了虬江路的存在后,每次缺少零件,我便往虬江路跑。小小年纪的我成了虬江路市场的常客,几个摊位的摊主成了我的好朋友。

记得当时,我装矿石收音机的所有电器零件,以及制作工具和胶水、机盒材料、漆包线、矿石、天线等,都是从虬江路上一位叫阿蔡的师傅的店里购买的。这位阿蔡师傅40多岁,苏北口音,人十分热情,由于喜欢动手做些手工制作,便自己开了个卖电器零件的店铺。

阿蔡知道我要装矿石收音机,把自己装过的矿石机给我看,让我模仿着装。后来我终于组装成功了一台并不美观甚至有点粗糙的矿石收音机。我爬到住房三楼顶层屋顶上安装好天线、开始收听电台广播后,又马上跑到阿蔡的店铺告诉他这个好消息,心里那个激动。

后来我参加工作了,每次去虬江路闲逛时,都要去他的店铺坐坐聊聊。再后来阿蔡的店铺关了,我向旁边的店铺打听,说阿蔡年纪大了,赚了一笔钱回苏北老家去了,从此后再也没有见到阿蔡师傅。遗憾的是,我的这台珍贵的“虬江牌”矿石收音机,也没有保存下来。

磁带生意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企业转型,大量积压产品卖不出去,为了能尽快回笼资金,偿还拖欠款,许多产品流向了虬江路旧货市场,其中不乏相当数量的电子产品。虬江路便渐渐形成了以音响、电脑、电子设备为主的市场。

那时候,社会上流行邓丽君等歌星的流行歌曲,由于正规商店里没有卖,许多嗅到商机的人便开始做起了磁带生意。因此,当年虬江路也出现了从广东、福建一带走私来的音像制品。

因为爱好音乐,我当年也经常光顾虬江路的音像市场。当时,市场内外都有很多做磁带生意的摊贩,有的小贩的摊位,简单到就是一只凳子加一块牌子,几只纸板箱翻过来放在地上。当时,一盘磁带进价1元到1.5元,售价却要5元甚至更高,热门的磁带要10元一盘,其利润相当可观。

有一次,为了买邓丽君的磁带,我骑着自行车到虬江路。不巧的是,要买的那盘邓丽君刚刚被人买走,寻遍虬江路上的磁带摊位和流动摊贩,都没有了。我怏怏不乐地推车准备离开市场时,一位摊贩叫住了我,说是他那里有我要的磁带,是老顾客让留着的,如果需要可让给我,只是价格要翻一番。当年我在学校当老师,一个月的班主任津贴只有5元钱,但我最后还是一咬牙买下了这盘高价磁带。

老上海商品大全(老上海心中独特的)(4)

自带蓝牙、wifi、SD卡,HDMI输入、喇叭功放的国产“多媒体高清显示器”堪称黑科技。几百块钱售价商家表示要泣血清仓,吸引了一众爷叔阿姨的围观。董天晔 摄

旧货新潮

在虬江路淘宝,难免会被“斩”,但也给我带来过好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来虬江路淘宝的外来人员越来越多,其中就有从南方沿海城市来的人。有一次,我正在虬江路一家音像店里淘宝,听到几位刚从深圳过来的人正在劝店主转行做股票。这对从来没有接触过股票的我来说,自然十分新奇有趣。不听不知道,一听还真来劲,“股票”这个词就这样进了我的头脑。

后来,我把这个信息传递给单位同事,同事们当即决定去申银万国证券公司办张深交所的开户卡,随即做起了股票买卖。也由于在虬江路旧货市场的这一奇遇,我在上海首次发行股票认购证时,不像其他人胆子比较小,而是积极购买。

虬江路因当年旧货市场的存在而在上海小有名气。如今,随着城市的发展,旧货市场的人气已经大不如前了。市场周边地区环境脏乱差,影响了城市的整体面貌。处在虬江路两侧的原闸北区(现静安区)和虹口区联合整治多次,虬江支路、中州路、新广路等近年来建造了许多商务楼宇,周边环境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

虬江路伴随我整个青少年时期。它在我们这一代上海人心中是有独特地位的,凡是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或多或少都有和虬江路有关的故事。

如今,随着上海音像城的搬迁,虬江路的过往也将成为历史,渐渐远去。我们当年在这里淘旧货的情景,作为社会进步发展的一个小小侧影,仍然会长久地留存在记忆中。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龙钢

来源: 解放日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