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思维能力的方法(跃迁思维VS扩展思维)
开发思维能力的方法(跃迁思维VS扩展思维)好了,已经说到不能再说的地步了,那让我们回头来看看今天要讲的两种思维方式吧。如果还一定要对其进行理解呢,可以想象以一个原点为中心的、在无穷方向同时展开张力(所谓张力,就是矛盾两方相反相成的一股对拉的力量)的一个动态的球体(为什么是动态呢,因为世界瞬息万变,在量子态中,世界变化范围之广、时间之快甚至不在我们的时空范围中,也就表现为根本不存在所谓的“世界”,而只有世界存在的无穷可能。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所身处的世界只是一个注意力坍塌的结果,而非其形成的原因。所谓原因,刘导认为是无可追溯的缘起,所以说,不可说,不可说)。我们看到的太极图,只能表示为二维平面上的,顶多再加一维,表示为三维立体的。而事实上,如果看过北大刘丰教授讲生命的维度,就会知道,还有无限多维的存在,作为不可认知的“暗知识”存在着(既不可认知又不可被表达的知识),这些知识,只能慢慢靠反观己心而获得,或者彻底诉诸神秘化(存在于我们的
经常听到用“圆融”形容一个人的境界,但一般人只是说说而已,由于自己没有实证体验,很难真的明白什么是“圆融”。
今天从两种不同思维之比较的角度,来谈谈什么是圆融,以及,会讲到什么是自洽、他洽、续洽。
在谈两种思维方式之前,要先铺垫一条原则:对立统一。
对立统一原则是说矛盾两方面总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离开了任何一方,也就不会有另一方,对应的思维模型就是一个太极。太极思维我们在另一篇文章中谈过,是一种系统全观思维,今天再从深里谈一谈。
我们看到的太极图,只能表示为二维平面上的,顶多再加一维,表示为三维立体的。而事实上,如果看过北大刘丰教授讲生命的维度,就会知道,还有无限多维的存在,作为不可认知的“暗知识”存在着(既不可认知又不可被表达的知识),这些知识,只能慢慢靠反观己心而获得,或者彻底诉诸神秘化(存在于我们的存在方式之外,但对我们的存在有某种不可知的影响,因此,对未知且从理智推知高于我们存在等级的存在,我们应保有一份敬畏感),这就打通了我们中国文化的心性之学和西方的宗教与科学(强烈推荐刘丰教授的讲座和文章)。
通过刘导以实证为基础的指点,极大拓展了我的世界观。有句话说得好,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世界。刘导的世界观就是多维度、多角度、多层面的,他于我们而言所展示的“暗知识”,我们眼下确实只能诉诸未知,对于他所说的话,亦要有这种警觉,因为语言作为对信息、能量、物质的一种可能性表达载体,并不等于它所指涉的对象本身,所以说,意在言外。
如果一定要用一个模型来作为刘导世界观的基础模型,目前就是太极。不过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个太极是我们可想象的一个跨纬度、多视角的太极,它在无穷维度上都以一切信息、能量、物质存在着的、各自对立统一的方式展开自身(一对一对存在),他在实证中通过体悟的方式找到巨量看似矛盾的事物之间的平衡点(是一个空心点,如来氏太极展示的),找到它们统合为一的基准频率(详见谈基准频率的那篇小文)。可以说,这个空心点什么都不是,它对万有事物的统摄力本质上都不是一种统摄力(“不争而德”,“无为无不为”的内涵),而只是任由万物来去(我们认为的“万物”只是粒子态的碰撞或波态干涉投出的一个相)。因此刘导所理解的太极,根本上是我们不可思议的。
如果还一定要对其进行理解呢,可以想象以一个原点为中心的、在无穷方向同时展开张力(所谓张力,就是矛盾两方相反相成的一股对拉的力量)的一个动态的球体(为什么是动态呢,因为世界瞬息万变,在量子态中,世界变化范围之广、时间之快甚至不在我们的时空范围中,也就表现为根本不存在所谓的“世界”,而只有世界存在的无穷可能。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所身处的世界只是一个注意力坍塌的结果,而非其形成的原因。所谓原因,刘导认为是无可追溯的缘起,所以说,不可说,不可说)。
好了,已经说到不能再说的地步了,那让我们回头来看看今天要讲的两种思维方式吧。
先看跃迁思维,这是一般人的思考方式。一般人总是求取一个确定性的结论,单点思考,只想要事物所谓“好”的表现状态,而否认和割裂相对的“坏”的结果。且,在单向目标取向的行事过程中,容易导致一种功利的心态,想快速取得结果而忽视过程,容易自我麻痹地以为事物可以按照人的主观意志展现,容易因为事物呈现进程中的单点状态患得患失。这就好比炒股票,有的股票就得长期持有才能获利,因为有时间维度的融入,所以才说,有时你别猴急地天天买进卖出,忘了的股票突然翻出来,赚得超出你的预期。所以呢,这种跃迁思维的人,也很难有比较好的心理承受力,但凡事物出现不按照预期发展的任何波动,都会觉得不爽。
再来谈与之相对的扩展思维,这就是刘导运用的一种思维方式。刘导时常跟我们讲,做事情要有一种战略眼光,在他的境界修为支撑下,他看同一个问题就可同时有多维度、多角度、多层面的认知,并且迅速找到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案,其考虑问题的全面和长远,超出我们一般人的认知。
今早,刘导给了我们一个他处理事情的方法论模型:原理-架构-终极标准-流程-方法技巧。所以,刘导做事就会显得非常靠谱,而且认准的方向,愿意百分百投入,在时空范围内一点点孵化,不急不躁。给我的重大启发是,凭什么可以对一件事情付出经年累月的笃定呢,凭什么在实现过程中遇到任何难题都不退缩呢,原因就在于了知事情发展的深刻意义,经过巨量信息推演之后,明确得出了采取行动之前的最优路径。
好,说完这个,我们是不是已经很明白了,刘导的扩展思维是对做人做事理想状态的一种较为完满的呈现,当然,这背后有修行背景的支撑,虽然一般人达不到他的圆融,但可以从中得到启发,有所借鉴。这就还要再说到另一个思维模型:自洽-他洽-续洽。
自洽:我们看待和处理事务时,一般都需要先占有一定的原始资源,佐以我们架构的一些思维模型,明确做事的目的和目标,了知行事过程中的具体流程,才能真正开始行动。如果什么都没想清楚,我们说,这就没有达成一个自洽的系统。做事切忌乱,这个乱,指的是内心的散乱,有点“萧墙之祸”的意思。好吧,一句话,你能把自己梳理清楚吗?
他洽:自洽基础上,才能跟人相处,才能动态有机地将别人请进自己的世界中,否则,任何作为自系统卡点的情绪和念头,都会在跟他人的相处中以投射的方式形成对抗性、甚至是破坏性力量,交往就会显得虚假,做事也难成大势。
续洽:当和自己与他人的关系都达成了融洽(我们看到,此处又形成了一个太极,所以,太极思维无处不在),价值就产生了(能够满足彼此各方需要的流态系统建立完毕,形成和谐统一的场域),那么这种“和”就会形成一种“合”,形成源源不断的系统推动力,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可能。
好了,小结一下今天的内容(内容含量较大),找到方法提升我们的智慧和境界,用扩展思维达到生命的圆融状态,由此才能自洽、他洽、续洽,形成开放有机持续发展的生命格局。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就看看官怎么用了。
注:本文主要观点来自“鸿运家族”首席专家刘昱诚导师,以及伙伴们的集体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