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你还知道关于嫦娥奔月的传说吗(嫦娥奔月的来历和遗留下来的两千年疑问)

你还知道关于嫦娥奔月的传说吗(嫦娥奔月的来历和遗留下来的两千年疑问)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清代大文豪曹雪芹在《红楼梦》里热情的歌颂过月亮。宋代的著名词人苏东坡写的水调歌头述说的月亮词儿就更加的委婉动听了——

你还知道关于嫦娥奔月的传说吗(嫦娥奔月的来历和遗留下来的两千年疑问)(1)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来到了。

太空中高悬的那一轮明月——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清光护玉栏。 (注:“圆”,应为“口”字内一“栾”字)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清代大文豪曹雪芹在《红楼梦》里热情的歌颂过月亮。

宋代的著名词人苏东坡写的水调歌头

述说的月亮词儿就更加的委婉动听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你还知道关于嫦娥奔月的传说吗(嫦娥奔月的来历和遗留下来的两千年疑问)(2)

中秋节的晚上很美好,许多人都会在月亮之下,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

一家人坐在一起,或者一群朋友、哥们凑在一起,好不惬意。除了春节,就数中秋节最能够牵动彼此间亲人的心了。不少人会打个电话、发个短信,弄个微博,彼此问候一声,亲人间的挂念油然涌上心间。

国人说到“嫦娥”,往往会联想到“月亮”;就像国人说到“月亮”,往往会联想到“嫦娥”一样,因为“嫦娥奔月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

这个故事虽然很神话,但却传诵了好两千多年,一直传说到了现在。

那么,问题来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到底源于何处?

有相当的一部分人,估计并不知道。

所以,有必要重温一下这个故事的出处——《淮南子﹡览冥训》。

你还知道关于嫦娥奔月的传说吗(嫦娥奔月的来历和遗留下来的两千年疑问)(3)

记载嫦娥奔月故事的原文,其实很短,只有24个字。

原文: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

在这24个字中,似乎没有“嫦娥”,只有一个“姮娥”。

这个怎么解释呢?

而且,在汉代之前,但凡“姮”,应该写成“恒”。

如果是“姮娥”,当然就该写成的“恒娥”了。

查一下历史背景,我们才知道,在《淮南子﹡览冥训》写作的时候,当时是西汉初年,当朝皇帝是刘恒。此时的读书人,但凡写到“恒”字的时候,必须要避讳,不能够写成“恒”,只能够用一个别的字来代替。于是,写书的文人硬生生的造出个字来代替“恒”字。这个字就是“姮”,跟“恒”一样的发音,还是念(heng)。从汉代起,“恒娥”写成了“姮娥”。

“恒”和“娥”的本意又是什么呢?

东汉著名文字学家许慎,编著的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学书籍《说文解字》中,有这样的注解:“古文‘恒’从月,诗曰‘如月之恒’。”他考察出“恒”字“从月”。所以,我们后人才知道‘恒’的意思与“月”是有关系的。

你还知道关于嫦娥奔月的传说吗(嫦娥奔月的来历和遗留下来的两千年疑问)(4)

而“娥”字呢?根据西汉文学家、语言学家、哲学家扬雄的《方言》之说,说“娥”是美好之意;因为在汉代以前,关陇地区,形容女子中轻盈美好者为“娥”。“姮娥”,即“恒娥”,也即“月娥”,本意是指与月亮有关的轻盈美好的女子。

知识分子知道了:《淮南子﹡览冥训》里面的“姮娥”,指的就是“嫦娥”。

嫦娥奔月的故事,后来从书斋走出来,在民间得以广泛流传。

于是,华夏大地才有了嫦娥奔月的美好故事,引起了苏轼、曹雪芹等大文豪的歌咏。

据上个世纪郭沫若考证的:“常羲若常仪之初字,义、羲、仪,古同歌部”(郭沫若《释祖妣》,《郭沫若全集﹡考古1》)。郭老还明确的说过:“生月的常羲,后来变成奔月的嫦娥”。(郭沫若《出土文物二三事》,载于《文物》1972年3期)。

通过后人的考证,现代人完全可以相信,这个姮娥,就是嫦娥,毫无疑问。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故事是一时需要杜撰的呢,还是态度严肃认真引用的呢?

作为现在人,估计一万人有9999个人都会说这个故事一定是杜撰的!

不过,最先将这个故事讲出来的人,他们并不认为这个故事是杜撰的,原因在于,他们是将这个故事作为一篇议论文的论据来使用的。议论文,但凡读过高中的学生都系统的学习过,一篇文章中要有论点和论据,作者提出个论点来,是需要引用论据来支持的。作为论点,是讲道理,作为论据是说这个道理千真万确。因而,列举这个嫦娥奔月的故事,不是为了浪漫,不是抒情散文,而是非常严肃的,作为论据写进了议论文中。

《淮南子》这部中国经典,是西汉淮南王刘安,与当时的八大名士(苏飞、李尚、左吴、田由、吉被、毛被、伍被、晋昌)合作写成的,是献给汉文帝孙子汉武帝的一部思想理论文献,用现在的话说,是高干和精英知识分子写给最高领导的一部用以指导帝王统治工作的内参报告。

该书洋洋洒洒几十万言,有丰富的论证材料,涉及到先秦诸子百家。其中,之所以说到嫦娥奔月的故事,是以这个事例来说明一个重要政治结论:向别人求取火种,不如自己掌握取火的方法(这可能是中国人获取别国先进技术的文化心理的历史源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看到,写神话故事的人,其实一点儿也不浪漫。

你还知道关于嫦娥奔月的传说吗(嫦娥奔月的来历和遗留下来的两千年疑问)(5)

此时,我们再阅读一下24个字的奔月故事,就会更加明白作者的用意——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

按照今人语言和生活习惯,将《淮南子》中的24字嫦娥故事,翻译成白话文,应该是这样的:大羿这个大帅哥,到神仙婆婆西王母家,求到了一颗不死的仙丹;可是,不等他吞吃,就被他妻子嫦娥姐姐偷吃了,然后飞上了月宫;后羿哥哥非常的郁闷,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因为神仙婆婆西王母当初说过,流落人间的仙丹就只有这唯一的一颗,后面再也没有了……

关键是最后四个字:“无以续之”。

作者使用这个故事的意图在此画龙点睛——如果大羿不是讨要的“不死之药”,而是向西王母讨要的制造药物的技术(炼丹之术),怎么会“无以续之”呢,不是要多少不是有多少吗?他可以自己制造丹药吞服后追到月亮中去。

淮南王刘安等人万万没有想到,他们使用这个严肃的论据,在后来的历史中,被东汉和魏晋南北朝的华夏后人,逐步的演变成为了一个凄美而浪漫的神话爱情悲剧故事。

在西汉初年八大名士的眼中,嫦娥奔月,不应该是虚构的文学作品,应该是一条史料。

凭他们的才学,应该是不会使用文学作品的故事来作为论据的吧!

你还知道关于嫦娥奔月的传说吗(嫦娥奔月的来历和遗留下来的两千年疑问)(6)

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曾经提出一套学说,认为“原貌的古代史,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地被修改和添加,而每次的修改和添加,往往自有其当时当地的理由”,所以称之为“层累地形成的古代史之理论”(当代学者李开元转述)。嫦娥的故事在西汉成书的《淮南子》中出现之后,开始逐步的发展起来,逐渐被“添加”、“修改”,由24个字的简单故事,变幻成十分丰满迷人且有好几个版本的神话故事。

这个很好理解。嫦娥的故事被提出来了之后,不少人感兴趣,“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地被修改和添加”,所以才变得十分的丰富。

但是,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却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它首次完整的出现在《淮南子》中,不过,却并不见于先秦的任何古文献。西汉离战国较近,而战国流传下来的古籍最为丰富,从里面根本就找不到相应的文献来呼应。所以,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刘安等人编造的故事。或者换句话说,在流传下来的先秦文献之中,原本并没有嫦娥奔月的记载,到了西汉,忽然就从《淮南子》里冒出来了一个“嫦娥奔月”。

也就是说,在西汉和先秦之间,好像存在着一个历史的断裂。

这个跟“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不同。牛郎织女的来源非常清晰——最早是《诗经﹡大东》中出现两颗星星,彼此没有故事;是东汉的无名氏写了一首诗,发了一次奇思异想,将两颗星拟人化,并且幻想他们是彼此爱恋的一对恋人;后来,才在“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地被修改和添加”,让二人成为夫妻,还生了儿女……发展成了非常完整的故事。可是嫦娥奔月,先秦文献没有,是突然在《淮南子》中出现的。

你还知道关于嫦娥奔月的传说吗(嫦娥奔月的来历和遗留下来的两千年疑问)(7)

那么,刘安等人说的“嫦娥奔月”,到底是臆造的呢,还是有依据的?

在每年吃月饼、赏月的时候,这样的疑问,总会袭上心头来。

这样的一些话语,也一直在心中打转——

说历史,是要有依据的,可不能打胡乱说。

要说就说有依据的历史,才多少有些历史的味道。

不然,说书去好了;说书可以凭想象进行细节加工嘛!

或者,架空历史,编造故事,也会有一群粉丝的,但这只是一种娱乐。

考证历史,需要严肃,这是一种态度。

所以,必须提出这么一个严肃的疑问——

刘安等人说的“嫦娥奔月”,到底是臆造的呢,还是有依据的?

看来,他们使用这个故事作为论据时,是非常严肃的。

为什么?

悬疑大师/文

悬疑大师:历史写手。资深出版人。主编并出版画册和书籍50余部。写有历史著作《孔子别传:圣人是怎样炼成的》、《先秦鬼才大将军吴起》。最新的是长篇玄幻小说《苍天为正》。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