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清平乐有何典故(何为清平乐)

清平乐有何典故(何为清平乐)调名之来源,通常认为来自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现存最早的《清平乐》词是李白所作。之后不断有人进行创作,后来成为比较受欢迎、普遍使用的词调。用“清平乐”作词现存最多的是北宋词人毛滂,共20首,晏几道18首,刘敏中317首,辛弃疾16首,张炎、元好问各14首,纳兰性德、吴藻各12首。另外,晏殊、柳永、苏轼、李清照、贺铸等著名词人都有《清平乐》词传世。《清平乐》作为词牌名中的一种,开始是唐教坊的曲名,后来用作词牌名,又称“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是常用词牌的一种。晏殊、晏几道、黄庭坚、辛弃疾等人都用过,其中晏几道最多。通常以李后主李煜词为准。双调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宋·王灼《碧鸡漫志》“词”作为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它标志着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是一种音乐文学,又称曲子词、乐府

电视剧《清平乐》正在热播,腾讯视频评分9.1分,此剧以宋仁宗赵祯一生作为主线,贴近史实,不管从道具、台词、剧情都比较真实还原了宋朝的那段历史。

清平乐有何典故(何为清平乐)(1)

电视剧《清平乐》

赵祯在位期间文化大咖辈出,唐宋八大家六位宋朝人,欧阳修、王安石、三苏、曾巩皆出自仁宗一朝,不可谓不是封建王朝中的盛况,自古文化爆发期不是战火纷飞的乱世,就是民安物阜的盛世。特别是“词”在宋词盛行尤为盛行。

那么今天我们就从词牌名来聊聊关于“清平乐”的那些事。

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宋·王灼《碧鸡漫志》

“词”作为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它标志着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是一种音乐文学,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开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在宋代达到顶峰。现有唐圭璋的《全宋词》传于世,共收录一千三百三十多家近两万首。

清平乐有何典故(何为清平乐)(2)

《全宋词》——唐圭璋

《清平乐》作为词牌名中的一种,开始是唐教坊的曲名,后来用作词牌名,又称“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是常用词牌的一种。晏殊、晏几道、黄庭坚、辛弃疾等人都用过,其中晏几道最多。通常以李后主李煜词为准。双调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

调名之来源,通常认为来自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现存最早的《清平乐》词是李白所作。之后不断有人进行创作,后来成为比较受欢迎、普遍使用的词调。用“清平乐”作词现存最多的是北宋词人毛滂,共20首,晏几道18首,刘敏中317首,辛弃疾16首,张炎、元好问各14首,纳兰性德、吴藻各12首。另外,晏殊、柳永、苏轼、李清照、贺铸等著名词人都有《清平乐》词传世。

据不完全统计,现存唐、五代《清平乐》词共23首(加上李白所作《清平乐》5首),宋代《清平乐》共386首,金代《清平乐》共8首,元代《清平乐》共120首,明代《清平乐》共46首,清代《清平乐》词创作量已知的有300首。最终的具体数目仍有待进一步整理考证。

《清平乐》开始的内容都是一些伤春惜别、男女恋情,感情比较低沉,词风婉约。代表人物有:李煜、晏几道、李清照等婉约派词人。随着苏轼、辛弃疾等豪放派词人的出现,使用范围、内容都有所变化,感情基调也由低沉逐渐转向高亢。

清平乐有何典故(何为清平乐)(3)

《清平乐·春归何处》——黄庭坚

“清平乐”作为较为流行的词调,格式相对较为固定,大多为以下三种:

一、以冯延已的《清平乐·雨晴烟晚》为代表。为平仄(平声分为阴平和阳平,转为现在普通话的1、2声;仄声分为上、去、入,转为现在普通话的3、4声)韵转换格。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

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

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南唐·冯延已《清平乐·雨晴烟晚》

二、以赵长卿的《清平乐·鸿来燕去》为代表。与正体的不同之处在于上结句为六字折腰豆。

鸿来燕去。又是秋光暮。

冉冉流年嗟暗度。这心事、还无据。

寒窗露冷风清。旅魂幽梦频惊。

何日利名俱赛,为予笑下愁城。——宋·赵长卿《清平乐·鸿来燕去》

三、以李白的《清平乐·画堂晨起》为代表。为全仄韵格。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

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

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

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唐·李白《清平乐·画堂晨起》


现代“清平乐”代表作鉴赏:

清平乐有何典故(何为清平乐)(4)

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

现代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这首词是毛主席在1935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宁夏六盘山时所作。此时以毛主席为首党中央领导的红军刚刚粉碎了张国焘的分裂路线,同时奇迹般越过岷山大草地,扫清了国民党的堵截,摆脱了身后的追兵。

全词大气磅礴,雄浑豪放,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上下阙结构相同,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表达了主席及红军将士们勇往直前的钢铁意志。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表达了毛主席对抗战的胜利和战胜国民党反动派有着坚定信念。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