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民间故事十年之痒的婚姻(民间故事拾金不昧)

民间故事十年之痒的婚姻(民间故事拾金不昧)他乘无人买菜之际,到码头边的茅厕去小便。走进茅厕,发现里面的木壁上挂着一个蓝布包袱,鼓鼓隆隆的,不用说,这肯定是哪位过路客人遗忘在此的。他解完小便,见无人来取,又到茅厕外喊了几声,也无人答应。腊月的一天,天下着鹅毛大雪,刘氏要肖正文到地里砍一担白菜,挑到镇上去卖个好价钱,可是,到了中午时分,也没卖出几棵。肖志明为了照顾好正文,又娶了邻村的黄花闺女刘氏为妻。一年以后,刘氏生下一子,她便对肖正文百般刁难,天没亮就叫他起床,挑水浇园,种菜卖菜,天天做到两头黑,不让他再去学馆读书,稍不如意,便非打即骂。肖志明是个老实人,对后妻无可奈何,整日里只是长吁短叹。两年后,肖志明连气带累,也离开了人世。刘氏对肖正文更是百般虐待,将田里的活儿都交给了他。

清乾隆年间,潭州府益阳县有个叫肖志明的菜农,夫妻俩膝下只有一个儿子,取名肖正文,视为掌上明珠。

夫妻俩天天起早摸黑种菜卖菜,用换来的铜钱供儿子读书,希望他将来也能求个功名,光宗耀祖。

肖正文自幼聪明好学,触类旁通,到十岁时已读完了《四书》、《五经》,诗辞歌赋,无所不会,深得父母喜爱。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肖正文十岁刚满,一场大病夺去了他母亲的生命。

肖志明为了照顾好正文,又娶了邻村的黄花闺女刘氏为妻。一年以后,刘氏生下一子,她便对肖正文百般刁难,天没亮就叫他起床,挑水浇园,种菜卖菜,天天做到两头黑,不让他再去学馆读书,稍不如意,便非打即骂。

民间故事十年之痒的婚姻(民间故事拾金不昧)(1)

肖志明是个老实人,对后妻无可奈何,整日里只是长吁短叹。

两年后,肖志明连气带累,也离开了人世。刘氏对肖正文更是百般虐待,将田里的活儿都交给了他。

腊月的一天,天下着鹅毛大雪,刘氏要肖正文到地里砍一担白菜,挑到镇上去卖个好价钱,可是,到了中午时分,也没卖出几棵。

他乘无人买菜之际,到码头边的茅厕去小便。走进茅厕,发现里面的木壁上挂着一个蓝布包袱,鼓鼓隆隆的,不用说,这肯定是哪位过路客人遗忘在此的。他解完小便,见无人来取,又到茅厕外喊了几声,也无人答应。

他打开包袱一看, 里面除了一些衣服鞋袜和文房四宝以外,还有五十两银子。

他心里一惊,这位过路客人丢了包袱,没有了路费,必定寸步难行,焦急万分。应该立即找到他才好。

于是,他把菜担丢在原处,将包袱从茅厕中拿出来,藏在码头边的几块石头间隙之中,然后, 冒着风雪在茅厕四周游动,等待失主前来找包袱。

一个时辰以后,只见一位中年书生模样的人慌慌张张,披着一身雪花朝茅厕跑来, 走进茅厕一看,大喊一声不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肖正文上前问道:“请问大叔,您为什么焦急?”

“唉呀,我的包袱丢了,怎么能上京城赶考呀。”中年人见有人问他,眼泪急得也流出来了。

原来, 两个时辰以前,他进茅厕小便, 见一老者得了急病晕倒在此,他送老者回家,急忙之中却把包袱丢在这里了。

肖正文问道:“您的包袱里有些什么东西?”

“包袱里有二套衣服,一双鞋袜,还有文房四宝和五十两纹银。 这银子可是我东凑西借去京城赶考的路费呀!”中年人边说边抹眼泪。

肖正文见他说得一点不差,连忙安慰道:“大叔请勿焦急,包袱已被我拾得,在这里等候您多时了, 我交给您就是了。”于是,转身从石隙中将包袱拿出, 交给了中年人。

中年人打开包袱,见里面的衣服与银两等物一点不差,十分感动,纳头便拜。肖正文连忙将其扶起。中年人道:“请问恩人尊姓大名?家住何处?”

“晚辈免贵姓肖,名正文,是个菜农,家住码头对面的三里洲上。”

“你小小年纪如此重义轻财,实在难能可贵。这里先致谢纹银十两,以表寸心!待我日后再来登门拜谢,请勿推辞。”

肖正文双手一挡道:“我若爱财,不会在此等您,早已将包袱拿走了。常言道:穷家富路。此去京城千里迢迢,这十两银子兴许能应付十天半月。”

中年人见肖正文横竖不肯收银,便告诉肖正文说他叫骆文举,常德武陵人氏,此去京城赶考后,回转时一定上门拜谢,为表心意骆文举从怀中取出一只小巧玲珑的白玉蝴蝶,将其掰作两半,将一半塞到肖正文手上,说:“日后如有机会相会,以此合蝶为证,我会加倍报答你的!”说罢,骆文举拱手告辞,登船而去。

傍晚,肖正文回到家里。刘氏见他担了大半担白菜回来,气得大骂,不给他饭吃。肖正文无奈,只得将拾到包袱归还失主之事原原本本告诉了继母,以求宽恕。

民间故事十年之痒的婚姻(民间故事拾金不昧)(2)

谁知继母不听便罢,一听反而更加怒气冲天,骂道:“有财不要,真是蠢猪,留你何用”说罢,操起一根木棍,将他赶出了家门。

雪花飘飘,天寒地冻,肖正文无依无靠,只得乘上一艘货船,顺江而下,离开了三里洲,以乞讨为生。

第二年,他流落到了南京,住在城隍庙里的戏台底下。不久,外地来了一个戏班子,在城隍庙里唱戏。

肖正文乞讨之余,便主动为戏班子的师傅们买东买西,烧茶送水,很是勤快。班主见他诚实,又知书懂礼,便收他做了徒弟,结束了乞讨生涯。

肖正文天资聪明,学戏用心,记性又好,不久,就学了十多部戏。他登台表演的小生,要扮相有扮相,要嗓子有嗓子,深受戏迷欢迎,几年以来,成了戏班子里的台柱子。

且说南京城里有个叫张汉才的戏迷,五十开外年纪,开了一家绸缎铺,是当地的一位富商,膝下只有一子,名叫张胜友,长得又矮又丑,年过十八还没娶到媳妇。

张汉才很是着急。前些日子,经媒婆撮合,张胜友相中了城里一位翰林的闺女。张汉才见儿子长得丑,不好前去迎亲,急得他们夫妇俩象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这日,他来到城隍庙看戏散心,一见台上扮演蓝采和的肖正文,双眉一挑,便有了主意。

戏散后,张汉才给戏班主发了帖子,叫他与肖正文来府上赴宴,有要事相商。班主胆小生怕得罪这位富商,忐忑不安带着肖正文按时赴宴。酒过三巡以后,张汉才提出了要肖正文代替儿子张胜友接亲之事,并说事成之后,重承感谢。

肖正文听说要他代替张胜友去接亲,吓得酒杯都掉到了地上,连声说,“使不得!使不得!”斑主一见肖正文推辞,又怕张汉才生气,急得不知所措。

谁知张汉才卟嗵一声跪在肖正文跟前,破头求情道:“我张某人只有这个儿子,以前相过几次亲,女方都嫌我儿相貌丑,没有相中,这次要是再吹掉了,我儿子会气得发昏的,只能打一世光棍,我张家的香火也就断了,祖业也没人再往下传。只要小哥同媒人走一趟,给我撑门面,把那女子给接进门来。日后若有什么麻烦事儿,由我张某人担着。为了表示心意,我先付一千两银子给你,请你千万帮忙,你若不答应,我就不起来。”

班主见张汉才讲得可怜,连忙将他扶起,劝肖正文道:“正文呀,人生在世,要多行善事,你就答应了吧。事成之后,你若怕有麻烦,拿了这一千两银子回家去买些田产,也能过一辈子呀!”

肖正文见他们一个求,一个劝,也就勉强应允了此事。

接亲之日,肖正文穿红袍,戴红花,骑骏马,带着礼物,由媒人引导, 一路上吹吹打打来到了翰林府上。女方许多亲朋戚友在大门旁列队迎接。 岳父母一见女婿眉清目秀,端庄稳重,一派书生气, 心里非常高兴。

吃过午饭,正待发亲,突然天空乌云翻滚,狂风大作,下起了倾盆大雨,不能上路。 肖正文与媒婆急得束手无策。直到黄昏时分,大雨仍然如瓢泼一般。 肖正文只好对翰林说:“家里亲朋满堂,父母着急。 不管雨下得多大,今日一定得将娘子接回去,请岳父大人恩准。”

谁知这位岳父却说:“天上倾盆大雨,地上水流成河。一路上多有不便,要是我家小女生起病来,你们张家可担当不起。今日是大好吉日,你就和小女在我府上拜堂成亲吧!”

媒人在旁听后,差点急出一身汗来。“禀报老爷,这又不是倒插门的女婿,岂能在贵府拜堂,若是今日不行,就改换婚期,另择吉日,再来接亲如何?”

无奈老爷是南京城里的堂堂翰林,历来说到做到,哪听媒婆劝阻,早就吩咐手下人速去准备花烛,布置洞房,立即叫新郎新娘拜堂成亲。

媒婆见拗不过翰林老爷,只好同意。她将肖正文拉到一边,如此这般地耳语了一番,叮嘱他千万不要辜负了张家的一片好心。肖正文说:“请大婶放心,事已至此,也只好硬着头皮去应付拜堂,免得人家看出破绽,我是个知书达理之人,决不会做出那种见不得人的事来。”

掌灯时分,翰林府内彩灯高悬,鼓乐齐鸣。新娘新郎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后,双双被送入了洞房。

且说新娘是骆翰林的独生闺女,长得如花似玉,美若天仙,取名玉蝶,从小饱读诗书,且又能歌善舞,十分懂礼。进入洞房以后,一直端坐在床前,等待新郎前来揭头巾。谁知二更过去了,新郎只在房中来回踱步,没有前来揭去头巾。玉蝶心中焦急,偷偷掀起头巾一看,只见新郎长得魁梧高大,气度不凡,是位白面书生,不觉心中暗喜。再仔细一瞧,新郎双眉紧锁,焦虑不安,好象有什么心事。

三更时分,肖正文坐在红烛边的椅子上,心乱如麻,又没有书看,十分尴尬。这时,他忽然想起那半边玉蝶,慢慢从怀中取出,双手捧着,细细观赏,以此打发时光。玉蝶偷偷看见,以为他以前有什么心上人,但又羞于先开口,不好询问。这时,五更鼓响,天已黎明,肖正文打开房门,伸了一个懒腰,出门去了。

民间故事十年之痒的婚姻(民间故事拾金不昧)(3)

新娘见新郎一夜没沾她的边,又不说话,想他手中半边玉蝶一定是情人所赠,又气又恼,揭下头巾,急移莲步,气冲冲地到后堂敲响了父母的寝门,详细禀告了昨晚之事。

玉蝶父母一听,大吃一惊,要去找新郎算帐。刚走两步,骆翰林突然想起,六年前他将半边玉蝶送给了一位益阳三里洲上的菜农小伙子。难道真的是他?不可能。他继母说他已投水而死,况且不是姓张。他为什么又干里迢迢来到了南京呢?莫非他继母是骗我的?于是他劝女儿道:“我儿莫气,看来这其中必有原故,让我前去问个明白。”

骆翰林来到厅堂,见新郎正与媒婆轻声说话,媒婆笑弯了腰。他想这其中定有什么蹊跷,不觉气上心来,大声问道:“贤婿,你昨晚为何一夜未眠?你坐在椅子上看的什么东西?快快拿来我看。”

肖正文大吃一惊,连忙从怀中取出半边玉蝶,双手捧献给骆翰林。“这是一个过路客人所赠。”

骆翰林一看,从怀中取出另一块,两半一合,丝毫不差,果真是他六年前赠给益阳三里洲上一位种菜小哥的。“你这半边玉蝶,说是过路客人所赠,这人姓甚名谁?家住何处?”

“此人姓骆,名文举,系谭州武陵人士。”

“在什么地方?”

“谭州益阳资江边的码头上。”肖正文吓得兢兢颤抖,不敢抬头,生怕惹出麻烦来。

“什么时候?”

“六年前腊月的一个下雪天。”

“那你本不姓张?”

“老爷怎么知道?”

“你姓肖名正文,三里洲上的一位菜农?”

“老爷怎么认得小人?”

“正文贤侄,你抬起头来,仔细看我,是否还认得我是谁。”骆翰林惊喜地说道。

肖正文慢慢抬起头来,端详了一阵,觉得此人好象有点面熟。“大叔,您莫不是骆文举?”

“本官正是,贤侄快快请起。恩人来到府上,请受我骆文举一拜。”骆文举正准备下跪,肖正文一把扶起“使不得,使不得,堂堂翰林大人,我草民如何受得。”

骆文举吩咐看座,“正文呀,这些年我找得你好苦,你继母说你已经死了。怎么现在倒成了大小伙子了?”

“您去过我家?”

“对,我去过你家。”接着骆文举将别后之情原原本本说给肖正文听了。

那年腊月,骆文举上京城赶考,中了举人。皇上命他到南京就职,官封翰林。上任之后, 他回家去接家眷来南京,特意在益阳停留了一日 ,带了许多礼物去拜访肖正文。可是,他继母为掩人耳目 ,不想吐露真情,谎称肖正文已经落水身亡。骆文举听后 ,便匆匆离开了益阳。

民间故事十年之痒的婚姻(民间故事拾金不昧)(4)

骆文举说到这里又问道:“正文呀, 想不到你还活着,还在千里之外的南京见了面,你我真有缘份哟,哎!你又为何改肖姓张,来到了南京城呢?”

于是,肖正文一五一十将离别之后的情况说了出来。然后脸一红,双膝跪在骆文举脚下, 道出张汉才要他冒名顶替拜堂之事。

骆文举连忙将他扶起。“此事不能怪你,这还是我骆某人求之不得之事 。”他又转身对媒人说:“你速去告之张汉才,如果他知罪,赶快退了这桩婚事。肖正文既然已和我女儿拜了天地也就是夫妻了。要是张汉才不肯退婚,我就判他个欺骗之罪,叫他去蹲大牢。”

媒婆说道:“老爷虽然言之有理,要让张汉才蹲大牢也不难,但是,此事张扬出去恐怕对老爷声誉不利。老爷既要顾里子,也得顾面子,还是以和为好。”

“此话怎讲?”

“肖正文配玉蝶姑娘真乃天生一对,地配一双。但是,外面都知道骆大人的闺女许配给了张汉才的儿子,而且把花轿也抬进了翰林府的大门,如果抬着空轿回去,张汉才肯定不满意,就算他不敢当面对您老爷辩论,但是,他那张嘴在外面逢人便说骆大人不讲交情,随意退婚, 你也堵不住他的嘴巴,到那时,外人不知内情,都说您骆大人的不是 ,我看您的面子也不好往那儿搁。请大人三思。”媒婆提醒道。

骆文举坐了下来,冷静一想, 媒婆的话也有些道理。“那你看这事怎么办?”

“小人倒是替大人想出了一个万全之策,不知大人肯不肯依?”媒婆试探道。

“有什么好办法,快快讲来。”

“老爷是个慈善之人,府中丫环使女众多,依小人之见,何不随便挑选一个与张胜友配为夫妻,在外人眼里,骆张两家仍然是亲家,岂不两全齐美!”

骆文举一听,喜上眉梢,连忙对媒婆说道: “我府上有一个丫环,名曰玉芳,年方二八,长得与玉蝶不相上下,已被老夫收为义女 ,就将玉芳许配给张胜友为妻如何?”

媒婆千恩万谢,连声称好。

骆文举立即吩咐下去,叫玉芳姑娘梳妆打扮 ,立即起轿去张家完婚。

骆文举叫小女玉蝶出来见过肖正文, 小两口一见钟情,十分恩爱。从此, 肖正文便留在翰林府上继续攻读诗书,几年后中了举人。 回益阳县当县令去了。后来,有人对这段玉蝶姻缘写诗赞道:

半边玉蝶胜金银,

情谊尽在玉蝶中。

好心终究有好报,

乞丐也能配佳人。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