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双堠水库和唐村水库哪个大(东梭庄行走纪事)

双堠水库和唐村水库哪个大(东梭庄行走纪事)30年代末,我们全家人逃荒到吉林,有一年,我亲眼见到10岁的弟弟没有钱看病,没有医学知识养病,死在了东北。关于家世和参军的故事,刘乃晏写道:“我的老家位于山东沂南县一个村庄。------我10岁左右就开始帮助家里种菜卖菜,农活样样都得干,‘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今年初夏我在南石门村行走时,听老人们说起抗日老战士刘乃晏、闫玉琢的名字。老人们说,刘乃晏是梭庄人,是一位革命老战士。抗日战争年代经常住在石门村,在当时属于费东县的诸满、汪沟一带开展抗日活动,而且影响很大,被村里老少爷们儿经久传说。这次到东梭庄,在村头问起革命老战士刘乃晏,村里人对我说,刘乃晏就是东梭庄村人,曾在济南军区后勤部任职,中将军衔。前几年还拿出积攒的10万元钱,帮助村里修了一座漫水桥。笔者找寻到了刘乃晏将军所写的个人回忆录,知道了他的一些革命经历。

(接上篇)

双堠水库和唐村水库哪个大(东梭庄行走纪事)(1)

(左:刘乃晏将军 右:刘卫平)

(图片出处:老马的美篇)

革命老战士刘乃晏

今年初夏我在南石门村行走时,听老人们说起抗日老战士刘乃晏、闫玉琢的名字。老人们说,刘乃晏是梭庄人,是一位革命老战士。抗日战争年代经常住在石门村,在当时属于费东县的诸满、汪沟一带开展抗日活动,而且影响很大,被村里老少爷们儿经久传说。

这次到东梭庄,在村头问起革命老战士刘乃晏,村里人对我说,刘乃晏就是东梭庄村人,曾在济南军区后勤部任职,中将军衔。前几年还拿出积攒的10万元钱,帮助村里修了一座漫水桥。

笔者找寻到了刘乃晏将军所写的个人回忆录,知道了他的一些革命经历。

关于家世和参军的故事,刘乃晏写道:“我的老家位于山东沂南县一个村庄。------我10岁左右就开始帮助家里种菜卖菜,农活样样都得干,‘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30年代末,我们全家人逃荒到吉林,有一年,我亲眼见到10岁的弟弟没有钱看病,没有医学知识养病,死在了东北。

我1940年8月参加八路军时还不满16岁,那个年代为什么去当兵?是因为我亲眼所见国破家亡的惨景。那个年代,日本鬼子所到之处,烧杀抢掠,今天在东村杀人,明天又在西村杀人,老百姓整日担惊受怕,地种不成,学上不成,人们纷纷弃家逃难,家破人亡。只要鬼子来了,就把村子里能用的东西抢劫一空,老百姓只能长叹短气,万般无奈,任由蹂躏。

有一次,鬼子来扫荡,年大体弱的四祖母对我讲:“你赶紧逃吧,我不走了,鬼子抓去就是死,我是逃不出去的,没有吃的,饿死也是死。反正就是个死,我不怕。”

在逃难中,我刚出村,鬼子的飞机来了,我立刻爬在豆地里。敌机飞得很低,冲起的气浪吹得豆子摇摇晃晃的,飞机上日军飞行员狰狞的面孔,我看得清清楚楚。那个时候不懂飞机性能,生怕被敌人从飞机上发现了,下来把我抓走。我紧紧地贴在地上,大气不敢出,心里嘣嘣直跳。飞机飞走了,总算逃过一劫。面对日寇暴行,村子里男女老少,不管在家里在街巷,都在议论:“赶不走鬼子,这日子过不下去。只要是为了打鬼子,老百姓拿什么都舍得拿出来”。

有一年,国民党庞炳勋的军队攻打垛庄鬼子据点。虽然没有消灭鬼子,让鬼子跑了,但老百姓把过春节的米面拿出来做饭慰问打鬼子的军队。村里人都在说,只要打鬼子,咱过节喝凉水也心甘情愿。

有一次日军扫荡时,从我们村里抓走两个年青人,当天就在村西北角砍了头。面对同村一起长大的青年被杀,由此激发了我的民族仇恨和当兵热情,我觉得不抗日就没有出路,一定要去当兵打鬼子为同胞报仇。

我走上革命道路受党教育后,明白当兵是为了什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国。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我投奔到抗日救国的滚滚洪流中,用青春和热血,在血与火的战场上,锤练成长为一名真正的革命军人。”------

从刘乃晏将军的回忆录中知道,1940年他16岁参军,入伍山东纵队蒙山支队,经历过大青山突围战。大青山突围战发生后,他与部队失散,曾经在黑山庵大青山一带经历了几十天的生死磨难,靠着坚强的革命意志和机智勇敢,终于找到自己的队伍。

1942年后,他受组织安排,进入敌占区开展游击战,参加汪沟区武工队,活跃在石门、黑山庵,青驼窝庄、朱家崖子、苗家嘴,诸满、竹园、汪沟、张家岩、桃花庄等乡村。秘密发展抗日力量,锄奸反特、保卫麦收、保卫村庄、保护群众、筹措军粮等,出生入死,机智杀敌。

1945年初,他回到主力部队参战,任八路军鲁中军区警备二旅某连指导员,转战胶济路、津浦路沿线,连续参加了解放临朐、益都、博山、淄川、新泰、章丘、莱芜、蒙阴、沂水、临沂等战斗。在解放临沂攻打王洪九战斗中受重伤,养好伤后重新走上革命战场。

解放战争年代,刘乃晏参加了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开封战役、淮海战役、解放上海战役等。其中在解放安丘攻打安丘城东门的战斗中,刘乃晏率先冲进一个院子,受到敌人暗堡机枪扫射,右手手腕、胳膊、右胸、右腿身中四弹,受了重伤。

村里人还记得,刘乃晏战场受伤时,三位叔父刘云厚、刘松厚、刘存厚恰好在战地支前。三位叔父从民工住处赶了5里路去看望他。看到他伤势严重,三位叔父每人搁下了两元钱给他,让他补养身子、安心养伤。刘乃晏流着泪说话,让三位叔父给父母捎信,让父母亲放心。

刘乃晏是一位铁骨铮铮的革命战士,他作战机智勇敢、舍生忘死,体现出一位革命战士大无畏的精神。孟良崮战役之前,刘乃晏重伤刚刚出院。部队首长考虑他身体伤残,准备让他到后勤卫生单位任职。可是,刘乃晏坚决要求回到主力部队参战,被任命为八纵某团炮兵连指导员。

孟良崮战役攻打芦山大崮顶的战斗中,他右胳膊挂着吊带,率领连队冲锋在前,迫击炮手打出炮弹摧毁了敌人一个个地堡、暗堡。敌人打来“加差炮弹”,优秀炮手郑光仁牺牲,他也被爆炸气浪摧翻在地堰下。

他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在革命队伍里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

刘乃晏将军从小没上过学,在戎马倥偬的战斗岁月里,靠着坚强的意志学会了识字写字。离休后,他不顾手臂伤残,坚持写作出几十万字的革命回忆录。

刘乃晏将军对故乡一往情深,村里人回忆,1960年秋,他偕同夫人赵秀珍回老家参加了十天的生产队劳动。当时正值秋收大忙时节,刘乃晏将军在生产队刨地瓜。傍晚分地瓜的时候,他主动上前抬大筐。分地瓜的大筐很大很重,可是他一直坚持着抬大筐,一点也不顾自己身体多处伤残。

八十年代中期,刘乃晏将军看到家乡父老还没用上高压电,便主动联系地、县供电部门,优先给梭庄管理区架上高压电。上级帮扶了百分之六十的资金,使梭庄管理区先于其他管理区最早用上高压电。

2015年末,已经是92岁高龄的刘乃晏将军听说前河上还没有修桥,人们来往很不方便,便拿出自己积攒离休金10万元,帮助村里修建了一座坚固实用的漫水桥。

民风淳朴 百业兴旺

东梭庄有山有水,可谓是富贵温柔乡、花柳繁盛地。这里是山峪的汇聚核心,百川汇流,人流物流都从这里集聚。

古来传说,东梭庄商铺作坊多、木匠机匠多、教师多。

清末民国年来,村里染坊、面食业户、豆腐坊、磨面坊、油坊、中药铺、剃头店等各类商户一应俱全。

东梭庄的染布坊非常出名,刘禄厚、刘乃钦、刘乃平等都是染布的行家里手。染布坊专门有人赶集收取白布,回来后染成深蓝、浅蓝或蓝花色布。农业合作化时,村办染坊收取各家各户成品布染色,为当地村民提供穿衣用布优质服务,一直干到了七十年代末。

东梭庄的面食非常有特色,刘乃言家蒸馒头,刘方厚家炸油条,刘德厚、刘贡厚家加工面条。他们做的面食食材新鲜、工序周到、火色恰好,精工细作,受到人们喜爱。

还有苏立福、刘长运、刘乃来、尹兆吉等几家豆腐坊,使用传统原始工艺点卤制作,口味非常纯正。

东梭庄的木匠最多,主要打制嫁妆、家具、农具等。早年间出名木匠有刘曰立、刘乃现、刘奇厚、黄传保、刘悌厚,后来有刘兴厚、刘乃波、刘元福等,总共二十多人。

木匠中最出名的是刘悌厚和刘奇厚,他们都是细木匠,打制家具、嫁妆精雕细刻、坚固耐用。

木匠刘悌厚有一项独特的技艺——做织布梭子。织布梭子,俗称“织布溜子”,是一台织布机最精密的部件,大小、形状、用材、打磨等都有着特别的讲究。刘悌厚掌握制作方法,方圆百里内属独门绝技。当年,山后孙祖、山前薛庄等织布机匠都不顾路途遥远赶来,让他加工打制匹配。

刘悌厚还能干铁匠手艺,不但能打制锄头、镰刀、铁锨、䦆头等日常农具,而且连深井打水需用的尖底圆口的铁斗子也能制作。

东梭庄药铺中医先生好,刘与矩擅治伤寒病,刘曰谨擅治妇科病,刘会厚以针灸治病出名。他们都是中医、使用中药,医疗技术名闻乡里。

东梭庄古来具有商贸小镇的功能,二十多年前,村里因势利导开立集市,小集一天天发展壮大,现已发展成一处中型集市。

村民艰苦朴素、吃苦耐劳、敢为人先,在生产建设、社会发展中处处走在前头。

1974年寒冬季节,北岭整治大寨田和水利工程工地上,全体社员“抗着西北风、顶着大雪片,地冻三尺照样干!”

生产小队长刘乃淳、刘乃海、刘乃好等两手冻破磨破渗着鲜血,仍然是轻伤不下火线。八个生产小队长出工在前、收工在后,全体社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个冬天建成了一座扬水站和开挖垒砌2800米渠道。

1975年,八个生产队小麦亩产160公斤,玉米320公斤,人均分口粮小麦61公斤,成为这一带人人称羡的富裕村。这一年交公粮任务14000斤,用一季小麦全部完成,夺得双堠公社第一名。1975年,东梭庄荣获山东省“农业学大寨先进单位”称号。

东梭庄因为世代有大户人家,私塾教育存在了上百年。民国年间,本村刘曰旭和汪家庄牛世选担任私塾老师,教出了一茬茬识字先生。村里上过私塾的人有刘德厚、刘祥厚、刘长周、刘祯厚、刘乃佑、刘乃环、刘乃仁、刘乃泰等,他们中的很多人被外村请去教学。

东梭庄的新式办学也比较早,早在1940年,村里就有了抗日小学,本村刘乃环担任老师。土地改革以后办起公立小学,学校设在地主大户的宅院里。不但本村孩子能上学读书,邻村西梭庄、庙子山、下佛住、上佛住、上硠等村的学生都来上课。

新中国建国初期,村里办起针对成年人扫盲教育的夜校和速成班,垛庄区委奖励一个汽灯照明。老师是刘德厚、刘乃太、高振海、刘和厚等人,邻村西梭庄、庙子山的人晚上打着灯笼来上课。其中,庙子山刘乃余上夜校三年成才,先是担任了灯塔农业社会计,后来到公社党委工作,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基层干部。

东梭庄村风民风淳朴忠厚,村里人一直传承着诚实、忠义、仁厚的家风民风,待人讲礼节,做人诚实守信,持家勤劳节俭,干部公私分明、不贪不占。

清朝末年,西楼“乐善堂”药铺先生刘文龙,不但学问深医术好,还乐于施德行善、扶贫济困,为人开药方从不收钱。

刘曰胶是村里最早的党员,是乡村优秀党员代表。战争年代为革命东奔西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响当当的生产劳动模范。五六十年代,支部书记刘曰胶带领人们把牛头山上栽植了松柏树林,在大崮山上栽植了刺槐树林,在河滩两岸栽植了杨柳树林,五年间村庄周边宜林地全部得到绿化。他还到庙子山、马子山、卧佛山等进行造林绿化,绿化面积达到了800亩,被中央人民政府华东局授予“林业劳动模范”称号。1961年,他在马山造林工地劳动时,突发疾病倒地不起,在紧急送往孟良崮医院的路上不幸去世,享年66岁。当时的双堠公社书记赵锡胜亲自赶来为他召开了追悼会。

老党员黄家栋保存村里46元吃食堂结余款、七年没动一分钱的事迹,至今还被人们广为颂扬。1958年7月至1960年8月村民吃食堂,最后结余了46元现金。食堂停办,余款封存。支部书记、大队长黄家栋把结余款用纸一包保存了七年,直到1967年卸任支部书记时,他把纸包现金交给大队会计刘乃兴。

新任村干部们感动地说:“这么长时间了,这些钱你用了谁知道?会计账上也没有,你拿回去自己用吧!”

黄家栋说:“这是集体的钱,我穷死也不能花一分。”

注重教育,诚实守信,诗书继世,忠厚传家,良好的村风民风,传承影响着一代代村人。这些年,从东梭庄走出了一个个国家建设栋梁之才,有刘长茂、刘乃江、刘立峰等博士生3人,刘卫平、刘长坤、刘卫民、刘元强、刘长美等硕士研究生14人。到2016年止,全村大中专毕业生达到了76人。

(东梭庄行走篇全文终)

(行走图片接上篇)

双堠水库和唐村水库哪个大(东梭庄行走纪事)(2)

小河南岸道路

双堠水库和唐村水库哪个大(东梭庄行走纪事)(3)

村前漫水桥

双堠水库和唐村水库哪个大(东梭庄行走纪事)(4)

桥北头连着街巷住户

双堠水库和唐村水库哪个大(东梭庄行走纪事)(5)

桥头立着《将军桥修建功德碑》

双堠水库和唐村水库哪个大(东梭庄行走纪事)(6)

人们到南山下种地干活,必须从漫水桥上通过。

双堠水库和唐村水库哪个大(东梭庄行走纪事)(7)

村前河道经过了治理,修建了沿岸道路,并且能拦蓄山水。

双堠水库和唐村水库哪个大(东梭庄行走纪事)(8)

双堠水库和唐村水库哪个大(东梭庄行走纪事)(9)

这几天下雨,河里水流量很大。

双堠水库和唐村水库哪个大(东梭庄行走纪事)(10)

雨水大了时,水流可从桥面上通过。

双堠水库和唐村水库哪个大(东梭庄行走纪事)(11)

桥北头聚集了打扑克玩耍休闲的老人

双堠水库和唐村水库哪个大(东梭庄行走纪事)(12)

树荫下伴着流水声乘凉拉呱

双堠水库和唐村水库哪个大(东梭庄行走纪事)(13)

双堠水库和唐村水库哪个大(东梭庄行走纪事)(14)

双堠水库和唐村水库哪个大(东梭庄行走纪事)(15)

双堠水库和唐村水库哪个大(东梭庄行走纪事)(16)

桥上忙碌起来

双堠水库和唐村水库哪个大(东梭庄行走纪事)(17)

河南有村里大片土地

双堠水库和唐村水库哪个大(东梭庄行走纪事)(18)

村前的大崮山

双堠水库和唐村水库哪个大(东梭庄行走纪事)(19)

村西南的马子山

双堠水库和唐村水库哪个大(东梭庄行走纪事)(20)

桥北头小巷

双堠水库和唐村水库哪个大(东梭庄行走纪事)(21)

老巷石墙上藤蔓生长着岁月

双堠水库和唐村水库哪个大(东梭庄行走纪事)(22)

村西闲地

双堠水库和唐村水库哪个大(东梭庄行走纪事)(23)

村西住户

双堠水库和唐村水库哪个大(东梭庄行走纪事)(24)

穿村公路是东西交通要道

双堠水库和唐村水库哪个大(东梭庄行走纪事)(25)

路边超市商品非常丰富

双堠水库和唐村水库哪个大(东梭庄行走纪事)(26)

路边集市市场设施

双堠水库和唐村水库哪个大(东梭庄行走纪事)(27)

双堠水库和唐村水库哪个大(东梭庄行走纪事)(28)

向西去是大青山烈士陵园大门口

双堠水库和唐村水库哪个大(东梭庄行走纪事)(29)

双堠水库和唐村水库哪个大(东梭庄行走纪事)(30)

双堠水库和唐村水库哪个大(东梭庄行走纪事)(31)

1988年被列为全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双堠水库和唐村水库哪个大(东梭庄行走纪事)(32)

双堠水库和唐村水库哪个大(东梭庄行走纪事)(33)

2019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蒙河双堠水库建设,大青山烈士陵园搬迁吗?村里老人们谈论说,建设部门做了保护规划,在烈士陵园前面做保护大堤围挡,进入陵园的道路也需要重新规划修建。

双堠水库和唐村水库哪个大(东梭庄行走纪事)(34)

东边的大青山小学

双堠水库和唐村水库哪个大(东梭庄行走纪事)(35)

西边与西梭庄相连

双堠水库和唐村水库哪个大(东梭庄行走纪事)(36)

路北白云山前有古老的寺庙白云寺,抗战年代驻过抗大一分校,五六十年代是灯塔农业社办公处,七八十年代曾经是梭庄农中、梭庄联中学校校园。

双堠水库和唐村水库哪个大(东梭庄行走纪事)(37)

西梭庄村前通往仲山前的道路

双堠水库和唐村水库哪个大(东梭庄行走纪事)(38)

沿河有多道漫水桥

双堠水库和唐村水库哪个大(东梭庄行走纪事)(39)

这条山河四季不断流,上游有水库还有几个常年出水的泉源。

双堠水库和唐村水库哪个大(东梭庄行走纪事)(40)

大崮山是梭庄的屏障,它的南端是大青山,它的东边是盆泉。西南山峪有庙子山、仲山和垛摞崮等。

关注乡村

关注沂南

关注后可以阅读历史文章

牛头山前东梭庄(上)——蒙河双堠水库村庄行(之七)

蒙河双堠水库村庄行(之六)——千年古村是盆泉

西梭庄刘硕厚老人的回忆——孟良崮战役战地行(之二十一)

孟良崮 大崮顶 大庵顶—孟良崮战役战地行(之二十八)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