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乒最新战报马龙(马龙男乒第一人)
男乒最新战报马龙(马龙男乒第一人)霎时中国球迷热血沸腾,欢呼雀跃,而坐在屏幕前的马龙也同样深受鼓舞,他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比赛中的运动员一样为国争光,载誉归来。1995年天津世乒赛,决赛中中国对阵瑞典,最终狠狠地打了个翻身仗,改变了之前国乒低谷的局面,重新让中国乒乓登上冠军宝座。鞍山体校是他小时候练球的场所,在那里日子相对来说是单调枯燥的。他认真打球,刻苦训练,或许在那时候,乒乓球对他来说还不算意味着什么,他只把它当做一项体育运动,而自己只是听从父亲的话选择了它。但是1995年的天津世乒赛,是真正触动他的内心,让他对乒乓球有了深刻的情感。
1988年马龙出生在辽宁省鞍山市的一个普通的家庭里,马龙的父亲马玉华是一名普通的政府工作人员,为人忠厚老实,个性传统,母亲则是一名职工,这是一个很平常的家庭,可是很多年后他们培养出了中国乒乓球最优秀的选手,这是何其荣耀。
马龙5岁时,体弱多病,马玉华为了增强孩子体魄,他决定让他去学乒乓球。
理由是打乒乓球能锻炼身体,而且这项运动相对来说比较和缓,不会让身体受伤。
就这样,小马龙开始与乒乓球结缘。
鞍山体校是他小时候练球的场所,在那里日子相对来说是单调枯燥的。
他认真打球,刻苦训练,或许在那时候,乒乓球对他来说还不算意味着什么,他只把它当做一项体育运动,而自己只是听从父亲的话选择了它。
但是1995年的天津世乒赛,是真正触动他的内心,让他对乒乓球有了深刻的情感。
1995年天津世乒赛,决赛中中国对阵瑞典,最终狠狠地打了个翻身仗,改变了之前国乒低谷的局面,重新让中国乒乓登上冠军宝座。
霎时中国球迷热血沸腾,欢呼雀跃,而坐在屏幕前的马龙也同样深受鼓舞,他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比赛中的运动员一样为国争光,载誉归来。
于是有了心里的强大向往和信念,他拼命练习。
1999年,马龙11岁,这一年他离开鞍山体校,来到了辽宁体校,在之后的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在许多优秀的苗子里并不显眼,毕竟作为国球的乒乓球运动,有太多优秀的人选择练球,为专业乒乓球运动员做准备。
到了13岁,省队教练依旧看不上马龙,而那时他也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
幸运的是,伯乐终于来了。
北京西城体校教练关华安来辽宁体校交流,他看中了马龙,并且把他带到了北京开始训练。
经过两年的时间,马龙在15岁时进入了国家队。
进入国家队才是马龙接受挑战的开始,国家队训练比赛很辛苦,队内教练是冠军,师哥是冠军,遍地都是世界冠军,你不行,就永远成不了主力,还面临被遣送回省队的危险,所有竞争非常大。
那时的马龙性格腼腆,不善言辞,还带有着大男孩的青涩,他唯一会做的就是埋头苦练,一直待在球场练球。
刘国梁都说他是个很乖的孩子,很听话,让他干什么就干什么,也不会偷懒。
2006年,马龙十八岁,这一年他也赢来了自己代表中国队的世界大赛出征——不莱梅世乒赛,在这场赛事中他获得了自己的第一枚世界冠军的奖杯。
尽管马龙说那是团体赛,类似于板凳球员,但是能够被国家队选中出征,已代表着他具有不可抗拒的潜力。
2006年后,马龙作为国家队主力人员参加比赛,同时期中国“二王一马”,王励勤,王浩,马琳的时代还未结束,马龙,张继科,许昕作为国乒下一代的接班人已被委托重任,能力不可小嘘。
在这几年里,马龙凭借着自己多年的勤奋训练获得了世界杯,世锦赛的冠军,但是不难发现有很多都是团体赛,对于马龙来说,这尚且不是他的最高水平。
而多次与马龙失之交臂的世乒赛让他一度陷入低谷。
其实在2009年,2011年,2013年,马龙都挺进四强,但是很遗憾都没有走到冠军那一步。
主教练刘国梁说,在那三次比赛中他已经三次埋葬了自己。
在那段时间里,马龙的表现很不稳定,他似乎陷入了瓶颈。
训练跟不上力气,整天睡不着,让自己保持不消极已经是他最好的状态。
那时他25岁,前面有二王一马的限制,尤其是2013年世乒赛中的对手王皓,人们甚至调侃王皓专克马龙,中间有张继科,后面还有一批一批的小将崛起,比如樊振东,这让他很焦虑。
2014年,马龙陷入了人生最低谷。
2014年世界杯决赛中他遇到张继科,注定是一场不好打的仗。
张继科——“藏獒”,“帝国的绝凶虎”是一个和马龙无论是在性格还是打球风格上都不相同的男人。
张继科,以最快时间收获大满贯的人,是一位很有性格的乒乓球选手,打球暴力直接,擅长反手,在球场上拥有着绝对的主动。
在那场比赛中,马龙打得很保守,一方面也许是心理原因,之前的多次失败让他心理产生阴影,马龙打得畏手畏脚,很保守,哪怕他做出了调整,也只是没有章法,完全达不到效果。
张继科获胜后,内心压力释放,跑到边上,一脚踢烂了挡板,一旁的马龙落寞无比,这一脚不是简单的一脚,它证明了张继科仍然是世界第一,同时也把马龙的内心踢翻,让他产生了更加强烈的自我怀疑。
接下来的世锦赛马龙被樊振东打败,种种失败的重压让他甚至产生了退役的想法。
但是当马龙自己静下来思考后,他发现自己多年来对乒乓球的热爱早已深入骨血,不可分割。
他只好拼命调整自己。
心态上回到乒乓球本身,看淡输赢,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乒乓球运动员。
生活上每天积极训练,坚定意志。
这也让他之后在比赛中都能放低自己,不管在比分上对方领先多少分,只要没到最后一刻,就要沉住气,一分一分地打。
2015年,马龙势如破竹,在这一年,他27岁,终于迎来了低谷后的反击,以4:1的成绩战胜樊振东,终于将世乒赛单打冠军收入囊中。
接下来的一年,马龙,张继科,许昕三剑客参加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
在里约奥运会上,他以4:0的成绩打败张继科,获得奥运会男乒单打冠军。
至此,他实现了自己的大满贯。
里约奥运会结束后,马龙张继科等人回国,介于奥运会不俗的表现,他们收获了大量的粉丝,也是在那时越来越多人认识他们,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乒乓球这场运动。
马龙也一跃成为国家队小队员们的榜样,相对于张继科的桀骜不驯,更多的人喜欢马龙沉稳温柔的性格,他就像是男乒的定海神针。
在很多人以为马龙会继续再创奇迹的时候,马龙却面临着伤痛的威胁。
多年的运动生涯,让他的受到大大小小的伤害,他的左腿膝盖经常疼痛,在打了很多次封闭后,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
2018年马龙因伤退赛,八个月离开了赛场,专心治疗。
在手术之前,他剃掉头发,寓意一切从头开始。
手术后枯燥艰难的康复许多次磨砺他的心智,而这段时间里他三个月没有碰球拍才是最大的煎熬。
2019年,很多人唱衰马龙,认为马龙很难再延续之前的辉煌,甚至难回赛场。
就在那一年,马龙王者归来,再夺世乒赛冠军。
“I made in Chinese.我想赢这场比赛,但我更想赢得别人的尊重。”
这就是马龙。
如今三十三岁的他还站在赛场上。
如少年,初心不改,热血难凉。
如磐石,坚定不移,稳如当初。
运动员是个很残酷的职业,激烈的竞争,身体的伤害,艰苦的训练等等,都让每一份荣誉来得不容易,而很多人站在顶峰几年后,也最终默默离场。
马龙则是坚持再坚持,就像很多年前那个少年一样。
手握球拍即拥有世界。
愿马龙能取得好成绩,再创辉煌!
愿有梦想的人,都梦想成真!
愿所有努力的人都走过黑暗,收获应得,骄傲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