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这世界有很多比我们更苦的人(远比你想象的更残酷)

这世界有很多比我们更苦的人(远比你想象的更残酷)《空巢》展现城市中独居空巢老人的生活现实,主演祝希娟也凭借此片入围了今年度的金鸡奖最佳女主角的提名。《喜禾》讲述自闭症儿童以及家庭亟待解决的教育困境;翻开张唯导演的作品序列,可以发现他一直以来对中国社会,以及边缘群体的关注。《一个人的皮影戏》关注现代文明浪潮中,传统文化的消亡与手艺匠人的孤独;《打工老板》聚焦在“中国制造”的神话下,民营企业和打工人遭遇的血色现实,在豆瓣拥有8.0的高分;

近些年,LGBTQ题材的影视作品在全世界范围内,无论是数量还是样态上,都获得了很大程度的扩充。

然而在内地电影领域,由于种种原因,这一议题仍然保留着相当大的空白。

而张唯导演的《肋骨》的出现,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一题材上的空缺。

影片罕见地将视角对准了跨性别群体,通过社会与宗教的背景,呈现他们面临的种种现实困境。

这世界有很多比我们更苦的人(远比你想象的更残酷)(1)

翻开张唯导演的作品序列,可以发现他一直以来对中国社会,以及边缘群体的关注。

《一个人的皮影戏》关注现代文明浪潮中,传统文化的消亡与手艺匠人的孤独;

《打工老板》聚焦在“中国制造”的神话下,民营企业和打工人遭遇的血色现实,在豆瓣拥有8.0的高分;

《喜禾》讲述自闭症儿童以及家庭亟待解决的教育困境;

《空巢》展现城市中独居空巢老人的生活现实,主演祝希娟也凭借此片入围了今年度的金鸡奖最佳女主角的提名。

这世界有很多比我们更苦的人(远比你想象的更残酷)(2)

导演张唯

而《肋骨》的题材,显然更为特殊和难得。

《肋骨》的故事主线围绕着黄精一和源唯杰饰演的一对父子展开。

主角李寰宇想要做变性手术,需要直系亲属的签字确认,父亲对孩子这一决定极力反对,身为基督徒的他甚至认为,孩子想要变性的想法根本是在犯罪。

他尝试各种方式,试图扭转寰宇的念想:

寻找教友帮助一同驱散萦绕在孩子内心的所谓“魔鬼”,强迫跨性别朋友与寰宇断绝关系,甚至以死相逼——

最终都徒劳无果,父子间的关系也降至冰点。

影片以李氏父子为圆心,辐射展开对李寰宇身边的跨性别群体的关注,在故事主线之外,也描绘出一幅跨性别人群的群像画面。

这世界有很多比我们更苦的人(远比你想象的更残酷)(3)

相比于李寰宇面临的家庭压力,这一群体面临更多是来自外部社会层面的非难。

影片中李寰宇的好友李蔓在泰国进行完变性手术,回国后便遭遇到接连的挫折:

与长时间的伴侣分手,遭前公司辞退,蜗居在简陋的隔间里。

被家人遗弃、邻居嘲笑、路人侧目以及面试单位的拒绝,李蔓这一形象刻画出跨性别群体在社会层面上所处的孤独境地:

不存在理解,甚至,尊严都是奢望。

李蔓狭小的出租房似乎象征着这一群体逼仄的生存空间,而面临外界的不断挤压,他们甚至无法在公共场合享用卫生间:

电影中,李蔓想使用女性洗手间却遭到旁人的责难,最终只能在街角方便,这种窘困与辛酸,也是他们生存中方方面面的真实写照。

这世界有很多比我们更苦的人(远比你想象的更残酷)(4)

影片名《肋骨》取自《圣经》中,夏娃由上帝从亚当身上取下的一根肋骨创造而成的故事。

正如电影里李父提到的,“上帝忘记摘下了他身上的那根肋骨”,肋骨指向的是李寰宇与他所代表的跨性别群体对自身的性别定义。

导演张唯也提到,肋骨是人体中最靠近心脏的一部分。

这也意味着跨性别群体的性别认同,是自我最隐秘、最真实,同时连着生命的存在。

宗教是电影另一个重要元素,李寰宇的自我性别认同,与父亲的宗教观念产生了巨大且难以调和的矛盾。

影片中,基督教构成了另一重父亲形象,与李父这一角色形成了意义上的互文,而故事的主线与支线都包含对父权的反抗:

一是李寰宇对父亲这一具象的反抗,另一层面,则是跨性别群体对包含宗教在内的,固化、偏执、狭隘的性别观念的对抗。

而这些观念,无论对李寰宇个人还是这一整个群体来说,都是绝对压制性,甚至无力抵抗的。

电影里的牧师与信徒认为李寰宇变性的想法是不洁的,需要悔过与忏悔,他们为寰宇进行了一次“驱魔”,无果后,则在教堂内集体驱逐了他。

这世界有很多比我们更苦的人(远比你想象的更残酷)(5)

但更残忍的,是整个社会对他们的驱逐与异化。

当李蔓和寰宇穿着女装走在商场里,店员与路人脱口而出的“变态”格外刺耳。

最揪心的一幕,是邻居的孩子们围绕着李蔓,把他当成怪物一样嘲笑戏弄,后者笑眯眯地和孩子玩闹,像是对这些诋毁毫不在意,可银幕外的任何人,都能感受到她笑容背后心底的悲凉与绝望。

电影里所呈现的社会性别观念上的偏见,不仅体现在所谓正常人对跨性别群体的抵触与伤害,也表现在对女性的歧视。

李父为了儿子参加有关跨性别群体课题的讲座,看到台上的女教授后表达了对其性别的惊异。

后来在与寰宇另一位跨性别好友的交谈中提到,寰宇之所以能获得成功,是因为他是个男人。

这种将女性与男性区别看待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也投射中当下的社会现实,也反映出社会中的父权思想是何等根深蒂固、难以撼动。

这世界有很多比我们更苦的人(远比你想象的更残酷)(6)

在着墨个体与社会在性别认同上的矛盾的同时,《肋骨》也由表及里,纵深挖掘个体内部对于性别定义的挣扎与困惑。

影片里,寰宇、李蔓与其他好友有过这样一段交谈:

朋友劝李蔓成为女人后踏实生活,找个靠谱的人结婚,再领养一个孩子;

而李蔓对此却表示怀疑:必须通过结婚和育子,才能证明自己是个好女人吗?

这或许就是社会既定观念设置的陷阱,当人们去推翻它,实现了打破常规的性别转变后,又在不知不觉中,掉入了性别观念的窠臼,被束缚在另一种思想枷锁之中。

这世界有很多比我们更苦的人(远比你想象的更残酷)(7)

导演张唯在《肋骨》中采用了写实主义的表现风格,镜头在记录跨性别群体在家庭与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冲突的同时,也捕捉到他们日常生活细琐与生动的一面:

寰宇在洗手间涂抹口红时惊弓之鸟般的慌张;在LGBTQ酒吧与同类随乐音起舞时松弛;在与好友面前露出涂着指甲油的脚趾时的愉悦——

这些碎片化的情节随着故事的叙述在银幕上缓缓流出,汇聚成角色真实而具体的喜怒哀乐,在消解剧情的猎奇感、赋予影片现实质感的同时,也让人更加走进角色的世界与生活。

这世界有很多比我们更苦的人(远比你想象的更残酷)(8)

值得一提的是,《肋骨》采用了黑白影像,灰暗的色调中,影片取景的小城显得更加萧瑟破败,也为故事增添了一抹悲凉色彩。

但这种苍白与昏沉,似乎更是跨性别群体内心的投射,在他们的眼中,处处充满冷漠与敌意的世界就是由黑白灰构成的。

而唯一的亮色,是寰宇藏在衣柜深处的裙子,鲜艳的红色,在灰色的环境中显得格外醒目。

寰宇走在路上时唱,“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影片最后,当他穿着红裙勇敢地走在街上,面对世界时,他真的变成了那道不同的亮色。

这抹亮色,也成为影片为数不多的温存时刻。

这世界有很多比我们更苦的人(远比你想象的更残酷)(9)

事实上,《肋骨》通过两种层面的对抗,展现出跨性别群体的困局。如果说寰宇与父亲的冲突,可以通过后者的转变与让步来消弭,那么跨性别人群与父权社会的矛盾还处于无解的状态,他们要继续面对外界的异样眼光与区别对待。

但影片仍然让人看到了希望,这种希望依赖于沟通与理解,是故事中LGBT群体之间的抱团取暖,也是他们对最亲近的人破冰的尝试。

就像电影中LGBT酒吧里一位想要成为男性的伙计,在迟疑和犹豫中最终给家人拨通的电话。

我们听不到他的母亲在电话那头的言语与态度,但我们至少可以希望,借由这些沟通,社会之于这群人的观念坚冰,能被一点点地融化。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