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简奥斯汀靠什么生活(傲慢与善良终身未婚的简)

简奥斯汀靠什么生活(傲慢与善良终身未婚的简)真实消失之后,架回想起真实曾说过,她被人跟踪了,架于是坚信真实是被绑架了。但由于缺乏证据,警方不予立案,架只能单独调查。小说开头营造了一个颇为惊恐的逃亡镜头,随即小说正文开始了,男主架的未婚妻真实消失了(架和真实是男女主的名字)。01.消失的未婚妻作为推理作家,辻村深月在完成这本《傲慢与善良》时也运用了诸多的推理元素和结构。

《傲慢与善良》是一本致敬之作,我们从书名就很容易能判断出来,作者辻村深月想要致敬的是简·奥斯汀的经典小说《傲慢与偏见》。

一百多年前,21岁的简·奥斯汀完成了《傲慢与偏见》的初稿,近20年后,《傲慢与偏见》正式出版。此后这本被无数人视为“爱情圣经”的小说在全球范围内经久不衰,同时也让奥斯汀成为可以和莎翁比肩的作家。

简奥斯汀靠什么生活(傲慢与善良终身未婚的简)(1)

《傲慢与善良》虽然向《傲慢与偏见》致敬,但我们看完书之后就会发现,其实辻村深月的爱情观和简·奥斯汀的爱情观大相径庭。这也是可以引起我们深思的地方。

同时《傲慢与善良》将相亲作为重点刻画的主题之一,更切合当下社会现代人的爱情和婚姻处境。

01.

消失的未婚妻

作为推理作家,辻村深月在完成这本《傲慢与善良》时也运用了诸多的推理元素和结构。

小说开头营造了一个颇为惊恐的逃亡镜头,随即小说正文开始了,男主架的未婚妻真实消失了(架和真实是男女主的名字)。

真实消失之后,架回想起真实曾说过,她被人跟踪了,架于是坚信真实是被绑架了。但由于缺乏证据,警方不予立案,架只能单独调查。

而在调查的过程中,架逐渐发现了一个陌生的未婚妻,他们即将步入婚姻,但架居然对未婚妻的过去一无所知。到底真实为什么会消失?答案或许就藏在架一无所知的那段过去当中……

《傲慢与善良》行文的结构在悬疑和推理小说中颇为常见,这种结构往往以一个案件或者事件开头,随即通过对过往的回溯发现隐藏在过去的秘密。

小说《无声告白》和《请照顾好我妈妈》都采用了类似的结构,《无声告白》的开头,莉迪亚死了;《请照顾好我妈妈》的开头,妈妈失踪了。

这些小说后续的展开都各不相同,但它们最终都会指向同一个方向,那就是对自我的探讨。《无声告白》探讨的是莉迪亚被忽视、被压抑的自我;《请照顾好我妈妈》探讨的是“母亲”这一角色下,被遗忘的女性自我。

那《善良与傲慢》探讨的是什么呢?

02.

陌生的她

为了寻找失踪的未婚妻,架联系了真实的父母,这是他揭开真实失踪之谜的唯一途径。

然而在和真实母亲阳子接触之后,架惊讶地发现,自己根本不了解真实,不了解他的未婚妻。

简单地说,那个被隐藏起来的真实(也就是父母眼中的真实)是个妈宝,从小到大所有的事情几乎都由母亲阳子操办。

阳子主导了女儿的学业以及工作,最后甚至还要主导女儿的婚姻。

简奥斯汀靠什么生活(傲慢与善良终身未婚的简)(2)

在阳子的督促下,真实开始相亲。但一路顺风顺水的真实,在相亲路上却遇到了挫折,她没能如母亲所愿,尽快步入婚姻殿堂,最终选择逃离老家,去往东京,随后遇到了架。

辻村深月在书里面提到了一个很新颖的观点:父母心中的“好孩子”,往后的人生未必能过得很顺利。

我们经常问,这么好的女孩子为什么结不了婚呢?但辻村深月说,正因为真实是个好女孩,所以她才结不了婚。

在过往的人生中,真实都是外人眼中的乖乖女,按照父母给出的既定路线过自己的人生。但到了结婚这一步,真实终于和父母有了分歧。

阳子给真实相亲,只是为了给女儿找一个新的避风港,代替父母照顾女儿。而真实对婚姻有着自己的想法,她的自我并没有被完全抹杀,因此她拒绝了所有的相亲对象,最终甚至逃到了东京,远离父母。

这大概是真实第一次,也是最大胆的一次反叛。

03.

傲慢与善良

在《傲慢与偏见》当中,傲慢与偏见指代的分别是两个人,傲慢的是男主达西,有偏见的则是女主伊丽莎白。

但《傲慢与善良》不是这样的,辻村深月在书里面说,“傲慢和善良这两种矛盾经常同时存在同一个人身上”,真实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首先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辻村深月对于“傲慢与善良”的定义。

所谓傲慢,书里面指的是太重视自己的价值观,用自己的优势去定义别人,从而觉得别人往往都不如自己。

简单地来说,“普通却又自信”就是辻村深月笔下的“傲慢”。

而对于善良,辻村深月在书里面是这么解释的,“活得越善良的人越听从父母的话,任由别人决定自己的事,成为没有自我的人。那种善良过了头,也可以说是无知。”

事实上,这本书的名字用《傲慢与无知》或许更贴切,辻村深月描绘的那种毫无原则的善良根本不能称之为善良,那是无知,是懦弱。

傲慢往往是与无知并存的,傲慢会让人觉得自己无所不知,觉得自己始终正确,但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一种无知。

辻村深月说,“现代人无法顺利结婚的原因在于傲慢与善良”,这是有些道理的,高不成,低不就,傲慢与无知让我们无法看清楚自己,也劝退了别人。

04.

爱情与婚姻

辻村深月在书里面借小野里女士之口提到了《傲慢与偏见》,书里面说“《傲慢与偏见》的想法是恋爱到最后一定得结婚。”

在我看来,这无疑是对简·奥斯汀的误读,《傲慢与偏见》从来没有表达过这样的观点,简·奥斯汀一直在强调的是,“没有爱情,可不能结婚。”

事实上,写出了世间最浪漫爱情的简·奥斯汀,终身未婚。但这并不代表她没有恋爱过。在短暂的人生中,简·奥斯汀拒绝过两位牧师的求婚,直到病逝,简·奥斯汀依旧没有步入婚姻。

简·奥斯汀难不成压根不想结婚?是个不婚主义者?这大概不是真的,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傲慢与偏见》里的那句话,“没有爱情,一定不能结婚。”

简·奥斯汀追求的不是不婚主义,而是最纯粹的爱情,是不将就,是“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她愿意为了最纯粹的爱情,判处自己终身孤寂,不向没有爱情的婚姻妥协。

有说法认为,单身时代已经来临,越来越多的人不想结婚了。

其实我并不认同这种说法,事实是许多人的结婚年龄越来越晚,单身的人逐渐增多。但那些单身的人,难道都是压根不想结婚吗?

我们会发现,坚定地与婚姻绝缘的人其实很少,大多数单身或者晚婚的人,往往是“爱惜芳心”,不想轻易将就。当然这并不是说,“不将就”就一定能等来对的人,那些晚婚的人是真的嫁给了爱情,还是向婚姻妥协了?答案外人可能永远不会知道。

05.

天时地利的迷信

在谈论爱情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说“遇见对的人”。辻村深月在本书中发问:“对的人”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简奥斯汀靠什么生活(傲慢与善良终身未婚的简)(3)

辻村深月自己给出的答案是一种打分制,是对爱人的打分,分数越高,当然离“对”越近了。

这种观点和简·奥斯汀的爱情观更是背道而驰,而且可以被轻易推翻。按照《傲慢与善良》的观点,那些得分高的人,往往是现实生活中成功的人,外貌出众,事业有成。

但正如杨笠在脱口秀中的一个段子一样,我们经常会发现,那些比我们优秀的人,他们的对象我们居然都瞧不上。

这样的爱情该如何打分呢?或者我们应该问,爱情能不能被打分呢?

辻村深月自己在书里面也说了,“把人拿来打分这件事本身就很过分。”爱情是无法用分数来衡量的,它甚至是很难被定义的。

古往今来,描写爱情的作品那么多,但没有人能准确地告诉我们,爱是什么?

刘若英在《原来你也在这里》这样描述爱情: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

是的,这是我目前为止见过的对爱情最准确的描述。但其实我们会发现,这句话什么都没有说明,它说明爱是什么了吗?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但迷信又是什么呢?

似是而非,这正是爱情最难刻画的地方。

因此,能准确形容爱情的语言,往往是那些最不准确,最朦胧的说法。正如塞林格那句经典论断:爱是想触碰又缩回的手。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