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街道必打卡的地方(余杭此处从路边摊变身为五星级)
余杭街道必打卡的地方(余杭此处从路边摊变身为五星级)2018年,余杭农贸市场完成星级化升级改造,成为余杭街道标杆农贸市场20181989年,余杭农贸市场建成并投入使用,市场当时位于余杭镇安乐路20072007年,余杭农贸市场完成整体搬迁,市场位于现在的余杭街道凤凰山路274号
小小菜市场,连着大民生。农贸市场为成百上千的摊贩提供了谋生场所,更让千家万户的“菜篮子”拎得安全轻松。
1996年10月,区供销联社下属杭州市余杭区市场开发服务中心成立,负责国有市场日常全面管理工作。为进一步改善我区国有农贸市场购物环境,规范市场秩序,提升城区形象和市民满意度。在区供销联社的指导和引领下,市场中心从城区到镇街市场,完成两轮国有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下属中山路、邱山、庙东、荷花塘农贸市场,均被评为省级星级文明示范市场、省级放心市场。经过提升改造的余杭农贸市场2018年12月正式投入使用,硬件设施达到了五星级的标准。今年年底,翁梅农贸综合体市场部分也将对外营业。
农贸市场从无到有、从地摊到正规国有农贸市场的变迁过程,市场中心在管理上多措并举,全面提升市场服务管理水平。
余杭农贸市场发展历程1989
1989年,余杭农贸市场建成并投入使用,市场当时位于余杭镇安乐路
2007
2007年,余杭农贸市场完成整体搬迁,市场位于现在的余杭街道凤凰山路274号
2018
2018年,余杭农贸市场完成星级化升级改造,成为余杭街道标杆农贸市场
从“马路市场”转身为星级农贸市场“余杭农贸市场经过改造后,配备中央空调、自动扶梯、货梯等设备。而且菜价合理,环境非常不错。每次在这里买菜像是在逛超市,没事情逛逛心情都好。特别是夏天,还可以在这里蹭凉。”2017年,区供销联社市场开发服务中心投资2700万元对余杭农贸市场进行了改造,让老百姓享受到了舒适的买菜环境。
7月22日,记者见到了余杭农贸市场的管理人员钱惠靖,他是余杭本地人,可以说他见证了老余杭的农贸市场从无到有、从地摊到大型国有农贸市场的变迁过程。“老余杭安乐路上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建造了第一个正规农贸市场,说是市场其实只是简单的围墙上面用水泥做的顶,里面搭了两个平台,供经营者摆放货物。但里面没有划分区域,蔬菜、水果等随意摆放,更别谈卫生环境了。几十年来,市场几经改建,现在已经成为老余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有农贸市场,并且硬件设施达到五星级标准。”钱惠靖说。
钱惠靖管理农贸城市有20多年的时间,在他的记忆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老余杭没有像样的农贸市场,农产品的交易基本是由商贩们挑着担子走街串巷或是摆在街边吆喝着卖,这种便利和实惠深受老百姓的喜欢。一时间,“马路市场”蔚然成风。“马路市场”带来的不良影响是巨大的,路上随处可见扔掉的腐烂菜叶和水果,由于当时没有环卫工人打扫,经过雨水冲泡便化成满地污物,到了夏季腐烂的气味更是难闻。除此以外,让钱惠靖印象深刻的还数那些做水产生意的商贩们,到了冬天,手肿起来跟馒头一般大,休息的时候,他们就把手揣进怀里取暖。
“余杭农贸市场始建于1989年,位于余杭镇安乐路上,是当时余杭镇规模最大的正规化经营的农贸市场。2007年,因市场发展需要,整体搬迁至余杭街道凤凰山路,并进行升级改造。在2009年该市场被评为‘浙江省三星级文明规范市场’。”钱惠靖说,市场建起后,菜贩们争相涌入,市民也非常满意,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不仅有上货电梯,活禽交易分离,各种菜品分类明显,还有食品安全检测。
邱山农贸市场检测员对蔬菜进行检测
高品质低价位 星级国有农贸市场让市民生活更方便当天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凤凰山路274号的余杭农贸市场。走进市场大门,一条约两车道宽的道路通向市场深处,道路两旁是各类鱼、虾、蟹等生鲜店铺,来来往往的市民在店铺里挑选着各自喜欢的商品。农贸市场二楼,则是副食品、蔬菜、肉类、水果等交易区域。两层楼的上方都配备中央空调,脚下铺设的是防滑耐磨地板砖。在每个摊位的上面,也清晰地标注了售卖的种类,并搭有标准化石台。商贩们在各自的摊位上忙碌,井然有序。
余杭农贸市场可降解环保塑料袋销售点
走访中,记者见到了副食品销售商贩方顺华。据他介绍,从1990年开始,在安乐路的市场至今,经营副食品快30年时间。说起当年的情形,方顺华还记忆犹新。“那时候一块木板上面摆放副食品,常常是日晒雨淋,天气好的时候买的人就多。遇到下雨就麻烦,身上淋湿不说,还得赶紧收拾好东西往家赶。”方顺华说,80年代后期,虽然那时候建立了农贸市场,但市场四面透风,只能挡挡雨,而且摊位非常有限。后来市场几经改建,不仅优化了环境,还增设了摊位。如今他在余杭农贸市场的二楼副食品区租了个30多平方的摊位。“现在的农贸市场告别了‘脏乱差’的现象,农贸市场的提升改造,让我们这些做生意的人有一种在大超市经营的感觉。每天晚上下班,把自己店铺门前的地板拖干净,每天早上来上班都像逛商场,还享受空调带来的惬意。” 方顺华说,2017年底,区市场中心对余杭农贸市场进行星级化提升,2018年12月市场正式投入使用,成为全区唯一硬件达到五星级水平的国有农贸市场。
余杭农贸市场的硬件提升,不仅让商贩们感受到了利好,逛市场的消费者也是赞口不绝。李女士是地地道道的余杭人,余杭农贸市场改造之后,她每天都来这里买菜。李女士说,现在逛菜市场,真是一大乐事。市场里面五光十色,令人眼花缭乱,所有的东西都摆得整整齐齐,有条不紊。菜摊、肉摊、鱼虾摊、水果摊,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摊位,分门别类,秩序井然,活色生香。关键是早上来,这里还有各种早餐供应,想得真是周到。“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其实就像是一面镜子,它不仅照出了当地的食材,也照出了当代丰富物资生活水平,甚至也映射出城乡日常生活方式的变迁和市井文化的发展。”
邱山农贸市场干净整洁的购物环境
一支专业队伍 让老百姓菜篮子拎得更舒心城镇农贸市场作为生鲜农产品的零售终端和城乡公共服务的配套设施,既是城镇居民日常消费不可或缺的主要场所,也是城镇形象的重要窗口,与“三个全域”“新五场硬仗”各项中心工作息息相关。区供销联社下属市场中心作为国有农贸市场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主体,紧盯“全域治理现代化”,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破解民生痛点难点,努力在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上有新突破。与其他商业设施相比不仅具有一定的社会性,而且具有很强的公益性。作为农产品流通主要交易场所,农贸市场承载着商品流通、平抑物价以及菜篮子工程等特殊任务。
为了让老百姓菜篮子拎得更舒心 市场中心一直致力于传统农贸市场管理工作,顺应时代发展,在市场环境、服务功能、消防安全等方面不断提升管理标准。市场经营管理也更加规范有序,在农副产品的安全检测、经营户管理、门槛准入等方面实现了制度化、信息化,农产品检测室、农副产品追溯系统、废弃物处理设施等配备比率也在逐年提高。按照省级星级市场和放心市场创建要求,市场每日检测在保证8个品种(主要包含农残、甲醛、二氧化硫、亚硝酸盐、吊白块、硼砂、碱含量等)20个批次。
目前,下辖7个农贸市场和一个专业市场全部完成省级文明示范市场、省级放心市场认定,在全区“最清洁市场”和“厕所革命”评比中多次被评为“最清洁”荣誉单位。
随着市场的持续发展,从业人员不断增多,党员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如何有效发挥市场内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市场健康发展,成为摆在基层党组织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余杭农贸市场作党建示范创建阵地,由市场内党员经营户组建管理力量,融入市场日常管理。与此同时,市场中心还充分发挥民生公益属性,引导、督促所有商户和广大消费者提高环保意识,全面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袋,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为加快建立完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置体系,市场全面推进分类覆盖,引导鼓励商户充分参与,通过市场专业指导以提升垃圾分类质量。
另外,区供销联社市场中心根据区政府关于加快农贸市场体系建设行动,有计划地组织镇街、平台农贸市场托管工作,逐步探索新型菜市运营模式,形成多元管理体系,活跃农贸市场商业氛围,增强农贸市场发展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