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战鼓秧歌(非遗之魅百年传承)
非遗战鼓秧歌(非遗之魅百年传承)汉族秧歌舞蹈“老汉背妻”排练 王振庄摄制明朝永乐年间,随着移民大迁徙,秧歌“老汉背妻”被王姓和李姓的民间艺人带到了七里铺,至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明朝永乐年间,官府组织移民大搬迁,很多人家从山西洪桐县境内长途跋涉来此地定居。民间有一首歌谣:“若问我从哪里来,山西洪桐大槐树;若问我家在哪里,大槐树下老鸹庄。”当时村中姓氏很多,居住分散,有张家胡同、李家巷、芦家岗尔、西南庄、薛家后头、魏家阁旮等地名。村里大部分人家是通过亲戚关系来此定居的,故原村名为“戚里铺”,1960年为便于书写,改称“七里铺”至今。汉族秧歌舞蹈“老汉背妻” 王振庄摄制七里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源远流长,曾有古建筑真武庙、全神庙、奶奶庙、五道庙,石桥顺着京广铁路修建。当时,村子外面是百年枣树林和梨树趟,村内是坑塘相连、鱼游虾蹦的芦苇荡和莲花池,号称望都小江南。
秧歌(老汉背妻)属民间舞蹈类,2018年12月14日被保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保定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汉族秧歌舞蹈“老汉背妻”项目申报村·七里铺村文化广场
王振庄摄制
七里铺村位于保定望都县城南十华里,京广铁路东侧。据望都县志记载,历史上这里是皇马驿道的一个驿站。宋辽时期,这里连年战乱,人烟稀少,土地荒芜。
明朝永乐年间,官府组织移民大搬迁,很多人家从山西洪桐县境内长途跋涉来此地定居。民间有一首歌谣:“若问我从哪里来,山西洪桐大槐树;若问我家在哪里,大槐树下老鸹庄。”当时村中姓氏很多,居住分散,有张家胡同、李家巷、芦家岗尔、西南庄、薛家后头、魏家阁旮等地名。村里大部分人家是通过亲戚关系来此定居的,故原村名为“戚里铺”,1960年为便于书写,改称“七里铺”至今。
汉族秧歌舞蹈“老汉背妻” 王振庄摄制
七里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源远流长,曾有古建筑真武庙、全神庙、奶奶庙、五道庙,石桥顺着京广铁路修建。当时,村子外面是百年枣树林和梨树趟,村内是坑塘相连、鱼游虾蹦的芦苇荡和莲花池,号称望都小江南。
明朝永乐年间,随着移民大迁徙,秧歌“老汉背妻”被王姓和李姓的民间艺人带到了七里铺,至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
汉族秧歌舞蹈“老汉背妻”排练 王振庄摄制
“老汉背妻”最早产生于盛唐时期。唐明皇酷爱文艺,经常去梨园看戏并登台演出,后人把唱戏这一行当人员称作梨园子弟。舞蹈“老汉背妻”系当时戏曲演出环节中的一种舞蹈,它系一人或是二人在台上背着道具模仿老汉背着妻子舞蹈,由台下演员念、唱台词。
“老汉背妻”传统代表节目内容大意是:猪八戒取经回来还俗娶妻,他与另一名老汉各自背着自己的媳妇进行炫耀。两名演员扮演成四个人物形象,台下演员念、唱情歌小调,台上扮演的夫妻互相挑逗,演出场面热烈,观众看后乐得前仰后合。
汉族秧歌舞蹈“老汉背妻”伴奏乐队 王振庄摄制
“老汉背妻”节目将手工技艺与艺术表演融为一体,徒弟靠师傅们口传心授传承。它曾多次参加望都县各种文艺演出活动,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