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心小故事快看(那个不做人事的H)
虐心小故事快看(那个不做人事的H)可是我没想到,她就像冰霜一样,脸上没有表情,在看到我的微笑后,后知后觉浅浅且勉强地动了一下嘴角,便走开了。有一回去上厕所时,明明与她是正对面碰上的,两个人就这么正眼瞧着,我很自然的给予一个热情的微笑,甚至问候就要脱口而出。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当时那个亲切温和的小姐姐,应该很好相处的。就像初到一个国家时,服务区的接待员对你的态度,会一下子奠定你对这个国家的初印象。可是后来,我却慢慢的发现,这个HR跟我一开始接触的,完全不一样,甚至可以说,是两个人,我一度怀疑,难道是双胞胎姐妹吗?我开始正式上班后,不管在哪个地方遇到她,她总是一副看不见你的模样,直愣愣往前走,把你热情的微笑晾在空气里,直到晒干。
A是我在公司里最讨厌的一个同事。
讨厌到什么程度呢?因为她,我曾经冲动到想立刻辞职。
A是我们公司的人事,记得刚来的时候,我对她的印象特别好,一头焦糖棕的卷发自然飘逸地垂在双肩,微笑的时候双颊会露出浅浅的2个小梨涡,双眼炯炯有神,浅淡的眼线和深棕色的眼影映衬得恰到好处,笑起来有一股清新的御姐风。
面试的时候所有问题娓娓问来,几乎没有什么尖酸或者尴尬的问题,全场面试让我一下子喜欢上了这家公司,心里想着,HR真是一家公司的门面啊。
就像初到一个国家时,服务区的接待员对你的态度,会一下子奠定你对这个国家的初印象。
可是后来,我却慢慢的发现,这个HR跟我一开始接触的,完全不一样,甚至可以说,是两个人,我一度怀疑,难道是双胞胎姐妹吗?
我开始正式上班后,不管在哪个地方遇到她,她总是一副看不见你的模样,直愣愣往前走,把你热情的微笑晾在空气里,直到晒干。
有一回去上厕所时,明明与她是正对面碰上的,两个人就这么正眼瞧着,我很自然的给予一个热情的微笑,甚至问候就要脱口而出。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当时那个亲切温和的小姐姐,应该很好相处的。
可是我没想到,她就像冰霜一样,脸上没有表情,在看到我的微笑后,后知后觉浅浅且勉强地动了一下嘴角,便走开了。
满脸写着不屑和瞧不上。
初来乍到,我有点被她的冷漠态度惊寒到,但又在想可能是自己想多了,也许人家刚好遇到了什么事,或者说,她只是来不及回应我。因为通常碰面的时候,我们没有想到对方会有热情的微笑,因此也不打算先回应以什么热情的微笑。
毕竟成年人,在社交上是越来越懒得主动了。
但后来有一次,在厕所外的洗手池里也碰到了她,我在洗,她拿着东西在等。我心想,不说点什么似乎也太尴尬了,毕竟是同事,且面试的时候聊得还挺开心。于是便想主动找点什么话说。
类似这种
我:你也自己带餐呀?
A:嗯。
我:你家住这附近吗?
A:不远吧。
我:对了咱们楼下有什么好吃的吗?
A:不是很清楚,没怎么下去。
我:...
聊到这份上,我瞬间停住了问话,心里很不舒服,脑袋里反复质问“她在屌什么?瞧不起谁?”,然后收拾一下东西,绕过她身边走了。
在我的认知里,冷漠闷骚的人有2种可能,一种是会聊天,但懒得理你;另一种则是,不会聊天也懒得聊。很显然,她属于第一种。越想我就越气,想想以后再也不拿热脸贴冷屁股了,下次也冷着一张脸就是了。
多年的职场经验下来,我并没有抱着在职场快速交到好朋友的心态,只是觉得这是同事间正常的礼貌往来,大家和和气气的不好吗?
同样让我意外的是,当天下午,我收到了她发来的一整张长长的表格,里面清楚的罗列了我们这栋楼,楼下都有哪些餐厅,具体什么品类,价位大概多少,支不支持外送,外送联系方式等等。
仅仅只是一张图丢过来,一句话未说。我当时也没多想,总觉得人事理所当然该这样,而且这又不是她整理的,她只是随手点一下的功劳罢了,便回了一句收到就没再说什么。
不得不承认,几次接触下来,我对她开始有了些不知道算不算偏见的看法,她那张冷漠的脸,让我直觉她对我有什么意见,或者是看不起我?
因为偶尔也会看到她与其他同事谈笑风生的模样,不是面试时的端庄得体大方,而是一种很自然与好友相处的状态,而那些同事,都是公司里比较活跃有分量的分子。
当然,对我什么态度,客观上来说肯定不至于让我讨厌到影响自己的重要决定,毕竟不是每个同事都会有对陌生人热情的习惯。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是一件比一件离谱,令人讨厌,更可气的是,还找不到理由反驳。
有一次我们部门来了个女生B,比我小一岁,身子骨看起来十分瘦弱,但一双清澈倔强的大眼睛却让整个人显得十分精明能干。
在我们做同桌的大概第二十三天,下午5左右时,A把B叫进去聊天。我以为就是正常的聊天,作为入职一段时间的了解。
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第二天来的时候,B已经在收拾东西了。
我赶紧微信小窗问B发生了什么。B告诉我,A发现了她怀孕的事情,说她与当时面试时说的话不一致,存在欺瞒公司的行为,总之就是一顿破理由,就让B走了。
我:你什么时候怀孕的呀?
B:还差10天满三个月,我想才没多久,就没打算这么快说,想过一段时间再说,但没想到被A发现了。
我:晕,A怎么发现的?
B:怪我,上次孕检的时候,不是请假要拍照嘛,我没有注意,照片里露出了孕检报告的字样,A就喊我去问话了。
我:但就算你怀孕了,她就能让你走吗?这不合法吧?
B:哎,因为我,确切的来说,确实是撒谎了,当时没有如实说,然后就是试用期嘛,所以是可以让我走的。就算法律是保护我的,我也没那么精力去告啊。
经过这件事后,我开始了解了A的为人作风,不仅冷漠,还冷酷,得理不饶人。同样是女人,我没办法理解她为什么能这么做,即便是怀孕了,别人就不会好好做事吗?为什么做这么绝?
与B相处将近一个月下来,我完全感受不到她像一个孕妇,因为来了17天,她几乎天天加班,每次都是我走了她还在,第二天我来上班的时候她早在位置上了工作了。
是一个处着很认真负责,勤劳肯干的人啊。
虽然A在理,但这种做法仍叫我十分讨厌。
印象深刻让我恼火的还有一次,我来到公司的那一年年底,因为我是中下旬来的,大概10月,所以到年底的时候也不过刚通过试用期不久。
当时公司搞了一个什么人才盘点。说得好听一点,是给公司人才储备做准备,说得实在一点,就是在为人才的优化做准备。
整个人才盘点的过程,完全可以说是一场大型面试。而这次面试我的刚好又是A。
只是这次跟第一次面试时,截然不同,A不再是热情、温和、娓娓问来,而是一种几近压迫的问话形式,以及商务人士特有的那股义正言辞的腔调,问题也不再柔和,变得尖锐、露骨、直接。
她靠在旋转椅背上,翘着二郎腿,脸上毫无表情,宛若一个大领导。而口中吐出的每句话,看得出都是经过严密组织和包装过的,言辞精致得体,毫无漏洞。总体来说,就是表情与言辞的大型精分现场,就像一个木头人,拿着一个写得很好的演讲稿,在那边面无表情的演讲一般。
并且每个尖锐的问题前面,都会加上一段包装华丽的理由,完完全全是一个非常老练的职场老手。
A:工作的这一年里,你工作上觉得最喜欢和谁配合呢?或者和谁配合最让你舒服?
我一下子懵了,怎么还会有这种问题?最喜欢和谁配合又怎么样呢?难道我能一直与他配合吗?职场上,不应该有这么偏私的问题吧。
我:我还没有来一年哦,我10月来的。
A:嗯,那就是你来到公司的这一段时间里,最喜欢和谁配合,只能说一个哦。
这问题着实让我头大和恼火,只能一个,这又是在考验什么?就像女朋友问男朋友,我和你妈同时掉水里,先救谁?只能救一个哦。
当时我说的是和我配合最密切的一位同事,因为其他人还没什么机会接触到。
接下来一个问题是:
A:你接下来,是否打算结婚?
我:目前还没有。
A:有男朋友吗?
我:有。
A:你现在是自己一个人住吗?
我以为A要换话题了,没想到无非就是又变着法子挖坑。
A:不是的,跟我男朋友。
没错,我就跳进去了。但事实就是如此,我也不打算掩饰什么。
A:你男朋友也在这里工作吗?
我:是的,
A:什么工作呢?
我:做业务。
A:你们打算在这里定居?
我:是这么打算。
A:但你老家不在这里,你们这么做家里人同意吗?
我被问得浑身不舒服,感觉就像被按着人头查户口,但没想到她还是不依不饶。
我:看我们自己。
A:我看你的简历写着91年,你家里人不会催你吗?
问到这里的时候,我实则很想直接爆粗口了,关你屁事!!!
我:不会。
...
后来又围绕这个问题问了一些,直到A觉得再在这个问题上扯下去,其他问题该来不及问了才作罢。结束后,她回应了我一个十分标准的职场假笑,我亦是如此,然后起身打开门速速离开。
看得出,她是想通过这么层层剥丝,看看我是不是这段时间打算怀孕来着,而且从她的肢体语言来看,她对自己能够这样逻辑严密、层层剥丝的行为,感到十分满意。
经过这次人才盘点,我对A的讨厌更是添了厚厚一层。
但这还没有结束,没想到更离谱的还在后头。
有一天晚上我回家刚好在整理旧物,惊讶的发现自己的毕业证书竟然找不到了。毕业证书这么重要的东西,怎么可以不见,我当下惊得一身冷汗,几乎把整个宿舍翻个底朝天,还是没找到。
我开始回想,最后一次用是什么时候。思索很久后,我想到了一种可能性:是在面试通过后,我拿材料给公司的时候。当时有说需要毕业证书复印件,兴许是当时没注意夹在里面了?想到这里,我第二天赶紧跑过去问A。当时太着急了,根本来不及多想什么。
没想到A听完我急匆匆说的一番话之后,一脸的无语。她皱了皱眉头说道:你记错了吧?我没印象看过你的毕业证书。
我赶忙说道“因为我最后一次拿的时候,就是入职前拿去复印来着,并且该找的地方已经找过一遍了,确实是没找到所以才问一下,可能是我当时不小心夹里面了。”
A:一般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哈,我们当时都会一一清点清楚,如果你有夹,我们都会找出来的。
她说这句话的时候,双手仍在飞速地敲着键盘,脸上没有多余的表情,甚至没有抬头看一下我,仿佛这种情况她见多了。
我:那可不可以有空的时候,帮我找一下呢?因为毕业证书很重要,但我当下确实找不到。
A:很重要,你也知道很重要啊。
说这句的时候,A调轻了音量。
A:不是不想帮你找,这些材料都送到总公司那边去了,不能随便去翻阅。
我: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去申请查阅吗?
A不耐烦地瞥了我一眼,沉默了大概1分钟后,说了一句。
A:整个公司这么多人的档案,不可能有时间给你一个个找,找出你的来。
我:额如果没时间,我可以自己找的。
我当时太着急了,赶紧说了这句,但事后,我知道是自己心急和唐突了。
A挑眼看我的时候,眉头微皱,一副难以理解的模样,然后丢了一句:
A:这么多人的档案,都是隐私,你没有权限查阅。
我尴尬又焦虑地僵持在她身边,不想走,但留着一时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过了约5分钟后,大概是看到我怎么还没走,就又开金口,说了一句:
A:如果要找的话,你去找你们主管开权限。
正当我飞快转身打算马上去找主管的时候,她又丢下一句
A:但是只能他帮你找,你不能自己找的。
话语里满满都是对我的不信任,虽然道理上说得通,但这么说这么做着实让人感到不近人情,心不仅凉,还冒着火花。
这件事最后是通过主管帮我去找了一圈后,发现确实是不小心夹在了里头才平息了下来。
说真的,经过这件事后,我对她的讨厌已经到了燃点。
终于,后面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激怒了我,因为这件事,跟A差点吵起来,并气到差点离职。
事情是这样的。我所在的城市出现了病例,在疫情发生前,我不小心去过有风险的地区,回来时,被社区要求居家隔离。所以我便将此事告知了A,并给她看了相关的证明。
当时A的反应让我感到莫名其妙,她很恼火,在经过一番核实后,才肯放我回去居家隔离,并丢了一句话给我:
“随时关注社区要求的变化,时间到了立马回来上班。”
我嗯了一声便收拾东西回去了。
没想到第二天,我醒来上班后,收到了A的一条消息。
A:所有居家办公人员,工资按正常工资的10%发放。
就这么简单一句,没有解释,也没有商量的余地,更没有“望理解”这种稍微委婉一点的说辞,就好像在对一个仆人下达命令一般。
“10%”我当下懵住了,随后快速拿起计算器算了一下,那不就是一天30元不到??
我彻底怒了。
气得我想砸电脑
还没听过一家公司,当一个员工已经很倒霉,被当做观测对象要求居家隔离时,竟然还背后捅上一大刀,给了一个10%的工资?如果是80%,甚至是50%我都是能理解的,可现在这样,又算怎么回事?
我气愤到了极点,直接发过去问她:
不是有规定疫情期间被要求居家办公员工工资照常发放吗?即便是80%也可以,这病假工资一天30元不到,怎么让人做事?
A的回应也十分干脆无情,首先她丢了一张截图过来,点开一看,是公司与本地防疫人员的对话,内容大致是因为疫情期间的防疫措施会对企业有一定影响,目前居家可以按企业的制度来操作。
并回应了一句“我们公司按照10%标准发放。”
这不是典型的问牛答马吗,我气极了。
我:该不会还是扣去交通补贴那些费用之后的10%吧?
本来想不可能吧,都这么低了。没想到她回了句:
A:就是按照你每月的基本工资 绩效工资的10%,至于多少你可以自己看下你的工资条算下。
我随即翻开上个月的工资条,没错了,就是扣除那些费用后的10%。
多么冠冕堂皇的回答,一字一句都落在公司的规定里。我当时真的情绪燃到了极点,但还尚保留着一个老职场人该有的冷静,没有再回复。
从知道很多人被要求居家后莫名其妙的生气,到后来冰冷的居家工资发放通知,我当下真的恨不得直接跟主管辞职。但是转念一想,这么做很吃亏,交接也要一个月,而一个月后已经平息,并且除了这个人以外,公司也没有到让我无法待下去的地步。
虽然很想直接跟主管说一句这点工资,我打算直接调休或者请假。但后来思索了良久之后,却还是选择了居家办公。
原因很简单,请假工资被扣,年假已经请完,并且即便我们请假,部门的工作量依旧,等于如若我选择请假,那么工作量都将压在部门其他人头上。
这件事再次刷新了我对她的认知,我一想到这个人,就一阵反感和恶心,想到她与我说话的模样,想到见面时那一脸的冷漠和不屑,想到那一脸对我的不信任,想到说居家办公工资时的冷漠态度。
这下对她零零总总的印象,全部都汇聚成一种我对她个人的完整形象,我无法再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每一件她说的事,我很自然且理所当然的认为,都是她主导的。
我与同事抱怨,与朋友吐槽,说我们的人事有多不干人事,并且完全将居家办公工资这事,说成了她一个人所为,虽然没有明确表达,但字里行间的吐露,就是直白白的控诉。
实际上,我当然知道这并非她一个人能决定的事情,只是当下我的愤怒达到了极点,以及她先前林林总总的态度,让我坚定的相信,不是她决定的,也是她提议的,因为作为公司的人事主管,也是唯一的一个人事,她有理由和责任控制公司的成本支出。
但到后来,我才知道很多事情,凭借所谓的印象和习惯而武断地去判断,终究还是会出问题的。
虽然有些人先前所做的所有事情,给你的整体印象与眼下这件事情完美契合,甚至到了100%。你丝毫不会怀疑自己的判断,也对自己的指责毫无心愧,但事实却还是会教你明白:具体问题得具体分析。
这件事大概半个月后,有一次我去复印房拿材料的时候,隐约听到了隔壁同事C、D在讨论这件事。
C:你上次居家了几天啊?
D:7天啊。
C:太惨了我们,10%的工资还要上班,还有更惨的吗?
D:对啊,都不知道为什么会这么低,我听说A还去跟领导们争取,说起码50%,听说当时争得领导都快生气了,但是,争取不下来,领导说上班效率低。
C:啊?我还以为是...
当然,我不仅以为是,我就坚定地认为是A去跟领导们提议的。
一直以来,我自认为是一个相对公平的人,不太会去跟网上的风向走,当某个明星深陷风波的时候,也会稍微理智一些。但当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情绪和过去所有的印象凝聚成的思维惯性,让我丝毫没有求证的欲望,就直接下了判断。
但这并非说A就是一个好人,是一个从头到尾被我误会的人,说实在的,我依旧很不喜欢她,她很多的做法也确实是一点都不近人情。
但必须客观公正的说,人具有多面性,具体问题还是得具体分析,否则容易陷入思维的陷阱,成为一个盲目武断的“刽子手”,这一点,我也在事后警惕自己,不要让自己,也不小心成为曾经不喜欢的人。
就如:杀人犯被释放后回到村子里,如果他家附近又出现了一起凶杀案,作为村子的一员,你曾对他深恶痛绝,但这次你是否也会因此武断的认为,这起凶杀案,就是他所为呢?
以上故事由身边真实故事改编而成,居家办公工资也确有其事,甚至更低。之所以记录,一方面出于对纪实故事的喜欢,另一方面则希望通过揭露生活中某些隐秘的真相,给予某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