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诗经中的一则故事原来年少情深(一个手足情深的悲伤故事)

诗经中的一则故事原来年少情深(一个手足情深的悲伤故事)那么问题来了,被抢了妻子的公子伋,如果以孝为先,忍气吞声,不跟父亲计较,卫宣公自己却未必能够做到在心里毫无芥蒂。当他看到儿子,心里自然会觉得理亏,理亏之余就会对儿子心生忌惮之心。这个故事说来话长。还得从卫宣公荒淫无耻的早年生活说起。卫宣公还未上位前,就跟自己的庶母夷姜私通,生下了公子伋,公子伋自幼深受卫宣公宠爱,被立为嗣子。长到十六岁,定下齐僖公的女儿为妻,正要迎娶的当儿,前面《新台》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卫宣公强娶了儿子伋定下的齐国女子,就是后来的宣姜。宣姜为他生下了公子寿及公子朔。两个孩子乘船走了,船儿渐渐远去。从此会多么思念啊,心中烦恼不安。两个孩子乘船走了,船儿渐渐隐没。从此会多么思念啊,千万远离灾祸!《二子乘舟》背后,有一个手足情深的悲伤动人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卫宣公的两个儿子公子伋和公子寿。

诗经中的一则故事原来年少情深(一个手足情深的悲伤故事)(1)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诗经.国风.邶风.二子乘舟》

诗经中的一则故事原来年少情深(一个手足情深的悲伤故事)(2)

译文

两个孩子乘船走了,船儿渐渐远去。从此会多么思念啊,心中烦恼不安。

两个孩子乘船走了,船儿渐渐隐没。从此会多么思念啊,千万远离灾祸!

诗经中的一则故事原来年少情深(一个手足情深的悲伤故事)(3)

《二子乘舟》背后,有一个手足情深的悲伤动人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卫宣公的两个儿子公子伋和公子寿。

诗经中的一则故事原来年少情深(一个手足情深的悲伤故事)(4)

这个故事说来话长。还得从卫宣公荒淫无耻的早年生活说起。卫宣公还未上位前,就跟自己的庶母夷姜私通,生下了公子伋,公子伋自幼深受卫宣公宠爱,被立为嗣子。长到十六岁,定下齐僖公的女儿为妻,正要迎娶的当儿,前面《新台》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卫宣公强娶了儿子伋定下的齐国女子,就是后来的宣姜。宣姜为他生下了公子寿及公子朔。

诗经中的一则故事原来年少情深(一个手足情深的悲伤故事)(5)

那么问题来了,被抢了妻子的公子伋,如果以孝为先,忍气吞声,不跟父亲计较,卫宣公自己却未必能够做到在心里毫无芥蒂。当他看到儿子,心里自然会觉得理亏,理亏之余就会对儿子心生忌惮之心。

作为他的庶母,宣姜肯定也是如此,见到他免不了尴尬,再加上他还是嗣子,一旦上位,万一心里嫉恨他父亲当年做下的丑事,那作为庶母和自己的两个儿子的日子就不那么好过了。

诗经中的一则故事原来年少情深(一个手足情深的悲伤故事)(6)

宣姜的儿子公子朔本就嫉妒公子伋的世子身份,私底下想取而代之,于是就撺掇母亲宣姜在父亲面前说公子伋的坏话。卫宣公早就在心里忌惮着这个大儿子,于是三人一拍即合,定下毒计,派公子伋出使齐国,然后再在路上设下埋伏,杀死公子伋。

诗经中的一则故事原来年少情深(一个手足情深的悲伤故事)(7)

计策定得完美无缺,眼看就要大功告成。可惜他们忽略了另一个人,公子伋的同父异母弟弟公子寿。寿与朔虽为亲兄弟,性情却大不相同,可以看出公子朔就像父亲一样,是一个阴险毒辣的小人,而公子寿相比之下,就仁爱温厚得多。公子寿听闻此事,实情告知了公子伋,但公子伋碍于君名难违,执意出使了齐国。公子寿苦劝不听,当即决定乘舟追赶,以救公子伋。

诗经中的一则故事原来年少情深(一个手足情深的悲伤故事)(8)

追上公子伋的小船之后,公子寿用酒灌醉了哥哥,自己孤身前往受死。果然在莘野这个地方遇到埋伏好的杀手,被刺身亡。等公子伋酒醒明白过来,赶到现场时,杀手尚未离开,自己也惨遭毒手。原本和谐有爱的兄弟二人,却不幸成了权力角逐的牺牲品,惨死当场,让后世之人唏嘘不已。

诗经中的一则故事原来年少情深(一个手足情深的悲伤故事)(9)

都说虎毒不食子。但在权力和贪欲面前,一切都变了样。卫宣公可以毫不犹豫地就抢了儿子的妻子,他能做出杀害亲生儿子的举动丝毫也不奇怪。

最可悲的是宣姜,原本她是一场不般配婚姻的受害者。却为了保住自己母子的地位,做出伤天害理的举动,在伤害继子的同时,也同时失去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也算是为自己所作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诗经中的一则故事原来年少情深(一个手足情深的悲伤故事)(10)

下面回到这首诗本身。结合上面的故事,这首诗中的二子,是指卫宣公的两个儿子伋和寿。兄弟二人手足情深,为救对方,慷慨赴死。卫国人感慨,就编写了这首诗歌。这首送别诗,很可能是写公子寿执意要随公子伋一起出门远行,母亲宣姜无奈之下,只能听之任之,送别儿子的画面。

由于知道此行的后果,她在心里已经预料到了,儿子有可能会遭遇不测,所以才更加悲伤和无奈,作母亲的眼里,尽是忧惧和担惊受怕的神色。但有什么办法,事已至此,她已经无法控制事态的的发展。

诗经中的一则故事原来年少情深(一个手足情深的悲伤故事)(11)

如果忽略上面的故事背景,《二子乘舟》这首诗,描写了一次简单忧伤的河边送别。送别的亲友,可能是两位少年的父母,也可能是其他亲朋好友。但你从诗句背后蕴藏深厚的思念情感,和不无忧虑的担心挂念来看,更像是母亲送别两个孩子。

首章“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描写送别的场景。两位少年登上小船,挥别了父母,即将出门远行,他们乘坐的小舟,很快就消失在烟波浩渺的远处,只留下一片粼粼波光,像母亲担忧不安的心一样来回荡漾。

首章末句 “愿言思子,中心养养!”直抒胸臆,写送别的心情。 可怜天下父母心,孩子刚走,母亲已经在开始前思后想,思念不已了。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既担心孩子在外吃不好,穿不暖,也担心孩子旅途不顺。母亲在河边伫立许久,不愿离去,天涯路远,何处是归程?

诗经中的一则故事原来年少情深(一个手足情深的悲伤故事)(12)

末章首句“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承接上文,写两位少年乘坐的小舟,渐渐变成小小的黑点,直到再也望不见踪影。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孩子像断线的风筝,从此离家远行,母亲的牵挂像一根无形的丝线,扯得心隐隐作痛。悲歌当泣,远望当归,母亲久久舍不得收回怅望的眼神。

末句“愿言思子,不瑕有害!”写母亲的忧虑和祈祷。儿行千里母担忧,孩子走后,母亲就开始牵肠挂肚,祈祷孩子在外面一切顺利,身体健康,不会遇到什么灾祸。在古代,孩子几乎是母亲一生的依托,孩子不在身边,母亲的心从此不得安宁。日日焚香祷告,希望孩子在外面平安无虞。

诗经中的一则故事原来年少情深(一个手足情深的悲伤故事)(13)

全诗短短两章,寥寥数字,纯用白描,勾勒出一幅河边送别图。画中大片留白,留给人无限的遐思。远处淡墨轻挥,一叶小舟飘飘渺渺,在一望无垠河面上飘荡。河面上墨迹数点,是那粼粼的波光。岸边数人,衣袂飘飘,久久伫立,似一幅夕阳里的剪影,意境缥缈而悠远。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