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红白玫瑰战争时间(英格兰的红白蔷薇战争)
英国红白玫瑰战争时间(英格兰的红白蔷薇战争)爱德华为什么要做这种亲疏疏亲的事情呢?爱德华是有他的苦衷的。其实王位本来与玛丽和伊丽莎白无涉,因为爱德华六世临死时指定的继承人不是他的两个姐姐,而是他的表姐(亨利七世的外孙女)的女儿珍·格蕾。亨利八世有什么婚姻问题呢?因为他要和他的第一任妻子—西班牙公主阿拉贡的凯瑟琳—离婚,因为他渴望得到一个男性继承人,但是凯瑟琳虽然为他生育过几次,但活到成年的只有一个玛丽。爱德华六世爱德华六世九岁即位,可十五岁就英年早逝,当然没有留下后代。于是,亨利八世的另外两个女儿,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玛丽和伊丽莎白,将要依次登场了。
因为红白蔷薇的合流,蔷薇战争永远地结束了。
但是,还有一点特别的重要,亨利七世和伊丽莎白必须生下继承人,政局才可能持续地稳定下去。他们俩做到了,他们生了八个孩子,其中第二个孩子后来继承了王位,他叫“亨利八世”。
亨利八世
亨利八世在英国历史上特别的有名,一是因为他的婚姻,二是因为他的宗教改革,三是因为他的子女。他的婚姻问题实际上是他进行宗教改革的导火索,这两条可以合到一起说。
亨利八世有什么婚姻问题呢?因为他要和他的第一任妻子—西班牙公主阿拉贡的凯瑟琳—离婚,因为他渴望得到一个男性继承人,但是凯瑟琳虽然为他生育过几次,但活到成年的只有一个玛丽。
爱德华六世
爱德华六世九岁即位,可十五岁就英年早逝,当然没有留下后代。于是,亨利八世的另外两个女儿,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玛丽和伊丽莎白,将要依次登场了。
其实王位本来与玛丽和伊丽莎白无涉,因为爱德华六世临死时指定的继承人不是他的两个姐姐,而是他的表姐(亨利七世的外孙女)的女儿珍·格蕾。
爱德华为什么要做这种亲疏疏亲的事情呢?爱德华是有他的苦衷的。
爱德华和伊丽莎白都是接受的新教教育,是虔诚的新教徒,但是他们的姐姐玛丽,别忘了玛丽的妈妈是西班牙公主—阿拉贡的凯瑟琳,西班牙是虔诚的天主教国家,西班牙王室更是忠贞不二的天主教的干城,玛丽从小接受的也是天主教的教育(亨利八世着手宗教改革的时候,玛丽已十七岁了),所以,玛丽的天主教信仰非常坚定,并不受她父亲亨利八世的左右。
按照英格兰的王位继承法,爱德华六世的继位者应该依次是玛丽和伊丽莎白,但是爱德华生怕玛丽继位复辟天主教,跳过玛丽指定伊丽莎白吧,这个从法理上又说不过去,那么只好再扯一个理由,说她们都是私生女,都要被剥夺掉继承权。然后呢,指定信仰新教的珍·格蕾继位。
珍·格蕾女王顺利继位,可是她执政才仅仅九天,就被玛丽推翻了,所以她被称为“九日女王”。半年以后,“九日女王”被玛丽女王砍头,以十七岁的妙龄,做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九日女王被砍头
玛丽女王(准确地说是玛丽一世)登基以后,便要开始捍卫她的天主教信仰了。我们中国的读者要明白一点,西方人(至少那个时代的许多人)的宗教情结是非常非常深的,宗教信仰就是他们人生最最根本的原则,所以他们会尽一切努力守护他们的信仰。玛丽做了哪些事呢?
在国外,她恢复了和罗马教廷的良好关系,英格兰重新奉教皇为精神领袖,她又嫁给了西班牙国王,夫妻伉俪协力同心捍卫天主教。在国内呢,玛丽烧死了两百多个新教徒的首脑,由于这个缘故,玛丽在历史上留下了恶名,她被称为“血腥玛丽”。
英格兰玛丽一世~“血腥玛丽”
唉,虽然玛丽被称为残暴的“血腥玛丽”,但是以我们中国人的视角看来,西方的“人文主义”实在是由来已久,令人感佩。在中国,早已有“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论断,玛丽女王烧死了两百多人,就被历史家骂得没个出头之日,这个要放到中国,简直就太平常了,中国历史上的某些暴君,杀人就不说不要审判,简直就不要个理由,任由他喜怒哀乐,任由他一时兴起,“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个权力太集中了,民众则常常没有任何权利可言。当然话说回来,中国的暴君残暴嗜杀,不代表玛丽女王有多么伟光正,玛丽女王被称为“血腥玛丽”,也是报应不爽。
玛丽女王执政六年,无嗣而死,终年四十二岁。玛丽的妹妹伊丽莎白继位,称“伊丽莎白一世”,有一世就有二世,那么这位“伊丽莎白二世”呢,就是当今英国的女王圣上了,当然她们不是母女的关系,她们隔了好多代呢。而且伊丽莎白一世终生未嫁,昵称“童贞女王”。
大家应该知道美国有一个州叫做“弗吉尼亚”(Virginia),Virgin是处女,Virginia则意为“处女之地”,这个州是英国海外的第一个殖民地(果然是处女地),这个命名就是为了颂扬当时的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伊丽莎白一世
伊丽莎白的妈妈大家还记得是谁吗?就是那位可怜的被亨利八世砍头的安·波琳,不过她在地下可以安息了,因为她的女儿伊丽莎白非常非常优秀,在她执政的四十五年里,她将英格兰带入了“黄金时代”,而且她也是英国历史上的最受民众喜爱的君王。
2002年,BBC曾主持一个由民众公选的“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节目,伊丽莎白名列第七(第一是丘吉尔,第五是莎士比亚,第六是牛顿),高居英国各地各时代君王之榜首。由此可见伊丽莎白的卓越的成就与迷人的魅力。
伊丽莎白的时代,英格兰逐渐成长为欧洲最强大和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他们和西班牙争霸并击败了“无敌舰队”,他们又在北美开辟了殖民地,这块殖民地慢慢成长为今天的美国和加拿大。更重要的是,上帝特别垂青这个时代的英格兰,他给了他们莎士比亚。
莎翁就不用多说了,英语文学之神,少了他,英国文学恐怕要失色一半,其对人性刻画之深刻之丰富,其修辞之华丽之奔放之美轮美奂,都令我等凡人张口结舌目眩神迷,徜徉其中而觉淡淡而又纯美的快乐。
莎士比亚到底是谁?还有人说是伊丽莎白呢。当然这只是一个假说,因为莎士比亚的生前死后留下的私人资料太少了,有人猜疑这只是同时代某个名人的一个化名。但是不管怎么样,莎士比亚永恒不朽。
不管伊丽莎白是不是莎士比亚,伊丽莎白的开明政治也为文艺创作孕育了一片沃土,所以伊丽莎白的时代,才会艺术繁荣群星璀璨,除了最闪亮的莎士比亚之外,还有弗兰西斯·培根、克里斯托夫·马洛、爱德蒙·史宾沙等许多文学史上绚烂的天才。
好了,这就是伊丽莎白的时代,一个伟大的“黄金时代”,一个文艺爆冲的时代,一个开创了未来大英帝国两百年世界霸权基业的时代。
好了,伊丽莎白的时代落幕了,可是,伊是“童贞女王”,当然没有后嗣,那么她的接班人是谁呢?是她的外甥女苏格兰前女王玛丽的儿子苏格兰王詹姆士,从此,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室合流,同归一个君主管辖。
詹姆士一世
詹姆士一世的徽章~红白蔷薇代表英格兰,蓟代表苏格兰,现在英苏置于同一个王冠之下
为什么英格兰王位会传给詹姆士呢?这还是要从蔷薇战争的结局讲起,亨利七世娶了约克家的伊丽莎白,平息了两个家族的纷争,结束了英格兰的内乱。亨利七世和伊丽莎白生了七个孩子,其中的长女玛格丽特(亨利八世的姐姐)嫁给了苏格兰王詹姆士四世,生詹姆士五世(与英格兰玛丽一世、伊丽莎白一世同辈),詹姆士五世生苏格兰玛丽一世,苏格兰玛丽一世生詹姆士,所以詹姆士和伊丽莎白一世是有非常近的血缘关系的,所以后来詹姆士得以入继英格兰的大统,他在苏格兰称詹姆士六世,在英格兰称詹姆士一世,因为他在苏格兰是第六个名叫詹姆士的国王,在英格兰则是第一个。
苏格兰玛丽一世及其子詹姆士
这里我不能不提一下詹姆士的母亲,苏格兰的玛丽一世女王,英格兰玛丽一世和伊丽莎白一世的外甥女,她在历史上也非常非常传奇和有名。而伊丽莎白一世的一生,也可以说是和两个天主教玛丽勾心斗角的一生。伊丽莎白的前半生,不得不屈从她信仰天主教的姐姐英格兰玛丽,英格兰玛丽死了,伊丽莎白得以执掌英格兰权柄,可是她老人家“童贞女王”没有继承人,苏格兰玛丽倒是一个挺好的选择,她一度还流亡到英格兰,托庇于伊丽莎白的保护,可是苏格兰玛丽坚持她的天主教信仰,丝毫没有妥协的余地,英格兰国内的天主教徒还时不时借着玛丽的旗号生事儿造反,那么伊丽莎白会做出何种回应呢?
我们不如把镜头切到苏格兰玛丽一世,看看她的特写。她的一生充满了悲情的色彩。玛丽六天继位为苏格兰女王(父亲早死),五岁半因为英格兰亨利八世的北袭而避难法国,十六岁嫁给法国王太子,十七岁半成为法国王后,半年后她的夫君,年仅十六岁的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二世因病早逝,而且他们没有生下孩子。
这样玛丽只好重返苏格兰,二十三岁再嫁达恩利勋爵,二十四岁生下独子詹姆士,二十五岁因权力斗争失败而退位,将王位传给才仅仅一岁的詹姆士(六世)。
玛丽二十六岁亡命英格兰,投靠表姑伊丽莎白。玛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但当时苏格兰和英格兰都是新教徒的天下,事实上,玛丽之所以在苏格兰失势,根本原因就是当时天主教的式微。可是,玛丽来到英格兰,却不想成了伊丽莎白的一大威胁,一方面,以血统而论,玛丽是伊丽莎白的最佳继承人之一,另一方面,玛丽又是英格兰国内天主教徒的希望,如果玛丽取代了伊丽莎白,英格兰天主教便有可能东山再起。
所以伊丽莎白对玛丽严加防范,她将她软禁了快二十年。最后伊丽莎白终于不能容忍玛丽了,因为天主教徒一再利用玛丽来谋反。一九五八年二月八日,北安普敦郡佛斯里亨城堡,玛丽被砍头,享年四十五岁,一缕香魂,随风而逝。
临刑前的苏格兰玛丽女王
其实苏格兰玛丽女王和“九日女王”珍·格蕾挺像的,两位女王都被砍头,两位女王都是殉道者,不过,玛丽是为天主教殉道,珍·格蕾是为新教殉道,她们如果变节的话,至少不会被杀害,玛丽甚至可以顺利接班为英格兰女王,可是她们还是选择了内心的信仰,这一份坚持,很令人动容,很令人倾佩。
苏格兰王詹姆士六世从小接受的是新教教育,所以他是一名忠诚的新教徒,所以玛丽死后,詹姆士就成了伊丽莎白眼中的最佳继承人,后来伊丽莎白蒙主恩召,詹姆士顺利接班,英伦三岛终于归到一个君主的麾下,英格兰和苏格兰自此成为共主邦联,不过两国的议会还是独立的,直到后世的安妮女王之时,英苏议会终于合并,英国始成“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詹姆士国王对英语文学贡献良多,因为他下令翻译和编纂了一部绝佳的英文版圣经,名叫《King James Version of the Bible》(钦定版圣经),简称就是KJV。钦定版圣经令普通的老百姓也可以比较轻松地阅读和学习圣经(此前的圣经只有原版希伯来文希腊文的和拉丁翻译版的),英文总算慢慢成为一种普遍的读写文字,这个对于英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实在是有莫大的好处,毕竟,莎士比亚只是精英的爱好,圣经则深深渗入了西方社会的各个阶层。
话题再拉回到苏格兰玛丽吧,她若泉下有知,应该可以瞑目了。因为虽然她在世事事不如意,但是她的后裔,她的独子詹姆士的后裔,却垄断了英王的宝座,一直到今天的伊丽莎白二世,也还是他们的后裔呢。
不过当然了,他们也都是亨利七世的血脉。但是追根溯源,自亨利七世以降的英格兰王或英国国王之所以能够君临英伦,还是因为亨利七世在蔷薇战争中取胜,并与约克家的伊丽莎白联姻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