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新五岁的野原新之助(臼井仪人的蜡笔小新)
蜡笔小新五岁的野原新之助(臼井仪人的蜡笔小新)孩子的世界不像成年人那么复杂,他们更多的时候甚至不会去理解事情的对错,只会依照自己的喜恶去分辨是「好事」还是「坏事」.五岁孩童与人世心酸这两种看似没有交汇点的内容却是《蜡笔小新》的整个中心思想,臼井先生借着小新之口吐露着社会最真实的百态,在创造小新这个角色时,是因为他在观察自己孩子时发现小孩子的想法往往非常独特,臼井先生被这个「独特」的儿童世界所吸引。对于漫画来说,其实这就是所谓的「固定时间轴」设定,自动倒带与循环是漫画独有的经典设定之一,所以小新的世界一直都循环在他五岁的那一年。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固定时间轴呢?要解答这个疑问,就要从《蜡笔小新》的创作初衷说起童言无忌里包含的「社会百态」
「我叫野原新之助,今年五岁,喜欢巧克力饼干,最讨厌吃胡萝卜和青椒!」——野原新之助
《蜡笔小新》是创作于90年代的创新风格经典动漫,这是一部藉由「童言无忌」来讲述「社会百态与人世辛酸」的现实主义作品,虽然画风比较低龄向,但在内容上却赢得了不少支持。
动画版播出后,也因其广泛的影响力让日本埼玉县的「春日部市」知名度迅速攀升,故事里的许多台词甚至成为部分80后的口头禅。
对于80后来说,最开始接触《蜡笔小新》应该是小学的时候,那时的小新年龄五岁,而当我们升至初中时小新还是五岁,后来……我们工作了、结婚了,这个叫野原新之助的孩子依然是五岁。
对于漫画来说,其实这就是所谓的「固定时间轴」设定,自动倒带与循环是漫画独有的经典设定之一,所以小新的世界一直都循环在他五岁的那一年。
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固定时间轴呢?要解答这个疑问,就要从《蜡笔小新》的创作初衷说起
童言无忌里包含的「社会百态」
五岁孩童与人世心酸这两种看似没有交汇点的内容却是《蜡笔小新》的整个中心思想,臼井先生借着小新之口吐露着社会最真实的百态,在创造小新这个角色时,是因为他在观察自己孩子时发现小孩子的想法往往非常独特,臼井先生被这个「独特」的儿童世界所吸引。
孩子的世界不像成年人那么复杂,他们更多的时候甚至不会去理解事情的对错,只会依照自己的喜恶去分辨是「好事」还是「坏事」.
早期的《蜡笔小新》被设定为「成人漫画」,因为其中包括很多「性」暗示一类的儿童不宜内容,随着动画版的播出才逐渐转变为适合全家观赏的「家庭剧」作品。
通过对自己孩子的观察,臼井先生发现所有的小孩都有乖巧和调皮的两面性,而这种两面性是十分有趣的,所以在《蜡笔小新》中臼井先生几乎把自己所观察到的两面性全都表现了出来。
同时,他也承认「小新」有一部分其实是以他自己为原型,而《蜡笔小新》的故事里也有许多内容是他现实生活的写照。
「以孩童之口说成人之语」,臼井先生饱含着这样的初衷创造了蜡笔小新,似乎从创作之始就没有设想过「成长」的问题,因为小新一旦成长,就再不是「童言无忌」,而是真实的「耍流氓」与「负能量」,这与「欢乐家庭剧」的动画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所以蜡笔小新永远是蜡笔小新,不会成为铅笔小新或是钢笔小新。
臼井仪人离世,后人守护其创作初衷
2009年9月20日,蜡笔小新之父臼井仪人被正式确认死亡,对面臼井先生突然的离世,《蜡笔小新》动画制作人员曾表示:小新绝对不会终止,不能辜负了作者。
无论《蜡笔小新》的延续是因为版权公司不肯放弃这个商业品牌,还是对作品本身的喜爱,只要小新的故事能够继续,臼井先生的意志依然能够延续。
自此,《蜡笔小新》将永远保留初心,五岁的野原新之助会一直将快乐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