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才发现歌曲(统计发现长大后)
长大后才发现歌曲(统计发现长大后)于是我开始反思,那些长大后“和妈不亲”的孩子到底经历了什么?翻了不少亲子关系的资料,咨询了专门研究家庭关系的专家,总结出了孩子和妈不亲的3点原因,分享给大家。难道所有人都难逃“孩子长大就不跟妈亲”的规律吗?我也问过身边一些青春期的父母,虽然大部分确实鸡飞狗跳,但仍有那么一小撮孩子依旧和父母和和美美。事后问儿子,为什么会屏蔽妈妈的朋友圈?妈妈又不会因为写小说批评他。儿子却淡淡地回了句:我总有些想法,不想让父母知道!萌姐自认为非常理解儿子,亦师亦友,儿子也愿意和自己说心里话,这次被孩子屏蔽完全出乎她意料,所以萌姐开始质疑:自己是否真的不是一个好妈妈?我相信,随着孩子长大,不少妈妈们应该都思考过这个问题。我们很难想象,自己十月怀胎拼了老命生下来的孩子,最后会与我们渐行渐远。同为母亲,代入一下确实让人受不了。
同事萌姐最近有些郁闷,她无意中发现,儿子的朋友圈把她屏蔽了!
萌姐家儿子今年初二,之前见过几次,小伙子文文静静的,母子关系一直羡煞旁人。所以,儿子这次屏蔽萌姐,对她的打击特别大。
家庭聚会时,萌姐从亲戚口中得知儿子最近在写一本小说,据说还列了大纲,已经完成了一部分,还发在了某知名小说平台。不少亲戚夸赞孩子文笔好,萌姐却满脸问号。
亲戚告诉萌姐,她家儿子不仅每周在朋友圈更新写文进度,还会分享平台的阅读数据,小家伙还受到过读者赞赏呢。萌姐听后,丝毫没有自豪,反而充满了无力的挫败感。她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儿子的事,别人比她这个亲妈还清楚。
事后问儿子,为什么会屏蔽妈妈的朋友圈?妈妈又不会因为写小说批评他。儿子却淡淡地回了句:我总有些想法,不想让父母知道!
萌姐自认为非常理解儿子,亦师亦友,儿子也愿意和自己说心里话,这次被孩子屏蔽完全出乎她意料,所以萌姐开始质疑:自己是否真的不是一个好妈妈?
我相信,随着孩子长大,不少妈妈们应该都思考过这个问题。我们很难想象,自己十月怀胎拼了老命生下来的孩子,最后会与我们渐行渐远。同为母亲,代入一下确实让人受不了。
难道所有人都难逃“孩子长大就不跟妈亲”的规律吗?我也问过身边一些青春期的父母,虽然大部分确实鸡飞狗跳,但仍有那么一小撮孩子依旧和父母和和美美。
于是我开始反思,那些长大后“和妈不亲”的孩子到底经历了什么?翻了不少亲子关系的资料,咨询了专门研究家庭关系的专家,总结出了孩子和妈不亲的3点原因,分享给大家。
3岁前,妈妈习惯了错误的“延迟满足”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的“棉花糖实验”影响了很多育儿专家。实验中,研究人员在孩子面前放了棉花糖,并告诉他们:如果在15分钟内,孩子们没有吃掉,就再奖励一个棉花糖。
通过多年的跟踪记录,他们得出:不等待的孩子,长大后孤僻、固执、优柔寡断。而那些“延迟者”则适应力强、自信、独立,学习成绩要比“不等待者”平均高出20分。基于此,不少专家开始大力倡导:从小就要锻炼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
于是,一些家长开始刻意为之。比如,孩子在商场看中一个玩具,非要买回去。家长说,你要学会延迟满足,网上比这里便宜近一半,我们去网上买,孩子死活不同意,一怒之下父母将孩子强行带回。
这种情况常见吧?我们有时还会沾沾自喜地认为,锻炼了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但事实上,这种错误的“延迟满足”,反而会让孩子失去掌控力。
真正的“延迟满足”,是让孩子自行选择,而不是家长替孩子做决定!什么意思?
简单地说就是把主动权交给孩子!你可以告诉孩子两个玩具之间的价格差异,如果她愿意等待几天,在网上买的话,可以用节约下来的费用再买一个别的玩具。这样做孩子自然就更愿意接受父母的安排。
正确的“延迟满足”不是家长单方面要求孩子推迟自己的欲望,而是让孩子主动去练习“推迟的满足感”,这才是培养孩子自控力的关键。
不少妈妈在孩子3岁前,用了错误的方法,导致孩子认为自己没有话语权,一旦孩子长大觉得自己能做主了,就会报复性顶撞父母。
12岁前,妈妈不会使用“非暴力沟通”心理学认为,3~12岁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期。这个时期孩子养成的性格,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
12岁前,孩子们还处于幼儿园、小学阶段,父母潜意识认为孩子还小,一切都需要我们做主。于是,家长会莫名地带入“权威”,用一些高高在上的语气与孩子说话。
比如:
- 孩子没考好,我们会说:你看你那成绩!对得起谁?说出去我都嫌丢人!没出息!
- 孩子贪玩回家晚了,我们会大声斥责:你还知道回来啊!下次你这么晚,你就别回来了,爱去哪去哪!
- 孩子想看电视,我们会说:就你那没眼看的成绩,还好意思看电视?
殊不知,孩子上学后,接触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学到了更多知识,慢慢地他们发现原来老师懂得比妈妈多,和同学们玩比和妈妈玩有意思。这时若还一味地对孩子进行“打压式”教育,孩子自然会和妈妈产生分歧。
此时,妈妈最应该学的就是“非暴力沟通”,学会用“观察事实——表达主观感受——表明需求——提出具体请求”的方式,与孩子探讨问题。比如:
宝贝,你今天回来的有些晚——观察事实
我放学和同学玩了会
哦,原来是和同学玩啊,我还真的有些担心——表达主观感受
担心啥?
因为你没告诉我今晚要和同学玩,妈妈很担心你路上出点什么事。所以宝贝,下次你可以提前告诉妈妈一声吗?——表明需求
可是,我又没有手机,怎么和你说?
那我和你们班主任沟通一下,下次如果你想和同学玩,就借班主任的手机给妈妈说一声,你看可以吗?——提出具体请求
13岁以后,妈妈没学会“闭嘴”13岁以后,孩子进入了青春期,这个时期孩子会变得非常矛盾。
心理学认为青春期的孩子,生理上急速发育和心理上的半成熟,让他们要求在精神生活上摆脱父母的控制。但由于心理上的不成熟,又让他们格外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这个阶段,孩子会和父母争抢主动权。他们希望能“独立自主”“受到他人尊重”,所以孩子会格外注意“隐私”。这也就是萌姐儿子会屏蔽妈妈的原因。
他们担心自己的“隐私”,被父母成天念叨,也担心父母还用对待小孩子的那一套方法对待自己。所以,这个时期的孩子会格外排斥父母的靠近。
而此时,父母感受更多的则是失落。以前十分依赖自己的孩子,突然有了距离,难免就会念叨几句。但这种念叨反而会像“紧箍咒”一样,激发孩子的猴性。所以,这个阶段父母要学会“闭嘴放权”。
“距离产生美”不止是句鸡汤,只有给孩子留出空间,亲子间才有可能更好沟通。所以你看,当妈从来都不是件简单的事。
最后来说说,你家熊娃现在依旧与你无话不谈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一起来来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