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想起童年的生活回忆以前的往事(往事回想童年记忆)

想起童年的生活回忆以前的往事(往事回想童年记忆)在家翻箱倒柜找来母亲厂里发的口罩,将其层层拆开,展平,留方形或长方形的纱布待用,找来竹枇儿,斜十字交叉,中间扎牢,用细铁丝分别将纱布的四角扎在竹枇儿的四端,再用纳鞋底的线栓在竹枇儿交叉处,线长约半米,线的顶端绑一木块儿作为浮漂,一个捕虾米的搬网就这样做成了。找几块猪骨头作诱饵,或用块儿馍,实在找不到以上这些就只好弄块带草你泥巴了。但是那样,般出来的虾会少些。靠水吃水,靠山吃山,靠河吃鱼虾更方便。在烈日下,那光着脊梁,穿蓝布裤头儿,满身浸汗,神情专注,不断舞动手臂吆喝着儿歌的孩童身影时常在眼前浮现……沿着芦苇狭窄蜿蜒的小路,芦苇深处有块儿旱滩儿,滩上住着一户人家。灰色的瓦房,四周被芦苇包围着,房前空地养的鸭子、白鹅在到处觅食,狗儿对着远处不停的叫着,吠声在空旷的芦苇荡中回响。风儿掠过,枝身摇曳, 伴着飒飒作响的苇叶声,日子过的是那样的清闲、安静、悠然,仿佛与世隔绝般沉寂。这家主人是我父亲的一

想起童年的生活回忆以前的往事(往事回想童年记忆)(1)

"什么时候蛙鸣蝉声都成了记忆,什么时候家乡变的如此地拥挤,高楼大厦到处耸立,七彩的霓虹把夜空染的如此的俗气。什么时候儿时玩伴都离我远去,什么时候身旁的人已不再熟悉"……

每当听到苏芮《一样的月光》这首歌儿,就不禁生起了对往日生活的惜别和思恋。更勾起对童年时光,儿时伙伴的回忆和怀念。

记忆里的家乡,河水清澈,绿草茂盛,城墙以里,西坡一带,坑坑相连,芦苇成片。蜓蝶其间舞,鸭鹅水中游,鱼虾河池满,槐花挂枝头。对于那时的孩子们来说就是诺大的天然游乐场。

夏日里。小伙伴们成群结队的向西坡游去,路上随手从树上折根枝条,枝头系上根细线,摘片苇叶做成蜻蜓状,扎在线上,然后四散在芦苇池塘之中,看到蜻蜓飞来,口中唱着歌儿,韵调十足,念念有词。手中的枝条随着蜻蜓来回的摆动着,不大会儿,蜻蜓便会追着苇叶而来,牠己经将舞动的苇叶误认作同类异性了。待牠趴上苇叶时,就迅速的把枝条收回,以最快的速度用手将其捂住,接着,再把捉到的蜻蜓拴在线上,用以引诱其它异性蜻蜓,再行捕捉,此谓"恋老蜓"。

在烈日下,那光着脊梁,穿蓝布裤头儿,满身浸汗,神情专注,不断舞动手臂吆喝着儿歌的孩童身影时常在眼前浮现……

沿着芦苇狭窄蜿蜒的小路,芦苇深处有块儿旱滩儿,滩上住着一户人家。灰色的瓦房,四周被芦苇包围着,房前空地养的鸭子、白鹅在到处觅食,狗儿对着远处不停的叫着,吠声在空旷的芦苇荡中回响。风儿掠过,枝身摇曳, 伴着飒飒作响的苇叶声,日子过的是那样的清闲、安静、悠然,仿佛与世隔绝般沉寂。

这家主人是我父亲的一个朋友,小时父亲常带我们兄弟来玩儿。在芦苇丛中,寻着嘎嘎叫着的野鸭,或高昂脖颈,拽着胖体的大白鹅,仔细搜索,便会在池塘边的草棵中惊喜的发现白花花的鸭鹅蛋。那意外的收获真是喜不自禁。

靠水吃水,靠山吃山,靠河吃鱼虾更方便。

在家翻箱倒柜找来母亲厂里发的口罩,将其层层拆开,展平,留方形或长方形的纱布待用,找来竹枇儿,斜十字交叉,中间扎牢,用细铁丝分别将纱布的四角扎在竹枇儿的四端,再用纳鞋底的线栓在竹枇儿交叉处,线长约半米,线的顶端绑一木块儿作为浮漂,一个捕虾米的搬网就这样做成了。找几块猪骨头作诱饵,或用块儿馍,实在找不到以上这些就只好弄块带草你泥巴了。但是那样,般出来的虾会少些。

来到坑边儿,找块儿瓦茬儿把诱饵绑上,以便搬网下沉。通常只需五、六个搬网,多者十来个。用一根带钩的竹竿将搬网下到河底,稍待片刻便可依次起网了。

当搬网慢慢升起,将要露出水面时,水面就会出现虾米和小鱼儿打起的层层涟漪和朵朵水花儿,那短暂的期待是愉悦甜美的。

出水后将网放在岸上,那大大小小鲜活的河虾、小鱼儿欢蹦活跳,弹跃窜飞,企图逃脱,小伙伴们便眼疾手快,迅速将鱼虾捡起放入备好的饭筒儿之中。一轮轮儿下网起网,一下午的功夫搬出的鱼虾就能将饭筒儿盛满。

夕阳西下。收拾起搬网,肩搭竹竿儿,手提盛满河虾的饭筒儿,想象着这些河虾将成为晚间饭桌上鲜香味美的佳肴,一个回家的孩童满载收获,带着满足,唱着歌曲,在黄昏余晖的沐浴下从远处走来,那田园牧歌般的生活至今令人向往.……

春季里,树绿了,花开了,果子结出来了。院子里,父亲小时种下的两棵槐树浓郁繁茂,抬头看,绿叶间挂满了朵朵白色的槐花,一阵风吹来整个院子都弥漫飘散着槐花的清香。放眼望,城墙上满坡的槐树看不到尽头,片片绿丛间白色的槐花是那样地耀眼。

三两下爬到树上,先尝为鲜,捋下串串槐花大把的往嘴里送,真甜啊!那适令的瓜果鲜疏也使得平时缺乏零食的孩子们得到了补偿。吃够了就开始把槐花往布袋里或篮子里装的满满的,晚饭时准保能吃上大人们做出的香喷喷、散乎乎的拌面蒸槐花。

夏天最令人兴奋、最感惬意的是去河里戏水游泳。骄阳似火,酷暑难当,一大帮孩子向河边蜂拥而至,凉爽的河水对我们那些孩子具有无比的诱惑力和亲切感。

按惯例先撒泡尿,用手接着,然后在肚脐儿上涂抹一下,此举据说是为了遇凉水不肚疼。无需脱衣服,平时就彻肚儿穿个裤头儿过一夏。伙伴们争先恐后下饺子似的纷纷跳入水中,忘乎所以的嗷嗷乱叫,如鱼得水。游足玩够了便分班儿打泥仗,也可各自为战,不分对象乱打一气。用脚掌从河底钩起一块黑污泥,就近在身边的伙伴趁其不备,出其不意"啪"的一下,污泥四溅,满头满脸开黑花,然后一个猛子扎出五、六米远,逃之夭夭……

说到学游泳的过程,没有太多的印象,由于和水的亲近不觉中很自然的就学会了。

从水中出来,河边紧临城墙,看天色还早,打土仗的游戏又开始了。

人分两班儿,石头剪子布,胜方在城墙上守,负方在城墙下攻。给攻方指定一至两个可攻的口儿,都是些易守难攻的狭隘险要。

城墙的守卫方用铁棍儿树枝之类为工具,掘些大小不等的黄土块,用小土块儿不时的投掷下面的攻方,大的土块留着,一旦攻方近前到了进攻口儿,就用大块"炸弹"将其劈头盖脸、急风暴雨般的打退,压下、甚至扪倒。

土块儿由细沙组成,击中物体就会粉碎,一般不会造成人体受伤流血。由上往下投弹不费力气,下面向上投则费劲,流弹到了上面己成强弩之末,对上面构不成威胁,在上面是光打人,不挨打,占有绝对的优势,所以都想在上面扮演守卫者。

下面的进攻者就很被动了。首先是弹药缺乏,再是往上投弹需很大的臂力,关键是进攻。突破狭隘的关口时要勇敢、迅速,不怕牺牲,只有夺取高地才能享有在城上的权力。

在上面的一方很不仁物,通常耍赖装孬。见弹药已尽,打的也尽了兴就向下面虚张声势的诈唬道"乖乖!这几块炸药包得劲啊,别慌。等他们上来再好好伺候他们",然后几个人悄悄地沿着城墙外面的二层台阶就溜之大吉了。

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待到冬季天寒冰冻时,带着自制的滑冰车,在冰河上飞驰嬉戏那将是另番情趣。

童年是美好的。它无拘无束,自由散漫。童年是愉快幸福的,它没有成人的生活负担和人事烦恼。那时各家兄弟姊妹多,不缺玩伴。大人们肩负着生活的重担,无暇去严格的管束、限制孩子们的自由,所以孩子们享受到了极大的行动自由、独立广阔的活动空间。到外面去,到大自然中,释放着童真纯朴的天性。那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较现在的孩子相比,一扇厚重的防盗门,提高了安全防范,却也隔开了孩子同外界的联系。应该给予孩子尽量大些的自由空间,留一点"冒险"的机会,丰富童年的经历对他们的成长和日后的生活是不无益处的。

又一天结束了,夏夜的喧闹和嘈杂开始了。准备好凉席,快去街头的人行道占个好位置,不然大树下那块儿风水宝地又要被人占去了。

路灯亮了。吃过晚饭的老老少少从大杂院儿流向了大街,热闹的、节日般的夏夜开始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