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晨钟暮鼓敲醒黄粱美梦上一句(青未了只许州官放火)

晨钟暮鼓敲醒黄粱美梦上一句(青未了只许州官放火)在这种专治统治下人们不仅要避姓名之讳,甚至连帝王尊长们的秽行,也要避免提到,否则也会招来祸患。史书载,光绪二十九(1903)春,慈禧太后“巡幸”保定莲池。当时中国刚经受八国联军的蹂躏,国势衰败,民不聊生。可慈禧仍作威作福,穷极奢靡。当时担任直隶总督的袁世凯更是曲意逢迎,提前一年半就大兴土木,建行宫。眼看三天将过,慈禧玩得满意,袁世凯等官员也十分高兴。谁知来到永宁寺一座凉亭时,“老佛爷”一下子变了脸色,下令查办建此亭的人。原来,这个凉亭上,雕有翻卷的大莲叶和红艳的仙桃。不想,这个造型却触动慈禧的一桩心病。1900年庚子之变,八国联军攻陷了北京城。慈禧挟持光绪皇帝乘夜逃离北京留下了可耻的一页。可她又做贼心虚,讳忌人们议论这一史实。看到这凉亭,生性多疑的慈禧比众多随从更多了一个心眼儿,首先想到了“莲叶托桃”即“连夜脱逃”,于是动了杀心。避讳在古代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如果掌握不好,严重的可以引发杀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如是说

付延平

据史料记载,宋代有个叫田登的州官,因其自讳其名,就在自己当官的区域内不让下属和百姓讲到“登”以及与“登”同音的字。所以在他为官期间,这个州一度都称“灯”为“火”。

按我国习俗,正月十五前后都要点花灯。这一年他就让师爷写则告示,大意是沿袭旧例可点灯。这下可难坏了师爷,不得使用与“登”同音的字,就得用意义相近的字来代替。于是这位师爷就煞费苦心地写了一则告示贴出去。“今年上元节,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后来百姓就说成“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哪有这样的道理。”这个成语就这样流传下来了。当然,这句话已经失去了它的本意。

透过这个语言现象,就可以追溯到我国封建时代一种文化现象,即“避讳”。就是在语言和书写时要避开帝王和尊长的名字。这可以说是我国独有的“国粹”。古代的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他们的权威和尊严、制度,沿袭了一套避讳制度。即:当代的皇帝、尊为至圣的孔子之名是谓“国讳”或“共讳”;祖父、父亲之名全家避之,是谓“家讳”或“私讳”。这种避讳规定人们不许书写或读、念到君主、父祖、圣贤的名字,碰到与这些人名相同,甚至读音的人名、地名、书名、官职、物体等,都得设法回避。

《红楼梦》第二回“贾大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就记载:“……我这女学生名叫黛玉,他读书凡’敏’字他皆念作’密’字,写字遇着’敏’字亦减一二笔。”这里反映的就是黛玉为避讳其母亲贾敏的名字。这就是“家讳”。

在唐朝,不只是皇帝的名字要避讳,连做官也要受到避讳的限制。比如,你想做官,官职的名称里,有一个字和你父亲或者你爷爷的名字一样,这不行,这官你就做不了,你要避讳!比如,你父亲的名字里有一个“中”字,那中书省的官你都做不了,你犯你爸爸的避讳了。如果你硬是偷偷摸摸做了这个官,被朝廷发现,不但被罢官,还要被判刑,一年徒刑!

避讳在古代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如果掌握不好,严重的可以引发杀身之祸,所以古代人非常重视这些。孔子作《春秋》的总要一条原则就是“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避讳的重灾区一般都是帝王,比如为了避东汉光武帝刘秀的“秀”字,将秀统称为“茂”,秀才,也就成了茂才了。还有一些地名也因为皇帝的名字而改名,如禹州,之前叫钧州,因为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而改为禹州。古代因为避讳,还有多本著作,专门介绍避讳或者告诉大家应该怎样避讳,最早的避讳学专著,是东汉学者应勛的《旧君讳议》。 可以说,这种“避讳”制度,反映的是一种毫无道理的专治统治。

在这种专治统治下人们不仅要避姓名之讳,甚至连帝王尊长们的秽行,也要避免提到,否则也会招来祸患。史书载,光绪二十九(1903)春,慈禧太后“巡幸”保定莲池。当时中国刚经受八国联军的蹂躏,国势衰败,民不聊生。可慈禧仍作威作福,穷极奢靡。当时担任直隶总督的袁世凯更是曲意逢迎,提前一年半就大兴土木,建行宫。眼看三天将过,慈禧玩得满意,袁世凯等官员也十分高兴。谁知来到永宁寺一座凉亭时,“老佛爷”一下子变了脸色,下令查办建此亭的人。原来,这个凉亭上,雕有翻卷的大莲叶和红艳的仙桃。不想,这个造型却触动慈禧的一桩心病。1900年庚子之变,八国联军攻陷了北京城。慈禧挟持光绪皇帝乘夜逃离北京留下了可耻的一页。可她又做贼心虚,讳忌人们议论这一史实。看到这凉亭,生性多疑的慈禧比众多随从更多了一个心眼儿,首先想到了“莲叶托桃”即“连夜脱逃”,于是动了杀心。

这谐音避讳当然也闹出许多为人不耻的笑柄。元宵节吃元宵,这是由来已久的风俗。民国初年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果实当上了皇帝,认为“元宵”与“袁消”谐音,就传令各地不得再称元宵,而将部分地区的“汤圆”称呼推向全国。然而,这种既迷信无知又专横跋扈的做法并没有扭转其迅速垮台的命运。不久,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自己也很快一命呜呼。

事实上,“避讳”是极具迷信、专制色彩的一种落后的文化现象。它不知断送了多少无辜者的身家性命和政治前途。田登太守早已化作泥土,慈禧,袁世凯也早就灰飞烟灭。如今祖国政治清明、民主,人们再也不用为避讳小心翼翼,而是生活在祥和、宽松的气氛和环境里,这正是社会的一种文明和进步,这也是中国自古以来从未有过的政治开明时代。

晨钟暮鼓敲醒黄粱美梦上一句(青未了只许州官放火)(1)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