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抽血尿液各项检查都正常(血液尿液粪便三大常规检查)

抽血尿液各项检查都正常(血液尿液粪便三大常规检查)6 个月~2 岁:(11~12)*10¹²/L(11000~12000/μl)新生儿: (15~20)*10¹²/L(15000~20000/μl)1.白细胞总数(英文缩写 WBC)【参考值范围】成人: (4~10)*10¹²/L(4000~10000/μl)

抽血尿液各项检查都正常(血液尿液粪便三大常规检查)(1)

一、血液常规检验结果的解读

血液常规检验,目前大多由全自动血液学分析仪来完成。不同性能的分析仪所提供的检

测项目数不同,一般都在 20 个左右。包括白细胞系列、红细胞系列、血小板系列,有些仪

器还能提供网织红细胞系列的数据。

1.白细胞总数(英文缩写 WBC)

【参考值范围】

成人: (4~10)*10¹²/L(4000~10000/μl)

新生儿: (15~20)*10¹²/L(15000~20000/μl)

6 个月~2 岁:(11~12)*10¹²/L(11000~12000/μl)

【解读要点】

(1)白细胞俗名又称白血球,因其不含血红蛋白呈无色而得名。其主要功能是防御外

来细菌或病毒入侵机体。白细胞又分为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粒细胞又包括中性粒

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它们就像人体的“边防军”和“警察”一样,分别担负着防御和监视的任务。

(2)在安静和休息时白细胞数较低,活动和进食后较高;早晨较低,下午较高;有些

人一天当中最高值和最低值之间可相差一倍。也有报告认为吸烟者平均白细胞数可高于非吸

烟者 30%。

(3)剧烈运动、妊娠晚期、分娩期、月经期、冷热水浴后、日光或紫外线照射、严寒

暴热、极度恐惧、剧痛和情绪激动等,均可引发生理性的白细胞总数增高。生理性的白细胞

总数增高,通常不伴有白细胞质量的改变。

(4)病理性的白细胞总数增高,可见于大部分细菌性感染、炎症、尿毒症、急性出血

与溶血、烧伤、手术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重金属中毒、白血病等。

(5)病理性的白细胞总数减少,可见于病毒性感染、伤寒、副伤寒、疟疾、再生障碍

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放疗后、化疗后、非白细胞增多性白血病等。

2.白细胞分类计数(英文缩写 DC)

血液中不同的白细胞,犹如人体边防部队的不同军兵种,平时按比例配置,各司其职。当有外来细菌、病毒等入侵机体时,机体根据不同白细胞各自担负的职责,调动作战。此时

细胞的比例会发生改变。临床医师可以根据这种改变的情况,分析判断外来侵略者的性质和

对付办法。

全自动血液学分析仪可同时提供白细胞分类计数的百分比和绝对值。

●中性粒细胞(英文缩写 NEU)

【参考值范围】

相对值:0.55~0.75(55%~75%)

绝对值:(3.0~5.8)*10/L(3000~5800/μl)

【解读要点】

(1)由于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 55%~75%,其增高或减少可直接影响白细胞总

数的变化,即中性粒细胞增高,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总数也随之减少。

两者在数量上的一致性也表现在意义上的一致性,即中性粒细胞增减的意义与白细胞总数增

减的意义是一致的。

(2)但有时两者的数量关系也有不一致的情况,若遇到这种不一致性,要结合具体情

况做具体分析。

●嗜酸性粒细胞(英文缩写 EOS)

【参考值范围】

相对值:0.01~0.06(1%~6%)

绝对值:(0.05~0.50)*10/L(50~500/μl)

【解读要点】

(1)生理波动:一天当中有波动,白天低,夜间高;上午波动大,下午较恒定,有时

甚至有 30 倍的变异。因此宜在较固定的时间测定嗜酸性粒细胞的基础水平。劳动、寒冷、

饥饿、精神刺激等,可致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减低。

(2)病理性变化: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过敏反应等变态反应性疾病,寄生虫病,皮

肤病,某些血液病等可致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可见于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后,某些急性传染病如伤寒极期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甚至不见,但在恢复期又重新出现。因此

嗜酸性粒细胞有时可用于观察某些急性传染病的预后恢复情况。

●嗜碱性粒细胞(英文缩写 BAS)【参考值范围】

相对值:0~0.01(0%~1%)

绝对值:(0.01~0.05)*10/L(10~50/μl)

【解读要点】

(1)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荨麻疹、溃疡性结肠炎等过敏性或炎症性疾病,慢性粒

细胞性白血病。

(2)由于嗜碱性粒细胞数量本来很少,其减低与否很难察觉,故其意义不明。

●淋巴细胞(英文缩写 LYMPH)

【参考值范围】

相对值:0.20~0.45(20%~45%)

绝对值:(1.5~3.0)*10/L(1500~3000/μl)

【解读要点】

(1)淋巴细胞是人体重要的免疫活性细胞。观察淋巴细胞的数量变化,有助于了解机

体的免疫功能状态。

(2)儿童期的淋巴细胞为生理性增多,到 2~3 岁后,逐渐接近成人水平。

(3)病理性淋巴细胞增多见于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结核病等某些细菌或病

毒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或慢性感染;移植术后排异反应,某些白血病也见淋巴细胞增多;

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时,由于中性粒细胞显著减少,导致淋巴细胞百分率相对增

高,称为淋巴细胞相对增多,这时白细胞总数是减低的。

(4)病理性淋巴细胞减低主要见于肝炎、流行性感冒、酒精中毒、细胞免疫缺陷症;

某些感染急性期、严重的化脓性感染,由于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高,可导致淋巴细胞百分率相

对降低,但其绝对值仍无变化。

●单核细胞(英文缩写 MON)

【参考值范围】

相对值:0.03~0.10(3%~10%)绝对值:(0.1~1.0)*10/L(100~1000/μl)

【解读要点】

(1)单核细胞可以与组织中的吞噬细胞构成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可吞噬和杀灭某些病

毒、细菌和寄生虫;清除被损伤和已死亡的细胞;还可以协助淋巴细胞发挥免疫作用;所以

它是人体很好的一道防线。

(2)妊娠期生理性升高与中性粒细胞的变化相平行;儿童循环血中的单核细胞较成人

稍多,出生 2 周的婴儿可达 15%或更多。

(3)病理性增多:活动性肺结核、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急性感染

的恢复期、单核细胞白血病等。

(4)单核细胞减低,临床意义不大。

3.血红蛋白(英文缩写 Hb)

【参考值范围】

成人:男性 120~160g/L(12~16g/dl)

女性 110~150g/L(11~15g/dl)

新生儿:170~200g/L(17~20g/dl)

老年人(70 岁以上):

男性 94~122g/L(9.4~12.2g/dl)

女性 87~112g/L(8.7~11.2g/dl)

【解读要点】

(1)血红蛋白俗名又称血色素,是构成血液红色的成分。它能从肺部将新鲜的氧气携

带到全身组织,同时将二氧化碳从组织携带到肺部排出。

(2)血红蛋白在一天当中也有波动,上午 7 点出现高峰,随后下降。

(3)其他要点大致与红细胞相似,见“红细胞”。

4.红细胞(英文缩写 RBC)

【参考值范围】成人:男性(4.0~5.5)*10/L(400~550 万/μl)

女性(3.5~5.0)*10/L(350~500 万/μl)

新生儿:(6.0~7.0)*10/L(600~700 万/μl)

【解读要点】

(1)红细胞俗名又称红血球,因其含有丰富的血红蛋白而呈红色。血液内绝大多数是

红细胞。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2)红细胞的生理性变化:感情冲动、兴奋、恐惧等精神因素,剧烈运动和强体力劳

动,高山、高原缺氧等,红细胞可以增高。妊娠的中、后期,或某些老年人因造血功能减退,

可致红细胞减少。

(3)临床上各种原因的贫血,可见到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低。贫血的病因,大致上是

因为红细胞生成障碍(如造血功能减退、造血原料不足),红细胞过度破坏(如溶血)和红

细胞大量丢失(如各种原因的出血)。

(4)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矽肺、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真性红细胞

增多症等,可致红细胞增高。还有一种情况要注意,如呕吐、严重腹泻、多汗、多尿、大面

积烧伤等,因血液中的水分丢失导致血液被浓缩,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相对增多,而致红细胞

也相对增多,这种情况并非是红细胞的真性增多。

5.红细胞压积(Hct)

【参考值范围】

成人:男性 0.40~0.50(40%~50%)

女性 0.37~0.48(37%~48%)

新生儿:0.49~0.54(49%~54%)

【解读要点】

(1)红细胞压积又称红细胞比容,表示的是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体积之比。

(2)人体在失水、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等所致的血液浓缩时,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时,红细胞压积增高。

(3)各类贫血及血液被稀释时,红细胞压积下降。6.红细胞系统其他几个指标

自动化分析仪还能提供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

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等指标。

这些指标帮助临床医师分析判断各种贫血的性质和类型。这里不做详细介绍。

7.血小板(英文缩写 PLT)

【参考值范围】

(100~300)*10/L(100000~300000/μl)

【解读要点】

(1)血小板是没有细胞核的椭圆形或圆形的颗粒,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或有形成分,

但它在人体的止血和血栓形成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2)血小板的生理性波动:午后略高于早晨,一天之内可增减 6%~10%;春季比冬

季低;平原居民较高原居民低;月经前减低,月经后增高;妊娠中晚期增高,分娩后即恢复

正常;运动、饱餐后增高,休息后恢复。

(3)血小板降低是引起出血的最常见的原因。

(4)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

性白血病、脾切除后,均可见血小板增高。

(5)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因造血功能障碍;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

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因血小板破坏过多;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等因血小板消耗增加;以及在放疗、化疗时;均可见血小板减少。

8.血小板的其他指标

自动化仪器还可以提供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等指标,

可帮助临床医师分析判断血小板减低的病因。不做详细介绍。

二、红细胞沉降率(血沉)检验结果的解读

【参考值范围】(按魏氏法为准)

成年男性:<50 岁 0~15mm/h;>50 岁 0~20mm/h;>85 岁 0~30mm/h 成年女性:

<50 岁 0~20mm/h;>50 岁 0~30mm/h;>85 岁 0~42mm/h 儿童:0~10mm/h

【解读要点】(1)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英文缩写 ESR)。是指离体的抗凝血直立静置后,红细胞

在单位时间内下沉的速度,一般以每小时下沉多少毫米报告。手工法常用魏氏法,近年来也

采用血沉仪法,后者可同时报告血沉整个过程的动态变化。

(2)血沉是较为常用而又缺乏特异性的试验,但其对判断机体有无感染、组织损伤、

坏死,或某些疾病有无活动、进展、恶化,以及肿瘤有无浸润、播散、转移等都有一定价值。

(3)各种炎症,如结核病、风湿病等,在活动期常见血沉加快,病情好转时血沉减慢,

非活动期时血沉正常。

所以血沉测定常用来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三、尿液常规检验结果的解读

尿液常规的检验,目前绝大多数医院应用尿液分析仪,包括自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和自

动尿液沉渣分析仪。干化学法有 8~11 项组合,报告 8~11 个项目。尿沉渣大多沿用显微镜

镜检报告结果。

1.尿液理化检查

●尿量

【参考值范围】

成年男性: 1.2~1.5 升/24 小时成年女性: 1.0~1.2 升/24 小时儿童: 0.8~1.4 升/24

小时>60 岁老人:0.6~2.0 升/24 小时

【解读要点】

(1)尿色、尿量没有被列入尿常规项目中,其实尿色、尿量是您自己早期发现有变的

重要证据。尿量多少波动较大,与饮水量和排汗量有关。

(2)生理性尿量增多见于大量饮水或进食含水分较多的蔬菜和水果,以及受寒等。

(3)病理性增多有糖尿病、尿崩症,甲状旁腺机能亢进、肾盂肾炎、高血压肾动脉硬

化、慢性肾小管机能不全等。

(4)夜尿增多常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较早期表现之一。夜尿次数增多,但尿量并不一

定多,常是前列腺病变的表现。

●尿色

【参考值】正常尿液为淡黄色至黄褐色。

【解读要点】

(1)健康人的尿色基本上是恒定的,其色的深浅基本与尿比重相平行,可受饮食、运

动、出汗等因素影响。

(2)尿色素只能产自肾脏,所以当尿量少而尿色反而更浅淡时,一定是肾脏有严重病

变了。

(3)当疾病或受药物、食物等因素的影响时,尿色可出现以下改变:①几乎无色:如

尿崩症、糖尿病等;②深黄色: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服用核黄素、复合维生素

B、呋喃类等药物;③红色:血尿,见于泌尿道肿瘤、结石、结核、外伤等;④酱油色:血

红蛋白尿,见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蚕豆病等;⑤乳白色:乳

糜尿,见于丝虫病引起的淋巴管阻塞,经离心后上清液依然呈乳白色。若尿中有大量白细胞、

上皮细胞或微生物,或在正常尿液中含有大量的非晶形磷酸盐、尿酸盐等(冬天常见),但

经离心后上清液仍然清晰透明,这不是乳糜尿。

●酸碱度(英文缩写 pH)

【参考值】

晨尿 pH5.5~6.5; 随机尿 pH4.5~8.0

【解读要点】

(1)正常新鲜尿多为弱酸至弱碱性,其受饮食及药物的影响变化较大。食用蔬菜和水

果过多时,pH 呈中性或弱碱性。多食肉类、蛋白质时多呈酸性。

(2)代谢性酸中毒、痛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路结石、Ⅳ型肾小管酸中毒、白血

病和坏血病,常呈强酸性。

(3)服用碳酸氢钠或碱中毒时,Ⅰ,Ⅱ,Ⅲ型肾小管性酸中毒时,可呈碱性。

(4)在尿路结石时,尿液 pH 对于判断结石种类有参考价值。

●比重(又称比密,英文缩写 SG)

【参考值】

随意尿 1.003~1.030;晨尿>1.012;新生儿 1.002~1.004

【解读要点】(1)尿液比重是表示尿中含有可溶性成分多少的一种简单的表达形式,所含溶质越多,

比重越高;尿量越多,比重越低。

(2)比重增高且尿量减少,常见于急性肾炎、蛋白尿、高热、大汗、心功能不全、脱

水等;比重增高而尿量增多常见于糖尿病。

(3)比重减低:表示肾脏浓缩功能减低,见于尿崩症、慢性肾炎、精神性多饮多尿症

等。

(4)连续测定尿液比重比一次测定更有价值。若比重常固定在 1.010 左右不变,提示

肾脏丧失了浓缩和稀释的能力,可能肾实质有较严重的损害。

●蛋白(亦名尿蛋白,英文缩写 PRO)

【参考值】

仪器法测定为阴性;加热醋酸法为阴性或微量。

【解读要点】

(1)剧烈运动、长时间直立、高温和受寒之后可能出现生理性蛋白尿。

(2)急性和慢性肾小球肾炎、肾毒性物质引起的肾损害、妊娠及妊娠中毒症、系统性

红斑狼疮、肾移植、糖尿病的肾损害、尿路感染等,可出现程度不同的病理性蛋白尿。

(3)重度蛋白尿是诊断肾病综合征的重要指标;轻度蛋白尿则多为肾盂肾炎、肾硬化

及尿路肿瘤等。

●葡萄糖(亦名尿糖,英文缩写 GLU;SUG)

【参考值】

阴性

【解读要点】

(1)正常尿液内可含有微量葡萄糖,但一般定性试验的方法不能检出。

(2)糖摄入过多、情绪激动、哺乳期和妊娠后期可出现生理性糖尿。使用大剂量青霉

素、链霉素可出现假阳性,服用维生素 C 可出现假阴性。

(3)血中葡萄糖超过 10mmol/L 时,尿中可出现尿糖。有些人血糖正常,尿糖阳性,

是因为肾脏对血液中葡萄糖排出的控制能力下降(称为肾糖阈降低)所致,称为肾性糖尿。血糖和尿糖必须同一时间做,以免因间歇性血糖过高而被遗漏。

(4)血糖过高性糖尿:常见于糖尿病,其次是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胰腺炎、胰腺癌,肢端肥大症或巨人症,嗜铬细胞瘤,脑出血、脑肿瘤,皮质醇增多症等。

●胆红素(英文缩写 BIL)

【参考值】

阴性

【解读要点】

(1)胆红素阳性多见于胆结石等胆管阻塞引起的阻塞性黄疸,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

炎引起的肝细胞性黄疸。

(2)因红细胞大量破坏引起的溶血性黄疸患者一般呈阴性反应。

(3)尿液标本要新鲜,放置时间过长可致假阴性;胆红素在阳光照射下极容易分解,

所以尿液应及时送检,避光。

●尿胆原(英文缩写 URO)

【参考值】

弱阳性,尿液稀释 20 倍后多呈阴性。

【解读要点】

(1)病毒性肝炎早期在黄疸出现之前,尿胆原即可增高;溶血性黄疸时尿胆原阳性或

强阳性;阻塞性黄疸时尿胆原阴性。

(2)尿液必须新鲜,避免阳光照射,并及时送检。

●隐血(英文缩写 BLD)

【参考值】

阴性

【解读要点】

(1)尿中若存在红细胞破坏后游离出来的血红蛋白,称之为血红蛋白尿。此时隐血试

验呈现阳性反应。(2)血红蛋白尿的尿液颜色可呈鲜红色、暗红色,严重者呈浓茶色、酱油色等,沉渣

中无红细胞。

(3)出现血红蛋白尿常见于血型不合输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寒冷性血红蛋

白尿症,急性溶血性疾病等。

●酮体(英文缩写 KET)

【参考值】

阴性

【解读要点】

(1)重症糖尿病患者可呈现不同程度的阳性反应。

(2)妊娠期剧烈呕吐、长期饥饿、营养不良、剧烈运动后,也可呈阳性反应。

●亚硝酸盐(英文缩写 NIT)

【参考值】

阴性

【解读要点】

(1)多数尿路感染是由革兰阴性细菌引起的,大量繁殖的这类细菌能将尿液中存在的

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因此,若亚硝酸盐阳性,可能为细菌感染。

(2)若尿液中的细菌不含有硝酸盐还原酶,则不出现阳性反应,因此阴性结果并不能

排除菌尿的可能。

●维生素 C(英文缩写 VC)

【参考值】

阴性

【解读要点】

服用或注射大量维生素 C 时尿中可呈现阳性,此时维生素 C 可对葡萄糖、亚硝酸盐的

测定有干扰。2.尿沉渣

传统的尿沉渣检验用手工法,即尿液经过离心沉淀后在显微镜下检查。现在更多的采用

尿液沉渣自动分析仪,这种仪器采用影像式或流式细胞的原理,仪器经过以显微镜检查为金

标准的校正,其结果报告与镜检法是相近的。

【参考值】(离心镜检法)

白细胞: 0~5/HP(HP 是高倍镜视野)

红细胞: 0~3/HP

上皮细胞:0~少量/HP

透明管型:0~偶见/HP

【解读要点】

(1)白细胞:尿液白细胞检查主要用于泌尿系统及临近组织器官感染性或炎症性疾病

诊断。白细胞大量增加,可见于急性和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急性肾小球肾炎、

肾结核、前列腺炎等。

(2)红细胞:尿液中红细胞增多即为疾病迹象。

①镜下红细胞大于 0~3/HP 称镜下血尿,肉眼见到程度不同的红色浑浊如洗肉水样或有

血凝块,称肉眼血尿;②要区分肾原性还是非肾原性血尿,非肾原性血尿的特点是尿液红细

胞增多而尿蛋白不增多或增多不明显;③非肾原性血尿中要考虑暂时性镜下血尿,正常人特

别是青少年可在剧烈运动、急行军、冷水浴、久站或重体力劳动后出现;④肾原性血尿可见

于急性和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红斑性狼疮肾炎、肾病综合征;⑤非肾原性血尿常见

于尿路结石、结核、肿瘤、高血压、动脉硬化、发高烧等。

(3)管型:在肾实质性病变,如肾小球肾炎时可见较多的颗粒管型;红细胞管型常提

示急性肾小球肾炎;脂肪管型的出现,见于慢性肾炎、肾病型及类脂性肾病,蜡样管型的出

现提示肾脏有长期而严重的病变,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晚期和肾淀粉样变时。

(4)上皮细胞:泌尿系统病变时可见大量不同种类的上皮细胞,可分别提示相应部位

的病变。女性应排除阴道分泌物的污染。

(5)尿液结晶:结晶是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酸性物质与钙、镁等离子结合生

成无机盐或有机盐排入尿中形成,属于生理性结晶,一般无临床意义。但若草酸钙结晶大量

地且持续地出现于新鲜尿液内,要考虑尿路结石。若出现病理性结晶或药物结晶,应请临床

医生诊断处理。

3.尿液红细胞形态【参考值】

红细胞:0~3/HP

【解读要点】

(1)均一性红细胞血尿:非肾小球源性血尿。

(2)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肾小球源性血尿。

(3)混合性血尿:尿液中含有均一性与非均一性红细胞;依据哪一类红细胞超过 50%,

又分为以均一性红细胞为主和以非均一性红细胞为主的两组。

四、粪便常规和粪便潜血检验结果的解读

粪便常规包括一般性状检查和涂片检查。

1.一般性状

【参考值】

颜色:棕黄色

性状:成形软便

【解读要点】

(1)脓血便或黏液便多为细菌性痢疾或阿米巴痢疾、结肠肿瘤等;鲜红色血便多为小

肠下段或结肠上段出血,若鲜血仅附着在粪便表面,则可能是直肠或肛门出血。

(2)水样便为食物中毒或急性肠胃炎,凝乳块便为婴儿消化不良。

(3)黑色或柏油样便为上消化道出血,白陶土样便为完全性胆道梗阻等。

2.涂片显微镜检查

【参考值】

白细胞:偶见

红细胞:无

脂肪滴:偶见寄生虫卵:无

【解读要点】

(1)见到红细胞应考虑消化道出血、下消化道炎症和结肠癌等。

(2)白细胞增多应考虑肠炎、细菌性痢疾、过敏性肠炎。

(3)胆道感染、胆道阻塞、胰腺功能障碍、消化吸收不良综合征、结肠炎或乳糜腹泻

时有大量脂肪滴。

(4)患肠道寄生虫病时,可查到相应的寄生虫虫卵。

3.粪便潜血(也称隐血,英文缩写 OB)试验

【参考值】

阴性

【解读要点】

(1)红细胞破坏时,其所含的血红蛋白被释放出来,经胃液作用变性,此时在显微镜

下已看不到红细胞,只有利用化学反应检出,称为“潜血”,也可以称为“隐血”。

(2)上消化道出血、溃疡病活动期、胃癌等潜血试验阳性;溃疡病经治疗好转或稳定

期转阴性,胃癌时持续阳性。

(3)本试验对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筛选有重要价值。结肠癌早期常无任何症状,但可

能有少量出血,所以潜血试验有利于早期诊断。即使阴性结果也不能马上否定诊断,应做连

续多次检查。

(4)用化学法做本试验时,要排除食物引起的假阳性,必要时在检查前停食动物血和

内脏以及大量绿色食物三天。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