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江南古镇乌镇(亲近水乡乌镇)
走进江南古镇乌镇(亲近水乡乌镇)东栅景区的游程是跟着导游走的。这一溜走过了博物馆、民居、祠堂和一大段一大段的石板路,而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茅盾故居”了。蓝光以为,茅盾是乌镇的灵魂所在。茅盾的文章,蓝光小时候就读过。小时候记忆的东西,是最难以忘怀的。据导游介绍,茅盾故居位于乌镇观前街与新华路交接处,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茅盾出生和生活过的地方。故居是茅盾曾祖父沈焕于清光绪十一年前后购置的,自沈焕至茅盾,四代同堂居住于此。整个故居面街南向,是砖木结构的一般江南民居。因当初这所楼房东西两个单元购进时间有先后,因此东单元称“老屋”,西单元称“新屋”。当蓝光踏着夜色在岸上走的时候,脚踏石板声与脚步声,声声入耳,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升起,与探寻远处景致的好奇心融和在一起,变成愉悦的激情和对于夜的美好想象。虽然走在夜路上,有时就一两个游人,你也不会有什么不安的感觉,只有平静地接受这周遭的宁静的美。这种感觉,也是很特别的。有时,蓝光
文/蓝光
乌镇在多少文人的笔下及摄影家的眼中被记录和描述,蓝光没搜寻过,大抵书写乌镇的诗文和照片多如牛毛。特别是在摄影家眼中,乌镇可算的上是摄影天堂,那水乡特有的韵味,可谓千奇百怪,移步换景式的惬意,让人怦然心动。
江南景致在乌镇保留的很好。人们一提乌镇,多半会说:乌镇的特色是“小桥流水人家”。蓝光也是个俗人,到杭州办事顺道作了“到此一游”。
一到乌镇,你会被水所吸引。平静的河水,如一条长长的展开的绸缎,把一座座具有古香古色的民居缠绕在一起。沿河两岸的民居错落有致,白墙黑瓦的民居沿河修建,酒肆酱园、石板蓬船、坊巷弄堂构成了江南水乡特色,也体现了先民沿河而居的特点。水是乌镇的命脉 乌镇因水而出名 因水而美丽。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智者乐,仁者寿。来乌镇的人大抵是寻找快乐或有智者之风吧。但来到乌镇,的确从水中体悟到水带给人们的乐趣。这乐趣不是说要去嬉水,而是水承载了乌镇深不可测的魅力。
游乌镇,大体看两大部分景区:一是东栅;二是西栅。到了乌镇就听导游说:要夜游西栅,日游东栅。
夜游西栅是蓝光自已去的。没了导游的刻意安排和约束,或多了许多轻松。黄昏时,蓝光自己步行至西栅。一路看到一些新的接待中心和商业街市正在建设,有的已经建好 开始接待游客。据有关消息称,乌镇一年要接待游客近400万人次。这让蓝光很是惊异。这旅游的带动力实在是太强了。所以,地方政府不遗余力地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于是 乌镇这一块不大的地方,成了地方政府的“钱仓”。当然,因旅游的发展 百姓可干的事也多了 因旅游而增加了不少收入。
一进入西栅景区就让人一下子感到这“夜游西栅”之说不假。蓝光与一些游客登上了定时开动的游船,开始了西栅景区的游程。船外寒风习习,让人身心收紧。不过,沿河的民居在稀落的灯光映照下,显得迷离。你不可能看清民居的样子,只能看出轮廓。一排排民居在两岸如月下美女“站立”着让你不近不远地看着,一种朦胧美的意境,一下子沁入你的心扉。这或是夜游西栅的妙处所在吧。
当蓝光踏着夜色在岸上走的时候,脚踏石板声与脚步声,声声入耳,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升起,与探寻远处景致的好奇心融和在一起,变成愉悦的激情和对于夜的美好想象。虽然走在夜路上,有时就一两个游人,你也不会有什么不安的感觉,只有平静地接受这周遭的宁静的美。这种感觉,也是很特别的。有时,蓝光会走进一家卖当地特产的小铺,买一点小吃,与商铺老板聊上几句。蓝光特别希望碰上那种在当地已经很久并经营当地小吃的老板或伙计,而不是为了做生意从异乡来的老板或伙计。因为当地的老板或伙计或多或少地会愿意与你说一些当地的情况。他们更愿意回答你的提问。在西栅景区走了两个小时,看看走走,停停望望,人仿佛活在梦幻中。这半夜就这么不清晰地一晃而过。事后回想起来,多有可圈可点可品之处。
东栅景区的游程是跟着导游走的。这一溜走过了博物馆、民居、祠堂和一大段一大段的石板路,而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茅盾故居”了。蓝光以为,茅盾是乌镇的灵魂所在。茅盾的文章,蓝光小时候就读过。小时候记忆的东西,是最难以忘怀的。据导游介绍,茅盾故居位于乌镇观前街与新华路交接处,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茅盾出生和生活过的地方。故居是茅盾曾祖父沈焕于清光绪十一年前后购置的,自沈焕至茅盾,四代同堂居住于此。整个故居面街南向,是砖木结构的一般江南民居。因当初这所楼房东西两个单元购进时间有先后,因此东单元称“老屋”,西单元称“新屋”。
蓝光以崇敬的心情,参观了茅盾故居,边走边看边回忆这位文学巨匠在蓝光记忆中的点点滴滴。茅盾 原名沈德鸿 字雁冰。浙江嘉兴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茅盾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十岁时父亲就去世了。茅盾即由其母抚养长大。从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因无力升学,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后来,他参加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筹建中国共产党,下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任过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秘书,宣传部的代部长是毛泽东。国共合作破裂之后,自武汉流亡上海、日本,开始写作处女作《虹》三部曲。他还写出了《月夜》、《林家铺子》等著名小说。抗战时期,辗转于香港、新疆、延安、重庆、桂林等地,发表了长篇小说《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和剧本《清明前后》等。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长、作协主席,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
在整个多景点的行程安排中,蓝光仅用半天多的时间,匆忙地梦幻般地溜冰似地窜过乌镇。面对一些真迹假景也会一股脑儿地欣赏,大抵只是为了饱眼福,也不深究其历史的沿革或有什么典故。蓝光认为,大多到乌镇的游客皆如此情形。而只有真正有时间想深究其内涵之人,应该在乌镇住上一阵子,先是让自己融入这地方,让自己身上的细胞呼吸透水乡的气韵,把一腔的在城市里被不良空气污染的空气排出肺部,要象换一副身体似的,让自己成为形式意义上的乌镇人。这时候的你,多半看物、视景、坐船、玩水就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要想真正地了解乌镇,看一看、瞧一瞧是做不到的。即便是读了许多关于乌镇的介绍也未必就行。要真正地了解乌镇,就要找一两个真正在乌镇生活的人聊聊天,特别要与住在那里的老人聊天。亲近真正的乌镇人,才会从两者融和中体悟出内涵或得到启发,接收来自浮华背后的有效信息。通过老人的叙述,你才会有所顿悟。蓝乐随团旅游,约束和限制很多,蓝光啾准机会就与老人站在屋前或路边聊几句,仿佛要与他们的先辈在灵魂上接触一般。这么做了,你才能有所悟有所感。一位老人告诉我,他在乌镇已经住了70年了。蓝光问他:您几岁了?他说85岁了。蓝光心想:这古老的乌镇那里找,其实就在这里!在这些原住民的心里或记忆里。没有了原住民,乌镇就会象失去灵魂的身体一般。据蓝光了解和观察,乌镇的东栅只留下了一小部分不愿意走的居民,为数很少。而西栅没有一个居民留下来。蓝光以为,真正的历史在那些原住民心里,如果原住民都走了,历史也会被大量地带走!
蓝光一路走着看着,心里在想着一个问题。那些离开了这小桥流水人家的原住民,他们现在的生存状况如何。他们因为乌镇而荣光,也因为乌镇而离乡背井。这无论碰到谁的身上都是两难的选择。保护和建设古镇的矛盾客观地发生在了他们身上。他们要选择这个夹杂着难以调和的难题。要想留下来,处于开发推动经济发展风口浪尖的政府不希望这样。虽然有一些人选择离开会得到一些经济补偿,但金钱只会带给他们一时的快乐或一些变化,钱不足以让他们真正开心。如果还要买新房,那么就开心不起来了。选择离开乌镇的人,特别是对于在那里生活了一辈子的乌镇许多人来说,无疑是痛苦的。这种情感的交激,或“爱也乌镇,恨也乌镇”。但是,蓝光想,从长计议,为了子孙后代能更长久地享受乌镇这一保护和建设的成果或分享乌镇保护和建设带来的好处,利弊不言自明。
游走乌镇时间虽短,对于蓝光的启发很大,旅游让人享受和休闲的同时,也让人思考,这是有收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