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最好听的发廊歌曲(发廊情歌每个人心中的)

最好听的发廊歌曲(发廊情歌每个人心中的)说到这儿,就容易暴露年龄了,松果君身为不谙世事的“00后”,准备将主场让渡给我的“忘年交”们,让他们以近乎自虐的方式回顾那些年他们听过的“发廊情歌”以及那些围绕发廊,不得不说的故事。回顾历代“发廊情歌”简直是在回顾流行•魔性•音乐史。松果君不才,并不深耕于流行音乐,但对“魔性”二字的理解还自认较为深刻。因为相比于梳理历史,魔性这一概念,更关乎个人自由意志的强行被干扰(说人话:就是听了忘不了,越想忘,越清晰,越过初恋,直接虐恋)。别问我这是种什么感受,为了排队买个煎饼加个蛋,要听够三遍单曲循环的“亲爱的~你慢慢飞~”你就明白个中滋味了。对, 煎饼是真香。为了营造浓郁的时尚感,除了发廊店面装修要紧跟时代步伐、引领室内装饰风潮外,在音乐选曲方面,艺术总监们亦是颇有建树,可以说发廊文化对流行音乐的大肆传播和过度表现作出了卓越贡献。那些洗脑神曲,堪为发廊文化的顶梁柱,为Tony老师们的刀法更平添了几

不知从何时开始,发廊统统改名叫沙龙;理发师都要起个英文名字,尤以名Tony者居多,我们也开始习惯以Tony老师为代名词,调侃我们身边剪不断、理还乱的发廊文化。

最好听的发廊歌曲(发廊情歌每个人心中的)(1)

由于杀马特过于浓烈的印象,我们总把发廊文化看为某种亚文化的变种。但私以为,发廊文化相当流行相当主流,无论街头巷尾,商场写字楼,我们都被发廊及其所独有的气氛紧紧包裹着。

最好听的发廊歌曲(发廊情歌每个人心中的)(2)

毕竟,理发这件事,即耗费时间,又耗费金钱,我们都相当重视,何况事关头部,不敢马虎。更有“男人30岁前心能乱,发型不能乱;30岁后心不能乱,发型可以乱。”的说法,这么想来发型和男人心事又产生了一层微妙的呼应——即便,这对“三十而秃”的男士并不友好。

最好听的发廊歌曲(发廊情歌每个人心中的)(3)

发廊从来都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仅关照我们的头顶,还关照我们的耳朵。

为了营造浓郁的时尚感,除了发廊店面装修要紧跟时代步伐、引领室内装饰风潮外,在音乐选曲方面,艺术总监们亦是颇有建树,可以说发廊文化对流行音乐的大肆传播和过度表现作出了卓越贡献。

最好听的发廊歌曲(发廊情歌每个人心中的)(4)

那些洗脑神曲,堪为发廊文化的顶梁柱,为Tony老师们的刀法更平添了几分华丽,那移动在我们周围的步伐更是时刻充满节奏感。此处应有音乐:一首《sugar》送给你,洋气的美发沙龙你来不来,这样的Tony老师你敢不敢爱。

谈起发廊里播放的歌曲,不可谓不潮流,总是能踩到时代的最强拍。

回顾历代“发廊情歌”简直是在回顾流行•魔性•音乐史。松果君不才,并不深耕于流行音乐,但对“魔性”二字的理解还自认较为深刻。因为相比于梳理历史,魔性这一概念,更关乎个人自由意志的强行被干扰(说人话:就是听了忘不了,越想忘,越清晰,越过初恋,直接虐恋)。别问我这是种什么感受,为了排队买个煎饼加个蛋,要听够三遍单曲循环的“亲爱的~你慢慢飞~”你就明白个中滋味了。对, 煎饼是真香。

最好听的发廊歌曲(发廊情歌每个人心中的)(5)

说到这儿,就容易暴露年龄了,松果君身为不谙世事的“00后”,准备将主场让渡给我的“忘年交”们,让他们以近乎自虐的方式回顾那些年他们听过的“发廊情歌”以及那些围绕发廊,不得不说的故事。

如果你也有要分享的发廊经历,或者与Tony老师不得不说的那些事儿,也欢迎分享,留言点赞最高者,将获赠一曲由技术总监为您精心挑选的单曲——《不得不爱》(单曲循环)。

下面就有请“老中青”三代发廊情歌发烧友代表出场。

最好听的发廊歌曲(发廊情歌每个人心中的)(6)

“80后”代表 @亲爱的波奇

发廊情歌“发声地”:上海五角场

发廊情歌名称:《心太软》

那时候上海五角场不是现在这样高大上,也没有高架路。五条乱七八糟的路汇聚到一个路口,一下雨就泥泞不堪。沿街是卖盗版光盘的小店,通宵营业的肯德基餐厅,隐藏在二楼的小KTV,还有穷学生凑钱打牙祭的小馆子,间或有几家小发廊。1998年的夏天,有两首歌最火。一首是瑞奇马丁的《生命之杯》,另一首就是任贤齐的《心太软》。小发廊放、KTV放、卖盗版盘的也放。两首歌一刚一柔,无限循环下去也还不至于让人发疯。就是那个夏天,骄阳与细雨轮转,五角场上空飘荡着这两首神曲,尤以《心太软》传唱最久。那些在球场上肆意冲撞的年轻人们,错过了晚饭时间,踩着拖鞋直奔澡堂,嘴里唱着“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仿佛日子也可以这样无限循环下去。20年过去了,不知道这首歌还唱给谁听过?

最好听的发廊歌曲(发廊情歌每个人心中的)(7)

“85后”代表 @王窝窝

发廊情歌“发声地”:东北某中学旁发廊

发廊情歌名称:《真情人》

回响年代:2001年

我是很不爱去理发的,但那时候学校要求女生头发不能过肩,身为卫生委员的我也要起到带头作用。所以每次不得不端坐在发廊椅子上,愁容满面得好像“待宰的羔羊”。后来来了一位能言善道的理发大哥,每次看到我都亲切地说“老妹儿来了,说想听啥歌给你放,最近李玟火啊!”由于我也是被政策耽误的独生子女,一直很想有个哥哥,就与他交流得比较多,想来那时候每次去都一定要找他剪头,也算是现在服务业流行的“指名”了。

最好听的发廊歌曲(发廊情歌每个人心中的)(8)

“90后”代表 @漂亮的约翰

发廊情歌“发声地”:中原地区发廊

发廊情歌名称:《我的地盘》

回响年代:2004年

记得那时候常特意坐两站公交车去固定那家发廊理发,一个原因是觉得那家歌品不错,经常放周杰伦,那时候正是周杰伦的巅峰流行时期,大街小巷都飘荡着他的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情窦初开的我得知喜欢的男同学也经常去这家理发,就愈发有了去剪头发的动力。虽然从没在发廊里遇到他,但觉得我们的头发都经手同一个理发师打理,也是一个很浪漫的连接。直到现在,听到周杰伦,还会想起那间理发店,还有那时的他。

最好听的发廊歌曲(发廊情歌每个人心中的)(9)

“90”后代表 @最聪明的瑞克

发廊情歌“发声地”:北京某家属院

发廊情歌名称:《潇洒走一回》

回响年代:1996年

我是90后,却想回忆一首老歌。

我小时候住在我爸妈他们厂的家属院,居民区紧挨着厂门,抬头就能看见正在冒烟的银色大烟囱。那时候生活在厂里很简单也很幸福,洗澡有澡堂子,吃饭有食堂,夏天发汽水,冬天厂里自己烧的暖气直烫手。自然,厂里也有理发馆。

厂里的理发馆很朴素,用的是刷了白漆的木制椅子。理发师穿个白大褂,既像医生也像厂里的化验员,剪发前,他会用一个养花用的塑料喷壶在你头上喷喷,每到这个时候,我都觉得自己仿佛是一株仙人球。

后来理发馆也跟社会上的发廊学,开始在门口放流行音乐,我第一次感受到音乐的带来的冲击就在那。当时叶倩文唱的《潇洒走一回》相当火,节奏和声音都特别“带劲儿”,我一边剪头发一边听,发现其中有一句“你拿青春赌明天,我用贞操换此生”,这让我5、6岁的幼小心灵感到相当困惑,贞操这么重要,怎么能换此生呢?真很邪恶啊!

这个困惑伴随了我近20年。在这20年里,厂里的老家属院被拆了,我们搬到了新小区,那个老理发师也在新小区里开了一家自己的发廊。

直到前几年我才发现,原来《潇洒走一回》里唱的是用真情换此生,不是贞操换此生。童年的疑惑终于释然了,可随之而来的是巨大感慨。

90年代是纯真的年代,工人们在厂里奉献一辈子,可不是用真情换此生么,结果我把真情听成了贞操,所以我困惑。如今,社会浮躁,不少人抢着用贞操、肉体换富贵,反而让“用真情换此生”这句原版歌词话显得格格不入。这种错位感真讽刺。

不过有个叫“二手玫瑰”的乐队翻唱了这首歌,还真就把真情改成了贞操,还是摇滚有灵魂啊。

最好听的发廊歌曲(发廊情歌每个人心中的)(10)

“95后”代表 @油菜花

发廊情歌“发声地”:中原地带四线城市小区发廊

歌曲名称:《城府》

回响年代:2008年

被至上励合的“棉花糖”和许嵩“刷街”的初中时代,流行火星文与玉米须(爆炸头)的非主流,每天矫情地换着QQ头像、签名,踩空一踩十几条。发廊小哥成了那时非主流的代表,他们穿着很酷,充满自由、前卫的气息,是当年我们眼中的“时尚先锋”。而我被家长逼着规规矩矩穿衣、老老实实上课,“野”都埋在心里,主流与否,谁又说得清。

最好听的发廊歌曲(发廊情歌每个人心中的)(11)

“85后”代表 @苏苏

发廊情歌“发声地”:北京北四环某小区楼下门市房

发廊情歌名称:《小苹果》

回响年代:2016年

记得两年前我心情不好还在住院中,心血来潮从医院跑出来去了趟发廊,就被一位聊人生哲学的总监忽悠着把留了十几年的长发剪了。理发过程中聊得那叫一个开心啊,直到结账的时候他袖子一撸撑着桌子耍着帅问我:办张卡呗。后来他走了,介绍了他弟给我剪,我为了预约方便想加他弟微信,人家不通过,加了两次都不通过!直到现在我要预约还是得打电话去他们店里,想必他弟不是诺基亚用户就是隐藏在发廊的苏格拉底。

最好听的发廊歌曲(发廊情歌每个人心中的)(12)

“蜜汁年代”代表 @松果君

记忆里“发廊情歌”流派繁多时代感强,如果全用歌名来做答,都可一窥发廊流行文化史:

发廊情歌“发声地”:《富士山下》

歌曲名称:《两只蝴蝶》

魔性歌词:亲爱的~你慢慢飞~

回响年代:《相约1998》/《2002年的第一场雪》

想起的往事和人:《晓薇》/《她比我丑》

与店长大人/技术总监/街头理发大爷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有没有一首歌能让你想起我》

最好听的发廊歌曲(发廊情歌每个人心中的)(13)

发廊外昼夜不停播放情歌的音响旁,总有一个转啊转不停的“小彩旗”一般的存在,与门口的音响共同构成发廊文化的“左青龙右白虎”——起初作为发廊标志物的三色柱,还是认认真真分三种颜色的,但后来已经愈发花哨,甚至还会参考当年流行色。

松果君抱着发廊文化考古的好奇心,搜索到了几个看起来比较靠谱的解释,比如“门口转不停的三色柱只是为了证明发廊有电,可以剃头”;“把你转晕了Tony老师就更方便让你办卡了”……当然,此为玩笑话,目前最得到广泛认可的说法是:

在中世纪,西欧人认为人生病主要是因为体内各元素不平衡,只要引出多余的“元素”,就会恢复健康。而血液则被认为是最容易引出的一种“元素”。但医师认为“放血”是下等人做的事,自己不肯亲自动手,而托理发师来做,于是理发师就成了业余外科医师。1540年,经英格兰国王批准,成立了理发师、外科医师联合会,并为此举行了庄严的仪式。从此,理发师正式打出了外科医师的牌子,并选三色柱作为他们行医和理发的标志。三色柱中的红色代表动脉,蓝色代表静脉,白色代表纱布。1745年,英王乔治二世敕令成立皇家外科医学会,外科医师从此与理发师分家,但理发店门前的三色柱却一直沿用下来,除了醒目招徕生意的作用外,或许还留有一点“我也曾是外科医师”的小骄傲。

【今日话题】

说说你记忆中的发廊情歌

作者 ✎ 三木

图片 ✎ 网络

编辑 ✎ morlee

在浩瀚的微信宇宙里,一眼找到我们!

最好听的发廊歌曲(发廊情歌每个人心中的)(14)

✨ 发现更多关于好生活的灵感 ✨

最好听的发廊歌曲(发廊情歌每个人心中的)(15)

关 / 注 / 松 / 果 拯 / 救 / 无 / 聊

人文 · 艺术 · 生活

Learn More

最好听的发廊歌曲(发廊情歌每个人心中的)(16)

最好听的发廊歌曲(发廊情歌每个人心中的)(17)

最好听的发廊歌曲(发廊情歌每个人心中的)(18)

Contact us

商业合作/投稿发送邮件

songguolife@lifeweek.com.cn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松果APP

▽▽▽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