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攀岩有什么认证(攀岩行业全靠熬)

攀岩有什么认证(攀岩行业全靠熬)尽管只有近10间攀岩馆,也并没有出现“粥多僧少”的现象。“每家岩馆都在熬。” Unfollow负责人静文教练告诉记者:“我们都在打工养岩馆”。茂哥也表示看来明年还得继续打工,才能把岩馆维持下去:“上周我发了200份免费攀爬券,结果一个人也没来。”在佛山经营岩馆的波哥一副见惯不怪的表情:“我在佛山的一家报纸上登了体验券,报纸发行量7万多,最后到馆体验的就3个人。”岩馆面临“粥少僧少”的现状据王兵介绍,20世纪80年代,攀岩作为一项运动进入中国市场,但发展缓慢,主要原因是其未能进入竞技体育项目,推广困难。20世纪90年代,一批攀岩爱好者出现,其中一部分留了下来,进入市场。广州的攀岩行业从陈志文活跃于圈内的1999年左右开始起步。一开始,岩壁只被作为小区会所或商场的特色配套设施,后来慢慢出现一两间由岩友开办的攀岩馆。近几年,攀岩被发展为竞技项目,进入全运会、亚运会、奥运会等大型综合体育运动会,获

今年5月,已有近20年攀岩经验的茂哥辞职在一个商场投资130多万元,建起近16米高的攀岩壁,希望商场人流带动攀岩的生意。“几个月来,周末还稍有点人气,周一至五,我都在店里闲坐。”这个场子要守多久,茂哥心里没数。“广州的攀岩行业全靠熬。”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对广州攀岩市场进行独家调查走访时被告知,大多数岩馆生存艰难,难以为继,有的岩馆经营者甚至只能“打工养馆”,为的是情怀和热爱。“攀岩无法被普遍接受,与它一直被认为是娱乐体验项目而不是竞技运动项目有关。” 广东省攀岩协会秘书长王兵说,但更多的原因是因为大众对于攀岩的安全性存有误解,“我们希望通过促进从业者、广大爱好者与政府相关部门的交流互动,积极宣传和推广,为大众提供更多参与攀岩运动的体验活动,让更多人正确认知攀岩运动,使攀岩运动能更良好地发展。”

攀岩有什么认证(攀岩行业全靠熬)(1)

攀岩行业发展时机已到

陈志文“一入攀岩深似海”,20多年来无法“挣脱”攀岩的魅力,从1999年就开始推广攀岩。作为资深攀岩教练的他,曾经为国家队培养输送了多名广东青少年攀岩运动员。如今,他依然怀着爱才惜才之心,以攀岩教练的身份继续挖掘广东的好苗子:“这一行很苦,不是赚钱的活。”

据王兵介绍,20世纪80年代,攀岩作为一项运动进入中国市场,但发展缓慢,主要原因是其未能进入竞技体育项目,推广困难。20世纪90年代,一批攀岩爱好者出现,其中一部分留了下来,进入市场。广州的攀岩行业从陈志文活跃于圈内的1999年左右开始起步。一开始,岩壁只被作为小区会所或商场的特色配套设施,后来慢慢出现一两间由岩友开办的攀岩馆。

近几年,攀岩被发展为竞技项目,进入全运会、亚运会、奥运会等大型综合体育运动会,获得了无论是政府还是大众更多的关注度,岩友们认为行业发展时机已到,已开始积极考虑开设攀岩馆。“广东省体育局今年已经开始成立专业队,并开始重视青少年队员梯队建设了。”王兵告诉记者:“项目运动的发展一定要跟竞技体育挂钩,如果靠自然发展,步伐太慢。”

记者了解到,目前广东有近30家攀岩馆,其中广州有近10间。“这个数量还是太少了。” 陈志文说,相比北京和上海,广州的数量还比较少。一个城市有多少攀岩馆就算行业比较成熟?他举了个例子,日本的攀岩行业发展较快,目前单东京市区就已有80个岩馆。国内发展较好的北京、上海,均有30家以上的岩馆,且近两年以每年10家以上的速度在增加。

攀岩有什么认证(攀岩行业全靠熬)(2)

岩馆面临“粥少僧少”的现状

尽管只有近10间攀岩馆,也并没有出现“粥多僧少”的现象。“每家岩馆都在熬。” Unfollow负责人静文教练告诉记者:“我们都在打工养岩馆”。茂哥也表示看来明年还得继续打工,才能把岩馆维持下去:“上周我发了200份免费攀爬券,结果一个人也没来。”在佛山经营岩馆的波哥一副见惯不怪的表情:“我在佛山的一家报纸上登了体验券,报纸发行量7万多,最后到馆体验的就3个人。”

参与者少是所有岩馆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记者观察到,在凯乐石会员攀岩馆,一下午只有2名会员前来攀爬;周二傍晚17:00至21:00,茂哥的岩馆只来了一名体验者。茂哥说:“非周末几乎没有一个人来就是常态。” 王者攀岩俱乐部负责人欧星朋教练告诉记者,目前岩馆在非周末早上基本不营业,下午2:00营业至晚上10:00。

岩友坤仑认为,很少人愿意参与,跟初入攀岩的体验感比较差有关:“大部分人第一次没办法上顶,无法获得满足感,这会让本来有点兴趣的人却步。就算能克服这个失落感,继续攀爬,会发现自己的进步非常缓慢,而且总是会面临瓶颈期,一个瓶颈期甚至长达两三年,很容易就会放弃。只有很少一部分新手有一定的天赋,能较快有大的进步。”王兵说,100人体验攀岩,其中有1%愿意继续下去就非常不错,后续流失更大,坚持了2、3年后仍愿意玩的不到10%。

“我做了10年,到现在也只有20个会员。”波哥曾经做过很多尝试,如今为了生存下去,他不得不把经营转向快餐式消费模式,在佛山的商场建岩壁,招揽体验者,5分钟费用30元,周末能吸引不少商场的客流,“他们都不是为了攀岩而来,就是周末前来消遣,顺便体验。”尽管这跟面向爱好者的攀岩路线区别有点大,但波哥认为要先生存,才能发展。事实上,他在佛山三个商场都进行尝试,目前只有其中一个活了下来。

攀岩有什么认证(攀岩行业全靠熬)(3)

行业难以复制“会籍销售 私教”模式

“必须把攀岩当作生意,复制好的模式。”波哥如此坚持。然而记者调查发现,攀岩行业还未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许多岩馆的经营者都认同诸如健身行业的“会籍销售 私教”模式虽更市场化,但这种模式在攀岩行业很难沿用。坤仑告诉记者,自己在这个圈子里“混”了多年,从来没有付过“私教费”:“大多数岩友、从业者都是爱好者,互相认同攀岩的理念,互相沟通、指导,从来没有‘要想我教你必须付钱’的说法。”

资深岩友林泽创认为,请教练上体验课是最好的入门方式,最起码教练会传授系统的安全课程,以降低攀爬风险,获得更好体验,但大多数岩馆都不会硬性推销,而是由消费者自己决定:“每个人的感兴趣程度、目的不同,参与的模式当然因人而异。”

凯乐石会员攀岩馆馆长陈俊义所学专业就是攀岩,本身也是攀岩教练,他发现相比以往,今年愿意请教练教攀岩的消费者慢慢增多:“可能他们在接触后发现攀岩确实有技术含量,有许多技巧需要学习。”他正在逐步整理形成自己的系统课程。但他自称“很佛系”,不愿意向会员推销:“如果足够热爱,随时可以交流,如果确实需要指导,我们也提供服务,但不会设立所谓的运营目标,不会借用健身房的运营模式。”

记者了解到,目前大多数岩馆的价格为68—80元/次不等,年卡在3000元左右。陈俊义说:“这个价格比健身房的还低。”单价不高、人流量少,不推广私教,岩馆经营必然存在困难。欧星朋笑称岩馆不如健身房还在于其用于建设标准岩壁、攀岩设施器材的启动资金较大、折旧率高,而且每年需要进行较多的器材、攀岩支点及定线的技术服务购买投入,但一旦退场,这些投入就会打水漂:“而健身房的器械转手卖掉还能回收一些资金。”

攀岩有什么认证(攀岩行业全靠熬)(4)

担忧安全性影响大众参与攀岩项目

大多数从业者认为,最关键的是解决普及教育和推广问题。“体教融合是攀岩项目的发展趋势。”王兵说,目前专业运动员的保障和学习已经进行了很好的融合,要解决的是群众参与性问题,“首先要让大众愿意接受,参与体验。”他认为,影响大众参与的原因还是认知问题:“大多数外行对攀岩的印象是危险性大、门槛高。”

近年,攀爬岩壁出现的安全事故引发社会关注,“攀岩=冒险”的印象深入人心,攀岩界却表示“这个锅我们不背”。“在野外或在人工岩壁,只要每一步操作都符合规范,攀岩的风险其实是可预测的。”林泽创强调,在抱石馆,高达40厘米的海绵垫形成保护,只要攀岩者不做不规范的动作,按照要求正确跳落,不存在危险。

白玲解释称,攀岩属于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管理,有相当高要求的行业标准和人员上岗要求,在国家职业资格里,也有攀岩的专项考核认证,从培训师、考证员,到初级攀岩指导员、中级攀岩指导员的培训体系早已成熟。另外,场地经营需获得属地管理单位颁发的经营许可证,必须强制性购买场地责任险,日常比赛、培训、活动的开展都要按要求购买包含攀岩内容的保险。记者在采访现场就看到墙壁上张贴着《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许可证》。“凡是工作人员,没有获得相关资格证书的,正规的攀岩馆都不会允许他上岗。”王兵说,攀岩有一套非常规范的操作流程,比如系扣安全扣有严谨的要求,只要遵循操作流程,攀岩项目是安全的,“大多数安全事故发生是操作不规范和忽视安全流程导致的。”他建议消费者到岩馆体验前,一定要确认场地有《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许可证》,工作人员持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证”方可进行体验。

业内人士透露,市场上确实存在场地、硬件、软件不规范的行为:“比如没有经过审批,就随意在商场、小区搭建岩壁,从业人员不专业,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不了解规范。”他曾亲眼看到一个不专业的工作人员帮顾客扣安全扣时,只扣了一半也不自知;还有的更可怕,不使用安全扣,让工作人员用手直接拉绳,理由竟是参与者大多数是孩子,体重比较轻,只要工作人员力气够大就可以。

茂哥认为,有的问题责任还在于游客本身:“比如在商场内的岩壁,我们多处标明没有教练不允许攀爬,红线范围内不许站立,但总是有路过的家长和孩子视而不见,无视教练的劝阻,非要尝试。”

行业逐渐形成合力,探索发展新路

除此之外,攀岩相关器材的安全性也很关键。“我们建议攀爬者要选用有认证的器材,并在使用期间注意管理和保养,遵从使用规则。”白玲介绍称,规范的器材商都会取得UIAA或者CE的认证,国产的器材也有GB认证。从事攀岩装备工作的林泽创解释道,攀岩装备的行业统一度很高,只要认准认证购买合格的装备,就没有问题。但他强调,操作规范最为重要:“没有遇到事故很可能不是因为操作正确,而是认证标准高的器材容错能力很强大。”

大众认为攀岩“门槛高”,一是能力门槛高,二是消费成本高。“大众认为攀岩入门就需要很强的上肢力量,事实上并非如此。”林泽创说,作为初学阶段,对身体能力的要求并没有想象高,只要有一定的运动能力就可以尝试。另一方面,白玲称,消费成本方面,比起其他项目的专业设备,攀岩颇为“亲民”:“攀岩主要是需要在特定场地,包括自然岩壁,成本不高。”而装备方面,虽然一条绳子价格在1000元以上,一个锁扣100元左右,但一套装备也不过数千元,而且可以使用时间长达5年至10年。“我攀岩这么多年,除了一开始一次性投入了5000元,现在就买鞋子投入多,但鞋子价格丰俭由人,最便宜的两三百元也可以买到。”林泽创说,除了“骨灰级”的装备党,玩攀岩根本就不是“烧钱”的运动。

“安全性有保障,能力门槛、消费门槛不高,只要解决大众认知问题,进一步规范行业,攀岩的潜力可期。”王兵说,目前攀岩项目已在广东省运会正式立项为竞技体育项目,广东省攀岩协会也成立了,各地市的攀岩协会相继成立,为攀岩爱好者、从业者与政府相关部门提供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大家积极建言献策,为行业的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建议。行业内逐渐形成合力,通过政府的积极投入和政策的引导,众多爱好者和从业者的宣传,以及各种体验推广活动的开展,共同推动行业发展。

策划/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赵亦平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林琳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莫伟浓

广州日报全媒体视频记者 莫伟浓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赵小满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