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你致敬我的城市英雄(渝你同在平凡英雄的逆行)
向你致敬我的城市英雄(渝你同在平凡英雄的逆行)短短几天,20余处森林火灾,有的山火呈蔓延之势,一时无法扑灭;有的山火被扑灭后,卷土重来。浓烟飘向城市,居民紧急疏散,身在“炼丹炉”的重庆人心急如焚。在重庆的这一轮灾情中,最让人揪心的是,因为极端高温,草木干枯,重庆多处发生山火。南川、北碚、涪陵、江津、大足、铜梁、巴南……火舌席卷之处,大片森林被吞没。在保卫家园这件事上,重庆人永远是充满了血性的,不仅仅出现了穿越山间的摩托车手、勇斗高温火魔的消防员,还有当地的百姓自发组织充当志愿者,为守护这座城市而努力!其中,明亚保险经纪重庆分公司的各位同仁也一马当先,他们同广大的重庆市民一起,用拼搏的汗水滋养了这片被高温炙烤的土地,同样值得被铭记。战 山 火
致/敬/重/庆 致/敬/人/民
2022年重庆的夏天,注定会成为人们难忘的记忆。
这个夏天,重庆的天空,没有落下一滴雨。
持续的极端高温、点多面广的山火、让电于民的限电、形势严峻的旱情、复杂多变的疫情,集中挑战着这座城市。
在保卫家园这件事上,重庆人永远是充满了血性的,不仅仅出现了穿越山间的摩托车手、勇斗高温火魔的消防员,还有当地的百姓自发组织充当志愿者,为守护这座城市而努力!
其中,明亚保险经纪重庆分公司的各位同仁也一马当先,他们同广大的重庆市民一起,用拼搏的汗水滋养了这片被高温炙烤的土地,同样值得被铭记。
战 山 火
在重庆的这一轮灾情中,最让人揪心的是,因为极端高温,草木干枯,重庆多处发生山火。南川、北碚、涪陵、江津、大足、铜梁、巴南……火舌席卷之处,大片森林被吞没。
短短几天,20余处森林火灾,有的山火呈蔓延之势,一时无法扑灭;有的山火被扑灭后,卷土重来。浓烟飘向城市,居民紧急疏散,身在“炼丹炉”的重庆人心急如焚。
灾情面前,明亚重庆分公司的刘永彬坐不住了,和朋友商量着必须要做些什么,尽自己的一份力。
于是,他筹建了一个爱心群,让自己身边的朋友、同事都献上一份爱心,支援灾区的灭火和善后工作。
短短一天时间,群里就汇聚了超过200人,募集善款24276元,物资价值近万元。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无不展示了重庆人的热心、仗义和团结。
8月25日,刘永彬和朋友反复斟酌,决定购买一批前线最可能用得上的手套、头灯、反光背心、药品等物资,并第一时间亲自开货车送往缺少物资的璧山救火前线。从璧山回来后,刘永彬又备好大量物资送往北碚,群里还有好多朋友亲自前往北碚虎头山帮助救援。
这就是重庆人关键时刻的团结、耿直,所有人都用不同的方式支持着一线的勇士。这个爱心群会一直保留下去,这是我们的第一次活动,以后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希望我们尽各自的能力,为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刘永彬和伙伴们筹集物资
将筹集物资送往璧山区
8月17日,张园回涪陵老家参加发小的婚礼,无意间听说涪陵城区对面北山坪起了山火,当晚一夜未眠。
18号上午,北山坪和蔺市两处山火已经达到无法控制的局面,张园没有多想,立即赶往涪陵城区,一心只想帮助灭火。
听说山上道路狭窄,物资需要大量摩托车去配送,于是他就将物资用绑带绑在自家摩托车后座上,径直赶往大梁山。
张园到达火场经过几轮物资配送后,听说蔺市拖板桥也发生山火,又装了几件饮用水立即赶往蔺市,翻过一座又一座山,终于把水分别送到几处值守人员手上。
等到张园忙了一天回到家中,孩子已经睡着了。
老婆煮了一碗热腾腾的面条,吃的时候老婆跟我说:‘我回来的时候,孩子跑来接我,说爸爸救火去了’。瞬间我的泪水就充满了眼眶,其实我们志愿者做的事情虽然辛苦,但更辛苦的是一线的消防战士,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在救灾。
张园和志愿者小队合照(后排左四)
19号一早醒来,张园听说火情越发严重了,他不顾自己前一天消耗了大量体力和腿上的旧伤未愈,又马上报名参加20号的大梁山余火清理行动。
志愿者们清理余火后短暂休息
8月25日晚,在北碚区家中的龚媛媛听见楼里有人惊呼“虎头山上燃起来了!”
龚媛媛马上和小区的住户们一起去起火地附近查看,并成立了一支临时的志愿者救火队,他们有的亲自上山灭火、有的负责采购运送物资、有的挖起了隔离带......在这里,不分男女,大家都冲锋在前,为保护自己的家乡奋力战斗。
短短一夜之间,一条巨大的隔离带出现在了北碚虎头山上,次日,山火也随之熄灭。
现在基本上稳定了!接下来就是好好工作,做好防疫了。一座重庆城,很多好心人,每个人都有热火朝天的精神。大家都勇于付出不求回报!
全力救火的志愿者小队
龚媛媛的姐姐
老家住涪陵蔺市的蒋利萍,火灾发生时正好在从主城回老家的路上。“打开车窗 ,对面飘来一股浓浓的柴火味道,放眼望去对面红红火火的一片, 这时我才意识到着火了。第一次见过这么大的山火。”
当时她的脑海里浮现出一片消防员浴火奋战的场景,于是也没有多想,立马把车开到附近的超市,装上满满一后备厢的水给“第一现场”送去。但是到了现场她才知道,里面全是山路,压根送不进去,全靠人力搬运。于是她又一件一件地将水转运到救火队集中地,然后再用摩托车两件两件地托运上山。
志愿者们的手都被磨破了皮却没有喊过一句放弃和休息,只顾一股脑地往上搬。我的心被触动了,重庆人民真的是最棒的,关键时刻有那么一种精神将人们凝聚在一起。
除了以上几位以外,明亚还有很多奋战在抗火前线的志愿者:张珂语的家属何老师是退伍官兵,火灾发生时,亲自前往北碚起火的歇马山上灭火;薛银河彻夜为火情处捐献和运送物资......他们不顾自身安危,只想为社会、为重庆人民出一份力,奋战在重庆各处山火救援一线。
在这里明亚向所有一线的消防官兵、向志愿者们致以最高的敬意!
抗 疫 情
远处是延绵的山火,身旁是限电的办公楼和商场,楼下是顶着烈日排队做核酸的重庆人,这就是这个夏天重庆人最真实的状态。
这个夏天的重庆,太难太难了。
8月16日,因一起大意的外地输入,重庆以沙坪坝、九龙坡为首的多个区域均出现疫情警报,让被高温和限电折磨得疲惫不堪的重庆人民雪上加霜。
重庆市政府决定在8月24日启动主城区全员核酸检测,总共涉及检测人员1700万人!
为1700万人做核酸检测,谈何容易!医护人员的人力、场地设置、物资准备、通知宣导等等都是摆在眼前的难题。
但是,重庆人民何时惧怕过挑战?除了冲锋在前的医护人员,明亚重分和各界志愿者都在积极行动。
廖风波在23号的下午看到社区群里说要全民核酸,立刻主动找到社区报名担任志愿者。因为他知道,在这么炎热的天气下,人群集中暴露在室外,其中还不乏老人和孩子,发生危险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除此之外,医护人员的人手也可能会不足,自身也有中暑的风险。
当天晚上7点半,廖风波就开始挨家挨户上门通知做核酸,到晚上11点半,又去核酸检测现场维护秩序,检查健康码和测体温。一直忙于服务的他,回过神来时,天早已经亮了。
本来想做到中午12点,结果早上8点过,社区主任就过来让我回家,说熬了一夜需要休息,我就回来了。大学的时候我也是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会长,时隔十多年,再次上岗了。
彻夜为防疫处服务的廖风波
付兵家在全市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的九龙坡区。当听说地区要求全员三天三检之后,他就意识到医护人员的人手可能不够,立刻报名参加志愿者。
因要求受检的人员多、时间紧、任务重,检测点的开设基本都是从每天的凌晨一直到深夜。从饮用水、医疗物资的搬运,到组织受检者的秩序,付兵一直顶着烈日忙前忙后,顾不上休息,脸上都晒出了高原红。
真的是热得不行,站在那里都热,就觉得好像都要窒息了一样。这次真的是体会到社区负责组织志愿者的老师,还有防疫的那些工作人员都太辛苦了。所以我觉得我们作为一个普通的公民也应该出一份力,就算一个举手之劳吧,我觉得这也没有什么,真的就是很简单的一件事。
葛春丽家在渝北区,她每天在家通过新闻媒体关注着高温、山火和疫情等各个事项的动态。看到为扑灭山火而整日在高温天气下工作的消防员、因疫情整天穿着厚厚防护服的医务工作者,以及那些自发去到火灾现场帮忙的志愿者,她内心莫名的感动和心疼。作为一名党员,她也希望自己也能为身边的人和社会贡献一点绵薄之力,就报名参加了8月24号全民核酸检测的防疫志愿者。
8月重庆的烈日就如同12月东北的寒冬一样致命,但是她却毫不在意。每天不顾劳累的身躯和被汗水浸透的衣衫,全程协助医护人员处理各种工作。
虽然志愿者做的都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但我相信无数个志愿者合力起来,做不同的小事,就能让来参加核酸检测的居民更有秩序,缩短高温天气下的排队和检测时间,让医务工作者早结束早休息。最后我想说:感恩那些在高温天气下为我们负重前行的逆行者,正因为有无数个你们才有了我们的安定于幸福!8月的重庆异常艰难,但你们用无私的爱治愈了这座城市,感动了所有人。
不 屈 之 城 重 庆 必 胜
重庆,真是一座神奇的城市,它或许没有北京的雍容华贵,没有上海的洋气繁华。可烟火人间气、江湖侠义气,是它最突出的气质。
这里的路,如同重庆人的性格,很“野”;这里的人,如同重庆的食物,很“辣”。灾难来了,那就冲;山火来了,那就干!这是3000多万重庆人的共识。
8月27日,重庆多处山火已经基本扑灭;全民核酸检测工作也已经进入尾声;29日起,全市工作用电也将逐渐恢复。
在这场与高温、限电、山火、疫情的“战斗”中,重庆这座不屈的城市又一次取得了胜利!
重庆武警、消防官兵、医护人员等一线人员和志愿者们不畏艰险、冲锋向前的身影,重庆人民看在眼里。重庆人不屈不挠、团结一致守护山城的精神态度,也感染着每位明亚人。
在本文的采访过程中,明亚重分的志愿者们说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真正伟大的是一线的工作人员,我只是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不用留下我的名字。
但是我们都清楚,正是千千万万的志愿者们和一线工作人员一起,在这个艰难的8月撑起了这座城市,他们的事迹、他们流下的汗水值得被铭记。
所以,我们将他们的姓名和事迹整理成表格,让大家知道他们做出的贡献,以鼓励今后所有冲锋在前的志愿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