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最好看的山水画全集(值得珍藏什么是山水画)

最好看的山水画全集(值得珍藏什么是山水画)作者为侯德昌、窦宪敏、耿安辉等人。是人民大会堂迄今为止最大的国画,一派大家气象。这就是著名的《幽燕金秋图》,画长16米,宽3米,

最好看的山水画全集(值得珍藏什么是山水画)(1)

在央视《新闻联播》里,

有一幅山水画几乎每天都会出现,

其画面气势宏大雄强,

笔墨酣畅淋漓,

一派大家气象。

这就是著名的《幽燕金秋图》,

画长16米,宽3米,

是人民大会堂迄今为止最大的国画,

作者为侯德昌、窦宪敏、耿安辉等人。

最好看的山水画全集(值得珍藏什么是山水画)(2)

中国人对山水画并不陌生,

千百年来,

流传下来的很多名画,

人们不一定能一口说出名字,

也一定耳熟能详。

在国内外的拍卖会上,

山水画的价格高得令人咋舌。

2011年,

保利拍卖的王蒙《稚川移居图》,

成交价为4.025亿元人民币。

嘉德拍卖的齐白石

《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

成交价为4.255亿元人民币。

2012年,

保利拍卖的李可染《万山红遍》,

成交价为2.9325亿元人民币。

在中国人的书房、客厅、

会议、办公场所,

山水画总占据显眼位置。

千百年来,

山水画就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那么,

山水画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走入寻常百姓家的呢?

起源

一切源于人们对自然的认识。

6500年前,

我们的祖先处于新石器时代,

已经学会了制作陶器来满足各种需求。

他们用粘土烧制了各种形状的陶器,

还在上面刻画了很多纹饰,

如动物纹、植物纹、波浪纹等等。

【新石器时期】人面网纹鱼盆

现藏西安半坡博物馆

最好看的山水画全集(值得珍藏什么是山水画)(3)

1961年,

山东莒县陵阳河出土了一个陶尊,

上面刻画了日、月、山等图形,

经鉴定,

是先民出于祭祀的目的而烧制的,

徐英槐在《中国山水画史略》

将此图称为

“原始形态的山水画”。

【新石器时期】日月山形灰陶尊

现藏于日照市莒县博物馆

最好看的山水画全集(值得珍藏什么是山水画)(4)

中国古代的先民们,

尤其对水有着独特的审美情感,

马家窑文化“水波纹双耳罐”,

两条直线分出上中下三部分,

下面的波浪纹自由、活泼,

颇有水墨画的神韵。

【新石器时期】马家窑水波纹双耳罐

现藏于甘肃临洮景泰县博物馆

最好看的山水画全集(值得珍藏什么是山水画)(5)

文字也与山水有着很深的渊源。

甲骨文中的“山”“水”“树”“石”等,

都带着写生的性质。

“山”就是三座山峰,

“川”就是三股流水,

“田”就是若干块被分割的土地。

最好看的山水画全集(值得珍藏什么是山水画)(6)

伏羲创八卦,

被认为是中国书画之始。

《易经》贲卦,

艮在上,离在下,

艮是山,离是火,

是火光照耀山川之象。

最好看的山水画全集(值得珍藏什么是山水画)(7)

商周以来,

很多墓室壁画、画像石上,

有不少山水、人物并列的图像。

山西平陆枣园村汉墓壁画上,

有山峦、小径、人物、村庄、鸟兽等,

一派闲适山水田园风光。

最好看的山水画全集(值得珍藏什么是山水画)(8)

汉代画像石、砖中,

绘制有大量的山林狩猎、庭院等图,

刻画着中国先民心目中的

“理想家园”

最好看的山水画全集(值得珍藏什么是山水画)(9)

萌芽

山水画萌芽于东晋。

西晋末年,五胡乱华,衣冠南渡,

当时的士大夫们对政治极度厌恶,

人人好访道修仙,寄情山水,

开口《老子》,闭口《庄子》,

炼丹服药、谈玄论道成为流行风气。

道家思想催生了山水诗,

也诞生了山水画。

【当代】范曾 竹林七贤图

最好看的山水画全集(值得珍藏什么是山水画)(10)

山水画的产生一开始就与文人有关。

早前绘画有专门的画工,

无论画佛像还是画生活,

山水多作人物画背景而存在,

出现了人比山大,

动物比例也不协调等问题。

文人加入后,

为了跟画工区别,

提出了很多理论。

顾恺之在《论画》一文中说:

凡画,人最难,次山水。

【晋】顾恺之 洛神赋图卷 局部 (宋人摹本)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最好看的山水画全集(值得珍藏什么是山水画)(11)

在《画云台山记》则开宗明义:

山有面,则背向有影,

可令庆云西而吐于东方,

清天中,凡天及水色,

尽用空青,竟素上下以映日。

东晋末期的宗炳则更进一步,

他在《画山水序》中说,

圣人含道映物

山水以形媚道

画山水、观山水画和游真山水一样,

都是为了体会圣人之道。

《画山水序》

是山水画史上十分重要的文献,

自此以后,

山水画拥有了精神和独立的审美品格,

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这个时期的山水画作品大多不存,

但仍可以在敦煌壁画中寻找到类似的痕迹。

【唐】敦煌莫高窟第217窟主室南壁

法华变壁画

最好看的山水画全集(值得珍藏什么是山水画)(12)

这个时期的山水画虽然处于萌芽状态,

但也比西方纯风景画早了上千年。

至少在文艺复兴前,

西方的风景一直作为人物画背景而存在的。

发展

隋唐时期,

山水画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舞台。

隋文帝杨坚

将分裂三百年的中国南北统一起来,

大一统的局面再次形成,

人们逐渐走出山林,

追求世俗权力,

此时的山水画

多为带有宫殿楼阁的山水。

隋朝展子虔的代表作《游春图》,

将山水画从作为人物画背景的地位中独立出来。

【隋】展子虔《游春图》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最好看的山水画全集(值得珍藏什么是山水画)(13)

唐朝李思训、李昭道父子,

在继承展子虔艺术遗产的基础上,

将青绿山水发扬光大,

成为展现大唐盛世美景的最好艺术。

李思训被称为“国朝山水第一”。

【唐】李昭道《明皇幸蜀图》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最好看的山水画全集(值得珍藏什么是山水画)(14)

唐代山水画除了青绿山水外,

还有白画山水,

代表人物是后人称为“画圣”的吴道子。

青绿山水,

一般都是先用墨笔勾勒轮廓,

再晕染赋色。

而吴道子的白画山水,

纯以墨笔勾勒,并不上色,

逐渐成为独立的作品,

进而发展成为水墨山水。

他曾用此种技法一日画尽嘉陵江三百里风景。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也指出:

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二李。

吴道子之后,

王维将水墨山水进一步发扬光大,

他的画,

既有吴道子式的白画山水,

又有先勾线后以墨渲染的“破墨”水墨山水。

大约同时代,

南方流行着一种重墨法的水墨画技法,

其代表人物是项容。

他的画,

注重于墨色变化,独具特色。

项容的的学生王墨,

擅长泼墨山水。

泼墨,

是用笔蘸墨汁大片地洒在纸上或绢上,

根据其所显现出的不同形态,

即兴发挥,

画出物体形象的一种画法,

像把墨汁泼上去一样。

相传,

王墨每次在作画前都要饮酒,

在酣醉之时才开始泼墨绘画,

手舞足蹈,挥洒自如,

完全是一幅活脱脱的行为艺术。

他的画,

无论山石、还是云霞风雨,

宛如鬼斧神工,令人惊奇。

自此,

水墨山水画分为两派:

一派是以吴道子、王维为代表的

重笔法的北派山水画;

一派是以项容、王墨为代表的

重墨法的南派山水画。

高峰

唐末、五代,

山水画迎来高峰。

安史之乱发生后,

北方战乱不断,

读书人正常的仕途被打断,

纷纷退隐山林,

寄情山水,

促成山水画攀上高峰。

荆浩是唐末五代时人,

生于河南沁水,

因躲避战乱,

隐居太行山之洪谷,

自称“洪谷子”,

专门研习山水画。

如果将中国画派比作金庸笔下的武林,

那么荆浩就是北方山水画派的鼻祖。

【唐 五代】荆浩 《雪景山水图》

现藏于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美术馆

最好看的山水画全集(值得珍藏什么是山水画)(15)

荆浩在太行山中,

以自然为师,

通过不断的写生来提高绘画技能。

他还将自己的感悟写成一本《笔法记》,

提出,画作不仅要与山水形似,

还要传达山水之神。

为了达到这个要求,

在创作中就要遵循“六要”法则:

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

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

对后世山水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真正把山水画推到中国画首位,

进而成为中国画主干的是荆浩。

荆浩如同金庸笔下的大侠风清扬,

作画

有笔有墨,水晕墨章

内外兼修,融会贯通,

开创了北方山水画派的崭新局面。

荆浩画的《匡庐图》,

气势宏大、结构严谨,

采用立轴构图,

鸟瞰式纵向全景式构图,

体现出大山大河、

开图千里的局面。

【唐 五代】荆浩 《匡庐图》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最好看的山水画全集(值得珍藏什么是山水画)(16)

此图高远、平远并用,

勾、皴、点、染画法齐备,

群峰耸峙的巍峨山峦

与开阔平旷的山野幽谷、

盘旋的山中小路

及渐远渐淡的远处诸峰相映成趣,

自然地呈现在画卷之中,

毫无违和之感。

然而荆浩并不拘泥成法,

他最后说:

可忘笔墨,而有真景。

继承荆浩衣钵的是关仝。

关仝是荆浩的学生,

他不但尽得荆浩真传,

而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除了画山势雄伟的大山之外,

他还喜欢画寒林、村居、野渡、

寺院、茅店、商旅等,

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

画风朴素、形象鲜明,

使人看了如身临其境,

很有真实感和感染力,

人称“关家山水”。

就连郭熙都不禁感慨

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

【五代】关仝 《关山行旅图》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最好看的山水画全集(值得珍藏什么是山水画)(17)

相对于战乱不断的北方来说,

当时的南方,较为安定。

南唐董源独树一帜,

开创了南方山水画风。

董源画的南方山水,

与荆浩、关仝的北方山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北方的山,

多石质山,

雄伟峻厚,

突出山石轮廓,

多高山、巨树。

【当代】太行山王莽岭一带 作者未知

最好看的山水画全集(值得珍藏什么是山水画)(18)

而南方的山,

多土质山,

平淡天真,

轮廓不突出,

多山丘、灌木。

【当代】浙江莫干山 摄影作品 作者未知

最好看的山水画全集(值得珍藏什么是山水画)(19)

北方的山雄强,

南方的山湿润。

董源的山水画,

生生是江南风景的写照。

【五代】董源 《夏景山口待渡图》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最好看的山水画全集(值得珍藏什么是山水画)(20)

巨然是董源的亲传弟子,

其风格类似董源。

不同于董源的平远景致,

巨然喜欢画高山大岭,

层峦叠嶂,山势雄浑,

更少躁气。

【宋】巨然 《万壑松风图》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最好看的山水画全集(值得珍藏什么是山水画)(21)

荆浩、关仝、董源、巨然

在历史上并称“荆关董巨”。

荆浩、关仝之后,

北派山水出现了李成。

李成师承二人风格,

但并非一味模仿。

因居住地没有雄伟大山,

故而多表现地势平坦的寒林平远风光,

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五代 宋】李成《茂林远岫图》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最好看的山水画全集(值得珍藏什么是山水画)(22)

李成之后,

北宋年间出现了不世出的高人范宽。

范宽似生于五代,

华原(今铜川)人,

他曾居住于终南山、太华山,

经常在山林间整日观察写生,

很得荆浩真传。

他的代表作《溪山行旅图》,

整幅图也采用纵向主轴的全景构图,

图中山头占了三分之二画幅,

山峰仿佛要撑破画面,

给人一种雄强浑厚、威严肃穆之感。

画面中的雨点皴则很好的展现了历经风雨后的痕迹。

【宋】范宽《溪山行旅图》

现藏于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最好看的山水画全集(值得珍藏什么是山水画)(23)

立于画前,感觉泰山压顶一般,

深觉自身的渺小。

平台

北宋中后期,

山水画进入平台期,

不世出的大家很少,

真正的文人画层出不群。

宋朝社会安定,

政治清明,

加上在赵匡胤不杀文人的祖训下,

文人纷纷走出山野丛林,

进入朝廷,

曾经对山水画贡献最大的

隐士数量断崖式下降。

北宋经济发达,富商较多,

对艺术品的追求也逐渐提升,

大量的画家多从事临摹工作,

以卖画为业,

再不愿意下苦功夫去深入山林。

北宋的文坛,

在欧阳修、司马光等人的鼓吹下,

号召“一统”,

发展到黄山谷,

鼓吹“无一字无来处”。

绘画界也是临摹成风,

山东画家多学习李成,

关中画家多学习范宽。

到宋徽宗赵佶时,

复古潮更甚,

大家的眼光逐渐越过宋初,

而转向唐画。

著名的画院高材生王希孟

学习唐代李思训,

更超越了李思训,

他画的《千里江山图》

成为青绿山水画的巅峰之作。

【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现藏于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最好看的山水画全集(值得珍藏什么是山水画)(24)

绘画的繁荣催生了理论的进步。

郭熙在绘画上虽不是大师,

但是凭借一部《林泉高致集》,

在中国山水画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席位。

《林泉高致集》

总结了北宋后期之前的山水画创作,

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和见解。

郭熙认为,

人世烦扰,是君子所厌恶的;

山水胜境,是君子所向往的,

山水画存放着君子的精神世界。

郭熙总结前人作画技巧,

提出了“三远”理论,

将画分为:高远、平远、深远

【宋】郭熙《早春图》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最好看的山水画全集(值得珍藏什么是山水画)(25)

“三远”如何区分?

从山脚到山顶是高远,

从近山到远山是平远,

从山前到山后是深远。

高远,给人崇高的感觉;

平远,让人平静;

深远,为高远和平远增加深度。

这时期,正式出现了文人画。

一个是以书法闻名的米芾、米友仁父子,

他二人完全改变了传统的以线条为造型的画法,

而是用墨点成山,

画出来的画朦朦胧胧,

像云山一样,

人称“米氏云山”。

【宋】(传)米友仁《云山墨戏图》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最好看的山水画全集(值得珍藏什么是山水画)(26)

另一个是苏轼。

他首先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

认为士人画不在于“形似”,

而在于神态,注重的是精神层面。

不过,苏轼本人对绘画并非特别擅长,

流传下来的多为一些枯木、怪石等,

绘画对他来说只能作为消遣。

【宋】苏轼《枯木怪石图》

现归中国私人藏家

最好看的山水画全集(值得珍藏什么是山水画)(27)

“靖康之耻”后,

北宋灭亡,宋室南渡,

朝廷接二连三战败,

加上宋高宗一度向金称臣,

宋人爱国情绪激发,

大量的文人纷纷从军,

涌现出辛弃疾、陆游等

一大批爱国诗人。

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

陆游的“铁马秋风大散关”

无不充满着豪放之气。

南宋的山水画也不例外,

其线条往往宁折不屈、

刚拔坚挺、豪气逼人,

一扫柔媚,充满激情。

南宋画坛的开山祖师是李唐。

李唐在北宋徽宗时期曾进画院学习。

当时,进画院需要通过考试,

而李唐遇到的考试题是

竹锁桥边卖酒家

参加考试的人大多把功夫用在画酒店上,

唯有李唐的画没有酒店,

只在桥头竹林边挂了一个酒帘子,

获得宋徽宗的欣赏。

北宋灭亡后,

大量的名画不是毁于战火就是被金人掳走,

受过正统画院教育的李唐到南宋成了大宗师,

大家学画都向他学习,逐渐形成流派。

李唐的山水画,

不再是上留天下留地的全景山水,

而是只画局部,

上不留天,下不留地,

而且大用减法,画风概括简练。

【宋】李唐《万壑松风图》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最好看的山水画全集(值得珍藏什么是山水画)(28)

南宋另外两名有代表性的画家是马远和夏圭。

马远人称“马一角”,

擅长“边角取景”,

往往只画很少的景色,

了了几笔就给人无限遐想。

马远还是取名高手,

西湖十景中的“曲院风荷”

“平湖秋月”“柳浪闻莺”都是他所拟。

【南宋】马远《踏歌图》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最好看的山水画全集(值得珍藏什么是山水画)(29)

夏圭和马远一样,

也喜欢“边角取景”,

人称“夏半边”,

二人在李唐的基础上,

开创了全新的局面。

【南宋】夏圭《雪堂客话图页》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最好看的山水画全集(值得珍藏什么是山水画)(30)

李唐、马远、夏圭和刘松年,

被后人称为“南宋四大家”。

山水画从魏晋南北朝萌芽,

历经隋唐,

到五代迈上第一个高峰。

北宋的山水画承袭五代,

南宋历经国难洗礼,

除沿袭传统外,

又有其独特风貌。

后期,因染上了画院陈陈相因的旧习,

逐渐失去了生气,

亟待下一次变革。

新峰

元代的山水画,

格外抒情写意。

1276年,

南宋灭亡,元朝建立。

文人各个慷慨激烈,

借助画笔发泄愤愤不平之气。

元代初期,社会逐渐安定,

而统治阶级对汉人的管理

并非像历史书上写的那么严酷,

人们逐渐从从生死存亡的状态中走了出来,

重新在自然中汲取营养。

同时,由于元代取消了科举,

一些士人开始无所事事,

即便后来又恢复了科举,

但中举着寥寥无几,

上升的通道几乎被锁死。

还有一部分人被朝廷征召,成为显贵,

但是其精神并不自由。

既不能忧国忧民,

又不能人前显贵,

于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

元代的士人苦闷、

悲凉又无所事事,百无聊赖之下,

引发了超脱之感,

笔下的山水画也越发脱俗,

变得更加抒情写意。

元代山水画

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继五代高峰之后的又一高峰,

而且是抒情写意的最高峰。

代表人物是赵孟頫。

赵孟頫是宋朝皇室宗亲,

年轻时在南宋做过司户参军的小官。

26岁时,南宋灭亡,他退而隐居读书。

33岁时,应元世祖忽必烈的征召,

进入大都,为忽必烈起草诏书。

37岁,升集贤殿学士,奉议大夫。

此后历经成宗、武宗、仁宗等帝,

66岁退休,69岁去世。

赵孟頫作为宋室宗亲,

却在元朝为官,

一生位极人臣,内心却备受煎熬。

他在政治上很得意,

在心灵上却充满悔恨,

无处排遣,只能寄情于书画,

庄子、陶渊明就是他的偶像。

赵孟頫最得意的是书法和山水画。

赵孟頫在书法上,

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他的画,注重传统(古意)

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

——《清河书画坊》子昂画并跋卷。

注重“师法自然”

久知图画非儿戏,到处云山是我师。

——《松雪斋文集》

注重书法笔意,倡导“书画同源”,

如飞白木如籀,

写竹还应八法通。

若也有人能会此,

方知书画本来同。

——《秀石疏林图》)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赵孟頫开创了元朝的画史,

是元画的领袖人物。

赵孟頫之后,

处于领袖地位的是黄公望。

黄公望生于南宋姑苏城,

7岁时,临安被元军攻破,

南宋灭亡。

青年的黄公望希望进入仕途,

但因为元朝特殊的制度,

到中年仍在担任书吏。

年近五十除一事无成外,

还遭受牢狱之灾。

出狱之后,他投身道教,

号大痴道人。

终日以卖画、占卜、授徒为生。

入道后,黄公望四处云游,

在吴华山、太湖、杭州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他经常在荒山中枯坐,

或月夜泛舟,

一人独饮,兴尽而归。

黄公望传世画作中,

最负盛名的是《富春山居图》。

该画为黄公望晚年居住在

富春山居南楼时所画,

用时三四年。

画长636.9厘米,高33厘米,

山峦起伏、开阔辽远,

江水如镜,让人心旷神怡。

这幅画有董源、巨然的笔意,

又自成一家,

将赵孟頫开创的新法

又推向了一个高峰,

将百炼钢变成了绕指柔,

山水画变成了抒情诗。

【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

最好看的山水画全集(值得珍藏什么是山水画)(31)

《富春山居图》在山水画的地位,

相当于书法界的《兰亭序》。

它一出世便为人所推崇,

明代沈周、董其昌都当过它的主人。

后该画归吴之矩,

传到他儿子吴洪裕时,

因太过喜爱,就想死时焚毁殉葬。

后被人抢救下,但画卷断为两截。

前半截人称《剩山图》,

现藏于浙江博物馆,

后半截人称《无用师卷》,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360年后,二图重逢,

掀起了《富春山居图》热,此为后话。

【元】黄公望《剩山图》

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最好看的山水画全集(值得珍藏什么是山水画)(32)

赵孟頫跳开创了元朝一代画风,

终在黄公望手上发扬光大。

元明清著名画家倪云林、王蒙、沈周、

唐寅、董其昌、“四王”、恽寿平等

都深受黄公望的影响。

黄公望之后,

是倪瓒和王蒙的天下。

倪瓒最为人知的特点就是“洁癖”,

最典型的画貌就是“一河两岸”。

所谓“一河两岸:

前岸几堆石头,几株枯树,

河水无波,对岸几道汀渚,

一两个缓丘,

近景低、远景高,

辨识度非常高。

【元】倪瓒《渔庄秋霁图》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最好看的山水画全集(值得珍藏什么是山水画)(33)

倪瓒年轻时,

衣食无忧,不问世事,

只想着读书操琴、名垂后世。

23岁之后,兄长和嫡母相继去世,

自己的生母虽然健在,

但是需要他来奉养。

倪瓒的生活从此一分为二,

一方面,继续阳春白雪的读书生活,

收藏字画,与朋友谈笑晏然。

另一方面,他不得不面对官府,

做一些交捐纳税的俗务。

倪瓒不善于经营,

家族经济逐渐败落。

为了避税,他两次卖掉田产,

携妻子出游。

他长期泛舟于太湖一带,

结交各种和尚道士及官府中人,

内心更加忧郁。

69岁时,

倪瓒结束了清高又凄苦的一生。

倪瓒的画,越往后期越简洁,

极其清幽、洁净,

给人以寂寞、凄苦之感。

在抒情写意的道路上,

倪瓒一骑绝尘,

可谓山水画史上高逸一路的最高峰。

【元】倪瓒《容膝斋图》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最好看的山水画全集(值得珍藏什么是山水画)(34)

王蒙是赵孟頫的外孙,

与倪瓒是好友。

早年,王蒙曾在元朝做过一些小官,

元末天下大乱,

他就归隐黄鹤山。

后来,张士诚割据江浙,

政局较为稳定,

王蒙下山任职。

朱元璋一统华夏以后,

他又出来任知州。

后因胡惟庸案受株连,死于非命。

【元】王蒙《葛稚川移居图》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最好看的山水画全集(值得珍藏什么是山水画)(35)

王蒙的画和他的性格类似,

拖泥带水、患得患失,

远不像倪瓒那样简洁,

尽管他的功底很扎实,

技法很全面,

但是在胸襟和情怀上逊于倪瓒,

在名气上也没有倪瓒大。

衰落

明清的山水画,在高压环境下逐渐日薄西山。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

大明建立。

同年,大明军队打进大都,

元朝统治结束。

新王朝需要新气象,

元代冷寂的画风已经不符合需要。

激愤的、刚拔的南宋画院风格成为官方主旋律。

朱元璋治下的明朝不允许隐士存在,

他多次兴起大狱,

借机将不合作的画家都杀掉,

合作的逐渐转向南宋画院风。

到宣德年间,

南宋画院风完全占了上风。

当时,曾经的南宋都城杭州仍旧是经济、文化中心,

很多坚持南宋画院风格的画家居住于此,

并进入明朝廷囊中。

曾经在宫廷待过的戴进回到杭州,

靠卖画为生,

其影响力逐渐扩大,形成浙派。

【明】戴进《春山积翠图》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最好看的山水画全集(值得珍藏什么是山水画)(36)

正德年间,吴门画派兴起。

吴门即苏州。

明代中叶,资本主义萌芽兴起,

江南市民生活日益丰富,

对艺术的追求越来越丰富多样,

对山水画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只要是新鲜作品都不求销路。

于是,在市场需求的刺激性,

各地画派林立,

都服务于庞大的市场,

他们绘画不再是怡情,

而是为了变现,

导致各种弊病丛生,

画技老在一个圈子里打转,

无法超越前人。

吴门沈周就是这样因卖画而出了名。

他本人的画买不到,

就买弟子的画,

弟子的画也供不应求,

刺激了更多人学画,

逐渐形成了吴门画派。

其代表人物除了沈周外,

还有唐寅、文徵明、仇英,

这四人合称“吴门四家”。

沈周的祖父是王蒙的好朋友,

父亲、伯父都是知名画家,

他本人自小学画,

年轻时就声名外显,

求画者络绎不绝,

他来者不拒,脾气极好。

他的画如其人,有粗有细,

尤其是粗笔山水独具一格。

【明】沈周《庐山高图》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最好看的山水画全集(值得珍藏什么是山水画)(37)

唐寅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画家,

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被周星驰搬上银幕,

成为经典。

唐寅自小才高八斗,

但命运多舛,

科举失败之后,心灰意冷,

遂开始放荡不羁,

身佩“天下第一风流才子”之印,

在红粉堆中寻找知己。

宁王造反,

唐寅差点深陷其中,

靠装疯才躲过一劫,

晚年更筑桃花庵,

饮酒、作画、写诗,

56岁即离开人世。

唐寅的山水画,

在继承了南宋四大家的风格之下,

形成了清秀俊逸的独特风格,

在明代山水画中具有鲜明个性。

【明】唐寅《山路松声图》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最好看的山水画全集(值得珍藏什么是山水画)(38)

文徵明和唐寅同岁,

曾10次参加科举,

但均未得中。

他的画学沈周,

所作细笔画,

格调高雅,

以小幅为精品。

文徵明和师父沈周一样,

面对络绎不绝的求画者也是来者不拒,

甚至有人冒名伪造赝品也不生气,

认为能帮助别人也是做好事。

【明】文徵明《曲港归舟图轴》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最好看的山水画全集(值得珍藏什么是山水画)(39)

仇英号十洲,

是“吴门四家”中唯一出身工匠的画家。

他以卖画为生,

和文徵明、唐伯虎关系很好,

经常得到二位的提携,

加之个人十分勤奋,

因此生活得并不差。

仇英擅长画青绿山水,

精工艳丽,没有富贵气,

非常难得。

【明】仇英《秋山待渡图》

现藏于中国美术馆

最好看的山水画全集(值得珍藏什么是山水画)(40)

吴门画派之后,

画坛流行的是松江派,

它的代表人之一,

是明末最著名的画家董其昌。

董其昌出生时,

唐寅已经去世32年,

文徵明也步入最后的晚年,

各画派斗争激烈,

均无不世出的大家。

董其昌家境富裕,属于中产,

17岁学书法,

一不小心成为书法大家。

22岁正式学山水画,

影响后世几百年。

【明】董其昌《关山雪霁图卷》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最好看的山水画全集(值得珍藏什么是山水画)(41)

万历十五年,

中国历史开始转向。

万历十六年,

董其昌参加科举,

考中进士,入翰林院,

成为文人最羡慕的庶吉士。

董其昌春风得意,

事业顺心,生活如意,

每天除了上班,就是写诗作画,

几十年宦海沉浮,

忽而做官,忽而归隐,

名声传播海内,

求文、求字、求画者络绎不绝,

硬是将中产者董其昌变成巨富。

董其昌是一位集大成者,

他遍学前代,

对各类山水画都有深入研究,

但并不拘泥于古人。

他深受儒释道的影响,尤其喜欢禅学。

因此,他的山水画,

呈现出三教合一的精神状态,

把中国传统文人追求的

“静美”和“柔美”发挥到极致,

达到最高峰。

【明】董其昌《疏林远岫图》

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最好看的山水画全集(值得珍藏什么是山水画)(42)

清初“四王”之首的王时敏是董其昌的入室弟子,

他们所在的仿古派是清代影响最大的画派。

由明入清的遗民们,

如八大山人等,也多学董其昌。

董其昌对山水画的贡献,

还在于他提出了著名的“南北宗论”,

其核心思想是,

山水画和禅家一样,

也分南宗北宗。

南宗以王维为宗主,

代表人物为董源、米芾父子和元四家,

走柔软一路,

属于士人画。

北宗以李思训为宗主,

代表人物为马远、夏圭走刚猛一路,

属于画苑画。

清代的山水,

在董其昌的阴影和满清统治者的打压下,

于死水中泛着微澜,

整体限于万马齐喑的状态。

清代山水画的代表者有“四王”、

八大山人、石涛、渐江、梅清、傅山、

恽寿平等人,因篇幅所限,不再详述。

崛起

明清时期,

是中华民族精神最衰弱的时期,

山水画也好柔、好静,

见不得一点阳刚之气。

1840年,

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了古老的中国的大门,

中华面临千年未有的大变局。

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中法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义和团、辛亥革命、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

中国人在大炮的轰鸣声中,

终于找到了失去几百年的生气,

民族自强意识开始觉醒、高涨、激昂,

在此情况下,人们的审美也发生了改变,

董其昌推崇的南宗显然已经过时了,

社会普遍需要新的更有力量的艺术。

山水画在民族危亡时期,

又迎来新的崛起。

近代第一个崛起的山水画家是黄宾虹。

1865年,黄宾虹生于的浙江金华。

黄宾虹的父亲是徽商,

在经商的同时又喜欢诗文字画,

这为黄宾虹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他自小练习书画,年轻时多有游历,

又在艺术浓厚的扬州供职,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95年,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黄宾虹积极响应。

好友谭嗣同遇害,他愤愤不平。

1906年,他与人组织“黄社”,准备反清。

结果书生造反,三年不成,

第二年就被人告发,

导致仓皇南逃上海,

一住就是三十年。

在上海,黄宾虹从事编辑和教育工作,

编印了很多美术方面的的画集,

出版了各种绘画研究专著。

1937年,黄宾虹全家搬到北平。

随后,卢沟桥事变爆发,

北平沦陷,黄宾虹坚守民族气节,

坚决不为日本人做事。

1948年,黄宾虹再次南下讲学,定居杭州。

1955年,黄宾虹以90岁高龄逝世。

【近现代】黄宾虹《峨嵋山龙门峡》

最好看的山水画全集(值得珍藏什么是山水画)(43)

黄宾虹的画,

一扫颓唐、苍健、雄壮、厚重,

下笔重,用笔狠,

一改董其昌等提倡的清淡笔墨,

层层积染之下,显现出坚不可摧的厚度,

似乎储藏着无穷的力量。

可以说,

黄宾虹开创了一个山水画史上大气磅礴的新时代。

紧随黄宾虹之后是傅抱石。

傅抱石生于1904年,

出身于穷苦之家,而且幼年丧父。

受环境影响,傅抱石从小喜欢美术。

曾入师范学校学习,后在徐悲鸿的帮助下,

东渡日本学习雕塑和绘画。

抗战爆发后,

傅抱石赴重庆从事抗战宣传,

随后遍游祖国山河。

新中国成立后,

傅抱石在高校任教,

并担任江苏美协主席等职务。

1957年,他去欧洲旅行,

领略异域风光。

1960年,傅抱石又带队赴六省写生,

第二年更去东北写生。

1965年,傅抱石因病去世。

【现代】傅抱石《茅山雄姿》

最好看的山水画全集(值得珍藏什么是山水画)(44)

傅抱石最喜欢清初画家石涛,

敢于破古立新,直抒胸臆,

他的画如惊涛骇浪,

肆意挥洒,

蕴藏着勃勃生机。

黄宾虹和傅抱石,

代表了近现代中国山水画的趋势。

怒放

进入20世纪,

国家巨变,伟人并出,

国人的经历和眼界均是前人无法比拟的,

在此基础上,

山水画各派百花齐放,

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形态。

现只举部分代表人物。

齐白石

齐白石以花鸟画见长,

山水画也别具特色,

尤其年龄越大,

山水画越随心所欲,

出尘脱俗,

是天才加勤奋的完美组合。

【现代】齐白石《看山寻句图》

最好看的山水画全集(值得珍藏什么是山水画)(45)

张大千

张大千,

1899年出生于四川内江,

1917年东渡日本学习织染,兼学绘画,

此后决心做一名画家,他拜名家为师,

四处游历,绘画水平渐长。

【现代】张大千《峨嵋山接引殿》

最好看的山水画全集(值得珍藏什么是山水画)(46)

1941年,张大千到敦煌考察、临摹壁画,

期间肆意破坏文物,

虽然提高了画技,

人生却永远蒙上污点。

【现代】张大千《临敦煌壁画》

最好看的山水画全集(值得珍藏什么是山水画)(47)

1949年,张大千飞往台湾,

后辗转世界各地,

1983年死于台北。

张大千的早年学习石涛,

足以以假乱真。

后来,他把伪造的对象扩大到八大山人、

唐寅、郭熙、梁楷等历代著名山书画家。

他知识渊博,绘画水平高,

画史知识丰富,画谁像谁,

大发横财,人称“伪作史上第一高手。”

李可染和京派

李可染出生于1907年的徐州。

他六七岁时自己喜欢上了画画,

就用碎瓷片在地上画。

7岁进私塾,10岁上小学,

图画老师认为他

孺子可教,素质可染

因而取学名为可染。

13岁,李可染正式学画,

先后入上海私立美术专门学校、

国立艺术院研究生部学习。

期间,接触到鲁迅编著的进步书刊,

思想发生很大改变。

全面抗战爆发后,

李可染在周恩来和郭沫若领导下从事宣传工作,

后继续从事中国画研究。

1946年,李可染拜齐白石为师,

后又拜黄宾虹为师,

学习两家之长。

建国后,李可染得以到各地写生。

文革爆发以后,他遭到批判,被迫停笔。

1972年,周恩来的一纸调令,

让他重新拿起画笔,

直到1989年去世。

李可染学山水画,

从“四王”之一的王石谷入手,

用最大的力打进传统

后学习素描、水彩、油画,

经过林风眠、齐白石、黄宾虹等老师的调教,

再加上各地写生的积累,

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

逐渐找到自己的风格。

李可染做了很多尝试。

他用素描的方法画山水画,

也用毛笔画速写山水,

他把墨色加得更浓更厚,

也会把用油画中的光影技法用于传统山水画。

最终,形成了他创造了独特的“李家山水”

李可染的山水画,

崇高、凝重又有光感,

带有浓浓的时代精神,

成为山水画的一座高峰。

【当代】李可染《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最好看的山水画全集(值得珍藏什么是山水画)(48)

他的《万山红遍》,

以故宫所藏老朱砂为颜料,

借鉴黄宾虹的积墨法,

将朱砂层层积染,

创造出丰富的红色,

再加上浓重的墨色,

以及留白作出的房屋、小溪等,

三种颜色交相辉映,

创造出典型的“红色山水”。

又因为他在中央美院任教,学生众多,

进而影响到北京市的山水画创作,

逐渐形成京派。

高剑父和岭南画派

岭南地区即今日的广东省,

五代以前,岭南为蛮荒之地,

南宋以后,与中原文化联系才日益紧密。

明清以降,尤其是国门洞开以后,

岭南地区凭借着与海外联系的便利条件,

经济发达、交流频繁、

思想活跃、文化发达,

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大本营和策源地。

岭南山水画根植于中原文化,

又吸收了西方文化的养分,

产生出中西结合的效果,

呈现出独特的魅力,

产生了高剑父这样的典型代表。

高剑父自小聪慧,

很有绘画天分。

他少年时在药店当工,

白天工作,晚上上夜校兼学习绘画。

14岁拜当地画家居廉为师,尽得真传。

后来,高剑父赴日留学,

认识了廖仲恺,进而成为其夫人何香凝的老师。

不久,高剑父加入了同盟会,

成为革命人士。

革命战士高剑父积极投身反清事业,

多次组织暗杀,参加武装起义,

广州独立之后,

他把广东都督的职位让给了胡汉民,

自己转而投身艺术。

1912年,高剑父在广州创办了“春睡画院”,

广泛招生,传播自己的艺术主张。

1920年,他和陈树人、高奇峰发起

并举办广州第一次美术展,

提出新国画理论,

三人被称为“岭南三家”。

此后数年,高剑父辗转各地,

使岭南画派艺术蜚声世界。

【当代】高剑父《江关萧瑟》

最好看的山水画全集(值得珍藏什么是山水画)(49)

岭南画派将其革命理论带入艺术,

主张艺术大众化,大众艺术化

,他们把西方绘画的技巧和手法运用于国画创作之中,

不求清高的传统文化内涵,

只求服务于大众审美。

我希望这新国画,成为世界的绘画。

高剑父信心满满。

高剑父的弟子除了何香凝之外,

还有关山月,此君曾与傅抱石一起合作,

为人民大会堂迎宾大厅创作了巨幅山水画

《江山如此多娇》,

由周总理亲自过问修改,

毛主席题写画名。

赵望云、石鲁和长安画派

赵望云是河北束鹿人,

自小喜爱绘画,

师从多方学习绘画技巧,

经常赴各地写生,创作颇丰。

1942年赴西北写生,

从此与大西北结下了缘分。

后来定居西安,

建国后在文化局、美协等担任职务,

主持筹建了西北历史博物馆(今陕西历史博物馆)

和西安半坡博物馆。

【当代】赵望云《巴山新村》

最好看的山水画全集(值得珍藏什么是山水画)(50)

1961年,参加中国美协西安分会国画教研室

“国画习作展”,

他的作品在《人民日报》上刊登,

取名为“长安新画”,

从此,长安画派就逐渐叫开了。

石鲁原名冯亚珩,

因在延安时,仰慕石涛、鲁迅,改名为石鲁。

他主持中国美协西安分会国画创作研究室期间,

提出“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口号,

创作了一系列反映新生活的作品。

1959年,石鲁创作了巨幅作品《转战陕北》,

标志着西北画风的成熟,这成为石鲁的一座高峰。

此前,没有人画过黄土高原这类土山,

石鲁凭他的经验和胆略作画,

画出了黄土高原的特点和大气象,

填补了画史上的空白。

【当代】石鲁《转战陕北》

最好看的山水画全集(值得珍藏什么是山水画)(51)

60年代,石鲁又创作了《延河饮马》《南泥湾途中》

《东渡》等历史题材山水画。

文革中,石鲁遭受迫害。

文革后平反,再无代表作品问世。

当代山水画,

从古今中外吸收了更多养分,

呈现出全新的形态。

它是吴冠中眼中的《狮子林》

最好看的山水画全集(值得珍藏什么是山水画)(52)

赵无极中西结合的《25.06.86桃花源》

最好看的山水画全集(值得珍藏什么是山水画)(53)

姜宝林笔下的《新抽象水墨》

最好看的山水画全集(值得珍藏什么是山水画)(54)

无论

过去

现在

还是未来,

山水画都紧随着时代的步伐,

深刻着时代的烙印,

关照着中国人民的灵魂,

是中国人民永恒不变的精神家园。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