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雨水纯(廿四节气雨水)
二十四节气雨水纯(廿四节气雨水)“羊跪乳,鸦反哺。”羊羔吮吸母乳的时候会跪下承接。母鸦年老体衰时,其子会觅食反哺,犹如母亲照顾初生的自己一样。中国人认为,羊能知恩,鸦知孝义。古人对于动物行为的温情解读· 初候,獭祭鱼獭,一名水狗贼,鱼者也;祭鱼,取鱼以祭天也。所谓豺獭知报本。岁始而鱼上游,则獭初取以祭。徐氏曰,獭祭,圆铺圆者,水象也,豺祭,方铺方者,金象也。随着气温的上升,鱼向水面上游,却容易成为河边水獭的食物。水獭往往在捕了一条鱼并咬死了放在岸边,再下水继续捕。然后将捕来的鱼排成圆形堆在岸边,獭作祭拜状后食。古人认为,这是獭以鱼祭天,虽为旁生,犹知报本。
雨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水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物 候
《礼记·月令》中的物候解析
· 初候,獭祭鱼
獭,一名水狗贼,鱼者也;祭鱼,取鱼以祭天也。所谓豺獭知报本。岁始而鱼上游,则獭初取以祭。徐氏曰,獭祭,圆铺圆者,水象也,豺祭,方铺方者,金象也。
随着气温的上升,鱼向水面上游,却容易成为河边水獭的食物。水獭往往在捕了一条鱼并咬死了放在岸边,再下水继续捕。然后将捕来的鱼排成圆形堆在岸边,獭作祭拜状后食。古人认为,这是獭以鱼祭天,虽为旁生,犹知报本。
古人对于动物行为的温情解读
“羊跪乳,鸦反哺。”羊羔吮吸母乳的时候会跪下承接。母鸦年老体衰时,其子会觅食反哺,犹如母亲照顾初生的自己一样。中国人认为,羊能知恩,鸦知孝义。
同样,这里的“獭祭鱼”和秋天霜降的“豺乃祭兽”也是讲动物的美德,说明它俩得食祭天,是知道报答天生万物的养育之恩。不同的是,獭将鱼摆成圆形,圆融是水之象,豺将猎物摆成方形,有棱是金之象。
· 二候,候雁北
雁,知时之鸟,热归塞北,寒来江南,沙漠乃其居也。孟春阳气既达,候雁自彭蠡而北矣。
雁为候鸟,天热时回塞北的荒漠避热,天寒时来长江以南的沙洲过冬。孟春阳气渐升,大雁开始从彭蠡湖(即鄱阳湖)向北方飞。
· 三侯,草木萌动
天地之气交而为泰,故草木萌生发动矣。是为可耕之候。
立春、雨水所在的正月在卦象上对应的是泰卦,三阳开泰之象。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阴阳之气相交而成云雨,雨落草木生,正是水生木之象。天地之气适合草木的生长,说明春天正是耕耘的季节。
十二消息卦
凡阳爻去而阴爻来称为“消”(从姤至坤);阴爻去而阳爻来称“息”(从复至乾)。“十二消息卦”即被视为由乾、坤二卦各爻的消、息变化而来的,各对应十二个月。又名“十二辟卦”。
说 雨
从文字、功效及天人相应的角度来看
· 雨字何解
雨,水从雲下也。一象天,冂象雲,水霝其閒也。
——《说文解字》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雨”字的上面的“一”象天,“冂”象云,里面的“
”是篆书水字。这样,“雨”作为象形字的思路就很清楚了,雨水从云间降落(霝,雨降落之义)。
雨,一象天,丨則地气上騰也,冂則天气下降也,陰陽和而後雨,點則雨形。
——《文字蒙求》
《文字蒙求》的解释更广大些:“一”还是象天,“丨”象地气上腾,“冂”象天气下降,天地之气相交,则成云降雨,里面的点是雨滴之象。
· 雨之为药
雨水本身也算是一味药,不过它主要是作为煮药的用水。《本草纲目》中记载了不同季节的雨水适宜煮不同功效的药材:
- 立春雨水宜煎发散及补中益气药。据传妇人无子,立春日夫妇各饮一杯当日雨水,行房则有孕,也是取立春资始发育万物之义。
- 梅雨水不宜煎药。陈藏器认为,梅雨水宜洗疮疥,化斑痕。作酱用此易熟,因梅雨兼湿热和生发之气,用来发酵最好。(不过李时珍认为梅雨水有害无益)
- 液雨水为立冬后十日至小雪间的雨水,又名药雨。宜煎杀虫消积之药,因古人见百虫饮此水皆伏蛰。
总而言之,雨水在不同的季节,具备当时的天地之气,所以功效作用也各不同。
现在城市里是不能指望接雨水来用了,农村工厂现在也不少,空气污染严重,雨水就不堪用了。
理想的雨水从采集开始,宜直接接从天上来的,不要采集从屋檐滴下的,避免二次污染。采集来雨水需静置一夜,澄清后用。
春雨适合泡茶和煮粥。春雨泡的茶不会浑浊,春雨煮的粥不易黏稠。
人体水液与大自然水的运行
我们常常讲夸中医是”天人合一“的学问,那啥叫”天人合一“呢?小编趁讲雨水之机,将中医对人体水液运行的说明,和大自然水的运行作为对应。以助我们从现象而非形而上的角度理解一点“天人合一”。
水饮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升而使水饮之精上归于肺,肺主通调水道,通过肺的宣散和肃降,将一部分水液输布到全身,一部分水液下行膀胱。肺对应乾卦天象,所以肺的宣肃功能犹如天之降雨,一方面直接滋润了万物(输布全身),一方面雨水渗入地下或流入江河湖海(下行膀胱)。
下行膀胱后,这些水液会被膀胱和肾的阳气蒸腾,将水液又一次输布并滋润身体。这就好比通过太阳的照射,地下和地上的水也会以蒸发气化的方式来滋润万物一样。
其中,人体能被蒸腾的水质地较轻,而质地较重浊的水则形成尿液排出。而大自然蒸腾上升的水又形成云,云再以雨形式降落,循环往复。
饮 食
春季饮食宜忌
· 多吃素·尤其宜食芽类
白饭青蔬,养生妙法。肉食者鄙,何可与言?
——喻嘉言
初春之时,作为冬季时蔬的萝卜、白菜依然适合吃一阵子。萝卜生食偏清热,熟食能健脾。白菜是养胃蔬菜的首选,它汁液充沛,生津之力也强。
其实普适性越强的食物最为养生。萝卜白菜,大米小麦,这些都是经过我们祖先千年饮食后被严选的,富有营养而性味平和。但人们总喜欢舍近求远,觉得日常食物提供的营养不够,去追求珍贵稀有的食材或药材。
春天最宜吃芽类的食物,生命力强,生发力足,它们在秋冬之季,就不太适合吃。冬天吃豆子,春天吃豆芽。豆子是种子,对应冬藏之力;豆芽是芽,对应春生之力。
和韭黄、蒜苗、香椿这类辛温的芽类不同的是,豆芽是甘凉的。所以它在疏发肝气的同时,还能清热。最早的春饼里卷的那五辛全是辛温的,后来加了豆芽,其实也是起到平衡的作用。
另外,黄豆芽是做素高汤的主将,配上香菇蒂、笋等食材,小火煮三、四个小时,关火加盐,待凉过滤,留下的汤汁鲜美无比,绝不逊于肉汤。
· 少吃肉·春天不要扼杀生机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素问·四气调神论》
春天少吃肉,也是根据《黄帝内经》的春天养生原则而来的。
最主要的原因是,春天是动物交配繁衍,孕育后代的季节。在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杀生是违背天地的好生之德的,古代甚至会立法令禁止一些渔猎的活动。由此,我们也会自然而然地减少肉类的摄入。
其次,我们冬天进补,往往会吃比较多的肉类或其他血肉有情,以便春天升发的时候,用到这些营养能量。但有些未消化的肉积可能会郁在体内,所以通过春天的发散,来清理这些淤积。少吃肉,也是为了不增加化积解郁的负担。
· 春天为什么不宜吃动物肝脏
春不食肝者,为肝气王,脾气败,若食肝,则又补肝,脾气败尤甚,不可救。又肝王之时,不可以死气入肝,恐伤魂也,若非王时,即虚,以肝补之佳。
——《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上说,春天不可以吃动物肝脏。有两个原因:
一方面,在春天,人的肝气本身就偏旺,此时再吃动物肝脏,则以肝补肝,肝气更旺,使肝木克脾土,致脾胃虚弱。
另一方面,当动物在春天被宰杀,那么它死亡时的惊恐愤恨之气就会较多地进入当季偏旺的肝(所谓“死气入肝”),那么这肝脏的毒性就会偏大。那我们吃了,这些毒素就会入我们的肝。
同理,“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肾”。
· 导 引
缓解咽喉不适及受寒欲呕
· 功法步骤
▲谢青云先生行功图,转载自《家庭中医药》杂志
1. 双腿盘坐,交叠双手,左手按住左侧小腿近膝盖端,慢慢转头向右后方,双目向后看,双臂伸直按压腿部,同时吸气,转腰及背,至极致。
2. 右式同左,各15次。
3. 再回复正坐,做叩齿、吐纳、漱咽的保健。
· 保健功效
此导引法可调理因三焦经感受外邪所引起的咽喉肿痛,耳聋,易出汗及外眼角疼痛等病症,同时对胃肠感受寒凉等邪气引起的时时欲呕的症状,以及现代疾病范围内的急慢性咽炎等都有一定的调理效果。
诗 词
元稹《廿四节诗》赏析
//
雨水正月中
雨水洗春容,平田已见龙。
祭鱼盈浦屿,归雁过山峰。
云色轻还重,风光淡又浓。
向春入二月,花色影重重。
//
· 雨水洗春容,平田已见龙
孟春之月,东风解冻,散为雨水。“平田已见龙”就是我们俗话说的“二月二,龙抬头”,即此时东方苍龙七宿从东方夜空上升,其龙首——角宿最先露出。龙抬头一般在惊蛰前后,农谚云“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孟春“王命布农事”,其实就是为春耕做准备,等惊蛰一声雷,开耕。
苍龙七宿在春天自东方夜空升起,秋天自西方落下,出没周期与一年农时周期相一致。冬天苍龙七宿隐藏于北方地平线以下,至来春再升于星空。春耕开始之际,正是苍龙七宿从东方夜空上升之时。
雨水是惊蛰的前一个节气,所以有时“龙抬头”也会发生在雨水期间。
· 乾卦的天文学解读
初九,潜龙勿用:时机未到,冬季和初春,苍龙七宿还在地平线之下,如潜龙看不见。
九二,见龙在田:惊蛰之后,春耕始。田中劳作,可见龙头二宿升越。(这里的田指的是角宿的星官天田,《隋书·天文志》:“角北二星曰天田。”)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苍龙七宿出四宿,努力升腾,意志坚定。
九四,或跃在渊:苍龙六宿出地平线,如龙跃出水面,龙尾未现。
九五,飞龙在天:苍龙七宿完全升空,势破苍穹。
上九,亢龙有悔:苍龙七宿余六宿,龙首没入西南边。
· 祭鱼盈浦屿,归雁过山峰
颔联两句讲的就是雨水“初侯獭祭鱼”、“二候候雁北”。
今人离自然远,少有见到这些场景的,所以一定是很陌生的。试想自己行舟于江中,见江中小岛上满是水獭祭鱼,抬头望大雁成群北飞,越过山峰。人在这样的天地间,自然心旷神怡,平日游走于车水马龙,为一些小事纠结执著的念头,想必也烟消云散了。
在高压的城市中,情绪是致病的主因,很多不是草木药物可以解决的。如果可以,去感受一下自然天地的朴素与奥妙,也许正是解铃之方。
· 云色轻还重,风光淡又浓
无云不成雨。雨水期间,雨量开始增多,自然天上的云也变多了。冬天云淡,夏季云重,初春的云尚轻,渐渐转重。此时景物虽淡,但天地的生发之气,引领着万物欣欣向荣。
· 向春入二月,花色影重重
雨水之后,就进入仲春二月了。仲春时节,山花烂漫,江山秀丽,所谓“物华当仲春”。
雨水应时好物推荐
怀菊花
怀菊花:四大怀药之一。最近眼干眼涩的小伙伴比较多。一方面是初春尚寒,我们多是窝在开暖气的办公室,用眼过度又干燥;另一方面,今年木旺,肝气肝火容易旺,导致眼睛干红痒涩。
铁棍山药片
山药粉
山药粉/片:正宗温县垆土铁棍山药,地道产区,无硫化。每6斤新鲜铁棍山药,才能做出1斤山药片。每1斤山药片,才能磨出400克的山药粉。今年土运不及,对人的消化功能有些影响,腹泻的小伙伴明显多了起来,山药补气固脾,食之极宜。
东北榆林镇筋饼
东北榆林镇筋饼:我们这次做春饼用的面饼就是这家的。看来起来薄如纸,软如绵,但口感劲道,入口微甘。因为榆林镇筋饼用的是来自东北黑土地的小麦(粉)和大豆(油),加上呼兰河的甘甜河水。做春饼的不二之选。
牛肉香辣酱
牛肉香辣酱:这款酱可以说是百搭,我们做春饼抹的酱就是这款牛肉香辣酱,非常美味。能胜任拌面酱、炒饭拌酱、饺子蘸酱,以及做菜肴的调料酱。
柑普茶
柑普茶:熟普是后发酵茶,发酵的东西一般都能助消化,刮油祛脂的能力颇强。加上新会陈皮的行气化痰之功。一整个冬天进补所未化的食积痰湿由之化解。
陈皮老姜黑糖
陈皮老姜黑糖:初春尚寒,食辛温以疏肝升阳,食甘以补脾。这款陈皮老姜黑糖。作为日常调养,改善手脚冰凉、寒性痛经。在风寒初起,饮之微汗可及时消除寒气,预防着凉感冒。
沉檀香
沉檀香:沉香和檀香都具有调节人情绪的功效,能使人安静舒畅。小编感觉沉香偏安神,檀香偏醒神。所以,入睡前我喜欢点沉香,醒来后习惯点檀香。香的滋养真的是潜移默化的。
微信搜索“大家健康”,了解更多养生小妙招
中医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大家健康”与您分享简单好用的中医保健知识,让您在一呼一吸、一茶一饭中不知不觉拥有健康状态。
来源:本文来自公众号“大家健康”。尊重原创,保护版权,如需转载请与“大家健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