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为什么那么多中关村(我们的中关村这三十年)
北京为什么那么多中关村(我们的中关村这三十年)1996年 其时,当时的计算机还只能运行在英文环境中,于是联想在1985年率先推出了业界领先的联想式汉字系统(联想汉卡),得到用户青睐,实现创业者“把技术变成钱”的梦想,开创了中国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传奇。不过当年作为联想总工程师的倪光南先生,早就于1999年离开联想,也开创了中国IT企业第一宗创始人出局的案例。1984年 八十年代初,“下海”这个词迅速在中国大地上热了起来。1984年,北京中关村里充满着躁动,一批批科技人员“下海”。当时的中关村已经有40家科技企业,并在北京城里拥有了“电子一条街”的名声。那里最出名的人是陈春先,而最知名的公司是“两通两海”,信通、四通、京海、科海,它们的创办人无一例外都是中科院的科研人员。 同样是1984年,柳传志带领10名已届中年的科技工作者,怀揣着20万人民币启动资金和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的鉴定信念,在北京中关村科学院南路2号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80年代我下海中关村尽是那小门脸出门常坐332开上小面的就是老板大伙扎堆儿做生意心里头想着咱自个儿干吃的是长征的饺子颐宾楼的面一不留神成了创业模范
历史上,中关村地区最初并未形成自然村落,房屋散建,无主要街道。中关村最早为地块的名字,后来人渐渐多起来成为村名。
建国前是个自然村落,直至1959年中关村派出所成立、1961年中关村街道办事处成立,“中关村”才正式进入行政建制。
如今的“中关村”由于科技园区“一区十六园”的建立,已经超越了原中关村的地域范围,是一个跨行政区划的政策区域,并成为一个高科技品牌概念。
1984年
八十年代初,“下海”这个词迅速在中国大地上热了起来。1984年,北京中关村里充满着躁动,一批批科技人员“下海”。当时的中关村已经有40家科技企业,并在北京城里拥有了“电子一条街”的名声。那里最出名的人是陈春先,而最知名的公司是“两通两海”,信通、四通、京海、科海,它们的创办人无一例外都是中科院的科研人员。
同样是1984年,柳传志带领10名已届中年的科技工作者,怀揣着20万人民币启动资金和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的鉴定信念,在北京中关村科学院南路2号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平方米的传达室里创办了联想集团的前身-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
其时,当时的计算机还只能运行在英文环境中,于是联想在1985年率先推出了业界领先的联想式汉字系统(联想汉卡),得到用户青睐,实现创业者“把技术变成钱”的梦想,开创了中国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传奇。不过当年作为联想总工程师的倪光南先生,早就于1999年离开联想,也开创了中国IT企业第一宗创始人出局的案例。
1996年
1996年早春的一天,北京中关村南大门零公里处竖起了一块硕大的广告牌: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向北1500米。这一天被认为是中国网络业的一个纪念日。时年33岁的东北女子张树新扛起了北京瀛海威信息通讯公司的招牌。
这是当时国内惟一立足大众信息服务、面向普通家庭开放的网络。“进入瀛海威时空,你可以阅读电子报纸,到网络咖啡屋同不见面的朋友交谈,到网络论坛中畅所欲言,还可以随时到国际网络上漫步......”登陆瀛海威的用户必须登记在册,并需缴纳一笔入网费。这基本上是“美国在线”早期模式的翻版。瀛海威影响了中国最早一批互联网冲浪者,却也在2004年彻底淡出了公众视线。
1997年
还依稀记得上世纪90年代,中关村附近的街道两旁树木林立,每到夏天,树冠阴翳蔽日。不过,随着城市建设和白颐路、四环的道路修建,这些矗立了几十年的大树已经不见了踪迹,亦如今日的电子卖场。1997年,北京市为解决市内通往海淀大学区和中关村科技城交通拥挤状况,砍掉路旁有几十年树龄的大树以拓宽路面。
最早的电子卖场应该是四海市场。位置应该在现在的四环主路上,大概就在现在中关村一桥和海淀桥之间。据说在80年代,四海市场的雏形就已经出现了。
到90年代中后期,四海市场除了临街最大的几个门脸被海信电脑、八亿时空、国合电脑等一些当时的二线品牌电脑所占据外,更深的胡同里面则是分布着数量众多的盗版光盘贩子。当时,四海环境很杂乱,和现在的城中村区别不大。
2000年左右,为了修四环路,四海市场被拆除。至于为什么叫四海市场,个人猜测是由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关村规模最大的公司为四通、信通、科海、京海公司,简称两通两海,而四海市场最早是四通入驻才形成的,所以取四通的“四”与两通两海的“海”,为“四海”市场。
1998年
雄踞一时的中海市场则是98年8月开张的,相比前者,中海更正规。2000年后,想在中海租个摊位都很困难,往往原价3000的一个摊,经过倒手能租到近万元。这也让最早投资入驻中海的不少人发了笔小财。
1998年5月8日,第一届中关村电脑节开幕,口号“面向世纪的中关村”。之后,电脑节维持每年一届。1999年5月6日,第二届中关村电脑节,中国佛学院教务长助理持真到北京展览馆展厅咨询电脑信息,准备购进电脑用于佛教教学。该届电脑节的主题为“发展知识经济,推进中国信息化”。当年电脑节的日客流量达到20万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年的6月18日,一个江苏宿京的24岁男青年在这里创办了他自己的公司,业务是代理销售光磁产品,这在每天都有小公司生死的中关村并不起眼,后来创立的网站也是当时的每个小公司标配。谁也没料到,这名屌丝青年却在日后成为了响当当的电商巨头,他的名字叫刘强东。
1999年
随后的99年,硅谷电脑城、海龙大厦、太平洋电脑市场相继开业,中关村的电子卖场也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随后的几年,理想电子市场、赛博数码广场、鼎好电脑商城、科贸电子城、中关村E世界等如走马灯般开业,不少城市也萌发出做“XX版中关村”的电脑卖场的念头。这些后来的电子市场有个统一的特点,就是都是建立在高档的大厦里面,在提高了购物的环境后,也提升了经营成本,再加上后来电子商务的冲击,电子卖场在红火了几年后开始走下坡路。
2000年
2000年前后,互联网开始高速发展,中关村一个广告牌上是谢霆锋代言的FM365网站。FM365网站是当年联想旗下的门户网站,开通时曾号称“用最红的人,做最红的广告,1年烧1亿钞票,3年做成中国最红的互联网站。”最红火时,有疯狂少女不顾危险竞相撕下海报,但两年之后,作为门户的FM365已不复存在。
2001年
2001年,北京地铁上的广告牌,上边写着“网聚人的力量”,即网易的口号。其创始人丁磊也在2003年成为了福布斯中国首富,这也是属于门户网站的辉煌时代。
2002年
2002年暑期,中关村海龙大厦门口,商家展开促销活动,为在暑假热卖期来临之前造声势。广告牌上是“F4”,当年台湾电视剧《流星花园》热播。
一家电子市场的门外竖立着“联宝”笔记本的广告。各类品牌在中关村电子市场初期竞争激烈,到2007年前后,经过行业的发展与洗牌,市场留存下来的品牌急剧减少。
技术员工在为飞宇网吧新的店面作装机准备。当年是中关村电子市场的黄金阶段,DIY电脑装机是利润最高的项目之一。最初位于北大南门,后搬到北大资源东楼的飞宇网吧也是当年众多大学生的梦想之地,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这里申请了自己第一个QQ,第一次和远隔万里的陌生人打招呼。
2002年10月11日,中关村鼎好电子城二层精品专卖店、柜台向社会进行公开认购受到商家抢购。北京中关村鼎好电子商城与海龙电子城毗邻,商家为了在此获得一席之地早早排队抢购。2011年,鼎好业务开始由卖场逐渐转变为办公租赁等。
时下大火,正在电影院里“烦恼”着的开心麻花,第一次奉献出了贺岁舞台剧概念,首部话剧《想吃麻花现给你拧》在距离中关村一站地的海淀剧院上映。2005年,沈腾和马丽,也就是夏洛和马冬梅担纲了《麻花3:人在江湖飘》,“开心麻花”团队一直以海淀剧院为根据地。出剧院大门往北一百米,就是中关村大街的最南端。
2008年
2000年到2006年是中关村电子市场的黄金阶段,2006年中关村IT产品交易开始走下坡路。由于竞争关系,装机利润迅速下滑,装一套机器由之前能挣500元下滑到挣100-200元,价格也日趋透明。图为2008年12月10日,北京,金融危机对中关村电子卖场的影响日益显现。一些柜台前写着“柜台招租”、“寻求合租”的字样。
2009年
2009年8月19日下午,北京海淀分局警方抓获一名“黑导购”。“强拉强卖”“欺诈消费”的导购也是中关村卖场一直被人诟病的地方。
2014年
2014年4月9日,中关村电子市场,内部不少商家已经撤出卖场。但实际上,早在2011年前后,整个电子产品的生态已经发生了改变,中关村的蛋糕被电子商务逐渐夺取,2011年,中关村太平洋数码城关张。2010年,京东的增长率是鼎好增长率的10倍。
“卖场”中关村逐渐远去,没人再愿意去电子市场采购电脑。电子商务早已取代纷繁乱杂的大卖场。1999年为起点,15年时间,中关村书写了一部缩微史,里边写满了激情,也写满了骗术。
现在
3W咖啡所在的这条二百多米长的大街,二十多年前就很有名气,叫“海淀图书城”。后来慢慢变成了卖教辅材料的圣地。2006年9月,这里的话题主角难得的变成了相隔不远的两家书店:中关村图书大厦和第三极书局的大战至今想起来仍然惊心动魄,相比起来国营单位制式的服务,我更喜欢第三极的布置和理念。如今,这里改名叫“中关村创业大街”,不相关的店面逐渐褪去,留下创业者摩肩接踵的身影。
中关村在迅速长个儿。这愈发把核心区那些传统电子卖场衬托成了“村中村”,形成了事实上的中关村核心“洼地”。电商平台成为常态后,不辞辛劳跑到中关村去淘电脑手机,越来越成为很OUT的事了。五年前,这片核心区如果堵车,往往是某个电子大卖场又在搞盛大促销。而今,大卖场想制造个堵车,已经比较困难了。
中关村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从未停止过探索创新的脚步。被传统电子大卖场占据脸面,只是一个必经阶段,该来的时候来了,该走的时候,现在到了。
请看下面一组数字:
1988年新技术开发试验区成立之初,中关村的技工贸总收入大概是14亿元,到了1988年年底,技工贸总收入就成了687亿元。有专家曾预测,到2010年,中关村的技工贸总收入将达到3000亿元。而实际上,2001年中关村园区即实现技工贸总收入达2150亿元,提前8年实现预测指标。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子产品零售市场,中关村的每一个变迁都见证着我国电子产业的发展。
2009年,海淀区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中关村西区业态调整的通告》,不再鼓励电子卖场、商场、购物中心、餐饮等业态在该区发展,逐步调整传统商贸业模式,为高端产业的发展腾出空间。
2015年10月,“中关村大街发展规划”正式对外发布:中关村大街在未来3-5年内将完成转型,现有15万平方米的传统电子卖场将逐渐腾退,集中有限空间着力发展创业孵化、智能硬件、互联网 等新经济、新模式,打造人才集聚、模式创新的创客中心和共享经济中心。
“在全国创新创业热潮中,如中关村核心区这样大规模的聚集服务资源,推动城市街区、产业升级,以新模式服务创新创业,这在全国都属于领先探索,意义重大。”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张志宏说。
截止到2015年,在中关村新创办的科技型企业超过2.4万家,天使投资人超过1万名,涌现了一批具有“新服务、新生态、新潮流、新概念、新模式、新文化”等六新特征的创新型孵化器。
2016年,示范区当年新创办企业的创业者44941人,创业接近4.7万人次,平均每天创业达129人次。示范区创业者呈现年轻化、创业背景多元化、创业技能和层次高端化、连续创业者群体不断壮大、津冀协同创业趋势突出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