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最有感觉的一句话(大明王朝1566为什么让人看不懂)
大明王朝1566最有感觉的一句话(大明王朝1566为什么让人看不懂)个人以为,此剧很需要在开头详细说下历史背景,包括嘉靖的状态,现在朝廷的处境,宫内外的权掌情况。开头直接双线并行略显突兀,像不会游泳的人跳进了海里。这个剧小编看了三次,前两次都是头一集没看完就弃了,感觉像“神剧”,看不懂,第三次硬着头皮看完的。一开始就是两条线,关联的是什么?看不懂。裕王生子。电视剧一开始并不说明裕王是谁,弄得对大明历史不熟的人莫名其妙,一个王爷生孩子有没有那么重要?(当然后面你会知道裕王是嘉靖唯一的儿子,也是未来皇帝)看来这剧是给专研大明人士拍的,难怪普通人看不懂。下个雪,有没有那么重要?下个雪,弄得像过年似的,让普通人感觉怪诞,搞不清明朝人什么骚操作,看不懂。
疫情期间,硬着头皮看完了《大明王朝1566》,之所以这么说,因为剧情的确是很难让人扎得进去,但就是这部剧,评分高达9.7,比《雍正王朝》还要高。
看进去以后,倒是也可以吸引人,至少不用像开始一样逼着自己看。小编也看过《雍正王朝》,互相对照着说一说一些浅薄的感受。
注:小编非专业剧评。
槽点一,开局让人迷惑。《大明王朝1566》开局是下雪,求雪,并打死大臣周云逸;那边裕王生子,两条线同时开始。对大明历史不了解的人,一下子就看懵了。
一开始就是两条线,关联的是什么?看不懂。
裕王生子。电视剧一开始并不说明裕王是谁,弄得对大明历史不熟的人莫名其妙,一个王爷生孩子有没有那么重要?(当然后面你会知道裕王是嘉靖唯一的儿子,也是未来皇帝)看来这剧是给专研大明人士拍的,难怪普通人看不懂。
下个雪,有没有那么重要?下个雪,弄得像过年似的,让普通人感觉怪诞,搞不清明朝人什么骚操作,看不懂。
这个剧小编看了三次,前两次都是头一集没看完就弃了,感觉像“神剧”,看不懂,第三次硬着头皮看完的。
个人以为,此剧很需要在开头详细说下历史背景,包括嘉靖的状态,现在朝廷的处境,宫内外的权掌情况。开头直接双线并行略显突兀,像不会游泳的人跳进了海里。
评分这么高的剧,原谅我要求高了,歌词歌曲远谈不上经典。
谭维维甚至唱得有点歇斯底里,尤其是那句“先忧后乐清风愿”,直接吼出屏幕,让人分分钟要跳过。从这一点上讲,国内的电视剧作词作曲的和港台剧差的真不是一点半点。
个人以为这一点是此剧最大的槽点,一集好几次黑白帧的的回放,不过是提醒别人之前的事做对比,有些甚至都是神来之笔,比如剧中时不时嘉靖放飞自我的回放。
一部剧的回放应该适当的,太多容易打乱连贯的剧情,另外有些回放完全关联性不大,插进去以后容易把人看蒙圈。
个人感觉导演把此剧过于史诗化,有些过于诗意,其结果就是不接地气,从这点上讲确实不如《雍正王朝》。
槽点四:剧情波澜起伏,并无高潮。《大明王朝1566》剧情不可谓不充实,剧情内容不可谓不紧凑,但是并没有最终的高潮,当很多人以为严嵩父子倒台是最终的高潮时,结果严嵩父子在全剧进行到3/4的时候倒台了,并且倒台的过程并不复杂,甚至是很简单轻松。
剩余12集,让人都有点莫名其妙到底要演什么。
此剧内容不算平淡,剧情你来我往,波澜起伏,但最终并没有激起什么大浪,这点相比《雍正王朝》差一点。
《雍正王朝》剧情铺垫合理,连贯,小波不断,高潮在后,最终一气呵成,让人内心畅快。而《大明王朝1566》则有点前浪不断,后劲不足,虎头蛇尾,狗尾续貂。
槽点五:海瑞刚直有余,甚至有点“惹祸精”。海瑞刚直是对的,但是屡屡主动惹祸,甚至坑朋友坑同僚坑家人,不知道真实的海瑞是否这样。
比如六必居一节。自己成心惹祸,结果弄的赵贞吉、徐阶、裕王、吕芳、朱七、齐大柱一众人都受责罚,不知道真实的海瑞有没有这么孟浪,此剧性格被演绎的刚直过余,甚至有点“闲的蛋疼”。
海瑞在剧中,靠一本《大明律》走天下,甚至有点谁都不如他懂的意思,不管和谁对局,一出大明律都是必杀。正常情况下全朝上下,内阁高官人才众多,似乎并不应该不如海瑞“专业”。使海瑞的说服力单薄,似乎和人PK时,除了《大明律》海瑞没别的本事。
亮点一:人物更立体。相比《雍正王朝》,剧中人物更立体,敢于凸显一些正面人物的阴暗面,也敢于凸显一些奸佞的正面。
比如严嵩虽奸,但是依然公忠体国,严世蕃虽然坏,但依然识大体,愚孝老父。张居正虽正,但依然有私心;吕芳身为太监虽然掌权,但是维护正义。杨金水虽然贪,但在嘉靖讯问时,依然实说了胡宗宪的难处。
唯一的两个坏人就是郑泌昌、何茂才,全剧基本上没体现出二人的正面。
很多想不到。
嘉靖在历史上一直被认为是一个荒唐的皇帝,这部剧里却体现了嘉靖在一定情况下的果断、隐忍、贤明。
太监一直是一个反面形象。这部剧里的吕芳、冯保、黄锦形象都偏正面,而锦衣卫朱七、齐大柱等也给了正面形象。
严嵩。严嵩是历史知名人物,这部剧对严嵩的坏似乎并没明示,都知道严嵩坏,但是严嵩却并不显坏,甚至有点被猪队友儿子拖累的意思。用人上,尤其是胡宗宪堪称典范。
亮点二:剧情饱满、恢弘。此剧不能说不是大制作,剧中服饰上、个人习俗上不可谓不用心。也有不少场面较大的战斗场面(戚继光抗倭),丝毫不是为了应付剧情的,而是很认真地进行了演绎。
剧情饱满,虽然没有高潮,但是你来我往,前后穿插的小波折不断,这也是比较吸引人的。
亮点三:剧中饱含深情。相比《雍正王朝》,这部剧的感情更丰富,有父子情,母子情,夫妻情,朋友情,家国情。让人非常感动。
父子情,比如嘉靖帝和裕王最后的谈话,严嵩父子找书镜头;
母子情,海瑞母子情贯穿了海瑞的始终。
夫妻情,海瑞夫妻、裕王夫妻的争论与和解。
朋友情,海瑞王用汲和李时珍(多提一句,李时珍总能看到元芳的影子,呵呵)。
家国情,胡宗宪的家国情怀,为国处难,不避自身。皇帝、太监、正反面同僚都能体谅他,实在是做人做事的典范。
这个“情”字,我觉得是这部剧评分高的最大理由。
综上,这部剧虽评分偏高,不失为一部好剧,个人以为和《雍正王朝》伯仲之间。
以上是看剧体验,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就剧论剧,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