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结合作品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意蕴(从俄狄浦斯王到雷雨)

结合作品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意蕴(从俄狄浦斯王到雷雨)其生父拉伊奥斯为了避免这种悲剧,命一个仆人将俄狄浦斯抛到荒郊野外,让这个襁褓中的婴儿自取灭亡。仆人不忍心杀害婴儿,便将俄狄浦斯送给科林斯的一个牧羊人。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这部作品虽然故事简单、人物情节单一,但是却被认为是悲剧中的典范,对后世悲剧的创作留下的深远的影响,《雷雨》便是其中之一。 《俄狄浦斯王》灵感来源于希腊神话中《俄狄浦斯的故事》。俄狄浦斯是忒拜王拉伊奥斯的孩子,在他出生的那一刻,便被神预言他将来必定会“弑父娶母”。

文/星空婉儿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鲁迅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这部作品虽然故事简单、人物情节单一,但是却被认为是悲剧中的典范,对后世悲剧的创作留下的深远的影响,《雷雨》便是其中之一。

《俄狄浦斯王》灵感来源于希腊神话中《俄狄浦斯的故事》。俄狄浦斯是忒拜王拉伊奥斯的孩子,在他出生的那一刻,便被神预言他将来必定会“弑父娶母”。

其生父拉伊奥斯为了避免这种悲剧,命一个仆人将俄狄浦斯抛到荒郊野外,让这个襁褓中的婴儿自取灭亡。仆人不忍心杀害婴儿,便将俄狄浦斯送给科林斯的一个牧羊人。

巧合的是,科林斯国王没有孩子,便从牧羊人手中收养了可怜的孩子,并将他视如己出。成年后,俄狄浦斯从神那里得知自己将来“弑父娶母”的命运,因此他选择了抗争。

为了逃离这一命运,俄狄浦斯选择了放弃王子身份,逃离科林斯。万万没想到,俄狄浦斯的逃离正加剧了他悲剧的命运。

最终俄狄浦斯逃到了忒拜城——他生父所在的国家。在逃离的路上,因为受到一群人的凌辱,一怒之下,俄狄浦斯杀了4个人,而他微服私访的生父——忒拜王拉伊奥斯便是其中一个。

接着,俄狄浦斯以其非凡的聪明才智除掉了危害忒拜民众的人面狮身女妖斯芬克斯,被忒拜人民拥戴为国王。按照习俗,俄狄浦斯娶了先王后——也就是他的亲身母亲约卡斯塔,并与自己的母亲生育了两个孩子。

知道真相后,俄狄浦斯王刺瞎了自己的双眼,并自我放逐,来承受这无尽的痛苦,以示对自己的惩罚。

结合作品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意蕴(从俄狄浦斯王到雷雨)(1)

《俄狄浦斯王》剧照


《雷雨》是曹禺的一部话剧,最终闪耀成戏剧史上的一颗明珠。《雷雨》以2个家庭、8个人物、30年的情感恩怨为主线,谱写了一段离愁别恨。

伪善的周朴园为了前程抛弃了侍萍,逼得侍萍带着二儿子大海投河自尽。所幸她们母子为人所救,后来侍萍嫁给鲁贵,并生下女儿四凤。可惜命运捉弄,四凤所爱便是自己同母异父的哥哥、侍萍与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

知道真相后的四凤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晚上逃出客厅,触电而死;周萍也开枪自杀,在痛苦与绝望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俄狄浦斯王》和《雷雨》都刻画着乱伦的命运悲剧,可是两者又截然不同。

结合作品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意蕴(从俄狄浦斯王到雷雨)(2)

《雷雨》剧照


01一个是命运悲剧,一个是性格悲剧

《俄狄浦斯王》的悲剧可以说完全是命运悲剧,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命运,是神的旨意。《俄狄浦斯王》的冲突更多的是人与神的冲突,以人类的力量,不管他如何反抗,也摆脱不了神编织好的牢笼,逃不出命运的网。

在这里,神是至高无上的,神的旨意无人可以逆转。从俄狄浦斯出生的那一刻起,他的命运便已经刻在了他的命盘里,他这一生注定要经历“弑父娶母”的悲剧。无论他怎么他逃脱、如何反抗,终究是逃不过命运的漩涡。

人与神的抗争就如同蚍蜉撼树,在神的面前,即便是如俄狄浦斯王这般英雄,其力量依旧是渺小的。

俄狄浦斯王这一生可做错了什么?有人说他过于自负,因此导致了他的悲剧。对于俄狄浦斯究竟是自负还是自信,本文不做探讨。就算俄狄浦斯是个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他又何曾有过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无论他作何选择,最终都会踏上“弑父娶母”的道路。

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你从出生那一刻起便知道自己的存在将会给他人带来灾难,最终踏上一条痛苦的不归路,而你却别无选择,最终只能被命运推向你所不愿的绝境。

结合作品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意蕴(从俄狄浦斯王到雷雨)(3)

《俄狄浦斯王》


《俄狄浦斯王》的悲剧不止在于俄狄浦斯,他的母亲约卡斯塔又何尝不是受害者?

“我的丈夫杀了我的丈夫,我的儿子生了我的儿女。”这该是一种怎样的痛苦?约卡斯塔是多么的不幸,她给丈夫生丈夫,给儿子生儿女。

约卡斯塔作为王后,好不容易求得一个孩子,但是这个孩子却被预言将会“弑父娶母”,无奈之下她只能将自己的亲身骨肉送给仆人,让仆人杀死自己的亲生孩子。作为一个母亲,她在孩子出生时便已经经历了一次痛苦。

待到孩子长大成人,更大的不幸向她走来,而这一切他们并不知情。阴错阳差地,她还是嫁给了自己的儿子,并且与儿子生儿育女,自己的丈夫也还是死在了儿子手里。

约卡斯塔又何错之有?命运可曾有过半点公平?因为神的一句预言,她们终日活在担惊受怕里,最终约卡斯塔承受不了真相的残忍,选择了结自己的生命,留下自己的儿子、或者说丈夫,来面对这一切耻辱与指责。可以说约卡斯塔含恨而终,而这一切都是命运使然。

结合作品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意蕴(从俄狄浦斯王到雷雨)(4)

《俄狄浦斯王》


《雷雨》中也有命运的成分,如果四凤不是周萍的妹妹,如果命运没有让四凤与周萍相遇,或许他们也不至于走向毁灭。

但是我认为,《雷雨》的悲剧大部分是性格悲剧。《雷雨》以“梦”为切入点,充分暴露人性的复杂,充分展现悲剧的命运。

周朴园自私又贪婪,一方面他渴望纯真的爱情,所以他选择与侍萍生下两个儿子,并且一直保留着侍萍的东西与习惯;一方面他渴望发家致富,所以他选择抛弃侍萍,带走大儿子另取富家小姐。

在妻子死后,周朴园又娶蘩漪为妻,将蘩漪困在这如同死水一般的周公馆。周朴园想要的太多了,最终落得个妻子出轨、断子绝孙的下场,这一生都在悔恨中度过。

周萍性格软弱又矛盾,他一方面有着恋母情结,与自己的后妈蘩漪行苟且之事,同时他仇恨自己的父亲,这与《俄狄浦斯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但同时周萍又是软弱的,他认为与蘩漪在一起于理不合,因此慢慢地疏远蘩漪,并将这种情感转嫁到四凤身上,试图用四凤的纯洁来洗刷自己身上的罪恶,似乎这样一来当初的苟且便不复存在了。

从“恋母”情结到“恋妹”情结,实则是进一步发展,周萍爱上了与母亲气质最为接近的妹妹。如果只是单纯地爱恋可能也不会将他们推向万丈深渊,可惜周萍不仅爱上了自己的妹妹,还使四凤怀上了自己的孩子,这导致真相揭露时,两人退无可退,只能共赴黄泉。

如果说《俄狄浦斯王》是彻头彻尾的命运悲剧,那么《雷雨》便是命运悲剧下的性格悲剧。杨晦曾说《雷雨》是一部充满神秘观念的家庭悲剧,中间自然含有大部分社会问题。

结合作品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意蕴(从俄狄浦斯王到雷雨)(5)

《雷雨》


02一个是积极反抗,一个是欲望挣扎

《俄狄浦斯王》尽管充满了绝望,似乎有一双隐形的手操纵着他们的命运,但是里面人物所表现出的从无逃避与退缩,而是积极地反抗。

忒拜王与王后得知儿子将来会“弑父娶母”的命运后,立刻将儿子交给了仆人,让仆人处死孩子,以此来杜绝悲剧的产生。

俄狄浦斯从神那里得知自己“弑父娶母”的命运后,没有咒骂命运的不公平,而是选择放弃王子的身份,逃离自己长大的王国,奔向他国以摆脱这悲剧的命运。只是他不知道,他所奔向的国家便是噩梦开始的国度,加速了命运悲剧的到来。

如果俄狄浦斯在知道命运后跟他的养父养母坦诚这一切,或许就会真相大白,或许他永远不会回到自己亲生父母身边。但是命运弄人,俄狄浦斯的命运里没有“如果”二字。

《俄狄浦斯王》的命运观表现了一种积极抗争的激越之情,而不是匍匍于“命运”之下的诚惶诚恐的消极顺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大抵如此。这样的悲剧让人扼腕叹息。

结合作品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意蕴(从俄狄浦斯王到雷雨)(6)


《雷雨》所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欲望与挣扎,他们被困在一个牢笼里,每个人都在努力挣扎,但是均以失败告终。

张晶曾说:“《雷雨》的文学价值概述为五个方面:郁热与压迫的情境、欲望与挣扎的人性、憧慢与幻灭的命运、无奈与困顿的悲悯、优美与浓郁的诗意。”

这不无道理。欲望与挣扎,是《雷雨》中人物的生存方式。每个人都有欲望,那是我们活下去的幻想。当我们的欲望无法得到满足时,便会开始挣扎,而挣扎越激烈,结果越痛苦。

蘩漪便是欲望与挣扎的一个代表。她性格里有着毁灭式的爱与恨,她是反抗、报复的女性的代名词。

在美好的青春年华,蘩漪被困在永无光亮的周公馆,整日与自己讨厌的人相处,如果她是个逆来顺受的妻子,或许她不会那么痛苦。可是她不是,她要的是爱情、是欲望、是自由。为了这些,她近乎逼疯了自己。

“我没有孩子,我没有丈夫,我没有家,我什么都没有,我只要你说,我……我是你的!”

蘩漪的爱是毁灭性的,当她知道周萍想远离她时,她近乎疯狂。她这种极端的性格让她活在欲望与挣扎的痛苦里。人性越丰富,感情越细腻,我们性格当中往往悲剧性的因素越多。

越是真实的欲望越能彰显人性的丑恶,越是痛苦的挣扎越能展现人性的真善。蘩漪这颗焦躁不安的灵魂,便是一股不可控制的力量,最后这股力量将她推向了疯狂。


结合作品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意蕴(从俄狄浦斯王到雷雨)(7)

蘩漪

03一个是主动承担,一个是逃避痛苦

《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与母亲的乱伦其实是“无意识”的,他们俩都处于不知情的状态。而《雷雨》中周萍与蘩漪的乱伦却是“有意识”的,是明知故犯的。

就这一点而言,俄狄浦斯所犯的错尽管天理不容,读者却没有任何的指责,只有无尽的同情与痛心。而周萍与蘩漪的结合却是因为自身欲望和对现实的逃避,明知乱伦,他们还是选择了这条不归路。

《俄狄浦斯王》通过这种无意识的犯错来表现“俄狄浦斯情结”(即“恋母情结”)的强大,这是一种不可改变的力量。弗洛伊德曾指出,每个男孩在最初都会有着或多或少的“恋母情结”,而女孩则为“恋父情节”。

即便如此,俄狄浦斯在知道真相后,刺瞎了自己的双眼。神的预言终究还是发生了。

俄狄浦斯只觉得天崩地裂,五脏俱焚,悲痛欲绝。面对苍天,面对神秘莫测的大自然,他痛苦、绝望地大声哭喊:“天哪!这是多么可怕的神示啊!我成了不应当生我父母的儿子,娶了不应当娶的母亲,杀了不应当杀的父亲。我瞎了眼了!”

为了解除这个国家的危难,俄狄浦斯选择了放逐自己,以痛苦地活着作为最大的惩罚。比死亡更可怕的是要带着无尽的悔恨来尝遍无尽的痛苦,而自己连死亡的权利都没有。

“可怜的俄狄浦斯忍受着肉体上与精神上的巨大痛苦。他自愿出外流亡,就像他先前对凶手所诅咒的那样,免得这个家因为他的罪恶再遭劫难。”

“带着肉体与心灵的巨大创伤,俄狄浦斯颤抖地拿起手杖,探索着朝喀泰戎山的方向跌跌撞撞地走去,去忍受那漫漫长夜的无尽苦难。”

对于自己的过错,俄狄浦斯选择了主动承担,而《雷雨》中的周萍则选择用枪支结束自己的生命,也结束了这无尽的痛苦。四凤和周冲因为触电意外身亡,这其实也是一种结束痛苦的方式。

侍萍和蘩漪虽然没有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通过停止自己的思维——发疯,来逃避这段痛苦;而鲁大海则选择了出走,远离这是非之地。他们无一例外地选择了逃避的方式来远离人世间的痛苦。


结合作品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意蕴(从俄狄浦斯王到雷雨)(8)

《雷雨》剧照

结语

悲剧何以如此打动我们,正是因为悲剧主人公在命运难以摧毁的情况下依旧选择了与命运抗争,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在过程中寻找人生价值。

《俄狄浦斯王》所表现出的命运悲剧让人惋惜,俄狄浦斯的抗争精神让人佩服,在得知真相后主动承担这无尽的痛苦更是让人敬仰。

《雷雨》通过对人性的剖析,直逼人性的阴暗面,拷问人性的罪与恶,在欲望中挣扎,在挣扎后绝望。这是命运使然,也是性格使然。这里面有发乎情的欲望,也有无奈的困境,更有人生的困顿。

这一切的不完美便构成了伟大的悲剧。郭沫若曾说:“曹禺所强调的悲剧,是希腊式的命运悲剧。”

《雷雨》与《俄狄浦斯王》跨越了几千年,却以不同的方式指向中西方不同的命运悲剧,这两部带有传奇色彩的悲剧成为了后人心中不朽的剧作。

作者介绍:@星空婉儿,一个酷爱读书、酷爱旅游的汉语言人,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座右铭: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希望能以文会友,欢迎大家一起畅谈。


猜您喜欢: